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云阳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因“四时多云、山水之阳”而得名,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面积3636平方公里,辖42个乡镇(街道),人口134万人,是人口大县、移民大县、中国西部百强县,具有典型的大山区、大农村警务地理环境特点。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工作导向,探索创新基层警务工作新路径,突出抓好智慧警务建设、基层社会深度融合共治,实现了基层警务效能新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科学谋划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一是聚焦“警务职能”,探新路绘好平安目标。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期待出发,结合职能定位和山区地理环境,县公安局党委经过9次基层调研、3次讨论酝酿和吸收“金点子”征集等征求的优秀建议,确立了以“整合资源、夯实基础、提升效能”的工作思路,抓实基层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让“枫桥经验”社会治理理念在云阳大地生根开花。
二是夯实“警务基础”,强导向应用基层一线。我们以公安部指导意见和市公安局实施意见为标准,围绕“空间集中、功能集成、管理集约”的总要求,投入500余万元建设“7区+4功能”一体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为基层民警、案侦民警提供规范化办案场所。加大基层派出所建设力度,计划投入7500余万元新建2个公安派出所,投入200余万元完成部分派出所翻修、扩建工程,为民警办公、群众办事营造整洁舒适的环境。
三是延伸“警務触角”,零距离服务守护百姓。有效克服辖区广阔、城区聚集、农村散居、路况复杂等不利因素,统筹全县公安基础和警力分布,结合人口分布、城镇规模等因素,以乡镇(街道)行政服务大厅、村社公共服务中心等为依托,把公安服务事项前移、警力前置,在原有24个派出所基础上,建立警务前置站21个,将公安机关维护治安、窗口服务、打击犯罪等主要职能细化分解,投入150余万元配齐配强基础站点日常办公、执法办案、接处警情等硬件设施,实行“1+1+2”勤务运行模式(1名联系所领导、1名社区民警、2名辅警常驻)开展日常工作,确保遍布山区的“公安前哨”能独立多能行使职责,实现了“镇镇驻民警、村村邻民警”的公安全时空守护、零距离服务群众。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基础
一是解民之忧,贴心做暖智慧窗口服务。在所有派出所、警务前置站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将255项治安、交巡业务权限下放站点,群众可当场办结公安业务达77项,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乡镇”的目标。为方便群众办理事务,综合服务窗口还将服务事项“清单化、纸质化、电子化、模板化”,提升“互联网+”服务效能,利用“两微一端”、网上社区群向群众提供咨询、预约服务;印刷公安类《群众办事一本通》在村(社)发放,供群众参阅,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警务前置站自2020年11月在全县运行后,截至2021年1月中旬,综合服务窗口便利群众办理户籍业务13820笔,身份证业务5518笔,车管业务788笔,为群众节约办事往返路费300余万元,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实。
二是守民之安,精心做强智慧探头守望。在我县所有派出所辖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镜头已覆盖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路段、主要路口,消除了安全防控薄弱、案件易发、社会治安相对复杂的监控盲区;针对老旧居民小区、独栋楼宇、商铺的周边死角、背街小巷及其他隐蔽部位,投入2800余万元进行“智慧小区”建设,安装智能视频监控门禁监控、周边高清卡口568套,基本形成了全县城区、乡镇重要区域全覆盖、零死角、智能化的立体视频监控体系,发案率显著下降。
三是除民之害,用心做好智慧案侦支撑。充分考虑派出所案件侦办技术限制,提高科技赋能力度,在刑侦、网安等实战警种,投入建立电子取证实验室、捕控无人机、声纹虹膜标采、刑事技术勘查等配套,安排专管民警24小时服务基层民警办案需要,实现了“基层吹哨、机关报到”的案侦技术支持。2020年全年刑事案件、传统盗抢骗刑事案件分别同比下降7.18%、49.46%,打击处理833人,其中派出所民警参与侦破特大电信诈骗案、特大跨境赌博案等多起重大刑事案件。
多方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合力
一是提升主体战力,从党建引领上融合。积极探索“抓党建、带队建、促工作”新机制,为局属所有派出所配齐24名兼职党务干部,辐射抓好21个警务前置站党建工作,局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赴基层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生活政治性、仪式感,提升党员身份认同感、归属感。注重表彰奖励,将5名前置站民警评选为“年度十佳窗口(社区)民警”,成为全警学习榜样,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表彰激励作用。推动了基层战斗单元党建与公安工作深度融合发展,点燃了基层民警甘于寂寞、矢志奋斗的激情,有效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公安战斗力。
二是打牢群众基础,从基层组织上融入。积极争取派出所社区民警、前置站点民警进村(社)党组织兼任委员,参与村(社)治理、平安建设,推动村(社)治理和基层警务的深度融合。在发挥好各派出所党支部组织引领抓好基层一线公安工作的基础上,推行派出所党支部与村(社)党支部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组织工作齐抓共管的合力,给民警在为村民解难题、谋平安的发声渠道上提供良好平台,展现公安民警助民爱民亲民的良好形象,引导当地村(社)居民为社会治理、公共安全贡献力量,最大限度争取了当地干群支持。
三是社会治安防控,从多元力量上融汇。努力争取到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将基层警务与乡镇综治中心全方位对接,由辖区政法书记统一协调指挥,充分整合政法、综治、司法等部门力量,形成“政法(综治)+派出所+协作单位”的平安守护联动机制。新招录民警、新招聘辅警一律分配到基层一线,充实基层社会治安防控力量。盘活基层治安防控资源,联合政府安监部门、企事业单位派出机构安保力量、民兵、志愿青年组建治安巡防队31支,常态化开展场镇治安巡逻。总之,策动形成了“党政主导、公安主力、多方协作”的层级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四是矛盾纠纷化解,从机制方法上融通。建立矛盾纠纷苗头排查机制,以“百万警进千万家”“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为载体,要求派出所(驻前置站)民警经常性进村社、进学校、进企业,并结合民警定期下村(社)组织“板凳会议”“院坝会议”,与老百姓身挨身坐、心连心听,了解社情民意,累计收集梳理各方矛盾纠纷隐患9000余条。建立多方联调纠纷化解机制,在派出所、村(居)委会成立纠纷调解室,聘请、发动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能人等人员担任联调成员,协助民警化解矛盾纠纷3000余起,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目标。建立礼规相教源头治理机制,将所有需要社区民警出席发言的场所管理、交通安全、法制宣讲等会议加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礼仪、村规乡约等道德文化宣教,讲法、讲情、讲理,引导村民自觉树立道德风尚,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作者系重庆市云阳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 (陈燕 整理)
科学谋划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一是聚焦“警务职能”,探新路绘好平安目标。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期待出发,结合职能定位和山区地理环境,县公安局党委经过9次基层调研、3次讨论酝酿和吸收“金点子”征集等征求的优秀建议,确立了以“整合资源、夯实基础、提升效能”的工作思路,抓实基层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让“枫桥经验”社会治理理念在云阳大地生根开花。
二是夯实“警务基础”,强导向应用基层一线。我们以公安部指导意见和市公安局实施意见为标准,围绕“空间集中、功能集成、管理集约”的总要求,投入500余万元建设“7区+4功能”一体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为基层民警、案侦民警提供规范化办案场所。加大基层派出所建设力度,计划投入7500余万元新建2个公安派出所,投入200余万元完成部分派出所翻修、扩建工程,为民警办公、群众办事营造整洁舒适的环境。
三是延伸“警務触角”,零距离服务守护百姓。有效克服辖区广阔、城区聚集、农村散居、路况复杂等不利因素,统筹全县公安基础和警力分布,结合人口分布、城镇规模等因素,以乡镇(街道)行政服务大厅、村社公共服务中心等为依托,把公安服务事项前移、警力前置,在原有24个派出所基础上,建立警务前置站21个,将公安机关维护治安、窗口服务、打击犯罪等主要职能细化分解,投入150余万元配齐配强基础站点日常办公、执法办案、接处警情等硬件设施,实行“1+1+2”勤务运行模式(1名联系所领导、1名社区民警、2名辅警常驻)开展日常工作,确保遍布山区的“公安前哨”能独立多能行使职责,实现了“镇镇驻民警、村村邻民警”的公安全时空守护、零距离服务群众。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基础
一是解民之忧,贴心做暖智慧窗口服务。在所有派出所、警务前置站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将255项治安、交巡业务权限下放站点,群众可当场办结公安业务达77项,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乡镇”的目标。为方便群众办理事务,综合服务窗口还将服务事项“清单化、纸质化、电子化、模板化”,提升“互联网+”服务效能,利用“两微一端”、网上社区群向群众提供咨询、预约服务;印刷公安类《群众办事一本通》在村(社)发放,供群众参阅,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警务前置站自2020年11月在全县运行后,截至2021年1月中旬,综合服务窗口便利群众办理户籍业务13820笔,身份证业务5518笔,车管业务788笔,为群众节约办事往返路费300余万元,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实。
二是守民之安,精心做强智慧探头守望。在我县所有派出所辖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镜头已覆盖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路段、主要路口,消除了安全防控薄弱、案件易发、社会治安相对复杂的监控盲区;针对老旧居民小区、独栋楼宇、商铺的周边死角、背街小巷及其他隐蔽部位,投入2800余万元进行“智慧小区”建设,安装智能视频监控门禁监控、周边高清卡口568套,基本形成了全县城区、乡镇重要区域全覆盖、零死角、智能化的立体视频监控体系,发案率显著下降。
三是除民之害,用心做好智慧案侦支撑。充分考虑派出所案件侦办技术限制,提高科技赋能力度,在刑侦、网安等实战警种,投入建立电子取证实验室、捕控无人机、声纹虹膜标采、刑事技术勘查等配套,安排专管民警24小时服务基层民警办案需要,实现了“基层吹哨、机关报到”的案侦技术支持。2020年全年刑事案件、传统盗抢骗刑事案件分别同比下降7.18%、49.46%,打击处理833人,其中派出所民警参与侦破特大电信诈骗案、特大跨境赌博案等多起重大刑事案件。
多方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合力
一是提升主体战力,从党建引领上融合。积极探索“抓党建、带队建、促工作”新机制,为局属所有派出所配齐24名兼职党务干部,辐射抓好21个警务前置站党建工作,局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赴基层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生活政治性、仪式感,提升党员身份认同感、归属感。注重表彰奖励,将5名前置站民警评选为“年度十佳窗口(社区)民警”,成为全警学习榜样,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表彰激励作用。推动了基层战斗单元党建与公安工作深度融合发展,点燃了基层民警甘于寂寞、矢志奋斗的激情,有效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公安战斗力。
二是打牢群众基础,从基层组织上融入。积极争取派出所社区民警、前置站点民警进村(社)党组织兼任委员,参与村(社)治理、平安建设,推动村(社)治理和基层警务的深度融合。在发挥好各派出所党支部组织引领抓好基层一线公安工作的基础上,推行派出所党支部与村(社)党支部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组织工作齐抓共管的合力,给民警在为村民解难题、谋平安的发声渠道上提供良好平台,展现公安民警助民爱民亲民的良好形象,引导当地村(社)居民为社会治理、公共安全贡献力量,最大限度争取了当地干群支持。
三是社会治安防控,从多元力量上融汇。努力争取到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将基层警务与乡镇综治中心全方位对接,由辖区政法书记统一协调指挥,充分整合政法、综治、司法等部门力量,形成“政法(综治)+派出所+协作单位”的平安守护联动机制。新招录民警、新招聘辅警一律分配到基层一线,充实基层社会治安防控力量。盘活基层治安防控资源,联合政府安监部门、企事业单位派出机构安保力量、民兵、志愿青年组建治安巡防队31支,常态化开展场镇治安巡逻。总之,策动形成了“党政主导、公安主力、多方协作”的层级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四是矛盾纠纷化解,从机制方法上融通。建立矛盾纠纷苗头排查机制,以“百万警进千万家”“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为载体,要求派出所(驻前置站)民警经常性进村社、进学校、进企业,并结合民警定期下村(社)组织“板凳会议”“院坝会议”,与老百姓身挨身坐、心连心听,了解社情民意,累计收集梳理各方矛盾纠纷隐患9000余条。建立多方联调纠纷化解机制,在派出所、村(居)委会成立纠纷调解室,聘请、发动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能人等人员担任联调成员,协助民警化解矛盾纠纷3000余起,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目标。建立礼规相教源头治理机制,将所有需要社区民警出席发言的场所管理、交通安全、法制宣讲等会议加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礼仪、村规乡约等道德文化宣教,讲法、讲情、讲理,引导村民自觉树立道德风尚,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作者系重庆市云阳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 (陈燕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