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环境下共享单车以政企协作方式于山东省实行地方自治,普遍显性机械式公共土地资源规划,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主体结合不到位,区域特性不足、资源效率低,科技应用性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主体规制空白,数字化区域服务规制不完善,理论结合实践总体分析提出区域特性融合发展,多元主体规制,显隐复合资源利用,技术严规具控,数字服务体系的管理服务建议。
关键词:共享单车 区域规划 资源利用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9(b)-0245-02
1 互联网环境下共享单车的区域规划模式现状
1.1 地方自治
地方贯彻《意见》指导思想,各市相继相关公共政策,解决共享单车现代化、科学化规划停放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运营商的大规模投放引发“公地悲剧”,地方严格控制投放量,技术规制层面提出对运营商鼓励创新,明确企业责任,鼓励企业使用“电子围栏”技术。
1.2 普遍显性机械规划
运营主体与地方政府协商合作,地方政府进行监管方面将其纳入网络监管范畴,进行电子管理。利用企业运营后台信息有效筛选民众频繁停放区域进行共享单车的停车区域规划。但总体仍处于显性划线规划、区域规范骑停阶段。
2 共享单车区域规划的不足
2.1 主体结合不到位
在复杂的公共问题管理过程中要求多元主体参与互动。山东省诸多城市实行政企结合管理模式,在出台地方公共政策时亦会征集民意,但在非营利组织主体参与方面,山东省未出台相关落实政策,地方民政局相关人员对社会组织协同治理信息不知。
2.2 区域特性不足,资源效率低
突出地方特色规划布局、用地功能的空间形态会直接影响利用效率。山东省幅员广阔、城市功能存在多样性且城市化正加速推进。但各市相继出台政策内容相似,未与城市性质、地理位置、功能有效统一。共享单车投放区域多以市中心为主向外扩散,根据功能区特征,显性规划下土地资源的占用加剧土地资源、城市空间的紧缩性,地方政府总量控制基础上的协调量化分析不足。
2.3 科技应用现实性不充分
科技属性认识不全面充分,对其带来监管工作的便捷和高效也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电子围栏”在济南市政策中提出的违规停放,系统将会自动报警提醒后的“网格化”效率管理未达到理想状态。同时,省、市门户共享单车信息稀少或停更,具体监管情况模糊。
3 问题出现的原因
3.1 主体规制空白
山东省在管理主体方面未对社会组织作用提出相关政策且在相关前瞻性发展规划方面亦未将其考虑在内,近十年来,已成为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主体。2017年政府出台的《意见》中提出多元共治原则,规制空白影响管理效率。
3.2 数字化区域服务规制不完善
城镇化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阶段。单车供应商在低门槛下迅速繁衍,行业管理空白和地方政府之间“底线竞争”政策中鼓励使用“電子围栏”,在具体层面未对技术进行准确有效的规制,理想型“电子围栏”投入遥遥无期。与互联网时代下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为发展大趋势,产生矛盾。无法从根本上管控,不文明现象依旧。且地方政府对该信息化服务建设缺乏重视,对具体数字化监管标准缺少必要的官网信息公开。
4 互联网环境下共享单车停车区域规划建议
4.1 多元主体规制
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主体的战略规制打下基础。最大的公众参与与透明要在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协作实现公共价值中实现“大政府,大社会”,充分动员行业协会商会、科技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中的作用;政府起引导市场的作用;市场起调节作用,当前共享单车企业市场失灵明显,共享单车无法通过市场达到公共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政府做好提供公共土地资源的工作,资源的掠夺式过度使用出现了盲目竞争进行现代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特许经营,有效监管;基础设施与城市规模、城市功能、空间等均衡,地方进行有效公用基础建设;国家宏观领导,地方因地制宜充分协调资源。
4.2 区域特性科学融合发展
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的空间形态发展战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在进行停车区域规划时应与城市发展方向、多元特殊性结合,应当与当地的弹性需求相协调,充分考虑到地域特点,如地理位置、社会民众需求、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进行有效的数据搜集与分析北方地区和华东地区为重要的城市密集区之一,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且当前共享单车已经纳入城市公共交通,共享单车区域规划在发展上进行城市群空间上的协调运作,为城市发展助力。
4.3 显隐复合资源利用
“北斗+5G+智能技术”与创新精神有效融合科学显隐复合规划。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城市的土地利用即合理利用土地、节约土地。公共土地资源为公共产品,体现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但功能性显著,不可交叉。土地资源有限,充分与公共自行车融合形成互补型自行车结构模式,同时考虑其资源需求,进行隐性空间开发,积极探求功能空白区,高效利用资源。 4.4 技术严规具控
地方政府当限定技术底线,杜绝实践偏移、形式化。生产质量层面,明确技术要求,避免共享单车的高强度生产下的片状单车闲置,自我监控层面,发展协助政府监管要素,进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合理规制,全方位、综合性杜绝公共性停车问题影响。
4.5 数字服务体系
电子政务是政府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山东省正在开展地理测绘系统的建设,多元主体有效融合,资源共享,明确公众需求,有效反馈。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受众统一的数字信息共享體系,建立一体化监管网络,社会组织、地方公共交通系统现代化信息建设日趋完善,企业自身有其特定的数据系统。打破当前信息缺失,实现多方互动,多元监督,控制计划实现程度,避免偏离预期的形式性与尾大不掉,网状层次下实现目标全面落实。
5 结语
共享单车在信息化建设的今天,地位显著。合理利用公共资源明确共享单车“互联网+”特点顺应政府现代化、信息化、民主化、法制化管理趋势,高效利用科技力量。落实我国发展要求理念,寻求长远发展。
指导老师:韩学志,李雅婷。
参考文献
[1] 郭素萍,甄峰,尹秋怡.城市公共自行车出行时空间特征分析[J].规划师,2017,33(6):112-118.
[2] 宋雄伟.城市共享单车的协商治理逻辑[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6(5):1-4.
[3] 王名,王超.非营利组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 王佃利,张丽萍,高原.现代市政学[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 谭袁.共享单车“底线竞争”问题探究及防治[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3):36-40.
[6] 郝雅立,温志强.共建共治共享:大数据支持下共享单车智能化治理路径[J].管理评论,2019,31(1):249-254.
[7] 吕晓阳,周胜安,丁旭,等.电子政务理论与应用[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8] 夏书章,王乐夫,陈瑞莲.行政管理学[M].5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共享单车 区域规划 资源利用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9(b)-0245-02
1 互联网环境下共享单车的区域规划模式现状
1.1 地方自治
地方贯彻《意见》指导思想,各市相继相关公共政策,解决共享单车现代化、科学化规划停放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运营商的大规模投放引发“公地悲剧”,地方严格控制投放量,技术规制层面提出对运营商鼓励创新,明确企业责任,鼓励企业使用“电子围栏”技术。
1.2 普遍显性机械规划
运营主体与地方政府协商合作,地方政府进行监管方面将其纳入网络监管范畴,进行电子管理。利用企业运营后台信息有效筛选民众频繁停放区域进行共享单车的停车区域规划。但总体仍处于显性划线规划、区域规范骑停阶段。
2 共享单车区域规划的不足
2.1 主体结合不到位
在复杂的公共问题管理过程中要求多元主体参与互动。山东省诸多城市实行政企结合管理模式,在出台地方公共政策时亦会征集民意,但在非营利组织主体参与方面,山东省未出台相关落实政策,地方民政局相关人员对社会组织协同治理信息不知。
2.2 区域特性不足,资源效率低
突出地方特色规划布局、用地功能的空间形态会直接影响利用效率。山东省幅员广阔、城市功能存在多样性且城市化正加速推进。但各市相继出台政策内容相似,未与城市性质、地理位置、功能有效统一。共享单车投放区域多以市中心为主向外扩散,根据功能区特征,显性规划下土地资源的占用加剧土地资源、城市空间的紧缩性,地方政府总量控制基础上的协调量化分析不足。
2.3 科技应用现实性不充分
科技属性认识不全面充分,对其带来监管工作的便捷和高效也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电子围栏”在济南市政策中提出的违规停放,系统将会自动报警提醒后的“网格化”效率管理未达到理想状态。同时,省、市门户共享单车信息稀少或停更,具体监管情况模糊。
3 问题出现的原因
3.1 主体规制空白
山东省在管理主体方面未对社会组织作用提出相关政策且在相关前瞻性发展规划方面亦未将其考虑在内,近十年来,已成为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主体。2017年政府出台的《意见》中提出多元共治原则,规制空白影响管理效率。
3.2 数字化区域服务规制不完善
城镇化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阶段。单车供应商在低门槛下迅速繁衍,行业管理空白和地方政府之间“底线竞争”政策中鼓励使用“電子围栏”,在具体层面未对技术进行准确有效的规制,理想型“电子围栏”投入遥遥无期。与互联网时代下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为发展大趋势,产生矛盾。无法从根本上管控,不文明现象依旧。且地方政府对该信息化服务建设缺乏重视,对具体数字化监管标准缺少必要的官网信息公开。
4 互联网环境下共享单车停车区域规划建议
4.1 多元主体规制
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主体的战略规制打下基础。最大的公众参与与透明要在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协作实现公共价值中实现“大政府,大社会”,充分动员行业协会商会、科技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中的作用;政府起引导市场的作用;市场起调节作用,当前共享单车企业市场失灵明显,共享单车无法通过市场达到公共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政府做好提供公共土地资源的工作,资源的掠夺式过度使用出现了盲目竞争进行现代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特许经营,有效监管;基础设施与城市规模、城市功能、空间等均衡,地方进行有效公用基础建设;国家宏观领导,地方因地制宜充分协调资源。
4.2 区域特性科学融合发展
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的空间形态发展战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在进行停车区域规划时应与城市发展方向、多元特殊性结合,应当与当地的弹性需求相协调,充分考虑到地域特点,如地理位置、社会民众需求、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进行有效的数据搜集与分析北方地区和华东地区为重要的城市密集区之一,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且当前共享单车已经纳入城市公共交通,共享单车区域规划在发展上进行城市群空间上的协调运作,为城市发展助力。
4.3 显隐复合资源利用
“北斗+5G+智能技术”与创新精神有效融合科学显隐复合规划。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城市的土地利用即合理利用土地、节约土地。公共土地资源为公共产品,体现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但功能性显著,不可交叉。土地资源有限,充分与公共自行车融合形成互补型自行车结构模式,同时考虑其资源需求,进行隐性空间开发,积极探求功能空白区,高效利用资源。 4.4 技术严规具控
地方政府当限定技术底线,杜绝实践偏移、形式化。生产质量层面,明确技术要求,避免共享单车的高强度生产下的片状单车闲置,自我监控层面,发展协助政府监管要素,进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合理规制,全方位、综合性杜绝公共性停车问题影响。
4.5 数字服务体系
电子政务是政府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山东省正在开展地理测绘系统的建设,多元主体有效融合,资源共享,明确公众需求,有效反馈。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受众统一的数字信息共享體系,建立一体化监管网络,社会组织、地方公共交通系统现代化信息建设日趋完善,企业自身有其特定的数据系统。打破当前信息缺失,实现多方互动,多元监督,控制计划实现程度,避免偏离预期的形式性与尾大不掉,网状层次下实现目标全面落实。
5 结语
共享单车在信息化建设的今天,地位显著。合理利用公共资源明确共享单车“互联网+”特点顺应政府现代化、信息化、民主化、法制化管理趋势,高效利用科技力量。落实我国发展要求理念,寻求长远发展。
指导老师:韩学志,李雅婷。
参考文献
[1] 郭素萍,甄峰,尹秋怡.城市公共自行车出行时空间特征分析[J].规划师,2017,33(6):112-118.
[2] 宋雄伟.城市共享单车的协商治理逻辑[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6(5):1-4.
[3] 王名,王超.非营利组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 王佃利,张丽萍,高原.现代市政学[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 谭袁.共享单车“底线竞争”问题探究及防治[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3):36-40.
[6] 郝雅立,温志强.共建共治共享:大数据支持下共享单车智能化治理路径[J].管理评论,2019,31(1):249-254.
[7] 吕晓阳,周胜安,丁旭,等.电子政务理论与应用[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8] 夏书章,王乐夫,陈瑞莲.行政管理学[M].5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