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来电话,约我出来坐一坐,说是有话要对我讲。
我俩是大学同学,向来无话不谈。他是向我谈他的一个感受,说这感受使他有所升华,因而想与我共享。
昨天,因为一件小事,他和妻子又吵了架。事情不大,但很让人恼火,正当他挥手跺脚大声咆哮,妻子也势不两立地和他对着干的时候,他偶一抬眼,看见女儿含着泪水,瑟缩在屋子的一角,惊惧地望着一对吵架的父母。这位一家之主脑中忽然呈现出自己童年时的情景,他也是经常这样含着眼泪,惊惧地望着父母争吵。当时他还暗下决心,等我长大娶了媳妇,才不会这样凶地和媳妇吵架。而曾几何时,自己怎么竟也重蹈父亲当年的覆辙,变成了这么一副模样?他决心痛改前非,今后决不再和妻子随便地疯吵。把这感受和妻子一讲,妻子竟激动地流了半天眼泪,然后显得特别温柔地依偎在他身旁……这可是我这位老朋友好长时间没有的感觉了。
身在婚姻中的朋友,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童年时的情景,通常都会发现,父母相处和睦、家庭关系和谐的,自己和配偶之间的关系大致也还不错。若是父母当年常常如仇敌般争吵不休、关系冷漠疏远的,自己和配偶之间的关系就极可能依样画葫芦,与当年父母的关系大体相仿。其实道理很简单,每个孩子自幼都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和学习父母,父母的观念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难估量的。当上一辈的夫妻关系是压抑和扭曲的,孩子也难逃烙印,会在成年后不由自主地重现出来,有人戏称为“轮回”。
常常见到,一个男人所娶的极可能是与他的母亲性格相似的女人,而他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又极可能是当年父亲形象的再现。比如,在家里顾大局而保持沉默,任妻子唠叨或自私冷漠。同样。一个女孩嫁的也许是她父亲的缩影,她则扮演当年的母亲,奉献、牺牲、害怕失去,发挥占有和操纵能力,或长年生活在猜疑里。这样的婚姻,双方都失去了原先的自我和自己的真面目,只是迷茫地接着上一代或社会的规范,在各自的家庭中扮演着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男人忙着追求自己的事业、地位和财富,认为这样做就是给她幸福。却不知道他的成功与她的幸福也许并不相干。女人努力地忙家务,忙孩子的教育,找一份稳定的职业补贴家用。她盼望丈夫成功,又对丈夫的成功有一种恐惧;她想控制自己的丈夫,又担心自己在丈夫眼里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和母亲……那么她自己呢?两个人似乎都没有多想一想自己到底想什么?要什么?
如果有一天,家中这两个人撕下社会标签,摘下角色面具,彼此素面相对,纯粹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对视,或许就会发现,根本不再认识对方,早不知在什么时候就已变成陌生了,就算有着彼此的关怀,也觉得不是自己最早认识的那个最熟悉的人。
结婚10年或20年,夫妻双方不妨试着问一下自己,他(她)还是当年的他(她)吗?我自己到底变成了什么样的人了?婚姻关系不能延续,常常是在多少年以后,其中有一方开始要找到自己,追索自己究竟是什么人?这么多年来自己为什么要扮演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角色?特别是当他发现对方早已不是当年的有情人时,这种追求与思索就会变得日渐强烈,到了这种时候,婚姻关系当然就很难再维持了。
责怪对方负心是没有意义的。其实这个时候正好借此局面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给自己一个转变的机会。特别是中年夫妇,如果面临婚变仍不能清醒回顾,只是一味地指责对方,甚至摆出一副拼命的架势,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加速婚姻的瓦解。痛苦和挫折有时能够给人以特别强大的力量,挣脱与超越一个缚住自己多年的茧壳、一个来自父母的角色模式,看到并接受一个真正的自己,这才是找到了坏事变好事的最好契机。
挫折对于一个人当然不能说是好事,但也绝对不是坏事。经过婚姻的磨练,或许可以真的获得超脱,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让一个完整的自我充分地显露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的幸福。
婚姻;在你们扮完家家酒之后,但愿都能自我调试,在新的基础上提高婚姻质量。倘若婚姻不幸破裂了,也不必自怨自艾就此消沉——这时候,我们才刚刚活出自己,让父母的模式留给过去吧,我们有自己的活法,有自己的人生!
我俩是大学同学,向来无话不谈。他是向我谈他的一个感受,说这感受使他有所升华,因而想与我共享。
昨天,因为一件小事,他和妻子又吵了架。事情不大,但很让人恼火,正当他挥手跺脚大声咆哮,妻子也势不两立地和他对着干的时候,他偶一抬眼,看见女儿含着泪水,瑟缩在屋子的一角,惊惧地望着一对吵架的父母。这位一家之主脑中忽然呈现出自己童年时的情景,他也是经常这样含着眼泪,惊惧地望着父母争吵。当时他还暗下决心,等我长大娶了媳妇,才不会这样凶地和媳妇吵架。而曾几何时,自己怎么竟也重蹈父亲当年的覆辙,变成了这么一副模样?他决心痛改前非,今后决不再和妻子随便地疯吵。把这感受和妻子一讲,妻子竟激动地流了半天眼泪,然后显得特别温柔地依偎在他身旁……这可是我这位老朋友好长时间没有的感觉了。
身在婚姻中的朋友,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童年时的情景,通常都会发现,父母相处和睦、家庭关系和谐的,自己和配偶之间的关系大致也还不错。若是父母当年常常如仇敌般争吵不休、关系冷漠疏远的,自己和配偶之间的关系就极可能依样画葫芦,与当年父母的关系大体相仿。其实道理很简单,每个孩子自幼都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和学习父母,父母的观念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难估量的。当上一辈的夫妻关系是压抑和扭曲的,孩子也难逃烙印,会在成年后不由自主地重现出来,有人戏称为“轮回”。
常常见到,一个男人所娶的极可能是与他的母亲性格相似的女人,而他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又极可能是当年父亲形象的再现。比如,在家里顾大局而保持沉默,任妻子唠叨或自私冷漠。同样。一个女孩嫁的也许是她父亲的缩影,她则扮演当年的母亲,奉献、牺牲、害怕失去,发挥占有和操纵能力,或长年生活在猜疑里。这样的婚姻,双方都失去了原先的自我和自己的真面目,只是迷茫地接着上一代或社会的规范,在各自的家庭中扮演着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男人忙着追求自己的事业、地位和财富,认为这样做就是给她幸福。却不知道他的成功与她的幸福也许并不相干。女人努力地忙家务,忙孩子的教育,找一份稳定的职业补贴家用。她盼望丈夫成功,又对丈夫的成功有一种恐惧;她想控制自己的丈夫,又担心自己在丈夫眼里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和母亲……那么她自己呢?两个人似乎都没有多想一想自己到底想什么?要什么?
如果有一天,家中这两个人撕下社会标签,摘下角色面具,彼此素面相对,纯粹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对视,或许就会发现,根本不再认识对方,早不知在什么时候就已变成陌生了,就算有着彼此的关怀,也觉得不是自己最早认识的那个最熟悉的人。
结婚10年或20年,夫妻双方不妨试着问一下自己,他(她)还是当年的他(她)吗?我自己到底变成了什么样的人了?婚姻关系不能延续,常常是在多少年以后,其中有一方开始要找到自己,追索自己究竟是什么人?这么多年来自己为什么要扮演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角色?特别是当他发现对方早已不是当年的有情人时,这种追求与思索就会变得日渐强烈,到了这种时候,婚姻关系当然就很难再维持了。
责怪对方负心是没有意义的。其实这个时候正好借此局面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给自己一个转变的机会。特别是中年夫妇,如果面临婚变仍不能清醒回顾,只是一味地指责对方,甚至摆出一副拼命的架势,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加速婚姻的瓦解。痛苦和挫折有时能够给人以特别强大的力量,挣脱与超越一个缚住自己多年的茧壳、一个来自父母的角色模式,看到并接受一个真正的自己,这才是找到了坏事变好事的最好契机。
挫折对于一个人当然不能说是好事,但也绝对不是坏事。经过婚姻的磨练,或许可以真的获得超脱,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让一个完整的自我充分地显露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的幸福。
婚姻;在你们扮完家家酒之后,但愿都能自我调试,在新的基础上提高婚姻质量。倘若婚姻不幸破裂了,也不必自怨自艾就此消沉——这时候,我们才刚刚活出自己,让父母的模式留给过去吧,我们有自己的活法,有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