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33例临床疗效分析。方法:以2012年4月~2014年4月作为研究阶段,选择我院骨科所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计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由影像学诊断并确诊。按照计算机随机方法进行分组,33例纳入对照组,33例纳入觀察组。对照组33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后入院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后入院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VAS评分、伤椎高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手术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非常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降低骨水泥渗漏事件的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重视。
关键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增长趋势。有关研究资料中显示:骨质疏松症常发于中老年人群[1],会对患者的椎体力学强度造成不良影响,最终诱发椎体骨折。本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类型众多,包括腰背部酸痛,脊柱性塌陷等在内。受此因素的长期性影响,导致本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如何对本病进行科学治疗,需要引起工作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2-3]。为观察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本文以2012年4月~2014年4月作为研究阶段,选择我院骨科所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计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下对33例患者采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方案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4月~2014年4月作为研究阶段,选择我院骨科所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计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由影像学诊断并确诊。按照计算机随机方法进行分组,33例纳入对照组,33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14例,患者年龄在55~8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3.2±1.5)岁,患者病程在1~10d范围内,平均病程为(5.9±0.5)d;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17例,女性患者为16例,患者年龄在55~83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2.6±1.3)岁,患者病程在1~10d范围内,平均病程为(5.1±0.3)d。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33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后入院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在透视定位引导下对患者进行穿刺处理,以达到伤椎前1/3位置为穿刺标准,使用甲基炳烯酸甲脂作为骨水泥,达到拉丝状态后缓慢注射,在骨水泥注射超过椎体中线后减缓注射速度,避免骨水泥发生外溢问题,注射完成后常规缝合切口并结束手术。
1.2.2 观察组
本组33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后入院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患者维持俯卧体位,协助患者对体位进行调整,使其腰部处于过伸状态下。在C型臂X线机干预下,做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处理,实施双侧穿刺。引导操作视野置入球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缓慢加压扩张球囊,在透视球囊达到椎体上下终板位置,或伤椎高度恢复达到满意状态后,停止对球囊的持续加压动作,以甲基炳烯酸甲脂为骨水泥,穿刺至椎体前1/3位置,骨水泥达到拉丝状态后缓慢注射,在骨水泥注射超过椎体中线后减缓注射速度,避免骨水泥发生外溢问题,注射完成后常规缝合切口并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前,接受手术后的VAS评分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进行对比观察。VAS评分总分值为1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疼痛情况越严重。
1.4 数据处理
与本次临床研究相关的数据录入SPSS 17.0 版本软件中进行分析,资料通过X?以及t检验,在满足P<0.05条件的情况下认为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VAS评分、伤椎高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手术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临床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手术疗法具有一次性治愈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临床较常使用的手术术式有两种类型,其一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其二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本次研究中,对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数据认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非常确切。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是先通过在椎体内扩张球囊的方式形成空洞,然后再注入骨水泥,因此骨水泥注入后的局部压力较低,渗漏事件的发生率较低,更为安全可靠;第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应用视角较长,在对球囊进行扩张的过程中能够促进伤椎高度的恢复,从而达到纠正患者后凸畸形症状的目的。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非常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降低骨水泥渗漏事件的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赵汝岗,唐海,杨帆等.椎体骨折2周与4周内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疗效的比较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1):13-18.
[2]晏雄伟,张洪燕.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注入骨水泥的要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9):1471-1476.
[3]林达生,郝健明,李林等.骨水泥体积分数对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9):765-769.
关键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增长趋势。有关研究资料中显示:骨质疏松症常发于中老年人群[1],会对患者的椎体力学强度造成不良影响,最终诱发椎体骨折。本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类型众多,包括腰背部酸痛,脊柱性塌陷等在内。受此因素的长期性影响,导致本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如何对本病进行科学治疗,需要引起工作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2-3]。为观察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本文以2012年4月~2014年4月作为研究阶段,选择我院骨科所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计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下对33例患者采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方案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4月~2014年4月作为研究阶段,选择我院骨科所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计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由影像学诊断并确诊。按照计算机随机方法进行分组,33例纳入对照组,33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14例,患者年龄在55~8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3.2±1.5)岁,患者病程在1~10d范围内,平均病程为(5.9±0.5)d;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17例,女性患者为16例,患者年龄在55~83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2.6±1.3)岁,患者病程在1~10d范围内,平均病程为(5.1±0.3)d。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33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后入院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在透视定位引导下对患者进行穿刺处理,以达到伤椎前1/3位置为穿刺标准,使用甲基炳烯酸甲脂作为骨水泥,达到拉丝状态后缓慢注射,在骨水泥注射超过椎体中线后减缓注射速度,避免骨水泥发生外溢问题,注射完成后常规缝合切口并结束手术。
1.2.2 观察组
本组33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后入院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患者维持俯卧体位,协助患者对体位进行调整,使其腰部处于过伸状态下。在C型臂X线机干预下,做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处理,实施双侧穿刺。引导操作视野置入球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缓慢加压扩张球囊,在透视球囊达到椎体上下终板位置,或伤椎高度恢复达到满意状态后,停止对球囊的持续加压动作,以甲基炳烯酸甲脂为骨水泥,穿刺至椎体前1/3位置,骨水泥达到拉丝状态后缓慢注射,在骨水泥注射超过椎体中线后减缓注射速度,避免骨水泥发生外溢问题,注射完成后常规缝合切口并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前,接受手术后的VAS评分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进行对比观察。VAS评分总分值为1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疼痛情况越严重。
1.4 数据处理
与本次临床研究相关的数据录入SPSS 17.0 版本软件中进行分析,资料通过X?以及t检验,在满足P<0.05条件的情况下认为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VAS评分、伤椎高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手术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临床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手术疗法具有一次性治愈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临床较常使用的手术术式有两种类型,其一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其二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本次研究中,对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数据认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非常确切。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是先通过在椎体内扩张球囊的方式形成空洞,然后再注入骨水泥,因此骨水泥注入后的局部压力较低,渗漏事件的发生率较低,更为安全可靠;第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应用视角较长,在对球囊进行扩张的过程中能够促进伤椎高度的恢复,从而达到纠正患者后凸畸形症状的目的。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非常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降低骨水泥渗漏事件的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赵汝岗,唐海,杨帆等.椎体骨折2周与4周内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疗效的比较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1):13-18.
[2]晏雄伟,张洪燕.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注入骨水泥的要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9):1471-1476.
[3]林达生,郝健明,李林等.骨水泥体积分数对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9):76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