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无小事 常规管理重细节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hush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很多教育机构和学校的墙里墙外,我们曾无数次看到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大标语,也都懂得“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它们的内涵经过了无数次的实践检验,确实是至理名言。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在新形势新要求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用实际行动去践行。
  【关键词】教育;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我们过去学哲学时不懂老师放一个大红苹果在讲台上让我们用十分钟去观察描绘的用意;学文艺批评时不懂老师提到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含义。年事稍长,我们逐渐意识到认知主体与被认知客体之间往往有一层不可逾越的距离,可是由许多认知主体从不同角度去看同一客體,虽说不能求得绝对的真,毕竟会增加穿破表象、把握真相的机会。认识自然界的物固然已很困难,要认识人文界的客体,其困难可想而知。
  对于“小事、细节”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正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下观察红苹果,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样。同样的一件事,在我们很多老师看来可能是小事,而学生却很较真。
  下面选取了几则我在分管年级时亲历的教育教学案例,与同仁们共享飨。
  2007年的春季,高一的一个男生哭着到办公室找我讨公道,据他说原因是班主任老师把他CD播放机收了,而CD是另一个同学借去听时被任课老师没收交到班主任处的,他已代那位同学给班主任道了几次歉,承认了几次错误班主任就是不理睬,不仅不理睬还当他面与办公室的其他几位老师谈论他的不足,从过去说到眼 前……这位同学越说越激动,最后他激愤地说:这像什么老师,如此无视学生的存在,要批评就直接来,当事人明明在面前却不理不睬反而与别的老师谈论,简直不把学生放在眼里。
  前不久收到一封学生的联名信(几个学生当面交到我手上的),学生在后面都公公正正地签了真实姓名,还标明“排名不分先后”,可见认真的程度。信中除反映了某老师一些教学上的无良情况外,专门提到“大热天同学们都能坚持学习,而该老师却在讲台上大扇扇子。”由此,学生们认为该老师大有无视学生之意,因此觉得该老师不适合再教他们。
  某部门负责人说到的事情也让我有很多感慨:作为部门负责人他非常认真地组织会议,搞好组内各项活动,但总有一些同志爱迟到或请假,他对此多次提出批评,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可极个别的人不仅不听不改,反而直接向分管领导请假,分管领导也真的就同意了,弄得他很是尴尬,不知该如何处理……
  某次暑假学校组织教研组长、中层干部中心学习,办公室打印名单时,把两位组长漏了,也没及时通知,处室主任大而化之,自己检查时也没留意,忽视细节,导致两位组长以“以为自己犯了错误,被学校暗地里免职了”为由,到办公室与主任理论,酿成矛盾。
  在此,我并不是对上面所述的老师,分管领导有多么大的意见,只是罗列现象,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在工作中,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犯过这样的错误。上面两件学生的事情,在我们看来确实是可以忽略的小事,学生们却都很较真,一个郑重地来理论、讨说法,一个以书面形式具名反映。对两件管理者的事情,同样如此,也许有些事对我们老师而言,对管理者而言可能是偶一为之,但对学生、对被管理者而言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大对小的忽视,往往会招致危害”。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小与大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小孕育着大,小中有大。正如世界最大的软件开发和供应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公司取名微软一样,事实上这微软既不“微”也不“软”。
  从几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知到,在我们眼里没长大的小孩子实际上早已是有思想、有个性、有主见的人,说不定他们的观念、认识是我们这些自认为很了不起的大人们、老师们都没有的。同样,在我们分管领导眼里的一些细枝末节,无足轻重的小事,对我们各部门、各教研组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工作的正常秩序影响却是极大的。
  对此,绝非危言耸听,一些事情的影响目前可能看不出,久而久之,我们肯定会有感受,甚至会尝到苦涩的滋味。
  我们对学生一个亲切的举动,哪怕是拍拍肩,一句热情的话语,甚至一个善意的眼神对学生的影响都将是终身的。
  天下大事必作于小必作于细,重视小事重视细节,体现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有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尽心竭力,唯恐有半点差池和闪失;重视小事,重视细节,彰显着严谨细致的作风,工作不当“马大哈”,不搞“想当然”,“大概”“也许”都不来;重视小事,重视细节也是一种本领和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重视小事,重视细节,都检验着一个人是否有敏锐的眼光,是否有于细微处洞彻事理的头脑,是否能在平常事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没有小、细,就没有严格要求;沒有小、细,就不可能深入实际;没有小、细,一切工作都难以得到落实。求真务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想得细,做得实。
  我们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想大事,管大事,干大事,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具体的小事、细节,因为所有的计划,设想,终究要靠细致而扎实的工作来实现。与人相处,与学生相处更需要我们眼明心细。
  作者简介:罗汝,女,1964年2月生,四川省平武县人,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育。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思维难免会有些僵固,课改之后我们的学校和教师采取了很多创新、适应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方式,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填鸭式教学模式依旧有很大一部分存在于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一是学生没有自己批判的思维能力,二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们的素质以及语文素养提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通过语文课堂中辩论训练
他,  在“麦田王国”里攀登金字塔,  成了继袁隆平之后,  我国第二位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农学家。    2007年2月27日,国家最高科技奖评选在北京揭晓,遗传专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胡锦涛总书记在隆重热烈的颁奖大会上,把奖状、证书颁发给李振声。他,在“麦田王国”里攀登金字塔,成了继袁隆平之后,我国第二位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农学家。    “要吃面,种小偃!”
【摘要】《名人传》是八年级下册所推荐的两部著作之一,是一部“在人生的荒原中让人心中充满战斗勇气”的著作,人文性很强,更有助于提高文化修养,汲取智慧和精神。尤其作品中的三个人物,是在与命运抗争、承受人类苦难中谱写伟大的命运之歌的英雄,让我们可以在感悟其伟大的人格魅力的同时,汲取雄厚的正能量。  【关键词】名人传;语文课标;贝多芬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材分析  《名人
【摘要】深度阅读是对文本的批判性、反思性、论证性阅读,着力于推动语文的阅读与升华。本文尝试将深度阅读与拓展性学习相融合,通过问题情境、美文点评、经典阅读、读书展览、辩论竞赛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广泛性、互动性,引导学生在人物、事件的评价交流中,边阅读、边思考,进一步扩大阅读眼界,升华文化品位,提高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阅读素养。  【关键词】中职语文;深度阅读;拓展性学习;阅读素养 
【摘要】素质教育明确强调老师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跟上老师的步伐和节奏。但是从目前来看,在践行素质教育过程中,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我国许多高中语文老师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现有的教学效率以及水平较低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本文立足于这一实际情况,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策
【摘要】在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枯燥的阅读也常常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基于此,我校于2015年开展了“编演式悦读”的课题研究,希望学生能从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阅读”变“悦读”。  【关键词】阅读;悦读;编演式悦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034-02  【本文著录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四篇关于中国古典名著中的精彩选文。这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典名著,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分别指向阅读和习作。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红楼春趣》作为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自然承担着迁移运用前面学习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任务。笔者认为,教师应立足文本特点,紧扣学生实际,从“整体把握课
【摘要】在新课标下,初中的教育教学步入了全新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在时间的发展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而且发展理念也相应地出现了全新的变化。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师必须要及时地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且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有效培养,使学生养成构建课外与课内知识相互联系的能力。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与学习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无法深入地理
20年风雨,凌云品牌与他们装扮的一座座幕墙一起,经受着洗礼,绽放出夺目的光彩,也见证了中国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可以说,凌云发展的20年,就是中国幕墙业20年的缩影。如今,当人们提到北京长安街、上海陆家咀这些集中展示了现代城市建筑艺术和城市文明的窗口时,凌云人总会自豪地说:这里留下了我们的脚印和汗水!    一跨进2007年新春的门槛,凌云科技集团所属的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就金盆脆响:先是中标合肥“天
一个人从年轻到老,敢于追求所爱,不管他的所爱是人,是物,还是真理。他都能够放开胸怀地去拥抱,而且升华成乐观前进的动力,这个人是绝对幸运的。    杨振宁觉得夫人翁帆“聪明可爱,而且是一个没有心机的女孩,行事也不激烈。”翁帆则认为杨振宁“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绝不令我沉闷。而且他很有品德,这是他最好的地方。”    去年七月,知名科学家杨振宁和妻子翁帆访问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在三地刮起了猛烈的“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