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瘾

来源 :饮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爱喝茶。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烧水泡茶,茶尚未泡好,我就会迫不及待地去尝一口,尽管烫得直吸溜,然而那茶香却解了我一夜的饥渴,觉得舒服多了。待茶凉些后,我就开始大口喝茶。尽管头道茶有些苦,但我不觉得苦,只觉得茶香顿时沁入肺腑,过瘾极了。
  每天的下午午觉起来,我会重新泡一杯茶,几口喝下去后,午休的倦意顿时一扫而光,我会觉得神清气爽,铺开稿纸,开始写作。每当写作遇到困顿之时,我会不自觉地端起茶来抿上几口,顿时觉得来了灵感,开始思如泉涌,下笔千言十分舒畅。爱抽烟的文人往往会自豪地说:“烟出文章”,而我则是典型的“茶出文章”。可以说,我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都是茶水泡出来的。
  说来不可思议,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是不喝茶的,每逢家里来了客人,也只是倒杯白开水奉上,但仍说:“请喝茶。”在我的印象中,喝水就等于是喝茶,喝茶也就是喝水。后来,我参加工作,来到了一个酷爱喝茶的城市,也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记得第一次上妻子家的门,首先端上来的是一杯泡得酽酽的茶,我喝了一口,顿时苦得直皱眉头,然而第一次上门的激动冲淡了这茶的苦涩,让我顺利地过了喝茶的第一道苦关。以后随着我去妻子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逐渐习惯了这茶的苦涩,又逐渐从这苦涩之中品出了茶的韵味,茶的内涵。可以说,我喝茶的历史是和谈恋爱一起成熟起来的。
  后来结了婚,成了家,每当我铺开稿纸开始写作时,妻子就会泡上一杯香茶,悄悄放到我的旁边,我一边写作,一边端起茶来喝。渐渐,茶就成了催生文思的兴奋剂。
  在和妻子共同生活的岁月中,我逐渐爱上了喝茶,也逐渐在茶中喝出了滋味,品出了茶和生活的悟道:那看似平凡的生活,虽然多有苦涩,然而沉下心来细细品味,也会觉得里面透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
  每逢遇有好茶品尝的机会,妻子总是舍不得自己喝,小心用纸包了带回来,一进门总会兴奋地对我说:“你看,我给你带什么好东西回来了!”接过妻子递上来的纸包,嗅着里面透出来的茶的清香,立时感觉到了妻子的浓情蜜意和生活的温馨。有一段时间,我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十分拮据,我们俩的单位都不景气,只能发一点微薄的生活费。可每当生活费发下来,妻子首先就去给我买回一斤茶叶,她说:“我知道你这人不讲究穿,不讲究吃,只爱这茶,你是宁可一月无肉,也不能一日无茶呀!所以,我得首先保证你这第一需要。”
  有时晚上,我和妻子一边坐在那里看电视,一边喝茶,我感觉那茶水已经泡淡,喝得不过瘾,站起来将茶水倒掉,重新泡上一杯新茶,妻子会关切地问:“这么晚了,还泡新茶,你不怕喝了睡不着觉?”我得意地说:“我已经习惯了,喝再浓的茶也影响不了我睡觉,相反,这茶不喝过瘾了,我才睡不好!”妻子就会说:“嘿!你还真变成个‘老茶缸’了!”我说:“我这老茶缸还不是你培养出来的,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我喝茶上了瘾,这已成了不争的事实。我成了个瘾君子,到哪里都离不开茶。我曾思忖过,物极必反,别的东西上瘾了,都有不好的地方,唯有这茶喝上了瘾,没什么坏处。喝了大半辈子茶,我越喝越觉得有滋味,越喝越觉得精神。记得年轻时,我曾因扁桃体发炎连续发烧,居然影响到肾脏,常有血尿发生。我担心活不过而立之年。后因我常年喝茶,不仅再无血尿发生,到花甲之年时去医院检查,居然肾脏恢复正常。我想:这也可能是喝茶的功劳。问过医生,医生也点头称是。看来,茶不仅能滋养性情,也能养生啊!
  我感谢妻子让我认识了茶,爱上了茶,从茶中品出了无限的意味。同样,妻子也如茶,看似平常,我却一辈子离不开她,一辈子都能从她那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其他文献
大学英语教学具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动态平衡、信息传递等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内部各因子之间需保持平衡、稳定、协调发展。现代信息化技术引发了传
以测试某型数据传输数字地图子系统中数字地图生成模块软件的RS485通信协议为例,提出了两种基于在线调试的串口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这两种方法不仅简单易行地解决了某些测试
刚刚逝去的阳春3月,全球眼光几乎都聚焦在日本海岸。因由大地震引发的海啸与核泄漏,令世界惊恐,让公众生忧;而“穿插”其间并延续至今的利比亚危局,又不能不使人感叹:这个世界好乱!  本期“科幻时空”《挥之不去的阴云》,虽说描述的只是一种想象中的全球核灾难,但却有着60多年前日本广岛惨剧的现实投影。它促发人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科学成果的社会效应错综复杂、影响深远。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为善可以造福,给人类生
进入2011年的北京城,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什么?  堵车、严寒或许都可以列项。堵车,这个人为的、没有谁能够回避的“老大难”不必多说了,而严寒呢?这个看似老天使然的自然现象,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时有“表现”,不能不让人心生困惑:到底是怎么回事?变寒变暖究竟有谱没谱?  其实,2010年北京的极端天气灾害挺明显,大家应该有所感觉。比如冬季(2009/2010年)的强降雪事件,比如春季(200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