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课外材料,构建活力语文课堂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bcn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外阅读材料是相对集中的“信息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益补充课文知识都是大有裨益的。所以,一线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中引入课外材料的作用,可以根据课堂需要适时、适当引入适合的课外材料,更好地为阅读教学服务,实现活力语文课堂。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外材料;活力课堂
  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应该打破学科的界限,注重跨学科的跳跃,适当拓宽学习领域,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一线教师要认识到课外阅读材料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能够恰到好处地引进课外材料,一方面对课文学习进行有益补充,另一方面调节课堂气氛构建活力语文课堂。下面是我结合具体课例,探讨引入课外阅读材料对课文解读的作用,粗浅做法,仅供参考。
  一、引入课外材料,导入新课
  未成曲调先有情。作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找到一块跳板,使得学生首先对所要学习的课文增加好感,愿意走近它,慢慢观察它,继而接受它。我们可以选择的跳板很多,比如课文相关的课外材料,就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间距,让学生 “跳一跳”就能够“摘得到桃子”。课前,教师可以收集整理与课文相关联的资料,如作者简介,作者的逸闻趣事,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等,经过精心的筛选,通过合理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如教学《端午日》一课,导入时老师利用悲哀的乐曲做背景,深情讲述屈原空有一腔热血报国无门,含恨跳江而亡,以死明志的故事,给学生平静的心湖投下一块石头,引起唏嘘一片。然后利用精美的课件,展示一幅幅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端午风俗图片。不论是故事还是图片,都是教师想方设法拓展文本,为学习课文做铺垫。这些举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会自然产生探究课文的愿望。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学导入可以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兴奋情绪,使得他们快速调整状态,愉快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事实证明,巧用课外材料导入新课,可以架起学生与书本的桥梁。学生主动地通过这个“桥”,积极地汲取知识的甘露。
  二、插入课外材料,营造情境
  教学时教师把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课外阅读材料,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的心坎上,使得学生的情感得以诱发,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未开始学习课文,心已经被带到了作者笔下的情感世界,从而萌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如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时,利用声像俱佳的多媒体,直观形象地给学生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和着悲伤的音乐,在浓浓的哀思中,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流泪。教师继续煽情: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已经逝世一周年了,许多人仍在深切地悼念他,深情地怀念他。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用独特的方式找寻他,释放对总理的深情厚谊。从而让学生怀着对总理的深厚感情,开始新课学习。
  课堂上,教师把精心挑选的合适的课外材料,利用集合声音、文字、图画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感性内容,积淀深厚的情感。这样的课堂“课伊始情已生”,学生自然愿意带着浓情去触摸冰冷的文章整体内容,进而品味作者深藏的情味和丰厚的旨趣。
  三、添上课外材料,辅助理解
  因为阅历、知识等因素,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会多少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出现思维一时阻塞的现象。此时在他们的脑海中就会疑云缭绕,急需通过老师的“盲杖”,来指引清晰的阅读方向。此时教师从课外引入与课文有关联的材料,适当进行文本延伸,能够为释疑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引领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平等的交流,水到渠成地对某些知识点解疑释惑,巧妙化解课文的难点,让课堂教学得以正常维系。
  如教学《范进中举》,必然要引导分析范进中举喜极发疯的原因。这方面内容距离学生比较遥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适时引进《儒林外史》这本小说涉及的社会背景以及牵连的科举制度,帮助学生弄明白古代科举考试给读书人身心的严重荼毒,排除文本解读障碍,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思想的困顿,此时如果仅仅凭借教师的说教,难以化解疑难点。如果教师及时添加课外材料,用相关的资料辅助一下。四两拨千斤,可以消释学生阅读的“绊脚石”,助推“文本解读”,体现出“画龙点睛”的效果。
  四、使用课外材料,迁移知识
  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个例子,依靠课本中有限的文章,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贯通语文知识,显然是不可能的。要想迁移知识、培养语感,重要的途径还是培养学生海量阅读的习惯。所以教师要能够睿智地引领学生把语文的触角延伸到课外。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课外材料,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带到课外,进一步巩固,实现知识的迁移。
  如《藤野先生》,课文学习结束时,老师可以趁势引导学生阅读类文。(1)诗歌《自题小像》,本诗和课文的主旨相合,都是表达作者的爱国深情。这种情感在两篇文章中都能一一印证。(2)《忆先生》和《我的老师》,将课文中学习的尊师、念师的情感以及描写人物的方法,在这些文章中再次巩固。
  实行课程改革后,新教材的课后思考练习中多了一些“收集资料”的题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树立引进课外材料的思想,不断更新课程资源观念,加强课程资源整合意识,给学生收集整理合适的课外材料,侧面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逐步厚积学生的知识,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助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新课程观念在不断更新,很多的语文教师敏锐地发现:教材不再是语言文字学习的唯一途径。所以重视课外阅读材料的引进,就像重视菜中盐一样,把语文课堂教学进行适当延伸,已经成为流行,成为时尚。我们老师一定要智慧渗透课外阅读材料,有益补充课文知识,努力成就完美高效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潘云忠.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J].文学教育(上).2014(05)
  [2]曾文.试述初中语文教学课外资源的有效利用[J].现代交际.2014(03)
  [3]刘杰.浅谈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途径[J].中学语文.2009(24)
其他文献
合格口腔医学生的培养是一个不同于其他非医学专业的复杂教育过程,每个学习阶段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和特点,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出既具有丰富的口腔医学知识,而又能较熟练的掌握一
1.考虑问题不深入表现:满足对基本知识的一知半解;观察问题局限于表面现象,解决问题时简单思考等。例如,一个长方形操场,周长是360米,长与宽的比是5︰4。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
期刊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结合生活经验,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入到课堂当中去,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充分利用学生数学活动的“前经验”,为获得“数学化体验”搭桥铺路  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经验不是一张“白纸”,尤其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数学知识,尤其每一阶段所学的“新知识”,事实上都在他们生活中有了一定程度的体验,只是没有系统梳理归纳范
【摘 要】 数学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导学生如何合理的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对于构建小学生科学的数学理念以及数学思维方式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将数学思想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字】 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渗透  数学思想是在前人多次的应用、总结、归纳的前提之下对数学知识的提炼与升华。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起始阶段,将数学思
随着顺式二氨铂(DDP)临床应用中毒性和耐药性等问题的出现,20多年来不断深入研究合成了3000多个新铂配合物。其中有28个进入临床试验,但至今只有DDP、卡铂、奈达铂、丙二酸铂和草酸铂获得批准成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代号:NSM)与ARM(LSE:ARM及Nasdaq:ARMHY)宣布携手推出一种称为PowerWise^TM Interface的接口
【正】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俭朴的大妈们忙完了家务活便早早的来到广场,在欢快的"广场舞"旋律中舞着优美的身姿,热闹极了。这便成了村里一道美丽的风景。这天,我吃完晚饭,做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36~82岁,平均55.6岁,高血压病史2~30年,平均12年.原发性高血压48例,肾性高血压10例.其中高血压危象8例,高血压脑病7例,高
【摘 要】 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去关注文章所涉及的主题,帮助他们理解文化、领略思想。一般来讲,语文主题教学主要包括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创新发展等三个环节。通过主题涉及的内容准备更多课堂环节,帮助学生把握中心;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对课文进行分类和归纳,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认识;通过主题教学,促进学生理解能力,促进学生人文思想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尤其对于广大农村妇女来说,剖宫产后再孕者越来越多.其再孕后分娩方式急需进一步研究,我院 2002年 1月~ 2004年 12月共收 56例剖宫产后再孕分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