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am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经济市场的繁荣和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从农村向城镇家庭化的举家流动、迁徙成为当前社会变迁的一个突出特点,由此衍生出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也日渐突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有流入地学校条件限制,更有政府支持不够以及现有的制度壁垒阻隔。为此政府必须从法律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大解决力度,流入地学校也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家庭也必须承担起正确的教育功能,以使之早日解决。
  一、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环境影响孩子教育
  低收入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上学问题成为解决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的难点和焦点,低收入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上学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数文化程度低,多从事一些城市人不愿做的职业,如废品回收、环卫、打零工等。他们大都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生活条件简陋,属弱势群体。他们的一些社会性需求如子女上学等问题容易受到忽视,而他们自己由于文化素质不高,不懂得也不知道怎样为子女争取受教育的权利。
  2.学校条件有限,孩子就学难
  近年来,虽然流入地政府部门对流动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开始关注,但明显地保障力度不够,对于经过努力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学的农民工子女来说,当他们的父母把他们送进校门时,问题也就接踵而来。主要表现如下:
  因成绩跟不上,面临老师不公正的待遇。由于经济收入、文化背景以及教学质量等构成的城乡差别,在农民工子女进城学习过程中,学习基础差,出现成绩跟不上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致使一些对农民工子女有偏见的教师,在对待城乡孩子的态度和行为上往往会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做法。
  由于教育资源本身的有限性,公立学校不可能做到全部接收。对公办学校来说,近些年来,新生入学人数和在校生的缩减趋势,使之具有了接受外来人员子女入学的条件。但是,相比于外来人员子女的数量,城镇小学可接收的学生人数有限,这就致使流动人口子女被城市学校拒之门外的现象频频出现。
  这样一来,使得部分务工子女被推向城郊学校,给就学带来了不便和困难,使得其中另一部分被逼迫留在老家上学,很可能又会变成社会已经关注的留守儿童,造成教育问题的恶性循环。
  3.地方政府支持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的户籍管理,流动子女很难享受到和城市孩子相同的待遇。虽然有很多流入地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来解决流动子女就学问题,但其实施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政府对于外来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仍然处于支持能力不足的现状。
  二、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1.加大政府工作力度,解决流动子女就学问题
  流动人口子女规模庞大,其教育问题关系到我国义务教育能否全面普及,关系到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的公正,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解决这一问题:
  加大就学渠道,为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顺利实施创造条件。鼓励公办学校充分利用闲置教育资源,挖掘办学潜力,使其扩大招生容量。同时鉴于城市公立学校在接受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方面的有限性,当务之急就是规范民间办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放松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审批条件,尽量简化入学审批手续,为其提供实际帮助。
  制定相关法律制度,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纳入法制轨道。第一,应把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权利用法规形式规定下来,当地政府要把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纳入本地重要工作内容,明确公办学校接受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义务和责任。第二,应在全国范围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从根本上为保护流动人口的平等权利提供法律保障,真正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2.充分发挥学校育人功能,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
  充分发挥学校育人功能。以公立学校为主,流入地的公立学校应切实做好接收工作,积极利用教育资源,禁止在入学手续和赞助方面对流动人口子女设置障碍。同时农民工子弟学校在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下,应该积极争取在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达到公立学校的标准,从而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为流动儿童创造一片新的天空。
  教师尊重学生,帮助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流动人口子女从农村走向城市,这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这需要老师、家长等积极地给予他们心理辅导,尊重他们,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又由于流动人口子女家长本身认知的有限性,这就要求学校老师更加关注这些外来子女,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帮助,同时在生活中还应注意组织城市儿童与流动人口子女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便他们能够真正融入班级中,在班集体中获得更健康的发展。
  3.建立良好家庭环境,保障孩子健康发展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意愿。流动人口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跟随父母远离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和心理上都面临很多问题。作为孩子父母,虽然面临很大的生活压力,但对孩子的教育与关注不可忽视。
  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防止家庭教育功能错位。父母要多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由于自己比较缺乏教育理论知识,所以有问题多向老师请教,在老师的帮助下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从学生自身情况出发,家长和学校应经常向学生灌输艰苦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上要主动和他们交流,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
  4.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切性
  要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在生活习惯、语言习惯,学习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的特殊需求,研究探索具有接纳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便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的学校生活,享受到高质量的国民基本教育。提高教育内容的适切性的重点是要考虑他们原有的学习基础。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给予有效的个别指导,从而提高教育的效果。
  人口的社会流动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在发达城市的反应,也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教育问题,我们必须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其他文献
轻轻推开门,东风和煦,一散多日的春寒。举头,便望见了那株枇杷树。噢,又是一年,她依然在这儿,沐浴着刚到的东风。  东风轻轻抚摸了她,她一激灵,惬意地抖了抖那碧绿的叶子,露出了满身尚青绿的果实,也露出了那个可怕的伤疤。  八年前,那棵小小的枇杷树被人随意扔在楼下那块草坪上 。  于是,她便在这儿安顿下来,在东风的关怀下,开枝散叶。  然而,那年的野火又将她的枝叶慢慢吞噬。楼上的我,眼睁睁地看着她被火
期刊
他很穷——至少在我们村里人看来,是这样的。  现在村里几乎每个人都盖起了洋气的“小二层”,除了他,还是那间破屋。它硬生生地嵌在我们漂亮的房子中间,就像美玉上面的一条裂缝,破坏了一切美感,显得别扭又恶心。  他住在我家隔壁,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日子久了,也就算是个熟人了。他看起来像是个乞丐——衣服是旧的,裤子是旧的,还打了一两处明显的补丁;他的脚上总有一层污垢,也没见过他去村里的澡堂子泡过一次澡。久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身在温暖的初夏,伴随着暖暖的日光,脚步轻盈地去寻找一片安全、又不失温情的土地。也因这日光,照亮一片幽幽的路径。也许,那日光不会代表什么,但它铺在我的脚下,沿着它,往前走着……  夜晚到来得比较仓促,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安静、唯美的草原。在看起来薄薄的蒙古包中,竟不觉得冷。静静思想时,这里似乎洋溢着诗意与浪漫的气息。我閉上双眼,带着明天的种种幻想,睡了。  第一缕阳光出现了,我在这儿成长的一天也开始了。
期刊
几个星期前,好不容易忙里偷闲去放松一下自己疲惫的身心。来到了虹桥坊,我在一家家店铺前游走,听到的不是人们酒酣时的谈笑,就是一成不变的饭馆叫唤声、广告声。这些声音混杂在一起,怎一个“乱”字了得。  倏忽间,我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猛然望见广场一角的“城市书房”。它和其他建筑一样,都是清一色的白墙,一样的门窗。但它却是最独特、最孤独的。它的门口,没有人在大排长龙,也没有人大声喧闹。那不正是我想要的放松心情
期刊
文章简要分析了建筑外墙外保温体系的特点及施工控制,并结合实例,介绍了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的施工要点及方法,以供参考.
用字母表示数,是把数和数量关系简明地用代数式表示出来,为研究数量关系带来方便.代数式是数与数量关系的抽象表示,由于数和数量关系与代数式之间是由“特殊”向“一般”的发展,因此代数式的意义和运算的学习可以类比前面有理数的学习.下面我们结合几道例题加以说明,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代数式.  同学们,通过对数和数量关系与代数式的几个问题的比较,我們是不是能够理解代数式和前面学习的有理数及其运算的这种“
期刊
“找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性思维训练.找规律列代数式问题,在近几年中考中频频出现,主要考查同學们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性思维,是代数式学习中的难点之一.余老师列举几道典型的中考试题,和同学们共同探讨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
期刊
整体思想就是从问题的整体性质出发,突出对问题的整体结构的分析和改造,发现问题的整体结构特征,善于用“集成”的眼光,把某些式子或圖形看成一个整体,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整体处理.代数式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石,我们在学习时需要学会用“整体”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期刊
代数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是方程和函数的重要基础,也是解决图形题的重要帮手.因此,学好代数式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解题正确率,降低解题的失误率,下面将列举我们平时容易犯的错误,希望同学们真正弄清犯錯误的原因,有意识地防止错误再次发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