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女权时代的女性友情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典型的闺蜜影视作品,当属《欲望都市》。之后中国也以闺蜜为主题,拍了不少撕心裂肺的“闺蜜情”。虽然它们夸张了一点并片面强调了“背叛”这个主题,但必须承认,这样的女性友情,只会出现在后女权主义时代。
  物质化的女权
  知乎上有人提问:美剧《欲望都市》中那么赤裸裸的拜金主义,是不是女性解放的倒退?
  下面的回答倒挺众口一词:如今的女权主义,已经进化到不需要让女人和男人争取绝对平等的阶段了。想要什么才去争取什么,选择权比平等权更重要。
  中国的女权主义运动,已出现了分离:有的依然言辞慷慨地要打倒所有“直男癌”,周国平就是这样中了枪。有的温和一些,称呼自己为“女性主义”,所要求和提倡的,倒是与剧中那四位主妇大同小异。
  女性权益的争取,其实已历经了几百年。从17世纪的要求财产权,到19世纪的工作权,再到1909年的涨工资主张,再到二战后的生育权、政治权利……那时,女人们都是奔着“和男人一样”去的,包括要缔结“和男人一样伟大的友情”。


  之后的几十年,关于“女性权利到底应该包括什么”的讨论和思考,一直在发生变化。进入后女权时代,越来越多优秀女性进入话语层,她们发现:原来权利的争取,并非男人有什么,我们就要争取什么,男女有天生的各种不同,为什么一定要把女人变成男人呢?
  于是从生活方式、工作权利到友情模式,都朝着“我需要什么”的方向前进,不论是性还是拜物,只要是“我想要的”,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欲望都市》就是这些思想的集合体:拜物不是坏事儿,它反映了社会科技和文明的进步;追求时尚更不是坏事,只要你是“为己者悦”;而几个秉承相似价值观的女性组成闺蜜团,更不是坏事,她们可以相互安慰、追求精神独立、互相给予感情支撑的同时,追逐完美的爱情和人生。
  这才是现代女性们想看到的都市童话,靠自己,而不是靠王子来实现梦想。这样的想法赢得了更多女性的支持,也让女性的崛起速度变得更快。
  权势闺蜜的诞生
  女性的崛起速度有多快?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在争取生育权和政治权的西方女权主义者们,用“小姐妹”(sisterhood)这样的词来形容彼此间的友谊——因为她们能做的也就是生活内容的分享以及对自由权利的讨论。如今,女性企业高管,全球平均数达到24%,中国内地更是以30%的比例居世界第九位。而其他领域里的女性影响力,甚至超过了男性。已经掌握了各种社会资源的职业女性精英们,开辟了友情的下一个阶段。
  正如男人们的深厚友情总少不了权势的相互支持,女人们也会把利益的“互利互惠”变成加深友情的一种方式——这其实也对友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持续更久的友情,必须“门当户对”,地位相等。2015年,“权势闺蜜”这一概念被提出。符合这一概念的闺蜜们,都是独立、自信、手握丰富资源的成功女性,她们把女性气息浓厚的生活方式,例如聚餐、下午茶、沙龙、家庭联谊……变成一场场改变世界、成就彼此的筹备会。
  而在过去,女人们的这些聚会大都出自男人的授意,女人们为了男人而施展各种社交手段,史称“夫人外交”。
  权势闺蜜可以做到哪些?微博时代,“女王”姚晨与她的闺蜜《南方人物周刊》高级主笔易立竞互相成就了对方在圈子里的地位;《Vogue》杂志的主编安娜·温图尔是希拉里·克林顿最积极的支持者之一;美国最著名的女媒体人之一蒂娜·布朗在执掌《纽约客》时,把管理层全部换成了女性;Facebook的COO谢丽儿·桑德伯格在著作《向前一步》中,与全球女性讨论女性本身在职场上面临的瓶颈,鼓励女人们齐心协力“向前一步”。
  “到了21世纪,女人们之间的支持将会显示出更强大的力量。”
  借友谊、闺蜜圈,她们做到了这点。
  女人的友谊让男人嫉妒
  2015年底,著名影星、女性主义者简·方达参加了一次访谈,和闺蜜兼工作伙伴莉莉·托姆琳一起,谈论女性的友谊及其带来的神奇功效。
  “我友故我在。”她说。友情对简而言是如同“青春特效药”一样的存在,“在晚年,仍然有人陪伴在你身边,而你还能向她们学习到很多东西,这非常棒。她们让我更坚强、更聪明、更有勇气。”
  友谊即分享。她维持友谊的方式就是在分享中不断“使用”它,像一辆自行车,经常骑,才能让它崭新如初。修女琼·齐谛斯特曾说过:“女性朋友不只是社交活动,也是灵魂的活动。”简经常把喜欢的书送给朋友们,这些书中有很多都是关于妇女和女性友情方面的。传递自己的思想,才能让友谊变得有深度。
  对女性友谊的研究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开始,但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指向让男人的友情相形见绌的一面。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表明,女人拥有亲密的女性朋友可以更少地遭受伤痛——与年龄相对应的身体伤痛,而且会过得更加充实、愉快,并拥有更长的寿命。而缺少亲密的同性友人,对健康造成的伤害如同吸烟、肥胖。
  这是女性主义者们在各种公开场合都喜欢提及的一个事实:当女性遭受压力时,体内充满了催产素,这是一种能使人感觉良好、冷静并降低压力的荷尔蒙。与女性朋友在一起时,身体会分泌更多这种荷尔蒙;而男人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没有催产素,只有睾丸素,而后者的效果与催产素恰恰相反。所以亲密的友情关系可以让女人的寿命更长。
  至少比男人长寿5年。
其他文献
女性的友谊在历史上曾是一片空白。在男人们看来,她们敏感、脆弱、惶恐而无知,像一片风中树叶自顾不暇,怎么承受得起友谊的重量?  所以女性的解放史,也是女性友谊的进化史。男人们惊讶于无法将自己的逻辑套在女性友谊上、弄明白它的运行原理。殊不知,这是女人才能心领神会的秘密。  她们分享男人不屑于分享的,交换被男人忽略的东西,她们从不向对方隐瞒包括身体和情感在内的小秘密。汉语用“闺密”以及后来加入甜蜜气息的
期刊
2016年3月8日,马航MH370失联两周年。搜救工作仍在进行。对于失联者家属来说,救赎无论看起来多么飘渺,都会被紧紧攫住。他是文永胜的父亲,是失联者的父亲。  3月7日早上6点,63岁的文万成就起床了。思念、沮丧、焦虑,他一夜没合眼。随后,他与近百位中国家属,向北京铁路运输法院递交了对马航的上诉书。  在诉讼书里,文万成和律师列出了10项诉求,包括调查事件的现状、责任、原因;给家庭造成的损害、痛
期刊
为什么男人们总爱诋毁女人的友谊  基本上名人们都认为女人是没有“伟大的友情”的。再往前几百年,连“友情”都是不存在的。比如400多年前的大文豪蒙田就断言:女人的灵魂不够坚强,承受不了友谊这种把人久久束缚的亲密关系。歧视女性友谊的源头应该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论友谊》一文中,毫不客气地认为:真正的友谊只存在于正直善良的男性之间。这种观念很多女性也认同,例如民国女作家苏青就认为”“女子无友谊”。美国
期刊
人们记住的是硬汉英雄史泰龙,他所有的不幸、悲伤、人生的不完美,都注定只能独自承受。  2016年2月28日,是属于莱昂纳多·普里迪尼奥的日子,22年陪跑,第5次奥斯卡提名,他终于双眼含泪,接过梦寐以求的小金人,荣膺奥斯卡影帝。  在所有人都站立为小李子鼓掌时,少有人注意嘉宾席里那个久违的男人: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时隔39年,史泰龙再次凭借“洛奇”一角入围奥斯卡,创造了凭同一角色两次入围的最长时间纪
期刊
彼此最狼狈不堪的一面我们都见过,除了爱情,我找不到其他能解释这段婚姻存在5年之久的原因。  洛琳嫁给威尔逊的时候,25 岁,威尔逊51岁。威尔逊不光年纪大,而且一贫如洗,靠领政府的救济金过日子。只是初见面时,洛淋刚从泰国偷渡到美国,穷困潦倒,在纽约街头走投无路,写了一张卖身契贴在墙上:谁要是愿意给一口饭吃,愿意终身侍奉。来来往往很多人,谁也没有注意到蜷缩在角落里又脏又臭的她,只有这个老头揭下了“卖
期刊
不要以为只要男人没有出轨,其他事情都可以包容。其实,当他对你的态度越来越差时,他离变心早已不远了。  一年前,我在售楼中心认识一位大姐,相互加了微信。她除了经常在我的文章下面点赞外,我们并没有很多的交集。  有一天深夜,她突然找我,说今天晚上孩子发烧,可是老公去打麻将了,她打电话给他,让他别打了,回来和她一起送孩子去医院吧!可男人非但没有回来,还把输钱的脾气撒在她身上:“你有完没完?打个麻将也打不
期刊
继父从来面无表情,甚至带着狠意。我以为他不爱我,却不想再没人比他爱得更深沉。  我和继父的关系一直不好。国中前还过得去,但国中时有次他嫌我拿白眼瞪他,竟然用手指头戳我眼睛,导致我眼睛受损。所以我一直恨他,恨到大学毕业。  毕业后,我进了影视圈。入行三四年后,中国台湾地区成立了一家“公共电视”并对外征案。我利用闲暇时间写了脚本弄了文案,很快便通过,得到一笔九百万新台币的预算。有案子有拨款我就能做老板
期刊
闺蜜这个词被滥用,女性特有的分享精神开创了一种经济模式,影视作品的黑化扭曲,“防火防盗防闺蜜”成了名言警句,还有人特地写了一首同名歌曲风靡大小广场……一切似乎都在向我们证明:女人间的友情不牢固。  闺蜜经济让女人的友情变复杂  “女性经济”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有调查显示,中国的女性一般主导了家庭消费的70%,无论家中女性的收入是否超过男性,但女性的消费能力是超过了的。这也难怪商场的1~3楼基本都是女
期刊
一个是英属殖民地最大部落的继承人,一个是普通的英国白种姑娘。“黑白”相恋,竟然牵扯到三国利益,最终改写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2016年,美丽的非洲小国博茨瓦纳迎来建国50周年纪念。同年,“国父”塞莱茨·卡玛的故事被好莱坞改编成了备受期待的大制作电影《联合王国》。  凭借《消失的爱人》名声大振的英国女星蒙德·派克欣然出演女主角、塞莱茨的妻子露丝——这个普通的英国白人女性,是如何改变一个王子和一个国家
期刊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闺蜜,反映的其实是内心需要的友情类型。那些希望能“一辈子做好姐妹”的人,也许首先得梳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数量庞大的友人群里,哪些人值得挽回,哪些人就应该渐行渐远。  在亲密关系中,友情似乎是最脆弱的一种,它远不如父母、伴侣、孩子的关系那样紧密;不同于亲情那种别无选择的血缘关系,选择朋友是一种自愿的行为;也不同于其他自愿发生联结的关系(包括爱情、婚姻等),友情缺乏正式的结构、严格的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