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茶的商道

来源 :生活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约赶到倪德江教授的办公室时,他正与学生探讨存茶冷藏柜的构造,记者趁着空档望向四周,发现一书柜的顶部密布摆放着包括有机乌龙在内的各种茶。
  
  学茶不“学院”
  在常人看来,学院是一个聚集很多科研成果的地方,一种产品的研发,一项技术的发明,或许都面临着如何把它市场化的问题。
  “其实这里有一个误解,就是认为所有学科都是以理论研究为主,其实,像我们茶学,基本上有90%以上都是放在应用研究上,所以我们不存在说市场化还有一过程,我们直接就与企业相连,本身就是市场化了”,倪德江一开始就为学茶正名,语气透出茶商般的老成。
  93年,倪德江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的宣恩县待了一年,专门研制针形名茶,那时候整个湖北省的名茶定位都没形成,当时倪德江就认为湖北省应以针形名茶为主,兼顾其他类型的发展,“提出这一想法,主要是根据湖北茶的历史以及人们的喝茶习惯确定的,如湖北的历史名茶恩施玉露就是针形茶。”
  “我们跟当地合作办了一个茶厂,从产品研发开始,一是制定整个生产标准,二是制造配套设备,从最开始的手工到半机械化,再到机械化、现在的连续化乃至自动化,这一流水的生产过程都是我们在做。”
  经过十几年的推广和发展,实践证明倪德江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如今整个湖北省都以针形名茶为主,如采花毛尖、恩施玉露等等。
  除了茶叶之外,在茶加工的设备研发领域,学校也并未与市场脱节。“我们在多年前就与浙江一机械公司合作,前期先研发样品,尔后反复地调试与改进,完之后就直接市场化了,不存在中间环节。”
  然而与茶企不同,由于茶学院在科研层面有着源源不断的生力军,技术对于它们而言是天然的可持续资源,但也是他们留的最后一张底牌,“从长远看,我们的技术是不会卖的,但也不排除部分作为技术服务来用。”
  
  差异与认知的平衡
  多年前,为寻求产品差异化,恩施市政府就提出“富硒茶”这么一个概念,但当时市场上人们对于硒资源还不甚了了,所以要把这一差异化变成有力的市场竞争力还有的一定的困难。
  “但就像食品安全,十年前我们会去关注地沟油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势必会被纳入对茶的考核范畴,而土壤中天然富硒的茶叶,其抗氧化、抗衰老、防癌等功效一定会成为有识之士竞相争夺的资源,”为此,倪德江对恩施这一“世界硒都”充满信心。
  在去年十月底举办的“恩施富硒茶与人体健康论坛”上,恩施提出将以中国硒都茶城为平台,在全州范围开展硒茶分布调查,开展富硒茶专用品种选育、加工技术研究和富硒茶品牌及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
  “茶叶每个地方都有,它是地域性和个性化的,但富硒茶是没有地域和个性的产品,是中性的,所以它更容易推广,但如果反过来你谈恩施玉露,你还不一定好推广,因为它有一定的群体限制,可能出了省就接不了地气。”
  常年喝茶的人都知道,买茶叶最忌讳里面有茶叶碎末,但用传统的制茶工艺又解决不了这一诟病。“茶在加工过程中都会有一道做形工序,即把茶叶做成针形或扁形,传统工艺此过程只有一步,所以在成型的同时也会生成很多碎末。”
  倪德江想,我们何不把这一过程分为成型和固型两步,在形状出来以后我再用一个设备把它固定下来,然后再干燥,这样既节约了人力成本,也大大减少了碎末的数量。如今,这一想法已经通过他们研发的设备得以实现;而对名优茶的固型理论也成为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院一项备受推崇的研究特色。
  
  另辟蹊径
  当本土优势产品的挖掘已接近极限,是固守传统啃老本,还是另辟蹊径找未来,也许回望一下当年的“南茶北移”,答案就会一目了然。
  08年,茶叶名县竹溪开始探索“南茶北移”,从福建引进50万株铁观音树苗,种植面积达100亩,当时他们预言,“如果顺利,三年内湖北可以喝上自己的铁观音。”
  而那时的倪德江也意识到,如果铁观音引种成功,这个一直以绿茶闻名遐迩的茶叶大县将会拥有另一只腾飞的翅膀,“优良绿茶一般只采摘嫩芽,而乌龙茶可利用普通鲜叶,以前竹溪茶每年有8万吨的普通鲜叶只能自然老化、落地化泥,引进乌龙茶制茶技术后,普通鲜叶全变成原料,每年可为全县茶农增收3亿元。”目前,竹溪县的乌龙引种已经成功,恩施的咸丰县也广泛种植了乌龙品种。
  当问到引进乌龙茶如何能克服地域、气候等难题,倪德江解释说,“乌龙茶里面有高中低三档,我们这边开发乌龙茶,做优质肯定是有难度,但做中上等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引进乌龙茶只为丰富品种,不会影响主体产品。”
  现如今,倪德江还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开拓了茶叶的深加工产品,他们把茶叶里的保健成分一一提取出来,分别制成具有相应保健功能的含片,如茶多糖含片,它具有降血糖、增强免疫功能、防辐射等功效;还有用茶树鲜叶经高温蒸汽杀青及特殊工艺处理后的茶粉,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茶叶原有的色泽以及营养药理成分,可广泛添加于各类面制品、冷冻品以及日用化工品中。
  可想而知,这些深加工产品将在那些不喝茶的人群中开辟出一条新的消费路径,它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倪德江拿出新研制出的茶多糖含片给我们尝,口味比喝茶要重,暗含着隐隐的茶香,“这是我们新研发出来的,但还没来得及投向市场。”
其他文献
距离试映会不到2个月时间,范立欣带着《归途列车》再次重归故里,为自己执导的第一部纪录片举行正式的首映会。  在首映会的前夜,范立欣来到汉街文华书城,进行了一场小型的演讲,通过各种渠道得知消息的影迷们蜂拥而至,看片的人一直排到了走廊深处,一些没有座位的人干脆就坐在地板上看完了影片。三月的武汉依然笼罩着冬日的阴霾,但影迷的热情让范导大呼“武汉的朋友们太给力了”。  黑色外套,黑白条纹的T恤衫,简单的牛
期刊
张先冰,武汉首家国际青年旅舍——“探路者国际青年旅舍”创办人。1964年生于湖北天门,现居武汉。      在全国各地旅游以及游走世界各国的背包客口中,“探路者青旅”名声在外。这间毗邻湖北美术学院、改建自上世纪末美院教师宿舍和画室的青年旅舍,带有时代烙印的古朴红砖墙且遍布四处的新潮涂鸦。各种独具特色的人文活动并不是“探路者”唯一的特色,作为民间知识分子、先锋诗人的张先冰,更注重青旅在城市文化空间中
期刊
涪陵位于江河中游,从地理和历史上看,很难看清它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  1996年八月末,何伟(彼得·海斯勒的中文名)乘坐慢船,由重庆顺流而下,他是和平队的一名志愿者,和Adam Meier一起被派送到涪陵当老师,这两个美国人都很年轻,何伟27岁,Adam22岁。  涪陵的人口20万,以中国的标准来说是个小城市,何伟和同伴对涪陵知之甚少,只了解这个城市常年与世隔绝,除了来过一位德国老师,就再也没有
期刊
都市爱情剧  《非诚勿扰》    演出时间:4月6、7、13、14日19:50  演出地点:1001戏剧沙龙- D5空间    一个刚刚脱离围城的离婚失意男欧阳,恰巧好友子浩协同其未婚妻前来“趁住”,却意外遭遇好友未婚妻之女友小蕊强行入住,于是,四个人开始离奇诡异的同居生活……  幽默的调侃、时尚的故事  永恒的爱情、现代的男女  心动的情感、难忘的结局        青春励志剧  《神马都不是浮
期刊
4月是春季中气候最舒适的月份,无论中方还是西方,传统文学中对春季的歌赋和赞美都属异曲同工。在上期杂志中以中国传统文化春季花卉的艺术藏品做主题归纳,以此对比,本期将介绍在西方艺术和文明史中相关春意主题的艺术品。除了静物和风景,喜好追溯历史的西人善于描绘各种古老神话与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在遵循有着严格技法发展模式的绘画史中,无论是风景、静物抑或大型的神话或人物画题材,画中均精致呈现,春色宜目。    
期刊
听着high乐,对着两个电脑屏幕,这是穆威在工作室里的常态,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三楼,穿过堆着废弃桌椅、略带荒凉的走廊,尽头推门而入便是一间很难称之为整洁的房间,唯一的亮点在于工作室里书架、书桌均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胶合竹。这种材料现在在国内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  和许多有着海外工作经历的人一样,穆威并不愁回国找不到好工作,特别是在2008年他所供职的挪威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中
期刊
2月底,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布,抢占风头的《雨果》和《艺术家》于意料之中包揽数项大奖,《艺术家》夺魁最佳影片,导演和男主角,顺手夺得了最佳服装设计和配乐奖项;而主打技术流路线的《雨果》则包揽最佳摄影、视觉、音响、音效剪辑和美术指导奖项,成为了本届奥奖最炫目的一对双生花。而颇具深意的是,虽然立意不同,表现手法多样,《雨果》和《艺术家》却都用自己的方式走了同一道路线——向经典致敬。  近年来的奥斯卡
期刊
吃饭时决定心情的因素很多,环境无疑是最重要的方面。老房子,颇有一分岁月的凝重,是难得的安静吃喝之地。  美食与青花瓷的融合,直到走进老房子青花元年店才能体会让人沉醉的韵味。金属造型与现代水秀工艺的完美结合,通过颜料厚度由淡到浓地变化出中国蓝、白、灰、褐黄等颜色效果,古典与时尚光影迷叠,色泽流光、诗意盎然,传神地再现了“青花五彩”自在、清秀、浓郁、沉着、典雅的美感。  至今老房子已创业十五年,麾下元
期刊
在葡萄酒的世界里,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2011年11月27日,在“特殊奥林匹克2011年融合慈善筹款晚宴”上,世界篮球明星姚明拿出一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红酒,这第一瓶1.5升限量版的姚明酒,以6万的价格起拍,最终被杨澜的老公吴征拍得,15万成交。对于以名人效应为噱头的“Yao Ming”酒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2011年11月,姚明投资了美国纳帕谷的一处酒庄,命名为姚家族葡萄
期刊
这里有最古典的艺术,也有最原始的人情,金钱的味道混杂着市侩的气息,它不是一个衰微的市井,也不是纯粹的精神领地,仿佛散发一种江湖气,置身其中的他们却说,“这里就是江湖。”  弥漫于舞台上下的,除了喧嚣还有内心的平静,除了烟垢还有灵魂的纯净,台上千回百转的经典,台下心有戚戚的感怀,成为人们历经沧桑之后笃定内心里最后一点激动。  全媒体主导的社交,把人们都变成信息网上一个又一个的连接点,而戏剧,以一种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