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题导语】
解答记叙文阅读题,最起码要知道什么是记叙文,它可以分为几类,然后还要把握记叙的要素,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只有把文章所写的时、地、人以及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知识导学】
1.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结合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写作内容的一种文体。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消息、通讯、童话、寓言、游记、传记、回忆录等,狭义的记叙文根据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别。
2.记叙的六要素。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我们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关的人物称为记叙的六要素。把握“六要素”,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有助于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
【典例引路】
让善意不再尴尬
文/祝洪林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一辆白色的轿车像年迈的老人慢慢地向前蠕动,车上的鲁尼兹小心翼翼地驾驶着。忽然,鲁尼兹看到前边不远处,有一个蹒跚的身影在晃动。善良的鲁尼兹似乎连想都没想,就把车子缓缓地停在那个身影旁边。“请问,需要我的帮助吗?”他探出头大声地问道。
上车的是一个约有六十开外的老者,名叫卢森斯,他说上午出来办事,没有想到回来时,公共汽车因雪大停运了,所以只好徒步回去。
主动搭载与人方便对鲁尼兹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了, 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善举却非比寻常。
车子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滑行,迎面有一辆轿车喘息着踉跄驶过来,鲁尼兹下意识地开始踩刹车,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车像醉汉一般,固执地调转车头,撞在路边一棵大树上……
等鲁尼兹醒来,他已经躺在医院里,所幸,他只是断了两根肋骨,脑部受到震荡。他急于知道老人的情形,护士告诉他,老人做了开颅手术,还在昏迷中。鲁尼兹心里猛地一沉:他的好心竟会给老人带来如此的重创,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他又想起自己不太富裕的家庭,真不知该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老人的家人来了,很友好地握了鲁尼兹的手,安慰并感谢他对老人在风雪中的帮助。即便如此,老人的家人请来的律师还是如期而至,按照当地的法律,鲁尼兹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承担老人百分之七十的医疗费。
老人在沉沉昏睡了二十多天后竟奇迹般的醒过来了,没想到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竟是“要感恩,不要赔偿,善意都是美好的,不要伤了好人的心”。家人愣住了,接着律师也怔住了,继而小城里的人被震住了,老人肺腑之言在人们心里引起了共鸣。小城被感动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打着“让善意不再尴尬”“拯救爱心”的条幅,为仁慈的老人募捐。一时间,爱心捐款之多,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更令人钦佩的是,老人又把这些善款全部捐出来,成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专门用来帮助那些因爱而遭遇尴尬的好心人。
多少年过去了,老人早已离开了人世,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基金却像滚雪球一样的发展壮大,爱与被爱也宛如咬合的齿轮,互相带动,循环传送,小城的人们把人性中最高贵的品德——仁慈善良演绎得淋漓尽致。
人们对最受爱戴的卢森斯老人是这样评价的:爱原本就是喜悦的关怀和无求的付出,当爱心遭遇法律的碰撞,善意被扭曲时,是老人还原了善意的本来模样,让人们可以毫不戒备地去爱,再没有什么能比生活在和谐有情的社会更让人愉悦和欢欣的了。
(选自《恋爱婚姻家庭(青春)》,有删改)
读后一思:
这是一篇叙事类记叙文,具有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请你在通读全文后,概括本文记叙的“六要素”。
1.时间: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
2.地点:
3.人物:
4.起因:
5.经过:
6.结果:
【答题指导】
1.把握“时间”
文章交代时间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交代,既可以做清楚的交代,如“×年×月×日”,甚至精确到秒,也可做模糊的交代,如“那年冬天”。二是间接交代,就是通过人物的穿着打扮或自然景物来显示时间,如本文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既巧妙又明确地交代了冬天。
2.把握“地点”
解答此题时,要特别注意透过文中人物或景物的描写,弄清文章所交代的地点。还要注意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地点可能也会有变化。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回忆”中的地点是家里、学校,“现实”中的地点是毕业典礼会场。具体到此题,很容易在首段中找到答案: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3.把握“人物”
记叙文中有时会出现几个人物,其中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我们要注意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清文章叙事为了表现谁,文章的中心靠谁来表现。找准了主要人物,从而搞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章的中心。具体到此文,涉及的人物有鲁尼兹、卢森斯老人及其家属、小城的人们,其中卢森斯老人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人物。
4.把握“起因”
事情的“起因”,是回答“因何发生了这件事”。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阅读中把握好“起因”,就能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留下清晰的印象。如这篇选文中,作者把起因“鲁尼兹看见因大雪阻路而只能徒步回家的老人”交代得很清楚,让读者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
5.把握“经过”
事情的“经过”,是指“事情的发展过程”,它是事情的主体和核心。一般来说,我们在阅读中要了解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这两种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还要了解作者采取的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等。像这篇选文中事情的经过是“鲁尼兹好心载老人回家却在途中发生了车祸,老人受伤昏迷,其家人要求鲁尼兹赔偿”。
解答记叙文阅读题,最起码要知道什么是记叙文,它可以分为几类,然后还要把握记叙的要素,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只有把文章所写的时、地、人以及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知识导学】
1.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结合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写作内容的一种文体。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消息、通讯、童话、寓言、游记、传记、回忆录等,狭义的记叙文根据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别。
2.记叙的六要素。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我们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关的人物称为记叙的六要素。把握“六要素”,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有助于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
【典例引路】
让善意不再尴尬
文/祝洪林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一辆白色的轿车像年迈的老人慢慢地向前蠕动,车上的鲁尼兹小心翼翼地驾驶着。忽然,鲁尼兹看到前边不远处,有一个蹒跚的身影在晃动。善良的鲁尼兹似乎连想都没想,就把车子缓缓地停在那个身影旁边。“请问,需要我的帮助吗?”他探出头大声地问道。
上车的是一个约有六十开外的老者,名叫卢森斯,他说上午出来办事,没有想到回来时,公共汽车因雪大停运了,所以只好徒步回去。
主动搭载与人方便对鲁尼兹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了, 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善举却非比寻常。
车子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滑行,迎面有一辆轿车喘息着踉跄驶过来,鲁尼兹下意识地开始踩刹车,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车像醉汉一般,固执地调转车头,撞在路边一棵大树上……
等鲁尼兹醒来,他已经躺在医院里,所幸,他只是断了两根肋骨,脑部受到震荡。他急于知道老人的情形,护士告诉他,老人做了开颅手术,还在昏迷中。鲁尼兹心里猛地一沉:他的好心竟会给老人带来如此的重创,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他又想起自己不太富裕的家庭,真不知该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老人的家人来了,很友好地握了鲁尼兹的手,安慰并感谢他对老人在风雪中的帮助。即便如此,老人的家人请来的律师还是如期而至,按照当地的法律,鲁尼兹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承担老人百分之七十的医疗费。
老人在沉沉昏睡了二十多天后竟奇迹般的醒过来了,没想到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竟是“要感恩,不要赔偿,善意都是美好的,不要伤了好人的心”。家人愣住了,接着律师也怔住了,继而小城里的人被震住了,老人肺腑之言在人们心里引起了共鸣。小城被感动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打着“让善意不再尴尬”“拯救爱心”的条幅,为仁慈的老人募捐。一时间,爱心捐款之多,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更令人钦佩的是,老人又把这些善款全部捐出来,成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专门用来帮助那些因爱而遭遇尴尬的好心人。
多少年过去了,老人早已离开了人世,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基金却像滚雪球一样的发展壮大,爱与被爱也宛如咬合的齿轮,互相带动,循环传送,小城的人们把人性中最高贵的品德——仁慈善良演绎得淋漓尽致。
人们对最受爱戴的卢森斯老人是这样评价的:爱原本就是喜悦的关怀和无求的付出,当爱心遭遇法律的碰撞,善意被扭曲时,是老人还原了善意的本来模样,让人们可以毫不戒备地去爱,再没有什么能比生活在和谐有情的社会更让人愉悦和欢欣的了。
(选自《恋爱婚姻家庭(青春)》,有删改)
读后一思:
这是一篇叙事类记叙文,具有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请你在通读全文后,概括本文记叙的“六要素”。
1.时间: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
2.地点:
3.人物:
4.起因:
5.经过:
6.结果:
【答题指导】
1.把握“时间”
文章交代时间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交代,既可以做清楚的交代,如“×年×月×日”,甚至精确到秒,也可做模糊的交代,如“那年冬天”。二是间接交代,就是通过人物的穿着打扮或自然景物来显示时间,如本文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既巧妙又明确地交代了冬天。
2.把握“地点”
解答此题时,要特别注意透过文中人物或景物的描写,弄清文章所交代的地点。还要注意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地点可能也会有变化。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回忆”中的地点是家里、学校,“现实”中的地点是毕业典礼会场。具体到此题,很容易在首段中找到答案: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3.把握“人物”
记叙文中有时会出现几个人物,其中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我们要注意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清文章叙事为了表现谁,文章的中心靠谁来表现。找准了主要人物,从而搞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章的中心。具体到此文,涉及的人物有鲁尼兹、卢森斯老人及其家属、小城的人们,其中卢森斯老人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人物。
4.把握“起因”
事情的“起因”,是回答“因何发生了这件事”。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阅读中把握好“起因”,就能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留下清晰的印象。如这篇选文中,作者把起因“鲁尼兹看见因大雪阻路而只能徒步回家的老人”交代得很清楚,让读者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
5.把握“经过”
事情的“经过”,是指“事情的发展过程”,它是事情的主体和核心。一般来说,我们在阅读中要了解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这两种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还要了解作者采取的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等。像这篇选文中事情的经过是“鲁尼兹好心载老人回家却在途中发生了车祸,老人受伤昏迷,其家人要求鲁尼兹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