萄朝文体源流论的发展衍化

来源 :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_l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体源流论是魏晋以前最主要的文学批评形式。进入南朝以后,文体源流论与文体风格论逐渐合流.并衍化发展出了作家专论和文学史专论的批评形式,从而把南朝的文学理论批评引向了极为宽广的天地。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文体研究的成熟和对文体认识的深化,是文学研究得以全面展开的基础,文体论是其时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基础性环节。
其他文献
区域公共治理过程中,单一中心治理带来的政治协调的障碍主要在于:区域性公共事务治理、区域治理主体的利益差异、区域公共治理绩效评估的梗阻。从政策系统分析主要是三个层面原因:政策主体上,政府利益自利性侵蚀公共性;政策空间上,基本公共服务的普惠性缺失;政策组织上,科层结构导致传导机制扭曲。要消解区域公共治理中政治协调的梗阻,选择或创新区域公共政策的政策工具、运行机制和政策过程,主要在于构建区域公共治理多元主体体系、建设开放性区域公共政策体系、创新区域公共治理模式。
期刊
期刊
在丹麦儿童作家安徒生的众多童话作品中,《两个海岛》和《一个贵族和他的女儿们》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在环境史的视角下结合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其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区域环境状况的演变,探讨一定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环境的态度,丰富对作品多元价值的全面认识。以上述两篇童话为对象,借助环境史的研究方法深入解读,可以提炼文学作品中的史学价值,可以了解当时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也可以体现安徒生对社会的现实关怀精神。
广东南音这种民间说唱艺术,未见于1983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而见于1985年出版的《中国音乐词典》,专门研究较早有旅美华人学者梁培炽的《南音与粤讴之研究》(1988年),不过30年历史。国内近年有较全面探讨南酱的著作,如陈勇新的《南音》(2009年)。
期刊
“五四”文人的颓废书写具有多种特点,其中包括以表现情趣的享乐采消解内心的空虚与绝望。这种看似消极的反应,其实不失为对待个体生命的务实态度,因为其前提是对情趣享乐效用的清醒认知。这些文人的艺术抉择多少受到西方颓废唯美观念的影响,但他们的精神和艺术行为最终仍受制于中国的现实原则。
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大平原的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第一,如果对一种气候不能充分理解或充分接受,就很难适应这一气候。第二,试图通过技术控制自然,是一种不充分的、短期的适应方法。第三,避免1930年代的灾难再次发生的最好策略,是使大平原的更多地区保留自然的、农业开发之前的那种状态。第四,实现对气候的最佳适应,永远不可能仅仅依靠私有制或商业思想,也不能仅仅通过建立慷慨的政府救助计划,对遭受旱灾的经营者予以赔偿。人类需要做的是文化必须适应环境。
在过去的50年中,出现了众多关于叙事在历史知识中的价值的讨论。而在其中,“叙事”则表现为一个给定的、并且仅与认识论相关的概念。笔者不认同这种观点。“叙事”的概念随文化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并学家作为首要性、性”不应业历史学产生”这且在独立专著这一特定的与讲故事相关的媒介中被暗中模仿。关于“历史的自然形式就是一个历史个体写作的一本著者的自主性、继续被当作是既家同时面临机遇一方面.为考察书”这样的信念内在于20世纪中绝大多数关于“叙事”的讨论.这意味着语言的作品的独立性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在新的传媒生态中,
民族主义发端于中世纪欧洲。民族归属感的比喻可回溯到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现代民族与前现代时期的民族截然不同。18世纪后半叶,制度化和职业化的历史研究出现,科学的历史学兴起。历史学家成为民族叙述发展的重要因素。19世纪,浪漫主义的民族历史编纂学在欧洲各地崛起。语言、历史和文化被用来论证民族的特殊性。1850--1950年,民族历史编纂是欧洲历史编纂的主导形式。历史学家排斥或调和宗教、阶级和种族因素对民族历史的侵蚀,维护民族叙述的统一性。二战中的战争、占领与大屠杀导致欧洲各国的民族历史经历重新审视。战后,历史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