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环境下终身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q8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广播电视大学处在向开放大学过渡的转型期,开放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整合各类学习资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以高质量的资源建设支撑高质量的开放大学,基本思路就是坚持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整合、改造、开发、开放多来源、多层次、多类型的学习资源,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关键词 开放大学;终身学习资源;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43-02
  Lifelong Learning Resources Building and Sharing Mechanism in Environment of Open University//Kang Chunyan
  Abstract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i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to the Open University,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i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resources, and goal is to achieve the resources sha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resources support the Open University, the basic idea is to adhere to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integration,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pening up the multi-source, multi-level types of learning resources, truly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Key words open university; lifelong learning resources; building and sharing
  当前,广播电视大学正处在开放大学的转型期,办好开放大学,对于促进中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开放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整合各类学习资源,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提高学习资源利用率,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优质学习资源的需求,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但是,目前我国终身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遇到许多问题,建设一套适合开放大学发展的终身学习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我国终身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现状
  1.1 缺乏统一认识
  许多学校或是出于提高学校自身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的考虑,或是出于要开发、整合本校教学资源的考虑,纷纷“建自己的教学平台,用自己的网络,建自己的系统”[1]。这种各自为政、封闭式的办学思维与模式,导致硬件设施的重复投资、软件平台的重复开发、网络课程的重复建设,严重阻碍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继而影响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由于当前我国的终身学习资源建设与分类缺乏统一的标准,许多远程教育高校或机构都是根据自身的需求,开发人员大多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定义,导致不同网络教育系统、不同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的交流和共享[2]。
  1.3 软硬件设施重复投资
  全国几十所网络教育学院,包括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几乎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建设高质量的终身学习资源,然而取得的成绩不尽如人意。纵观大家的所作所为,似乎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如硬件设施的重复投资、软件平台的重复开发、网上资源的重复建设等,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教育的成本,制约了远程教育发展。
  2 终身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的对策思考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终身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共建和共享,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使资源发挥最大效用,提高利用率,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资源需求。如何有效地解决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建立完善的共建共享机制?
  2.1 统筹规划
  为了保证远程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进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资源立项与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先统筹规划,应充分考虑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例如,采用什么样的共建共享机制,有偿共享还是无偿共享,共建共享的参与者有何种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协调参与者的利益,如何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将共建共享项目做大做强等。
  2.2 资源建设标准化
  为了使各类远程学习资源建设在质量、共建共享和跨平台等方面得到切实保证,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需要使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教育资源标准,对各类学习资源进行规范建设和管理。如国外的OCLC的Dublin Core元数据规范,IEEE LTSC的LOM(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IMS全球学习联盟(IMS Global Learning Consortium)的学习资源元数据规范、ADL的SCORM(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2],国内的有《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CELTS-3.1)、《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这些规范对学习资源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3 建立“学分银行”制度   “学分银行”是一种借鉴银行储蓄功能及特点,以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学习时间、自愿选择学习地点的教育管理模式。“学分银行”通过承认其已有的学分吸引了更多的潜在学习者,这一点真正激起了人们的学习欲望。要想使我国的远程教育实现真正的飞跃,学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在开放大学的大背景下,学分互认体系和学分银行的建立,将有助于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推动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
  2.4 建立共享保障机制
  国内外经验表明,政府在推动各类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广资源的应用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成功实现,除了要建立互惠互利基础上的经济约束机制外,还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协调,因此应建立有效的行政干预机制[3]。如信息资源共享是有条件的,至于哪些信息资源可以共享,哪些不可以共享,共享范围到底有多大等,仍需取决于国家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国家信息政策与法律对整个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具有指导、调节和规范的作用。
  2.5 尊重知识产权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保证
  美国是目前开展远程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重视知识产权的国家。它于1997年提出“数字化环境下管理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为教育界对评估版权立法采取一致态度提供了可遵循的原则,使教育界在版权人和信息用户之间,在数字化环境中运用知识产权的行为达成某种共识,从而大大推进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2]。因此应积极构建这样一个远程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所有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各利益主体按照网络教学资源知识产权的特征,以知识产权为纽带,通过协议形式,共同参与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合理分配资源建设与共享利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远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3 结语
  终身学习资源的全面共享既是教育资源流动的必然结果,也是顺应终身学习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推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步伐,最大范围地满足终身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必须努力开发和整合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建立良好的共建共享机制,使建立的终身学习资源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实现其价值,将是一项长期、艰巨和系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莹,南旭光.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问题探析[J].继续教育,2012(10):33-35.
  [2]项聪,骆雪超.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5(10):51-53.
  [3]黄立宏,李勇军.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及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58-60.
其他文献
《电视技术》:请徐总谈谈此次参加CCBN的感受。徐建军:这次CCBN展会,我感觉:“三网融合”时代真正到来了。《电视技术》:去年采访您时谈到“光进铜退”。您说汉力已着手光缆产品的
提出了一种结合深度信息与改进的均值漂移算法相结合的立体视频对象分割方法。首先采用自适应权值的视差估计方法,获得可靠的视差图,然后利用改进的均值漂移算法对视差图进行分割,获取视频对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与语义一致的对象分割。
提出了一种能适应移动网络的基于TMS320DM642的视音频监控系统,系统将低码率的视音频编码数据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到远端服务器以实现远程监控,同时在本地硬盘实现指定码率的
广播电视发射台天馈线系统充气防潮是一种有效的措施,介绍一种由单片机组成的大功率天馈线自动充气监测控制系统的功能及原理。系统稳定性好,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
在深入研究视景仿真技术与OPNET网络仿真机制的基础上,利用视景技术模拟无线通信网络(WCN)中的通信节点运动、环境影响因素等,直观展示网络仿真结果中的非视觉物理量,可以为无线通
摘要 根据以前的教学弊端,提出以信息技术为支持,构建“班主任模块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3-0099-02    德育是教育的核心,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加强德育学科化建设,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
在本次CCBN展会上。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出针对三网融合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同时宣布签约领先的互动电视解决方案供应商美国Concurrent.进军三网融合市场。普天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