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根烟、一支笔、一张纸、一盏灯,虽是深夜,但浙江省嘉善县老科协理事长黄锡良还在整理着这两天调研的工作内容。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为百姓民生服务,近年来,嘉善老科协围绕中心,积极开展工作,成为推动嘉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一支“奇兵”。
为民建言好参谋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平均年龄七十多岁的县老科协会员们,不仅是嘉善干事创业的“常青树”,更是服务发展的“智囊团”。
2005年,根据中央和省市文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爱护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有条件的要成立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作出了成立老科协的决定。县科协主席张建林请出了具有丰富领导经验,事业心强,群众关系好,又熟悉县情、民情的黄锡良任会长,黄锡良二话没说,立刻再度出山,走马上任。
黄老上岗后,跑部门、访专家,一连奔波几个月,成功组建了全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他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特长,把会员分为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综合等小组,分别开展各项工作。虽然夜已深,但黄锡良还在翻看着一堆堆资料,为了拿出一份出色的调研报告,他和调研组不断下基层、到现场、分析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一做就是几个月。
反映群众诉求,倾听百姓呼声。这样的事情在黄锡良看来再平常不过了。自2006年成立县老科协以来,黄锡良退休不退职,继续发扬在担任县长和县政协主席时养成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的好传统,走农村、进部门倾听意见建议,积极反映民情民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城市化建设……一篇篇调研文章,一个个意见建议凝聚着老科协专家们的智慧结晶。
县老科协把当好参谋助手作为第一要务。会员们围绕中心工作、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近年来,共完成高质量调研报告30多篇,其中3篇被省老科协评为建言献策优秀奖。大量的调研文章,也成为领导和部门决策的有力参考:外来人员子女教育就学问题,促使万余名外来人员子女就学;针对择校问题的意见建议,促成了教师流动工作试点的推广……“有什么事情,找他们。”良好的群众基础优势,让县老科协成了收集社情民意的“信息员”、社会管理中的“协调员”。
助民致富好专家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近年来,县老科协积极发挥行家里手作用,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见到黄水招,她正在马家桥村的大棚里,给当地种植甜瓜的村民上课支招。
在当地,黄水招不仅是农业老专家,更是种植户们丰产丰收的“定心丸”。“看到她,心里就有了谱。”村民说,这几年,黄水招真的是为老百姓尽心尽力。
事实也是如此。2003年,黄水招从县农经局光荣退休,随后,作为县老科协农业组的一名农技专家,她并没有闲着,而是将她的满腔热情投入到了服务基层工作中去。到农户、进大棚、入果园、下稻田,退休近10年来,黄水招一直活跃在全县农业生产的第一线,把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送到了千家万户。
记得县老科协农业组刚刚成立后就遇到一个大问题,在“中国番茄之乡”——嘉善县姚庄镇,番茄种植户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番茄得了“怪病”,很多农户面临绝收境地。听到消息的黄水招非常着急,她立刻请缨,带着县老科协的会员们组成攻关组,组织实施“嘉善县大棚茄瓜类作物土传病害防治技术研究”项目。
下田头、做实验、开药方,她常常顶着烈日,耐着大棚的高温,一干就是3年,终于明确了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并形成了与之配套的综合防治技术,2008年该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并认定为省内领先和国内领先。2009年,该项目还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嘉善金桥工程一等奖。项目在实施期间,全县推广面积达5.3万亩,为农民增收致富5000万元以上。“这多亏了老科协的帮助。”姚庄丁栅很多农户谈到此事依然记忆犹新,有了技术支持,姚庄的番茄种植越来越好,2010年还成功走进上海世博会。
把群众的困难放在心头,把百姓的呼声记在脑海。近年来,县老科协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86期,全县5000多人参加培训,成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生力军”。
便民服务好帮手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近年来,嘉善县老科协积极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多途径让群众得实惠。
“我加入县老科协医疗组已有5年,本打算退下来了,但天凝是我的故乡,我年龄虽大,也要为故乡出一份力,尽一份责,作一份贡献。”今年早春时节的一天,在县老科协医疗组与天凝镇卫生院签订帮扶结对合作协议的现场,来自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名中医吴静芝特别引人关注。
虽已高龄的吴静芝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自加入县老科协队伍以来,他牵挂着农民,心系着病人,当他获悉天凝镇卫生院需要老科协医疗组的帮助时,他积极报名参加。村民们见到他时都笑逐颜开,说:“吴医师回老家送医来了,我们再不用赶远路到县城去看病了。”
不仅仅是吴静芝,在县老科协,还有一群和吴静芝一样的退休医务工作者,他们行走在乡间,济世救人。看到病人满意而归的笑容,听到卫生院同仁对自己工作的高度评价时,他们用微笑来面对这样的辛苦。有位老专家朴实的话代表了医疗组的心声:“老科协这个平台,让我们自己品味了老年生活的精彩。能够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一种幸福。”
自县老科协医疗组成立以来,先后与大云、杨庙、姚庄、陶庄、天凝等卫生院结对。几年来,共下乡400次,参加活动1300多人次,门诊病人9000多人次,为镇、村培训人员1700人次;同时到县、镇有关单位上保健课180多次,参与人员达7000人次。
医疗组治病救人,教育组则把传道授业作为重要课题。近年来,重点围绕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组先后来到丁栅、里泽、干窑等学校,开展结对服务,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育水平,为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近年来,嘉善积极发挥老科协经验优势和技术特长,通过引导会员整理科普知识、生活小常识,编辑相关教材和科普顺口溜等,积极传承经验智慧;通过开展技术咨询、业务指导、人才培训和“三下乡”活动,组织会员传授各类科普知识,通过小讲座、小课堂等形式,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传播先进文化;通过科技咨询、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行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县老科协先后多次被评为县科协工作先进集体,并获得县“四星级”学会称号。(奚晓涵 蒋柏良 刘文书 邹志才 编辑:房晶 责任编辑:武丹)
(来源:浙江省科协供稿)
为民建言好参谋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平均年龄七十多岁的县老科协会员们,不仅是嘉善干事创业的“常青树”,更是服务发展的“智囊团”。
2005年,根据中央和省市文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爱护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有条件的要成立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作出了成立老科协的决定。县科协主席张建林请出了具有丰富领导经验,事业心强,群众关系好,又熟悉县情、民情的黄锡良任会长,黄锡良二话没说,立刻再度出山,走马上任。
黄老上岗后,跑部门、访专家,一连奔波几个月,成功组建了全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他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特长,把会员分为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综合等小组,分别开展各项工作。虽然夜已深,但黄锡良还在翻看着一堆堆资料,为了拿出一份出色的调研报告,他和调研组不断下基层、到现场、分析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一做就是几个月。
反映群众诉求,倾听百姓呼声。这样的事情在黄锡良看来再平常不过了。自2006年成立县老科协以来,黄锡良退休不退职,继续发扬在担任县长和县政协主席时养成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的好传统,走农村、进部门倾听意见建议,积极反映民情民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城市化建设……一篇篇调研文章,一个个意见建议凝聚着老科协专家们的智慧结晶。
县老科协把当好参谋助手作为第一要务。会员们围绕中心工作、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近年来,共完成高质量调研报告30多篇,其中3篇被省老科协评为建言献策优秀奖。大量的调研文章,也成为领导和部门决策的有力参考:外来人员子女教育就学问题,促使万余名外来人员子女就学;针对择校问题的意见建议,促成了教师流动工作试点的推广……“有什么事情,找他们。”良好的群众基础优势,让县老科协成了收集社情民意的“信息员”、社会管理中的“协调员”。
助民致富好专家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近年来,县老科协积极发挥行家里手作用,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见到黄水招,她正在马家桥村的大棚里,给当地种植甜瓜的村民上课支招。
在当地,黄水招不仅是农业老专家,更是种植户们丰产丰收的“定心丸”。“看到她,心里就有了谱。”村民说,这几年,黄水招真的是为老百姓尽心尽力。
事实也是如此。2003年,黄水招从县农经局光荣退休,随后,作为县老科协农业组的一名农技专家,她并没有闲着,而是将她的满腔热情投入到了服务基层工作中去。到农户、进大棚、入果园、下稻田,退休近10年来,黄水招一直活跃在全县农业生产的第一线,把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送到了千家万户。
记得县老科协农业组刚刚成立后就遇到一个大问题,在“中国番茄之乡”——嘉善县姚庄镇,番茄种植户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番茄得了“怪病”,很多农户面临绝收境地。听到消息的黄水招非常着急,她立刻请缨,带着县老科协的会员们组成攻关组,组织实施“嘉善县大棚茄瓜类作物土传病害防治技术研究”项目。
下田头、做实验、开药方,她常常顶着烈日,耐着大棚的高温,一干就是3年,终于明确了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并形成了与之配套的综合防治技术,2008年该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并认定为省内领先和国内领先。2009年,该项目还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嘉善金桥工程一等奖。项目在实施期间,全县推广面积达5.3万亩,为农民增收致富5000万元以上。“这多亏了老科协的帮助。”姚庄丁栅很多农户谈到此事依然记忆犹新,有了技术支持,姚庄的番茄种植越来越好,2010年还成功走进上海世博会。
把群众的困难放在心头,把百姓的呼声记在脑海。近年来,县老科协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86期,全县5000多人参加培训,成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生力军”。
便民服务好帮手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近年来,嘉善县老科协积极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多途径让群众得实惠。
“我加入县老科协医疗组已有5年,本打算退下来了,但天凝是我的故乡,我年龄虽大,也要为故乡出一份力,尽一份责,作一份贡献。”今年早春时节的一天,在县老科协医疗组与天凝镇卫生院签订帮扶结对合作协议的现场,来自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名中医吴静芝特别引人关注。
虽已高龄的吴静芝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自加入县老科协队伍以来,他牵挂着农民,心系着病人,当他获悉天凝镇卫生院需要老科协医疗组的帮助时,他积极报名参加。村民们见到他时都笑逐颜开,说:“吴医师回老家送医来了,我们再不用赶远路到县城去看病了。”
不仅仅是吴静芝,在县老科协,还有一群和吴静芝一样的退休医务工作者,他们行走在乡间,济世救人。看到病人满意而归的笑容,听到卫生院同仁对自己工作的高度评价时,他们用微笑来面对这样的辛苦。有位老专家朴实的话代表了医疗组的心声:“老科协这个平台,让我们自己品味了老年生活的精彩。能够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一种幸福。”
自县老科协医疗组成立以来,先后与大云、杨庙、姚庄、陶庄、天凝等卫生院结对。几年来,共下乡400次,参加活动1300多人次,门诊病人9000多人次,为镇、村培训人员1700人次;同时到县、镇有关单位上保健课180多次,参与人员达7000人次。
医疗组治病救人,教育组则把传道授业作为重要课题。近年来,重点围绕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组先后来到丁栅、里泽、干窑等学校,开展结对服务,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育水平,为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近年来,嘉善积极发挥老科协经验优势和技术特长,通过引导会员整理科普知识、生活小常识,编辑相关教材和科普顺口溜等,积极传承经验智慧;通过开展技术咨询、业务指导、人才培训和“三下乡”活动,组织会员传授各类科普知识,通过小讲座、小课堂等形式,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传播先进文化;通过科技咨询、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行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县老科协先后多次被评为县科协工作先进集体,并获得县“四星级”学会称号。(奚晓涵 蒋柏良 刘文书 邹志才 编辑:房晶 责任编辑:武丹)
(来源:浙江省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