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南,不管天晴还是阴雨,如同吴音软语一样,总让人感觉是那么的温软绵和,甜糯而细腻。
某个山村,秋日妍丽,涓涓溪流慢悠悠地从那块颤巍巍的木板桥下流过。溪的一头,一个清癯的书生,青衫一袭,踏上板桥。站在桥上,放眼四望,一山叠着一山。空寂无人,除了踏板时的吱呀声外,只有桥下淙淙的溪声。
座座山岭在不断地向后退去,也在不断地向前迎来。不知不觉,日头已高,透过山峦,他望见了披覆着枯黄茅草的檐角,听见了叫得欢快的咯咯鸡鸣,心里忽闪过一阵欢愉。
“有人在家吗?”他轻轻叩了叩柴扉,门应声而开。这是一个久居乡野的山农。额头汗涔涔,满面尘灰,扶在门上的手指也是被烟熏得发黑,还有几丝白毫粘结在发缕间。农人看着这个风尘仆仆的书生,双眼里流露着疲惫与茫然,说:“公子一路旅途劳顿,到屋里歇歇脚吧。”
在一间残旧的茅屋前,砌着一排烧得通红的炉灶,灶的两旁,一边摆着一筐筐新采的嫩叶,一边堆着砍削得整整齐齐的柴火垛。灶上烟雾弥漫,几只手飞快地在锅中翻炒着茶叶。妇人在炉膛边添着柴火,跳跃的火焰窜得老高。呛得妇人眼泪直流,也映红了男子黝黑的脸庞,锅里还不时地传来噼里啪啦的声响和荡散着青草气的茶香。看着眼前这些忙忙碌碌的身影,他若有所思。“此时恰逢茶季,我们都在赶着焙茶,浓烟四起,呛得很,公子可别见怪啊。”农人满怀歉意地说。他连忙摆手道:“哎,老乡你见外了。此是农忙时节。在下非但帮不上忙,还要劳烦老乡招待。介意又从何说起呢?”农人望了一眼晴空上的秋日,爽朗地笑道:“哈哈,多谢公子。虽说江南多雨,哪怕是在秋季也是这样。不过这些天放晴了,可以晒谷咯。说了这么久,还没请公子喝杯茶呢。来,来,一起到屋里喝杯新焙的茶吧!”农人说着就顺手往锅里抓了一把茶,把他请进了屋。
农人拿出两个粗瓷大碗,把茶叶投进碗里,冲八初沸的山泉水,茶叶、茶芽和着嫩梗在碗里打着转,一股清幽的茶香从碗底袅袅升起。他闭上眼,尽情地呼吸着,轻抿一口,竟是如此的沁润甘甜。明澈的茶汤里,浮现着窗外绵亘的群山倒影。他端起碗,仰面将这一派山居秋色喝了下去。将茶碗端起的那一刻,胸中郁结的块垒已然全都放下,幕幕前尘往事,缥缈得像这刹那消失的茶烟,看得见,想要抓却怎么抓也抓不住。蹉跎的过往,落榜的失落,还有那忽明忽灭的前程,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了无痕迹。唯有活在当下,人生才显得如此的简单和真实——淙淙的流泉、宁静的田园、淳朴的农人,还有这泛着碗花的清茶,举手投足就能触摸和感知得到。泉声山色、乡风茶香。不腐不朽,不因世事的沧海桑田而消亡;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却无法永恒,就像握在手中的冰块,终究是要融化,是要灰飞烟灭的,拥有也仅仅是暂时、刚好而已。纵然你努力要紧紧抓住不放,也难逃湮灭在岁月尘埃中的宿命。
他就是张继。何许人也?无需多言,只要从课堂上一片的琅琅读书声中就足以令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这首诗是他写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10c0多年前的诗,轮转了千年的时光,它身后的李唐王朝早已化作了尘土,成了它永远的脚注,而它却历久弥新,清朗可爱,流传了千古,读来非但没有陈腐之气,还觉满纸生香,这香气绝非是普洱茶的陈旧,而是绿茶的清鲜。虽然诗句中沾染了淡淡的忧伤,但这是一种美丽的哀愁,默念着,默念着,时空竟像发生了转换,回到了那个月华霜重的冷寂秋夜:站在船舷上,任寒凉的夜风撩拨着轻薄的衣袂,扑打着愁云满面的脸庞。举头,冰轮渐沉:侧耳,寒鸦嘶啼;放眼,霜华漫天。江岸边,枫叶霜染:渔船上,渔火点点。落寞、孤单、失望、无助,如同这遍野的白霜,拂了一身还满。城外寒山寺传来几声低沉而凝重的钟声,撞破了霜凝的空气,冲入他的耳膜。声声阵阵撞击着他落满秋霜的心,越发无眼,愁更愁。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事有几多能顺遂人意呢?金榜题名,喜出望外。“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狂喜流于言表;名落孙山,忧从中来,“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愁苦映在脸上,还有聚散离合、荣辱得失……就这样,人们在不断切换的悲喜中匆匆过完了一生。或许只有在人生落幕前的最后一刻,才会蓦然醒悟,当下的这一分一秒才是最真切的,而早已逝去的、曾经孜孜不倦追逐的浮华原来是那么的虚无和空洞。
好在他坦然,并没有因落榜而颓废,而是由感而发地借景抒情,怎料却吟出了一首千古绝唱,如同制茶师手中不经意诞生的一泡好茶,泡之满室飘香,饮之心旷神怡。姑苏城因他而熠熠生辉,寒山寺因他而闻名遐迩,还有那轮冷月、那声乌啼、那片枫叶、那盏渔火、那阵钟声,都也因他而变得寓蕴了无尽的诗情画意。当然,还有那浓暗的焙茶烟,也变得缓缓悠悠,萦着茶香,化成了田园诗上一个活泼的韵脚,化成了写意画上一缕悠闲的烟霞。
某个山村,秋日妍丽,涓涓溪流慢悠悠地从那块颤巍巍的木板桥下流过。溪的一头,一个清癯的书生,青衫一袭,踏上板桥。站在桥上,放眼四望,一山叠着一山。空寂无人,除了踏板时的吱呀声外,只有桥下淙淙的溪声。
座座山岭在不断地向后退去,也在不断地向前迎来。不知不觉,日头已高,透过山峦,他望见了披覆着枯黄茅草的檐角,听见了叫得欢快的咯咯鸡鸣,心里忽闪过一阵欢愉。
“有人在家吗?”他轻轻叩了叩柴扉,门应声而开。这是一个久居乡野的山农。额头汗涔涔,满面尘灰,扶在门上的手指也是被烟熏得发黑,还有几丝白毫粘结在发缕间。农人看着这个风尘仆仆的书生,双眼里流露着疲惫与茫然,说:“公子一路旅途劳顿,到屋里歇歇脚吧。”
在一间残旧的茅屋前,砌着一排烧得通红的炉灶,灶的两旁,一边摆着一筐筐新采的嫩叶,一边堆着砍削得整整齐齐的柴火垛。灶上烟雾弥漫,几只手飞快地在锅中翻炒着茶叶。妇人在炉膛边添着柴火,跳跃的火焰窜得老高。呛得妇人眼泪直流,也映红了男子黝黑的脸庞,锅里还不时地传来噼里啪啦的声响和荡散着青草气的茶香。看着眼前这些忙忙碌碌的身影,他若有所思。“此时恰逢茶季,我们都在赶着焙茶,浓烟四起,呛得很,公子可别见怪啊。”农人满怀歉意地说。他连忙摆手道:“哎,老乡你见外了。此是农忙时节。在下非但帮不上忙,还要劳烦老乡招待。介意又从何说起呢?”农人望了一眼晴空上的秋日,爽朗地笑道:“哈哈,多谢公子。虽说江南多雨,哪怕是在秋季也是这样。不过这些天放晴了,可以晒谷咯。说了这么久,还没请公子喝杯茶呢。来,来,一起到屋里喝杯新焙的茶吧!”农人说着就顺手往锅里抓了一把茶,把他请进了屋。
农人拿出两个粗瓷大碗,把茶叶投进碗里,冲八初沸的山泉水,茶叶、茶芽和着嫩梗在碗里打着转,一股清幽的茶香从碗底袅袅升起。他闭上眼,尽情地呼吸着,轻抿一口,竟是如此的沁润甘甜。明澈的茶汤里,浮现着窗外绵亘的群山倒影。他端起碗,仰面将这一派山居秋色喝了下去。将茶碗端起的那一刻,胸中郁结的块垒已然全都放下,幕幕前尘往事,缥缈得像这刹那消失的茶烟,看得见,想要抓却怎么抓也抓不住。蹉跎的过往,落榜的失落,还有那忽明忽灭的前程,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了无痕迹。唯有活在当下,人生才显得如此的简单和真实——淙淙的流泉、宁静的田园、淳朴的农人,还有这泛着碗花的清茶,举手投足就能触摸和感知得到。泉声山色、乡风茶香。不腐不朽,不因世事的沧海桑田而消亡;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却无法永恒,就像握在手中的冰块,终究是要融化,是要灰飞烟灭的,拥有也仅仅是暂时、刚好而已。纵然你努力要紧紧抓住不放,也难逃湮灭在岁月尘埃中的宿命。
他就是张继。何许人也?无需多言,只要从课堂上一片的琅琅读书声中就足以令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这首诗是他写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10c0多年前的诗,轮转了千年的时光,它身后的李唐王朝早已化作了尘土,成了它永远的脚注,而它却历久弥新,清朗可爱,流传了千古,读来非但没有陈腐之气,还觉满纸生香,这香气绝非是普洱茶的陈旧,而是绿茶的清鲜。虽然诗句中沾染了淡淡的忧伤,但这是一种美丽的哀愁,默念着,默念着,时空竟像发生了转换,回到了那个月华霜重的冷寂秋夜:站在船舷上,任寒凉的夜风撩拨着轻薄的衣袂,扑打着愁云满面的脸庞。举头,冰轮渐沉:侧耳,寒鸦嘶啼;放眼,霜华漫天。江岸边,枫叶霜染:渔船上,渔火点点。落寞、孤单、失望、无助,如同这遍野的白霜,拂了一身还满。城外寒山寺传来几声低沉而凝重的钟声,撞破了霜凝的空气,冲入他的耳膜。声声阵阵撞击着他落满秋霜的心,越发无眼,愁更愁。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事有几多能顺遂人意呢?金榜题名,喜出望外。“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狂喜流于言表;名落孙山,忧从中来,“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愁苦映在脸上,还有聚散离合、荣辱得失……就这样,人们在不断切换的悲喜中匆匆过完了一生。或许只有在人生落幕前的最后一刻,才会蓦然醒悟,当下的这一分一秒才是最真切的,而早已逝去的、曾经孜孜不倦追逐的浮华原来是那么的虚无和空洞。
好在他坦然,并没有因落榜而颓废,而是由感而发地借景抒情,怎料却吟出了一首千古绝唱,如同制茶师手中不经意诞生的一泡好茶,泡之满室飘香,饮之心旷神怡。姑苏城因他而熠熠生辉,寒山寺因他而闻名遐迩,还有那轮冷月、那声乌啼、那片枫叶、那盏渔火、那阵钟声,都也因他而变得寓蕴了无尽的诗情画意。当然,还有那浓暗的焙茶烟,也变得缓缓悠悠,萦着茶香,化成了田园诗上一个活泼的韵脚,化成了写意画上一缕悠闲的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