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一直进行着重大改革,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而英语教学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获取信息、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当前素质教育的误区,什么是英语素质教育,以及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正确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等几个方面作了详实的阐述。
关键词:英语素质教育 误区 新课程改革 实施
近年来,素质教育成了基础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无论什么教学教研活动,都要冠之以“素质教育”,否则,就有落伍之嫌。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负提质。”“减负”就是少教一部分内容,少布置作业,但为了“提质”,又大搞“题海战术”,夜以继日;也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把人培养成“能人”、“完人”或“全人”,这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根本不可行。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种怪圈,在新课改中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英语素质教育呢?
首先,让我们看看人们目前对英语素质教育的误解。
一、误区
前几年,苏州市和南京市高考成绩在江苏省各项指标排名靠后,与其他经济高度发达的省会城市相比,相差甚远;近几年,成都的高考成绩在诸多数据方面也落后于一些地区。于是人们说,这是素质教育的恶果,素质教育误人子弟。
有人说:“只要高考存在,素质教育就是空话。”但把素质教育和高考成绩对立起来,这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误解。
也有人误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考试,或少考试,整天做一些轰轰烈烈的事,如语文课就是搞演讲,看名著,做评论,搞社会调查……到时学生高考成绩不好,又责怪是素质教育造成的。
还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student-centered),学生自学,教师讲课越少越好,教师跟着学生走。
就英语素质教育来说,有人认为就是课堂上多做 pair work, group work, brainstorms, performances games, discussions… 把课上得“色、香、味俱全”,俨然一台表演show。但上完课后,大家都觉得这课太矫揉造作,不切实际。一是老师没那么多时间准备;二是太多花里胡哨的活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三是提前准备好的课没多少学习价值。英语毕竟是语言,它的学习有一个基本功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不能单靠各式活动来解决。时下,就连没学几个单词的小学生也搞起了“英语角”、“疯狂英语”,但hello没几次就寿终正寝了。还有不少学校煞有介事地搞起“双语教学”,甚至开设了小语种课程。
更有人认为英语教学就应该全英文。诚然,全英的学习环境可以刺激和强迫一部分学生接受英语,增加他们运用英语的机会,不过也不能忽视心理和环境因素。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因自卑,不敢与英语好的学生接触,导致其对英语产生恐惧,失去学习兴趣。结果证明全英语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收效较好,低年级学生不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取大容量的知识,可以通过漫长的时间慢慢培养语感,而高年级学生则面临升学的巨大压力。更何况我国英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尤为明显。全英文教学一般只适合外国语学校和重点学校基础好的学生。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英语素质教育呢?
二、含义
(一)素质教育的定义
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手段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具体来讲就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英语素质教育的定义
就是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英语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用钱晓霞老师的话说,英语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以兴趣为支点(interestedfocused),以交际为目的(communicationoriented),以任务为基础(taskbased),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联系(realliferelated)。”
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又该如何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呢?
三、实施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新课标》要求英语老师: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阅读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对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联想等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1.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2. 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3. 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4. 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5. 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6.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7. 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8.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从以上不难看出,英语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社会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自修素质、语言学习素质。
据此,我认为新课改下的英语素质教育应该这样进行:
1. 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而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这些实际上是要求教师把思想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英语教学当中。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外语不仅是学习英语知识,不只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外国,也是为了宣传自己,让世界了解中国,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一方面要防止唯我独尊的“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又要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蚀,决不可盲目推崇西方文化。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明孝礼、爱学习、善思辨、能合作、敢担当,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有一句话说得好:“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 英语课上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不是空谈大道理、贴标签,而是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则,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教材潜在的因素,潜移默化,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人教新课标和外研版高中英语每个模块都有warming, speaking或introduction等板块,教师可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如常说:“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Thank you.” “Excuse me.” “I’m terribly sorry!”等。又如外研版高二必修5模块五的阅读课文A Life in Sport就是教育学生面对困难时,不能气馁,要学习体育健儿们不畏艰难,永不放弃,奋力拼搏的精神; 而人教新课标必修五Unit 1 Great scientists旨在培养学生探究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和正确的科学观。还有很多课文通过教学可以用英语得出: Don’t judge a person from his appearance.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hungry now, but we aren’t. So every one of us should save every grain of rice to help them, when you throw away the surplus food, think about this, please. We must form the habit of saving.
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从起始阶段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规守纪等到后来的环保、航天、科技、信息等,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这样的素材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历史的使命感,就能自然而然地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是教学过程中易被忽视、难度较大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做有心人。
2. 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齐抓
新课程要求知识与技能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可见,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固然重要,但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更为重要。综合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离开了实践这个大舞台,最好的选手也不能发挥他的能力,就好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语言知识是提高语言素质的基础,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一定的适宜的知识传授是必要的,学语言和学游泳是同样的道理,practice尤为重要。因此,语言教学要注重communicative,即我们常说的“在用中学”,不但要“活学”,而且要“活用”,将语言结构运用到一定的语言情景中去。所以英语教学最忌机械、枯燥、无实际背景环境或抽象、过多理论的教学形式,应通过丰富多彩、直观、真实、交际化的教学形式来推进语言知识的习得与掌握,达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的目的。所以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和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实物展台等新课程要求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新《课标》在 “关于语言知识的说明中”明确了实践性的重要性,它是学生获取语言能力的途径。传统的语言教学强调以语言知识体系为主线,过分重视语法、词汇的讲解和传授,而《标准》则突出语言能力的培养,倡导“Taskbased”教学, 以人的发展为主线,从knowledge、skill、emotion、strategy、culture五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运用为主线,倡导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统一,强调教师尽可能地创造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译,坚持在情景中学习英语,在交际中巩固技能,在实践中形成能力,从而获得在口头上能说,书面上能看,交际中能运用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社会需要有良好英语表达能力和善于交际的的人才,也需要具备扎实的书面表达能力的人才。
3. 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并举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很难学好这门语言。文化内容有人用大写的文化(Culture)和小写的文化(culture)来表示。大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politics, economy, military, history, geography等;小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customs, religion, social values, humour, local practices等。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文化的传播者。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习该民族的语言。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文化知识,要使学生在交际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尽量减少交际错误。交际错误可分为两种:一是语言错误,二是文化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文化错误往往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语言知识,而且要传播文化知识。注意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如学生在做下面这道题时,出现交际错误:You are so beautiful today! .
A. The same to you! B. Thank you!
C. Nothing. D. Where?
很多学生选了A、D,出现这种失误,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得到别人的赞赏时,在中国,我们一般说“哪里哪里”;而在西方,都是谢谢人家,答案为B。又如,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点头表示yes,摇头表示no,但是在有的国家则反之;一般地,都是靠右行驶,但是在英国却是靠左行驶;在教学Festival时,就要把国外和和我国的节日紧密结合起来学习等等。 因此,我们在课文教学之前、之中、之后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及文化风俗习惯,并不是浪费时间的表现。
4. 英语与母语合理使用
培养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以往老师在英语课堂上使用汉语频率过高,加上课后缺乏英语习得环境,有些学生常使用汉语拼音去标注英语单词的读音。造句时,往往按汉语思维去造,结果说出来的句子基本是Chinglish。学生在实际表达中,由于情不自禁地会用汉语进行思维,先把要表达的东西在大脑中通过汉语译成英文,然后再说出来,这严重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而在英语学习中,一味强调用英语思维是不现实和不符合规律的。新课改要求教师“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把英语和要表达的事物直接相联系,让学生直接理解、直接记忆。例如在教授一些难解释的名词比如garlic, ginger, cucumber, eggplant, pumpkin, iron, steel等时,教师可以利用PPT、实物或者简笔画,不用任何讲解,学生一看就懂。
第二,尽量使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直接用英语理解英语,直接用英语让学生去做事情。但是要善于使用简单易懂的课堂用语,尽量避免一些复杂深奥的长句,有的老师为了炫耀, 说了一大堆自以为很标准的英语,学生听得云里雾里,那样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当然,并不是不说一个汉字的课堂就是优秀的课堂,必要时也可以使用汉语,只是不宜过多。
5. 听、说、读、写、译全面训练
听、说、读、写、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听、说、读是基础,写、译是发展;听、读是信息的输入,说、写、译是信息的输出;听、说、读是“口头功夫”,写、译是“笔头功夫”。以往的阅读教学方法肢解课文,着重语言分析,忽视整体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当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点:一是获取信息;二是学习语言知识;三是获取阅读技能, 为达到这些目的,阅读教学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Prereading
1. Introduce backgrounds
2. Teach some new words(some for students to guess in the passage)
3. Discuss and predict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 pictures or questions of prereading
4. Present one or two questions suggesting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步骤二:Whilereading
1. fast reading(skimming and scanning)
2. Ask Ss with questions of different levels
3. Questions about details,let Ss obtain the basic facts such as what, where, when, why, who, how
4. careful reading
5. discussing and checking the answers
步骤三:Postreading
1. Explain language points, solve the puzzles
2. Do some exercises related to language points
3. Help Ss 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style of the text
4. Language usage such as retelling, discussion, role play, interview, investigation, imitating writing
整体阅读教学将三个不同的阅读教学目的统一于一个教学过程中,其中包含听说读写译几个方面,将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统一起来。但是整体阅读教学并不能替代“听、说”和写作课程,很多学校和老师将教材的warmingup, speaking, introduction, writing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省略,只是高考前强化训练一下。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就表明了,一味注重阅读能力并突击训练听和写的能力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一个人的英语综合水平不是简单的考试结果能衡量的,短时突击培养的能力是不能持久的。因此,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从低年级一直到高三常抓不懈,最终才会有听说读写译的过硬本领。
6. 养成教育的培养
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帮助、引导学生。“授予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如何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教学的失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学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剧增。中学阶段,教师只能教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只能靠学生进一步学习。正如有人所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
为此,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习惯,那么如何进行养成教育呢?
(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陶行知说得好:“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方法”,巴班斯坦认为“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学生很勤奋,但学习效果欠佳,这是为什么呢?在于他们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特别在单词的记忆、拼写方面尤其如此。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重视词汇的教学方法,比如英语单词的构词法基本有三种形式:(1)合成。desk+mate: deskmate; (2)派生。 teachteacher; (3)转化。water作名词为“水”,作动词为“浇水”。学生一定要坚持这种记忆方法,同时记单词要根据音标,而不是背字母。只教构词法还不够,还必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从消极记忆单词变成积极记忆单词。比如学in this way, with this method, by this means,将其进行对比,这样既易记,又不容易混淆。学习其他的英语基础知识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应力求讲精、讲透、讲活,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英语认知结构,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语音实践,不断积累语言材料,再指导他们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归纳出语言规则,最后升华到理性知识。例如教单词“beat”中的“ea”发[ī:],学生很快便知道读音。同时引出生词tea, bean,让学生推测其读音,最后归纳为一类。同时指出ea 也可以发[e]音,如dead, sweat等,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归纳出来,每学一个新单词都这样做,这样会在学习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教师还指点他们使用其他的学习方法:闭目回想法、自问自答法、对比法、系统法、规律法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行中学英语教材容量大,课时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比较困难。因此,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成了当务之急。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课上积极思维,大胆参与教学活动,课后及时复习,总结归纳,加强记忆。学习语言过程中做到口到、眼到、心到、嘴到、手到。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怎样使用英文字典,怎样利用英语的发音规律来拼读单词,知道英语的意群与停顿及语音语调的基本特点,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等。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等于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习兴趣必然骤增,自学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与此同时,还要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是新课改的又一核心理念。英语学习需日积月累,逐步提高。终生学习不仅是温故知新,而且是不断吸取新知识,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新的知识所淘汰。“活到老,学到老”不是一句空话。毛泽东曾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才能不落后于时代。
(三)开发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新课改的第一条核心理念。为了学生,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教师除了借助思想教育的手段来培养和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外,还应充分利用wall chart, PPT, recorder, stick figures, body language等,有条件的还可用多媒体来增强课堂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还可通过教唱英语歌曲,组织学生做游戏,猜谜语,表演对话、小品、抢答、互问互答等活跃课堂气氛,并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反应能力。例如,初中学生喜欢歌曲、游戏、表演等引起表层兴趣的东西,因此课堂上就应增加这方面的内容;高中生则不然,由于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满足于表层的认知兴趣,而是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智力兴趣,希望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来获取知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因此,教师应该为他们设计一些交际性比较强的教学活动,如role play, survey, discussion, debate, interview等。以人教版必修1 Unit 1 Friendship为例,要求学生讨论What kind of person in your mind is your real friend? 学生讨论气氛热烈,思维活跃,各抒已见,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开发学习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教育已刻不容缓。“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创新教育在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 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空间,要掌握和使用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教师所讲的话若能引起学生兴趣,他们就会深人思考,潜在的创新思维就能被激发出来。如在高三复习时让学生归纳短语“把……当作……”时,他们就能回忆出consider… as, regard… as, treat… as, look on…. as, think of… as等;在Life in the future这一模块,要求学生Imagine how the life in the future is like,学生会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积极参与,各抒己见,这种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新素质。
(五)加强课外活动实践
新课改要求“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回归生活”。因此,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必须改变应试教育中“重课堂,轻课外”的思想,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运用和实践。课外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知识的增长、视野的开阔、智力和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加强课外活动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差异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应多样化,如 English lecture, English corner, Speech competition, English game, reading contest, English handwriting competition等,通过课外活动不仅让学生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又巩固和加深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和技巧。
但是课外活动必须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切勿放任自流,遵循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主体性原则,体现差异性原则。其次,课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不应该加重学生的负担。
(六)抓落实
就是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让学生互相监督,做到当天所学的内容当天就及时消化和吸收。当然布置任务要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区别对待,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面向每一位学生,布置任务就不能一刀切,要让好生“吃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受得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学有收获,做有所得,乐意去学,愿意动手。
总之,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它,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中英语教师的观念和素质的好坏是整个英语素质教育好坏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主战场,其成败直接影响英语素质教育的成败。与此同时,教师必须通过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加以补充和完善,从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英语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健.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N].新课程改革专题网.2012-2-13.
2. 钱晓霞. 培养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关于小学英语教学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3期.
3. 王树逢. 浅谈英语素质教育的基本教学原则 [A]. 第七届海南省中小学外语教育教学科研优秀论文市级初评结果, 2005-06-21.
4. 包天仁. 英语素质教育研讨 [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8.
关键词:英语素质教育 误区 新课程改革 实施
近年来,素质教育成了基础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无论什么教学教研活动,都要冠之以“素质教育”,否则,就有落伍之嫌。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负提质。”“减负”就是少教一部分内容,少布置作业,但为了“提质”,又大搞“题海战术”,夜以继日;也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把人培养成“能人”、“完人”或“全人”,这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根本不可行。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种怪圈,在新课改中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英语素质教育呢?
首先,让我们看看人们目前对英语素质教育的误解。
一、误区
前几年,苏州市和南京市高考成绩在江苏省各项指标排名靠后,与其他经济高度发达的省会城市相比,相差甚远;近几年,成都的高考成绩在诸多数据方面也落后于一些地区。于是人们说,这是素质教育的恶果,素质教育误人子弟。
有人说:“只要高考存在,素质教育就是空话。”但把素质教育和高考成绩对立起来,这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误解。
也有人误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考试,或少考试,整天做一些轰轰烈烈的事,如语文课就是搞演讲,看名著,做评论,搞社会调查……到时学生高考成绩不好,又责怪是素质教育造成的。
还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student-centered),学生自学,教师讲课越少越好,教师跟着学生走。
就英语素质教育来说,有人认为就是课堂上多做 pair work, group work, brainstorms, performances games, discussions… 把课上得“色、香、味俱全”,俨然一台表演show。但上完课后,大家都觉得这课太矫揉造作,不切实际。一是老师没那么多时间准备;二是太多花里胡哨的活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三是提前准备好的课没多少学习价值。英语毕竟是语言,它的学习有一个基本功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不能单靠各式活动来解决。时下,就连没学几个单词的小学生也搞起了“英语角”、“疯狂英语”,但hello没几次就寿终正寝了。还有不少学校煞有介事地搞起“双语教学”,甚至开设了小语种课程。
更有人认为英语教学就应该全英文。诚然,全英的学习环境可以刺激和强迫一部分学生接受英语,增加他们运用英语的机会,不过也不能忽视心理和环境因素。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因自卑,不敢与英语好的学生接触,导致其对英语产生恐惧,失去学习兴趣。结果证明全英语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收效较好,低年级学生不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取大容量的知识,可以通过漫长的时间慢慢培养语感,而高年级学生则面临升学的巨大压力。更何况我国英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尤为明显。全英文教学一般只适合外国语学校和重点学校基础好的学生。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英语素质教育呢?
二、含义
(一)素质教育的定义
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手段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具体来讲就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英语素质教育的定义
就是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英语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用钱晓霞老师的话说,英语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以兴趣为支点(interestedfocused),以交际为目的(communicationoriented),以任务为基础(taskbased),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联系(realliferelated)。”
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又该如何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呢?
三、实施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新课标》要求英语老师: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阅读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对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联想等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1.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2. 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3. 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4. 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5. 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6.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7. 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8.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从以上不难看出,英语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社会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自修素质、语言学习素质。
据此,我认为新课改下的英语素质教育应该这样进行:
1. 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而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这些实际上是要求教师把思想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英语教学当中。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外语不仅是学习英语知识,不只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外国,也是为了宣传自己,让世界了解中国,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一方面要防止唯我独尊的“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又要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蚀,决不可盲目推崇西方文化。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明孝礼、爱学习、善思辨、能合作、敢担当,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有一句话说得好:“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 英语课上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不是空谈大道理、贴标签,而是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则,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教材潜在的因素,潜移默化,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人教新课标和外研版高中英语每个模块都有warming, speaking或introduction等板块,教师可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如常说:“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Thank you.” “Excuse me.” “I’m terribly sorry!”等。又如外研版高二必修5模块五的阅读课文A Life in Sport就是教育学生面对困难时,不能气馁,要学习体育健儿们不畏艰难,永不放弃,奋力拼搏的精神; 而人教新课标必修五Unit 1 Great scientists旨在培养学生探究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和正确的科学观。还有很多课文通过教学可以用英语得出: Don’t judge a person from his appearance.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hungry now, but we aren’t. So every one of us should save every grain of rice to help them, when you throw away the surplus food, think about this, please. We must form the habit of saving.
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从起始阶段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规守纪等到后来的环保、航天、科技、信息等,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这样的素材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历史的使命感,就能自然而然地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是教学过程中易被忽视、难度较大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做有心人。
2. 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齐抓
新课程要求知识与技能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可见,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固然重要,但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更为重要。综合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离开了实践这个大舞台,最好的选手也不能发挥他的能力,就好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语言知识是提高语言素质的基础,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一定的适宜的知识传授是必要的,学语言和学游泳是同样的道理,practice尤为重要。因此,语言教学要注重communicative,即我们常说的“在用中学”,不但要“活学”,而且要“活用”,将语言结构运用到一定的语言情景中去。所以英语教学最忌机械、枯燥、无实际背景环境或抽象、过多理论的教学形式,应通过丰富多彩、直观、真实、交际化的教学形式来推进语言知识的习得与掌握,达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的目的。所以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和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实物展台等新课程要求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新《课标》在 “关于语言知识的说明中”明确了实践性的重要性,它是学生获取语言能力的途径。传统的语言教学强调以语言知识体系为主线,过分重视语法、词汇的讲解和传授,而《标准》则突出语言能力的培养,倡导“Taskbased”教学, 以人的发展为主线,从knowledge、skill、emotion、strategy、culture五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运用为主线,倡导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统一,强调教师尽可能地创造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译,坚持在情景中学习英语,在交际中巩固技能,在实践中形成能力,从而获得在口头上能说,书面上能看,交际中能运用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社会需要有良好英语表达能力和善于交际的的人才,也需要具备扎实的书面表达能力的人才。
3. 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并举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很难学好这门语言。文化内容有人用大写的文化(Culture)和小写的文化(culture)来表示。大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politics, economy, military, history, geography等;小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customs, religion, social values, humour, local practices等。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文化的传播者。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习该民族的语言。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文化知识,要使学生在交际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尽量减少交际错误。交际错误可分为两种:一是语言错误,二是文化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文化错误往往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语言知识,而且要传播文化知识。注意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如学生在做下面这道题时,出现交际错误:You are so beautiful today! .
A. The same to you! B. Thank you!
C. Nothing. D. Where?
很多学生选了A、D,出现这种失误,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得到别人的赞赏时,在中国,我们一般说“哪里哪里”;而在西方,都是谢谢人家,答案为B。又如,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点头表示yes,摇头表示no,但是在有的国家则反之;一般地,都是靠右行驶,但是在英国却是靠左行驶;在教学Festival时,就要把国外和和我国的节日紧密结合起来学习等等。 因此,我们在课文教学之前、之中、之后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及文化风俗习惯,并不是浪费时间的表现。
4. 英语与母语合理使用
培养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以往老师在英语课堂上使用汉语频率过高,加上课后缺乏英语习得环境,有些学生常使用汉语拼音去标注英语单词的读音。造句时,往往按汉语思维去造,结果说出来的句子基本是Chinglish。学生在实际表达中,由于情不自禁地会用汉语进行思维,先把要表达的东西在大脑中通过汉语译成英文,然后再说出来,这严重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而在英语学习中,一味强调用英语思维是不现实和不符合规律的。新课改要求教师“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把英语和要表达的事物直接相联系,让学生直接理解、直接记忆。例如在教授一些难解释的名词比如garlic, ginger, cucumber, eggplant, pumpkin, iron, steel等时,教师可以利用PPT、实物或者简笔画,不用任何讲解,学生一看就懂。
第二,尽量使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直接用英语理解英语,直接用英语让学生去做事情。但是要善于使用简单易懂的课堂用语,尽量避免一些复杂深奥的长句,有的老师为了炫耀, 说了一大堆自以为很标准的英语,学生听得云里雾里,那样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当然,并不是不说一个汉字的课堂就是优秀的课堂,必要时也可以使用汉语,只是不宜过多。
5. 听、说、读、写、译全面训练
听、说、读、写、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听、说、读是基础,写、译是发展;听、读是信息的输入,说、写、译是信息的输出;听、说、读是“口头功夫”,写、译是“笔头功夫”。以往的阅读教学方法肢解课文,着重语言分析,忽视整体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当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点:一是获取信息;二是学习语言知识;三是获取阅读技能, 为达到这些目的,阅读教学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Prereading
1. Introduce backgrounds
2. Teach some new words(some for students to guess in the passage)
3. Discuss and predict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 pictures or questions of prereading
4. Present one or two questions suggesting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步骤二:Whilereading
1. fast reading(skimming and scanning)
2. Ask Ss with questions of different levels
3. Questions about details,let Ss obtain the basic facts such as what, where, when, why, who, how
4. careful reading
5. discussing and checking the answers
步骤三:Postreading
1. Explain language points, solve the puzzles
2. Do some exercises related to language points
3. Help Ss 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style of the text
4. Language usage such as retelling, discussion, role play, interview, investigation, imitating writing
整体阅读教学将三个不同的阅读教学目的统一于一个教学过程中,其中包含听说读写译几个方面,将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统一起来。但是整体阅读教学并不能替代“听、说”和写作课程,很多学校和老师将教材的warmingup, speaking, introduction, writing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省略,只是高考前强化训练一下。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就表明了,一味注重阅读能力并突击训练听和写的能力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一个人的英语综合水平不是简单的考试结果能衡量的,短时突击培养的能力是不能持久的。因此,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从低年级一直到高三常抓不懈,最终才会有听说读写译的过硬本领。
6. 养成教育的培养
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帮助、引导学生。“授予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如何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教学的失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学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剧增。中学阶段,教师只能教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只能靠学生进一步学习。正如有人所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
为此,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习惯,那么如何进行养成教育呢?
(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陶行知说得好:“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方法”,巴班斯坦认为“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学生很勤奋,但学习效果欠佳,这是为什么呢?在于他们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特别在单词的记忆、拼写方面尤其如此。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重视词汇的教学方法,比如英语单词的构词法基本有三种形式:(1)合成。desk+mate: deskmate; (2)派生。 teachteacher; (3)转化。water作名词为“水”,作动词为“浇水”。学生一定要坚持这种记忆方法,同时记单词要根据音标,而不是背字母。只教构词法还不够,还必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从消极记忆单词变成积极记忆单词。比如学in this way, with this method, by this means,将其进行对比,这样既易记,又不容易混淆。学习其他的英语基础知识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应力求讲精、讲透、讲活,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英语认知结构,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语音实践,不断积累语言材料,再指导他们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归纳出语言规则,最后升华到理性知识。例如教单词“beat”中的“ea”发[ī:],学生很快便知道读音。同时引出生词tea, bean,让学生推测其读音,最后归纳为一类。同时指出ea 也可以发[e]音,如dead, sweat等,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归纳出来,每学一个新单词都这样做,这样会在学习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教师还指点他们使用其他的学习方法:闭目回想法、自问自答法、对比法、系统法、规律法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行中学英语教材容量大,课时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比较困难。因此,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成了当务之急。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课上积极思维,大胆参与教学活动,课后及时复习,总结归纳,加强记忆。学习语言过程中做到口到、眼到、心到、嘴到、手到。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怎样使用英文字典,怎样利用英语的发音规律来拼读单词,知道英语的意群与停顿及语音语调的基本特点,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等。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等于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习兴趣必然骤增,自学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与此同时,还要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是新课改的又一核心理念。英语学习需日积月累,逐步提高。终生学习不仅是温故知新,而且是不断吸取新知识,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新的知识所淘汰。“活到老,学到老”不是一句空话。毛泽东曾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才能不落后于时代。
(三)开发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新课改的第一条核心理念。为了学生,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教师除了借助思想教育的手段来培养和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外,还应充分利用wall chart, PPT, recorder, stick figures, body language等,有条件的还可用多媒体来增强课堂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还可通过教唱英语歌曲,组织学生做游戏,猜谜语,表演对话、小品、抢答、互问互答等活跃课堂气氛,并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反应能力。例如,初中学生喜欢歌曲、游戏、表演等引起表层兴趣的东西,因此课堂上就应增加这方面的内容;高中生则不然,由于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满足于表层的认知兴趣,而是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智力兴趣,希望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来获取知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因此,教师应该为他们设计一些交际性比较强的教学活动,如role play, survey, discussion, debate, interview等。以人教版必修1 Unit 1 Friendship为例,要求学生讨论What kind of person in your mind is your real friend? 学生讨论气氛热烈,思维活跃,各抒已见,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开发学习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教育已刻不容缓。“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创新教育在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 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空间,要掌握和使用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教师所讲的话若能引起学生兴趣,他们就会深人思考,潜在的创新思维就能被激发出来。如在高三复习时让学生归纳短语“把……当作……”时,他们就能回忆出consider… as, regard… as, treat… as, look on…. as, think of… as等;在Life in the future这一模块,要求学生Imagine how the life in the future is like,学生会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积极参与,各抒己见,这种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新素质。
(五)加强课外活动实践
新课改要求“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回归生活”。因此,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必须改变应试教育中“重课堂,轻课外”的思想,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运用和实践。课外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知识的增长、视野的开阔、智力和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加强课外活动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差异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应多样化,如 English lecture, English corner, Speech competition, English game, reading contest, English handwriting competition等,通过课外活动不仅让学生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又巩固和加深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和技巧。
但是课外活动必须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切勿放任自流,遵循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主体性原则,体现差异性原则。其次,课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不应该加重学生的负担。
(六)抓落实
就是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让学生互相监督,做到当天所学的内容当天就及时消化和吸收。当然布置任务要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区别对待,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面向每一位学生,布置任务就不能一刀切,要让好生“吃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受得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学有收获,做有所得,乐意去学,愿意动手。
总之,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它,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中英语教师的观念和素质的好坏是整个英语素质教育好坏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主战场,其成败直接影响英语素质教育的成败。与此同时,教师必须通过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加以补充和完善,从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英语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健.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N].新课程改革专题网.2012-2-13.
2. 钱晓霞. 培养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关于小学英语教学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3期.
3. 王树逢. 浅谈英语素质教育的基本教学原则 [A]. 第七届海南省中小学外语教育教学科研优秀论文市级初评结果, 2005-06-21.
4. 包天仁. 英语素质教育研讨 [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