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不管你喜不喜欢亦舒与《喜宝》,都得承认亦舒是当代最成功的小说家之一,而《喜宝》又是她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尤其在消费主义日盛的今天,《喜宝》的故事不是历史,而是现实。
原著中,喜宝的妈妈年轻时嫁给浪子,生下喜宝。但这个前任空姐很快看清了男人的嘴脸,幡然醒悟,终其一生所做的努力,是为自己和女儿的生活翻盘。她凭一己之力,早出晚归地打工赚钱,从小就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让她看起来像有钱人家的女儿。并且尽自己所能地让她接受最好的教育,最后,女儿上了英国剑桥大学。虽然女儿要为学费找男人做踏脚石,但她终究成了一个聪明有趣、富于力量感的女孩。这也是她能吸引到阅人无数的顶級富豪勖存姿的原因。
她是谁?她是姜喜宝,单亲妈妈姜咏丽女士的女儿——“我知道我需要的是什么,我太知道,是的,我睁着双眼,‘机会’一走过便抓紧它的小辫子。”原著讲残酷生活、凉薄人性,以及金钱对人性之恶的催化作用,亦舒妙笔生花地打造了“顶级捞女”姜喜宝,却又通篇都是对泛物质主义的反讽。
喜宝傍上有钱的“糖爹”,第一件事是拿着“糖爹”的支票去买了一只12克拉的钻戒,回剑桥读书也戴着它。亦舒借书中人之口,说这只戒指毫无美感,似“麻将牌”般伧俗。勖存姿打造了姜喜宝后来的品位,使她最终把“麻将牌”扔进了抽屉。然而讽刺的是,完成这打造的关键一步,是他送给喜宝一条看似低调、实则价值连城的古董项链。
项链是杜巴丽夫人的遗物,而杜巴丽夫人作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最得宠的情妇,身份是私生女,出身底层,进入上流社会后不知慎言谨行,挥霍无度,最后被送上了断头台。路易十五的另一位情妇蓬巴杜夫人,则是杜巴丽夫人的反面。出身高贵的蓬巴杜夫人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享受上流社会的物质生活和追逐爱情上,她是著名的洛可可风格的创始人,并且参与建造了凡尔赛宫。如今人们记住的,不是蓬巴杜夫人做了谁的情妇,而是她卓越的审美与对文化艺术的推动。
亦舒这一笔,不仅狠,而且妙。
2
最新上映的电影版《喜宝》,把亦舒原著对金钱的思考、对“捞女”的讽刺、对大富人家的空心内核入木三分的描写统统删除,只留下朴实而动人的升级版“乡村爱情故事”,还有仅仅尊重了原著的金句。
电影里,不仅喜宝的妈妈一生为情所困,连勖存姿都变成了单身而深情的“钻石王老五”。年龄从来不是爱情的障碍,尤其对年轻女孩和有钱男人来说。亦舒的原著至少有几桌“大菜”:原生家庭的影响、爱情的虚无甚至生命的虚无、富人的虚伪与罪恶、钱对人性的腐蚀等等。
结果电影版《喜宝》做了一份与亦舒无关的盒饭:太太过世多年的深情富豪与本来看上他的钱、最后想要他人的“傻白甜”的旷世绝恋。配角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推动两人的恋情深入。最终,喜宝为了证明自己是为了爱情而不是为了钱财,把勖存姿给她的财富全部还给了勖聪慧,正义凛然地走出勖家,决定做真正的独立女性。这个26岁的姑娘,连个大学文凭都没拿到,5年锦衣玉食的生活里,她除了花钱和谈恋爱什么也没干,去饭馆端盘子都要被嫌笨……这不就是现实生活中最拎不清的那一类女孩吗?她要怎样独立?
原著小说里,喜宝连妈妈去世都能忍着一滴眼泪不掉。她跟勖聪恕打网球,打得富家公子片甲不留,因为“含不含银匙出生不是我自己可以控制,那么网球学得好一点总不太难吧”。勖家子女得知喜宝做了父亲的情妇后,来家里闹,她站在二楼说:“你们谈完了没有?我还有功课要做。”喜宝即使被包养,也有自己的志气,只要是靠努力能做到的事,她永远要做第一。
亦舒对女性是有理解、有悲悯的。小说里的喜宝精明可靠,她知道自己的出身没资格做一个天真的人,于是步步为营地经营自己的人生。连勖存姿对她好,哪怕她要天上的月亮都愿意给她摘,她也是清醒的——“不是因为爱我,而是因为他的虚荣心;勖存姿的女人什么都有,勖存姿是个有本事的男人。”
小说里,勖存姿与姜喜宝玩的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征服游戏;电影里,两个主角不仅把爷孙恋谈出了你死我活、地久天长的土味,更让观众疑惑的是,喜宝不像读过书,勖存姿也不知道是怎么凭这种智商赚到了那么多钱。
电影版《喜宝》所弘扬的价值观是女人无论贫富贵贱,即使再冷静、强大,拼事业,拼财富,最终都逃不过一个字——情。在这里,为情所困是女性群体的终极宿命。然而,这种老土、过时的三观,绝不属于亦舒。
3
原著中无数次提及,一个模样尚佳的女孩,如果从18岁起就打定主意在男人身上弄点钱,无论如何都可以成功。这是许多年轻姑娘的普适价值,尤其在当下这个消费时代。然而换取这些东西的代价是什么,很少有人告诉她们,而这正是小说《喜宝》存在的意义。
在小说里,令人眼花缭乱的物欲世界终究尘埃落定,勖存姿再有钱也逃不过一死;勖家子女因为得来全不费功夫,过早地丧失了生活热情和奋斗的动力;姜喜宝得到了她想要的,却失去了母亲和她心心念念的剑桥大学的文凭。
姜喜宝的后半生有了很多的钱,却增加了许多的不确定性。人类这种思考动物,很难仅仅依靠物质就能产生长久的快感。也许有了钱的姜喜宝,要永远困在发臭发烂的灵魂里不得安生。
一个给电影《喜宝》打一星的豆瓣网友说:“读大二时在图书馆看完小说《喜宝》,后来自己买了一本,至今放在书架上。这么多年,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是我总在提醒自己,不要像她一样。”
嫌弃小说《喜宝》三观不正、喜宝结局太好的姑娘,会喜欢影版这种很直很正、鼓吹女孩为了爱情放弃一切的结局吗?我想不会。她们会转头再去看看小说,发现亦舒并没有让喜宝得到一切。她从“糖爹”那里得到的糖,可能要一辈子用浅淡而持久的苦去偿还。
小说的结尾,26岁的喜宝拥有很多很多的钱和一双看透太多的眼睛。在赶走“问得太多,付出太少”的追求者后:“我独自倒了酒坐在小偏厅中喝。勖存姿的故事是完了,但姜喜宝的故事可长着呢。忽然之间我心中亮光一闪,明白‘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意思。去日苦多。我大口大口地喝着酒。谁知道姜喜宝以后会遇见怎么样的人,怎么样的事。我苦笑。”短短一百多字,用了三个“苦”字。
爱的本质,是自爱。在小说中,姜喜宝最终的确爱上了勖存姿,但不是爱他行将入土的皮囊,而是爱他以金钱铺陈出的舒适与安全感。当这些东西成为一个女孩的世界,“爱他”是她唯一的选择,如果不爱,她没办法跟自己交待。这种爱的残忍与无奈,与说服自己爱上强奸自己的人没什么两样。
“失望是不是?不过不要怕,生命中原本充满失望。”看完电影,只能把亦舒的这句话送给自己。
(资源支持:微信公众号“我是艾小羊”)
不管你喜不喜欢亦舒与《喜宝》,都得承认亦舒是当代最成功的小说家之一,而《喜宝》又是她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尤其在消费主义日盛的今天,《喜宝》的故事不是历史,而是现实。
原著中,喜宝的妈妈年轻时嫁给浪子,生下喜宝。但这个前任空姐很快看清了男人的嘴脸,幡然醒悟,终其一生所做的努力,是为自己和女儿的生活翻盘。她凭一己之力,早出晚归地打工赚钱,从小就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让她看起来像有钱人家的女儿。并且尽自己所能地让她接受最好的教育,最后,女儿上了英国剑桥大学。虽然女儿要为学费找男人做踏脚石,但她终究成了一个聪明有趣、富于力量感的女孩。这也是她能吸引到阅人无数的顶級富豪勖存姿的原因。
她是谁?她是姜喜宝,单亲妈妈姜咏丽女士的女儿——“我知道我需要的是什么,我太知道,是的,我睁着双眼,‘机会’一走过便抓紧它的小辫子。”原著讲残酷生活、凉薄人性,以及金钱对人性之恶的催化作用,亦舒妙笔生花地打造了“顶级捞女”姜喜宝,却又通篇都是对泛物质主义的反讽。
喜宝傍上有钱的“糖爹”,第一件事是拿着“糖爹”的支票去买了一只12克拉的钻戒,回剑桥读书也戴着它。亦舒借书中人之口,说这只戒指毫无美感,似“麻将牌”般伧俗。勖存姿打造了姜喜宝后来的品位,使她最终把“麻将牌”扔进了抽屉。然而讽刺的是,完成这打造的关键一步,是他送给喜宝一条看似低调、实则价值连城的古董项链。
项链是杜巴丽夫人的遗物,而杜巴丽夫人作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最得宠的情妇,身份是私生女,出身底层,进入上流社会后不知慎言谨行,挥霍无度,最后被送上了断头台。路易十五的另一位情妇蓬巴杜夫人,则是杜巴丽夫人的反面。出身高贵的蓬巴杜夫人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享受上流社会的物质生活和追逐爱情上,她是著名的洛可可风格的创始人,并且参与建造了凡尔赛宫。如今人们记住的,不是蓬巴杜夫人做了谁的情妇,而是她卓越的审美与对文化艺术的推动。
亦舒这一笔,不仅狠,而且妙。
2
最新上映的电影版《喜宝》,把亦舒原著对金钱的思考、对“捞女”的讽刺、对大富人家的空心内核入木三分的描写统统删除,只留下朴实而动人的升级版“乡村爱情故事”,还有仅仅尊重了原著的金句。
电影里,不仅喜宝的妈妈一生为情所困,连勖存姿都变成了单身而深情的“钻石王老五”。年龄从来不是爱情的障碍,尤其对年轻女孩和有钱男人来说。亦舒的原著至少有几桌“大菜”:原生家庭的影响、爱情的虚无甚至生命的虚无、富人的虚伪与罪恶、钱对人性的腐蚀等等。
结果电影版《喜宝》做了一份与亦舒无关的盒饭:太太过世多年的深情富豪与本来看上他的钱、最后想要他人的“傻白甜”的旷世绝恋。配角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推动两人的恋情深入。最终,喜宝为了证明自己是为了爱情而不是为了钱财,把勖存姿给她的财富全部还给了勖聪慧,正义凛然地走出勖家,决定做真正的独立女性。这个26岁的姑娘,连个大学文凭都没拿到,5年锦衣玉食的生活里,她除了花钱和谈恋爱什么也没干,去饭馆端盘子都要被嫌笨……这不就是现实生活中最拎不清的那一类女孩吗?她要怎样独立?
原著小说里,喜宝连妈妈去世都能忍着一滴眼泪不掉。她跟勖聪恕打网球,打得富家公子片甲不留,因为“含不含银匙出生不是我自己可以控制,那么网球学得好一点总不太难吧”。勖家子女得知喜宝做了父亲的情妇后,来家里闹,她站在二楼说:“你们谈完了没有?我还有功课要做。”喜宝即使被包养,也有自己的志气,只要是靠努力能做到的事,她永远要做第一。
亦舒对女性是有理解、有悲悯的。小说里的喜宝精明可靠,她知道自己的出身没资格做一个天真的人,于是步步为营地经营自己的人生。连勖存姿对她好,哪怕她要天上的月亮都愿意给她摘,她也是清醒的——“不是因为爱我,而是因为他的虚荣心;勖存姿的女人什么都有,勖存姿是个有本事的男人。”
小说里,勖存姿与姜喜宝玩的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征服游戏;电影里,两个主角不仅把爷孙恋谈出了你死我活、地久天长的土味,更让观众疑惑的是,喜宝不像读过书,勖存姿也不知道是怎么凭这种智商赚到了那么多钱。
电影版《喜宝》所弘扬的价值观是女人无论贫富贵贱,即使再冷静、强大,拼事业,拼财富,最终都逃不过一个字——情。在这里,为情所困是女性群体的终极宿命。然而,这种老土、过时的三观,绝不属于亦舒。
3
原著中无数次提及,一个模样尚佳的女孩,如果从18岁起就打定主意在男人身上弄点钱,无论如何都可以成功。这是许多年轻姑娘的普适价值,尤其在当下这个消费时代。然而换取这些东西的代价是什么,很少有人告诉她们,而这正是小说《喜宝》存在的意义。
在小说里,令人眼花缭乱的物欲世界终究尘埃落定,勖存姿再有钱也逃不过一死;勖家子女因为得来全不费功夫,过早地丧失了生活热情和奋斗的动力;姜喜宝得到了她想要的,却失去了母亲和她心心念念的剑桥大学的文凭。
姜喜宝的后半生有了很多的钱,却增加了许多的不确定性。人类这种思考动物,很难仅仅依靠物质就能产生长久的快感。也许有了钱的姜喜宝,要永远困在发臭发烂的灵魂里不得安生。
一个给电影《喜宝》打一星的豆瓣网友说:“读大二时在图书馆看完小说《喜宝》,后来自己买了一本,至今放在书架上。这么多年,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是我总在提醒自己,不要像她一样。”
嫌弃小说《喜宝》三观不正、喜宝结局太好的姑娘,会喜欢影版这种很直很正、鼓吹女孩为了爱情放弃一切的结局吗?我想不会。她们会转头再去看看小说,发现亦舒并没有让喜宝得到一切。她从“糖爹”那里得到的糖,可能要一辈子用浅淡而持久的苦去偿还。
小说的结尾,26岁的喜宝拥有很多很多的钱和一双看透太多的眼睛。在赶走“问得太多,付出太少”的追求者后:“我独自倒了酒坐在小偏厅中喝。勖存姿的故事是完了,但姜喜宝的故事可长着呢。忽然之间我心中亮光一闪,明白‘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意思。去日苦多。我大口大口地喝着酒。谁知道姜喜宝以后会遇见怎么样的人,怎么样的事。我苦笑。”短短一百多字,用了三个“苦”字。
爱的本质,是自爱。在小说中,姜喜宝最终的确爱上了勖存姿,但不是爱他行将入土的皮囊,而是爱他以金钱铺陈出的舒适与安全感。当这些东西成为一个女孩的世界,“爱他”是她唯一的选择,如果不爱,她没办法跟自己交待。这种爱的残忍与无奈,与说服自己爱上强奸自己的人没什么两样。
“失望是不是?不过不要怕,生命中原本充满失望。”看完电影,只能把亦舒的这句话送给自己。
(资源支持:微信公众号“我是艾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