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者永远追求高收益、低风险。而这二者似乎永远不可兼得。能否在其中找到平衡?
不是没可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科维茨曾主张,利用各资产的不同相关性及透过组合配置,能在同等风险程度下提高回报率。
在华尔街有过10年相关工作经验的张鹏,决定让这个可能变成现实。并将FOF(即Fund of Fund)的投资理念带回国内,创办了中子星优财(以下简称“中子星”)。
所谓FOF,是指“基金中的基金”,也就是投资于其他基金的基金。通过投资组合不同的资产类别,如股票、债券、期货等来降低风险,以实现收益最大化。怎么实现呢?
从最初面向高净值人群的FOF开始,如今张鹏力图将中子星打造成一个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平台。事实上,这个商业模式经过一年的探索和试错后,与当初张鹏找风投时设计的商业模式已经大相径庭。
眼下,在对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渐失信心之际,人们愿意为何种商业模式买单,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追趋势不如抓用户痛点
当张鹏从华尔街回国的时候,美国有一种叫Motif Investing的理财社区发展正火。用户可以在Motif上分享、售卖自己的投资组合,该模式类似“Facebook+网络券商+个人金融平台”的组合体。
张鹏一开始想做中国版的Motif。虽然被戏称为“C2C”(Copy to China)的创业套路已经无数次被证明可行,但该模式在运营一段时间后,仍然遇到不少问题。
除了中美管制的差异外,市场一时间冒出很多同类模式,加剧了竞争。然而,最大的问题是,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投资理财方式,并不能保证收益的稳定性。如果理财产品达不到这个目标,用户就不会为此买单,也就形不成所谓的商业模式。
当时,还有人建议张鹏做配资,或者炒股社区。2015年6月前,股市表现正疯狂。但张鹏心里似乎总绷着一根弦:“金融市场就像波浪,当你不断追逐波峰,最终达到时,下一秒可能就要跌到谷底了。而创业也是一样,如果总是追赶潮流,就会永远差半拍。”
但无论在何种潮流趋势下,用户的理财需求都是永远的存在。如何抓住痛点,满足其需求呢?事实上,所有人都希望在最小风险的情况下保证一个相对稳定且较高的收益。
张鹏开始决定将FOF的理念在中国实践开来。
一边迎合市场,一边坚持做好产品
FOF通过资产配置降低了风险,且能够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但这种稳健的投资方式,显然不会像股市一样猛涨。在投机心态盛行的资本市场,人们似乎并不愿意为这样的理财方式买单。
张鹏想到的是,首先要让企业活下去。当时,为了迎合市场,张鹏首先打造了两支旗舰式FOF产品,分别集合了三家顶级私募和四位一线基金管理人,全明星阵容和稳定的业绩表现为中子星积累了早期用户。
但是,张鹏深知,真正的FOF不是把大牌基金叠加在一起,而是包含对投资策略的深刻思考,主动的资产配置管理,恰好这正是中子星最擅长的。相反,市面上流行的假FOF,其投资方法更偏主观,受大盘的涨跌影响大,缺乏技术含量。
FOF概念听上去很好,但如何落地?FOF的核心在于“配置”。在张鹏看来,首先是甄别大类资产机会,确定策略配置。然后筛选出不同投资策略下最优的投资顾问,最后确定投资方案。而投资方案最终落地后,针对每个环节还会作出投后监控和调整机制,以保障产品持续获取稳健收益。
简单来说,张鹏要做的是将不同类别的资产,例如股票、期货、债券等配备到一个产品里面。同时,每一个资产类别配置不同的投资方法。例如股票分为股票多头、估值对冲。而这些资产又需要不同的团队去操作。
在中子星发布的第一支FOF产品“金星1号”里,张鹏配备了10个不同类型的团队。团队的增加意味着流程的增加,不仅要去协会备案,而且要和券商团队清算、估值等,所有流程走遍预计要两三个月时间。
而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选定这10个团队,明星团队不仅要价高,利润薄,且不一定实至名归。
张鹏的策略是:发掘黑马。只有深入一线,才能发现黑马。他为此组建了一个投委会,来对市面上的投资团队进行调查走访,经过尽职调查、电话访问、实地拜访,以及对各种材料的审查,一个上百团队的黑马成员库被筛选组建完成,如今这个数据库还在不断更新壮大。而如何发现黑马,就得依赖张鹏和团队多年金融投行的经验。事实证明,2015年年底,排名前五名的私募基金里有两个都是中子星投出来的黑马。
2015年上半年,“金星一号”发布一段时间后,市场反响并不太如意。当时股市仍然一路走高,一些投资人质问中子星:为什么大盘涨了那么多,你们才涨一点点?
而这样的质问止于2015年6月中旬开始的股灾,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股灾,跌幅达30%。而“金星1号”不跌反涨,最终实现了15%的年化收益。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FOF产品的优势开始得以凸显。《中国基金报》曾统计过股灾发生一周年以来,券商系FOF与私募系FOF的产品表现:在147支组合基金策略私募FOF中,只有15支产品取得了9%以上的回报,大幅战胜了市场和私募平均水平,其中就有中子星的“金星1号”和“金星2号”。
目标转向企业用户
股灾后,人们对资本市场的态度,开始变得谨慎。但随着股市的回暖,人们对高收益又开始变得热衷。张鹏经过了一番思考,开始将目标客户群转向企业用户。
这是因为,企业主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他们更加追求稳健的投资方式。据张鹏观察,整个企业级市场的体量不亚于个人投资者,且前者需求明确。对于企业而言,其一追求的是安全,其二是流动性,其三是比银行理财稍高的收益,即在相对低风险的情况下取得适当的回报。因此,中子星很快推出了面向企业级的金融产品“企明星”,主推5.18%的企业活期理财。
传统企业通常存在账期,几乎每个行业在各个环节或季节都有限制资金和流水,作为应付货款或待发工资。很多企业不敢贸然扩大旧有产能,但同时又在寻求新方向,从而账上存有大量资金。而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融资后账上通常会有大笔资金,而业务发展却有阶段性。这两类企业都是中子星“企明星”的目标用户。
“企明星”推出一段时间后,张鹏发现:企业的金融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如税务规划、财务管理培训等。为何不让中子星成为一个一站式的企业金融服务平台?
在张鹏的考量中,未来中子星会根据企业需求的不同场景,导入理财服务,逐步形成一个实现企业、平台、供应商三赢的生态圈。而张鹏理想的盈利模式,是让企业用户享受完整的理财收益,即不赚取差价,转而通过增值服务收费。
随着业务的发展,中子星“企明星”的底层资产也越来越丰富,从货币基金、专业资管计划的优先级、银行内部优质资产,开始发展到商业票据、供应链金融等等。就像FOF讲究配置的理念一样,多元化的金融资产确保了“企明星”的风险分散、收益安全。
自调整目标客群以来,仅仅三个月时间,中子星的企业客户已经超过两百,而其中过半的企业都是通过口碑传播找上门来的。
张鹏花了一年的时间寻找方向,现在看来这并不是白白浪费。因为做正确的事远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不是没可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科维茨曾主张,利用各资产的不同相关性及透过组合配置,能在同等风险程度下提高回报率。
在华尔街有过10年相关工作经验的张鹏,决定让这个可能变成现实。并将FOF(即Fund of Fund)的投资理念带回国内,创办了中子星优财(以下简称“中子星”)。
所谓FOF,是指“基金中的基金”,也就是投资于其他基金的基金。通过投资组合不同的资产类别,如股票、债券、期货等来降低风险,以实现收益最大化。怎么实现呢?
从最初面向高净值人群的FOF开始,如今张鹏力图将中子星打造成一个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平台。事实上,这个商业模式经过一年的探索和试错后,与当初张鹏找风投时设计的商业模式已经大相径庭。
眼下,在对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渐失信心之际,人们愿意为何种商业模式买单,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追趋势不如抓用户痛点
当张鹏从华尔街回国的时候,美国有一种叫Motif Investing的理财社区发展正火。用户可以在Motif上分享、售卖自己的投资组合,该模式类似“Facebook+网络券商+个人金融平台”的组合体。
张鹏一开始想做中国版的Motif。虽然被戏称为“C2C”(Copy to China)的创业套路已经无数次被证明可行,但该模式在运营一段时间后,仍然遇到不少问题。
除了中美管制的差异外,市场一时间冒出很多同类模式,加剧了竞争。然而,最大的问题是,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投资理财方式,并不能保证收益的稳定性。如果理财产品达不到这个目标,用户就不会为此买单,也就形不成所谓的商业模式。
当时,还有人建议张鹏做配资,或者炒股社区。2015年6月前,股市表现正疯狂。但张鹏心里似乎总绷着一根弦:“金融市场就像波浪,当你不断追逐波峰,最终达到时,下一秒可能就要跌到谷底了。而创业也是一样,如果总是追赶潮流,就会永远差半拍。”
但无论在何种潮流趋势下,用户的理财需求都是永远的存在。如何抓住痛点,满足其需求呢?事实上,所有人都希望在最小风险的情况下保证一个相对稳定且较高的收益。
张鹏开始决定将FOF的理念在中国实践开来。
一边迎合市场,一边坚持做好产品
FOF通过资产配置降低了风险,且能够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但这种稳健的投资方式,显然不会像股市一样猛涨。在投机心态盛行的资本市场,人们似乎并不愿意为这样的理财方式买单。
张鹏想到的是,首先要让企业活下去。当时,为了迎合市场,张鹏首先打造了两支旗舰式FOF产品,分别集合了三家顶级私募和四位一线基金管理人,全明星阵容和稳定的业绩表现为中子星积累了早期用户。
但是,张鹏深知,真正的FOF不是把大牌基金叠加在一起,而是包含对投资策略的深刻思考,主动的资产配置管理,恰好这正是中子星最擅长的。相反,市面上流行的假FOF,其投资方法更偏主观,受大盘的涨跌影响大,缺乏技术含量。
FOF概念听上去很好,但如何落地?FOF的核心在于“配置”。在张鹏看来,首先是甄别大类资产机会,确定策略配置。然后筛选出不同投资策略下最优的投资顾问,最后确定投资方案。而投资方案最终落地后,针对每个环节还会作出投后监控和调整机制,以保障产品持续获取稳健收益。
简单来说,张鹏要做的是将不同类别的资产,例如股票、期货、债券等配备到一个产品里面。同时,每一个资产类别配置不同的投资方法。例如股票分为股票多头、估值对冲。而这些资产又需要不同的团队去操作。
在中子星发布的第一支FOF产品“金星1号”里,张鹏配备了10个不同类型的团队。团队的增加意味着流程的增加,不仅要去协会备案,而且要和券商团队清算、估值等,所有流程走遍预计要两三个月时间。
而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选定这10个团队,明星团队不仅要价高,利润薄,且不一定实至名归。
张鹏的策略是:发掘黑马。只有深入一线,才能发现黑马。他为此组建了一个投委会,来对市面上的投资团队进行调查走访,经过尽职调查、电话访问、实地拜访,以及对各种材料的审查,一个上百团队的黑马成员库被筛选组建完成,如今这个数据库还在不断更新壮大。而如何发现黑马,就得依赖张鹏和团队多年金融投行的经验。事实证明,2015年年底,排名前五名的私募基金里有两个都是中子星投出来的黑马。
2015年上半年,“金星一号”发布一段时间后,市场反响并不太如意。当时股市仍然一路走高,一些投资人质问中子星:为什么大盘涨了那么多,你们才涨一点点?
而这样的质问止于2015年6月中旬开始的股灾,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股灾,跌幅达30%。而“金星1号”不跌反涨,最终实现了15%的年化收益。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FOF产品的优势开始得以凸显。《中国基金报》曾统计过股灾发生一周年以来,券商系FOF与私募系FOF的产品表现:在147支组合基金策略私募FOF中,只有15支产品取得了9%以上的回报,大幅战胜了市场和私募平均水平,其中就有中子星的“金星1号”和“金星2号”。
目标转向企业用户
股灾后,人们对资本市场的态度,开始变得谨慎。但随着股市的回暖,人们对高收益又开始变得热衷。张鹏经过了一番思考,开始将目标客户群转向企业用户。
这是因为,企业主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他们更加追求稳健的投资方式。据张鹏观察,整个企业级市场的体量不亚于个人投资者,且前者需求明确。对于企业而言,其一追求的是安全,其二是流动性,其三是比银行理财稍高的收益,即在相对低风险的情况下取得适当的回报。因此,中子星很快推出了面向企业级的金融产品“企明星”,主推5.18%的企业活期理财。
传统企业通常存在账期,几乎每个行业在各个环节或季节都有限制资金和流水,作为应付货款或待发工资。很多企业不敢贸然扩大旧有产能,但同时又在寻求新方向,从而账上存有大量资金。而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融资后账上通常会有大笔资金,而业务发展却有阶段性。这两类企业都是中子星“企明星”的目标用户。
“企明星”推出一段时间后,张鹏发现:企业的金融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如税务规划、财务管理培训等。为何不让中子星成为一个一站式的企业金融服务平台?
在张鹏的考量中,未来中子星会根据企业需求的不同场景,导入理财服务,逐步形成一个实现企业、平台、供应商三赢的生态圈。而张鹏理想的盈利模式,是让企业用户享受完整的理财收益,即不赚取差价,转而通过增值服务收费。
随着业务的发展,中子星“企明星”的底层资产也越来越丰富,从货币基金、专业资管计划的优先级、银行内部优质资产,开始发展到商业票据、供应链金融等等。就像FOF讲究配置的理念一样,多元化的金融资产确保了“企明星”的风险分散、收益安全。
自调整目标客群以来,仅仅三个月时间,中子星的企业客户已经超过两百,而其中过半的企业都是通过口碑传播找上门来的。
张鹏花了一年的时间寻找方向,现在看来这并不是白白浪费。因为做正确的事远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