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领域,搞好语文课堂教学,仍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如何搞好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乃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探究;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语文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除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视听信息外,绝大部分来源于课堂,因此,课堂教育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到语文质量的优劣。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一切积极有利因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创设良好的情境,恰当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兴味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活跃状态,为新课教学作好积极的准备。这是每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情境的创设,应以民主,平等为基础,以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心感人的情意,幽默诙谐的语言或是喜闻乐见的活动等为载体,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快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如一教师在上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一课时所做的导语: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人物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看了悲剧,使人泪下。《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孔乙己悲惨的一生,可我们读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是感到内心一阵痛楚。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
这是一段高难度的导入语,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也很深刻,而且语言组织得非常精当。前面三句,以各具特色的世界名家作品组成排比,在以两个短句,归纳悲剧的特点。长短交错,骈散结合,造成了语言的起伏跌宕,要而不繁,很有节奏感。接着说出读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一种特别的感觉,“眼泪不会夺眶而出”与“使人泪下”,形成对比,造成反差,从反差中提出问题。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为难得的是启发了学生的深沉的思维。
也有老师直切主题的导入,如: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曾经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是最喜欢《孔乙己》的。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为什么读过书的孔乙己反而成为悲剧?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
这样的导入,也可把学生引入到一种情境中来,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吸引学生让他们尽快的想知道孔乙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当然,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不可能都能设计出这样好的情境出来,但只要肯动脑筋,有创意,能吸引学生眼球的情境导入还是可以办得到的。如把鲁镇酒店的格局搬到课堂上来;把咸亨就店的招牌打在教室里等等。那么,一场别具一格的情境导入教学便应运而生。
2.精心设计,合作探究
针对课文内容和情景的导入,如何实施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要想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不同知识板块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科学地拟好教学方案,灵活而有效地给教学定位。学生在老师问题的引导和提示下,自主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整个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是以学生为中心。
如新教材九年级上册的《孔乙己》一文,就应该要让学生先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其执教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让学生们讨论,查阅资料。再将故事反映的社会情况梳理成这样几个方面:(板书)
——阶级情况(丁举人,长衫主顾,长柜,伙计,短衣帮)
——科举制度
——文化教育(从孔乙己的一些话里看看他读的是什么书?)
——世态人情
另外,我又设计了别具一格的板书设计,而有意留下两个空让学生们填。
在〈1〉处,同学们会轻而易举地填出,而在〈2〉和〈3〉处,对文章不熟,感悟能力不强,有些同学就很难填准。(应为“大约”和“的确”)因而,课堂教学也应根据班上不同类型的标准而设计题目。
又如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就要学生把握其矛盾性的一面,其反映了孔乙己矛盾的方面有:
(1)孔乙己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
(2)贫困不能自存而又。
(3)很想清白做人而又。
(4)死要面子而又。
教师先引导前一部分,后一部分的内容就应由学生自己来填写。把握了这些矛盾性格的基本点,孔乙己的言行就容易理解透切。
教师每上一接课,必须精心设计。而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围绕教师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3.发散思维,大胆创新
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块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充分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竞争尤为突出。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应该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也应该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在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没有现存的公式可套,那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一种灵活多变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形式。譬如《孔乙己》一文,其语言耐咀嚼。一字传神的词语在文中不少,矛盾精警的语句多处出现,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讲到“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可让学生做一做“排”的动作,又把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的动作“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的“摸”字进行比较。由此,学生就可悟出孔乙己的心理,悟出作者的措词之妙,也就能诱发学生思维的乐趣。 这样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细节,比起教师在讲台夸夸其谈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发散思维和创新的表现,应在语文课堂上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让学生有一种轻松明快的学习气氛。敢于质疑,也是大胆创新的一大亮点。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有学生就对“唯一”一词产生疑问,整个社会,难道周围环境只有孔乙己一人落到这样的地步吗?既然是唯一的人,这又怎能说明和反映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呢?缺乏代表性和典型性。这不是以偏概全吗?针对这样的提问,有些老师是敷衍而过,随便应付,更多的是无言以对。作为一名称职的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有一杯水,自己就应有一桶水。因而,就此机会,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另外,还可以这样设计课堂:在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绍兴的咸亨酒店又重新开张了,可以试着让学生们去当咸亨酒店的老板。锻炼他们布置和管理酒店的能力,怎样经营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使生意更加兴隆起来。这种匠心独运的创新设计,当然让学生们对课堂留连不已。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又与时代要求相符合。
4.总结归纳,完结课文
一篇课文接近尾声时,总少不了对所学课文的小结。简短而精美的小结总是让学生浮想联翩。如《孔乙己》一文的结束语:课讲完了,孔乙己也离我们而去了。他走了,是用脚走开的吗?不,是用手。孔乙己这个倍受凌辱,饱尝人间酸甜苦辣的读书人,这个善良忠厚,迂腐困窘的读书人,由于被打致残,频遭冷遇,只好用双手走了,悲凄地,艰难地走了,走出了读者的视线,也走出了生活的舞台。
这是顺着作品内在的思想情感,借助形象向学生心灵深处延伸,教师导出的话很少,引发学生的思索却很多,很深沉。孔乙己的悲剧是他自各的原因,还是社会的原因?也许学生想得会更多,甚至是希奇古怪的。总之,教师的课结束了,但学生的思维却仍在进行。
讲授完后,总结归纳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他是对一节课的知识或是一个单元的基础知识有条理的概括与整合。精练而耐人寻味的总结,等于画龙点睛之笔,常常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授完预定的教学内容之后,我们的教师要注意引导把所学知识有机串联起来,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我们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再现和再认识。
课堂的总结和归纳可分为一篇文章和一个单元的总结,具体可以从文章的体裁,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协作特点等不同的方面来归纳。如《孔乙己》从体裁这方面去总结,它属于小说。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要素,成功的塑造了一个穷困潦倒、迂腐而又近似麻木的孔乙己这样一个典型形象,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从艺术风格上看,孔乙己这悲剧性的人物,从人们的欢乐中消失了,咸亨酒店似乎也失去了昔日的热闹。这不能不说一种悲哀,作品表现出来的是深沉而含蓄、忧虑而愤慨、冷静而严峻的艺术风格。
另外还可以结合课文的特点,挖掘课文深层次的有研究价值的东西,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课外实践,自由延伸
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把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这必须依靠实践或运用来实现。课堂上,因为学生是顺着老师的教学方向,并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只是接受到知识信息的刺激,他们根本不可能一下子把老师讲授的知识完全消化和吸收,因此,这要求我们老师要设计好课外练习,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再认与理解。更重要的是以实践运用的练习,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技能,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开发,知识得到自由的延伸。
如在执教《孔乙己》一文后,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毒害的死要面子清高的读书人,最后一次出场是拖着残腿来到了咸亨酒店,掌柜依旧取笑他,从中同学们可以看到掌柜的一副德性,孔乙己摸出了四文大钱,付了酒钱后,坐着用手慢慢的走出了咸亨酒店,此时此刻他内心如何?孔乙己习惯性的到咸亨酒店,他是在这热闹的鱼龙混杂的地方借酒消愁还是在宣扬“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人生哲学呢?课外让学生自由的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这课文的深度和广度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课外实践还可以通过手抄报、广告文的创作、咸亨酒店的布置与管理以及演讲辩论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社会调查的视野。以致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无穷的乐趣。
收稿日期:2011-05-26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探究;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语文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除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视听信息外,绝大部分来源于课堂,因此,课堂教育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到语文质量的优劣。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一切积极有利因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创设良好的情境,恰当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兴味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活跃状态,为新课教学作好积极的准备。这是每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情境的创设,应以民主,平等为基础,以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心感人的情意,幽默诙谐的语言或是喜闻乐见的活动等为载体,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快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如一教师在上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一课时所做的导语: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人物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看了悲剧,使人泪下。《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孔乙己悲惨的一生,可我们读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是感到内心一阵痛楚。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
这是一段高难度的导入语,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也很深刻,而且语言组织得非常精当。前面三句,以各具特色的世界名家作品组成排比,在以两个短句,归纳悲剧的特点。长短交错,骈散结合,造成了语言的起伏跌宕,要而不繁,很有节奏感。接着说出读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一种特别的感觉,“眼泪不会夺眶而出”与“使人泪下”,形成对比,造成反差,从反差中提出问题。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为难得的是启发了学生的深沉的思维。
也有老师直切主题的导入,如: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曾经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是最喜欢《孔乙己》的。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为什么读过书的孔乙己反而成为悲剧?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
这样的导入,也可把学生引入到一种情境中来,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吸引学生让他们尽快的想知道孔乙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当然,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不可能都能设计出这样好的情境出来,但只要肯动脑筋,有创意,能吸引学生眼球的情境导入还是可以办得到的。如把鲁镇酒店的格局搬到课堂上来;把咸亨就店的招牌打在教室里等等。那么,一场别具一格的情境导入教学便应运而生。
2.精心设计,合作探究
针对课文内容和情景的导入,如何实施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要想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不同知识板块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科学地拟好教学方案,灵活而有效地给教学定位。学生在老师问题的引导和提示下,自主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整个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是以学生为中心。
如新教材九年级上册的《孔乙己》一文,就应该要让学生先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其执教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让学生们讨论,查阅资料。再将故事反映的社会情况梳理成这样几个方面:(板书)
——阶级情况(丁举人,长衫主顾,长柜,伙计,短衣帮)
——科举制度
——文化教育(从孔乙己的一些话里看看他读的是什么书?)
——世态人情
另外,我又设计了别具一格的板书设计,而有意留下两个空让学生们填。
在〈1〉处,同学们会轻而易举地填出,而在〈2〉和〈3〉处,对文章不熟,感悟能力不强,有些同学就很难填准。(应为“大约”和“的确”)因而,课堂教学也应根据班上不同类型的标准而设计题目。
又如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就要学生把握其矛盾性的一面,其反映了孔乙己矛盾的方面有:
(1)孔乙己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
(2)贫困不能自存而又。
(3)很想清白做人而又。
(4)死要面子而又。
教师先引导前一部分,后一部分的内容就应由学生自己来填写。把握了这些矛盾性格的基本点,孔乙己的言行就容易理解透切。
教师每上一接课,必须精心设计。而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围绕教师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3.发散思维,大胆创新
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块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充分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竞争尤为突出。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应该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也应该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在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没有现存的公式可套,那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一种灵活多变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形式。譬如《孔乙己》一文,其语言耐咀嚼。一字传神的词语在文中不少,矛盾精警的语句多处出现,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讲到“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可让学生做一做“排”的动作,又把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的动作“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的“摸”字进行比较。由此,学生就可悟出孔乙己的心理,悟出作者的措词之妙,也就能诱发学生思维的乐趣。 这样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细节,比起教师在讲台夸夸其谈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发散思维和创新的表现,应在语文课堂上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让学生有一种轻松明快的学习气氛。敢于质疑,也是大胆创新的一大亮点。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有学生就对“唯一”一词产生疑问,整个社会,难道周围环境只有孔乙己一人落到这样的地步吗?既然是唯一的人,这又怎能说明和反映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呢?缺乏代表性和典型性。这不是以偏概全吗?针对这样的提问,有些老师是敷衍而过,随便应付,更多的是无言以对。作为一名称职的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有一杯水,自己就应有一桶水。因而,就此机会,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另外,还可以这样设计课堂:在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绍兴的咸亨酒店又重新开张了,可以试着让学生们去当咸亨酒店的老板。锻炼他们布置和管理酒店的能力,怎样经营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使生意更加兴隆起来。这种匠心独运的创新设计,当然让学生们对课堂留连不已。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又与时代要求相符合。
4.总结归纳,完结课文
一篇课文接近尾声时,总少不了对所学课文的小结。简短而精美的小结总是让学生浮想联翩。如《孔乙己》一文的结束语:课讲完了,孔乙己也离我们而去了。他走了,是用脚走开的吗?不,是用手。孔乙己这个倍受凌辱,饱尝人间酸甜苦辣的读书人,这个善良忠厚,迂腐困窘的读书人,由于被打致残,频遭冷遇,只好用双手走了,悲凄地,艰难地走了,走出了读者的视线,也走出了生活的舞台。
这是顺着作品内在的思想情感,借助形象向学生心灵深处延伸,教师导出的话很少,引发学生的思索却很多,很深沉。孔乙己的悲剧是他自各的原因,还是社会的原因?也许学生想得会更多,甚至是希奇古怪的。总之,教师的课结束了,但学生的思维却仍在进行。
讲授完后,总结归纳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他是对一节课的知识或是一个单元的基础知识有条理的概括与整合。精练而耐人寻味的总结,等于画龙点睛之笔,常常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授完预定的教学内容之后,我们的教师要注意引导把所学知识有机串联起来,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我们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再现和再认识。
课堂的总结和归纳可分为一篇文章和一个单元的总结,具体可以从文章的体裁,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协作特点等不同的方面来归纳。如《孔乙己》从体裁这方面去总结,它属于小说。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要素,成功的塑造了一个穷困潦倒、迂腐而又近似麻木的孔乙己这样一个典型形象,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从艺术风格上看,孔乙己这悲剧性的人物,从人们的欢乐中消失了,咸亨酒店似乎也失去了昔日的热闹。这不能不说一种悲哀,作品表现出来的是深沉而含蓄、忧虑而愤慨、冷静而严峻的艺术风格。
另外还可以结合课文的特点,挖掘课文深层次的有研究价值的东西,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课外实践,自由延伸
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把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这必须依靠实践或运用来实现。课堂上,因为学生是顺着老师的教学方向,并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只是接受到知识信息的刺激,他们根本不可能一下子把老师讲授的知识完全消化和吸收,因此,这要求我们老师要设计好课外练习,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再认与理解。更重要的是以实践运用的练习,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技能,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开发,知识得到自由的延伸。
如在执教《孔乙己》一文后,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毒害的死要面子清高的读书人,最后一次出场是拖着残腿来到了咸亨酒店,掌柜依旧取笑他,从中同学们可以看到掌柜的一副德性,孔乙己摸出了四文大钱,付了酒钱后,坐着用手慢慢的走出了咸亨酒店,此时此刻他内心如何?孔乙己习惯性的到咸亨酒店,他是在这热闹的鱼龙混杂的地方借酒消愁还是在宣扬“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人生哲学呢?课外让学生自由的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这课文的深度和广度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课外实践还可以通过手抄报、广告文的创作、咸亨酒店的布置与管理以及演讲辩论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社会调查的视野。以致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无穷的乐趣。
收稿日期:201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