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条件之一”。音乐欣赏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词汇,还培养了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乃至世界音乐文化的情感。
音乐欣赏课越来越被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视,可在很多的农村中学,由于经济落后,教学设备简陋,加上音乐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和教学理念陈旧、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浅薄,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常常忽视了音乐欣赏教学,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并不是认真的聆听音乐,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昏昏欲睡,有的在做其它的作业,更有些学生在听MP3、打游戏等。根本谈不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学生喜欢音乐,但不愿上音乐课,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呢?
为了进一步搞好农村音乐欣赏课教学,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下面我结合了本人实际工作经验谈一谈如何搞好农村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提出几点的看法。
一、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欣赏技能训练
在一些农村小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开设音乐课,即使开设音乐课,也被语、数等学科占用,好点的也就是把音乐课上成单一的唱歌课。加上教学设备简陋,使音乐欣赏枯燥、单调,这样造成音乐知识是的缺乏,他们上初中后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减小,因此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也难以理解音乐作品。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乐器都不认识,都不能鉴别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他又怎么能对一部音乐作品进行体验感受呢?因此需要对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欣赏技能训练。如:节奏、节拍、拍子、拍号、调式、调性、常用符号,以及有关的欣赏知识,如:对乐器的认识等。当然,讲授这些知识应在运用的过程中有机穿插进行,注意方法,以免将音乐欣赏课上成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加强基础训练主要是指节奏的训练。小学六年的音乐课,多多少少学生都在节奏韵律上有些感知,上初中后,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以学生为主的创编,比如:教师写出各种小节奏型,让学生去用不同的拍号编写出各种节奏型,或用格字式编写出各种节奏,能让学生用不同的拍子,按不同的顺序编出节奏进行节奏韵律练习,或者两人或多人编节奏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来拍击自己编写的节奏,这样训练往往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并能在训练中让学生懂得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通过以上措施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进一步提高音乐素养,为上好音乐欣赏课完成重要的一步。
二、养好学生的聆听习惯,使学生学会聆听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也是欣赏音乐和鉴赏音乐的基础,只有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才能谈得上音乐的欣赏与鉴赏。使学生学会聆听,就要从感悟自然声音做起。没有反复的听,反复的鉴别,反复的训练,听觉技能是不可能形成的。周围有着广阔的活动环境,是一个天然的“听觉训练场”,或者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讨论,培养他们的聆听习惯。再就是可以通过欣赏音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聆听习惯,并学会聆听。比如,选择作品中富有感染力的部分作为倾听的重点,在速度、音乐拍子等问题,让学生有一个倾听的侧重点,使学生专心倾听,并对这一段音乐产生兴趣。再则就是初听全曲后找出音乐的高潮部分,把握音乐的整体结构,让学生闭目静听,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少讲,让教室里回荡的只有音乐声。其次,有了前面初听的印象后,进一步的深化。如跟随音乐的速度或音乐情绪进行体验,可用挥拍、内心节奏感、轻哼鸣或选一段学生能演奏旋律,让学生参与教师范唱、范奏。或者运用对比性倾听。如在一部音乐作品中可选择不同风格的、不同的版本音乐进行对比性的倾听,让学生始终保持倾听的兴奋状态。如让学生欣赏聆听不同的版本的《梁祝》时,能够感受不同的版本的作品无论从音色、节奏、速度、旋律、力度、调式变化等方面比较,都可以帮助学生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音乐作品。
三、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由浅入深,循序渐近
很多学生往往有这样的观念,认为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才是他们在校学习的科目,而音乐课只是作为他们课后娱乐的节目,爱上不上,或者交头接耳、昏昏欲睡、听MP3、不认真听讲,面对这种局面就要给学生讲学习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其次,在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能够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尊重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生理、心里及审美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将经典与通俗作品进行对比欣赏,体验音乐的不同风格和表现力,感悟音乐的思想内蕴而引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踊跃地参与到当中去。由于客观原因,农村中学生的音乐素养较差,所以在选取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时,应选简短、浅显、容易被接受的音乐作品,流行而具有特点的民歌,短小精悍、形象鲜明的民族器乐曲等,首先使学生在欣赏时不会感到高深莫测。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的让学生去接受。另外,有些无法避开的基本知识也要深入浅出地给予分析。
四、将音乐欣赏与多元文化综合起来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它相关文化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教学中注意音乐与相关文化综合起来,扩大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并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及艺术审美能力。例如著名经典作品《黄河大合唱》,乐曲以以黄河为背景,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在欣赏的时候,让学生同时去了解作者痛感民族危亡和国家弱小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作者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其目的是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在通过欣赏和视频让学生会更好地感受到歌曲所表现的情绪,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因此音乐欣赏应将与多元文化的整合教学将会散出独特的魅力。
音乐欣赏课越来越被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视,可在很多的农村中学,由于经济落后,教学设备简陋,加上音乐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和教学理念陈旧、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浅薄,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常常忽视了音乐欣赏教学,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并不是认真的聆听音乐,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昏昏欲睡,有的在做其它的作业,更有些学生在听MP3、打游戏等。根本谈不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学生喜欢音乐,但不愿上音乐课,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呢?
为了进一步搞好农村音乐欣赏课教学,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下面我结合了本人实际工作经验谈一谈如何搞好农村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提出几点的看法。
一、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欣赏技能训练
在一些农村小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开设音乐课,即使开设音乐课,也被语、数等学科占用,好点的也就是把音乐课上成单一的唱歌课。加上教学设备简陋,使音乐欣赏枯燥、单调,这样造成音乐知识是的缺乏,他们上初中后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减小,因此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也难以理解音乐作品。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乐器都不认识,都不能鉴别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他又怎么能对一部音乐作品进行体验感受呢?因此需要对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欣赏技能训练。如:节奏、节拍、拍子、拍号、调式、调性、常用符号,以及有关的欣赏知识,如:对乐器的认识等。当然,讲授这些知识应在运用的过程中有机穿插进行,注意方法,以免将音乐欣赏课上成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加强基础训练主要是指节奏的训练。小学六年的音乐课,多多少少学生都在节奏韵律上有些感知,上初中后,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以学生为主的创编,比如:教师写出各种小节奏型,让学生去用不同的拍号编写出各种节奏型,或用格字式编写出各种节奏,能让学生用不同的拍子,按不同的顺序编出节奏进行节奏韵律练习,或者两人或多人编节奏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来拍击自己编写的节奏,这样训练往往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并能在训练中让学生懂得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通过以上措施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进一步提高音乐素养,为上好音乐欣赏课完成重要的一步。
二、养好学生的聆听习惯,使学生学会聆听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也是欣赏音乐和鉴赏音乐的基础,只有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才能谈得上音乐的欣赏与鉴赏。使学生学会聆听,就要从感悟自然声音做起。没有反复的听,反复的鉴别,反复的训练,听觉技能是不可能形成的。周围有着广阔的活动环境,是一个天然的“听觉训练场”,或者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讨论,培养他们的聆听习惯。再就是可以通过欣赏音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聆听习惯,并学会聆听。比如,选择作品中富有感染力的部分作为倾听的重点,在速度、音乐拍子等问题,让学生有一个倾听的侧重点,使学生专心倾听,并对这一段音乐产生兴趣。再则就是初听全曲后找出音乐的高潮部分,把握音乐的整体结构,让学生闭目静听,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少讲,让教室里回荡的只有音乐声。其次,有了前面初听的印象后,进一步的深化。如跟随音乐的速度或音乐情绪进行体验,可用挥拍、内心节奏感、轻哼鸣或选一段学生能演奏旋律,让学生参与教师范唱、范奏。或者运用对比性倾听。如在一部音乐作品中可选择不同风格的、不同的版本音乐进行对比性的倾听,让学生始终保持倾听的兴奋状态。如让学生欣赏聆听不同的版本的《梁祝》时,能够感受不同的版本的作品无论从音色、节奏、速度、旋律、力度、调式变化等方面比较,都可以帮助学生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音乐作品。
三、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由浅入深,循序渐近
很多学生往往有这样的观念,认为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才是他们在校学习的科目,而音乐课只是作为他们课后娱乐的节目,爱上不上,或者交头接耳、昏昏欲睡、听MP3、不认真听讲,面对这种局面就要给学生讲学习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其次,在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能够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尊重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生理、心里及审美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将经典与通俗作品进行对比欣赏,体验音乐的不同风格和表现力,感悟音乐的思想内蕴而引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踊跃地参与到当中去。由于客观原因,农村中学生的音乐素养较差,所以在选取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时,应选简短、浅显、容易被接受的音乐作品,流行而具有特点的民歌,短小精悍、形象鲜明的民族器乐曲等,首先使学生在欣赏时不会感到高深莫测。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的让学生去接受。另外,有些无法避开的基本知识也要深入浅出地给予分析。
四、将音乐欣赏与多元文化综合起来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它相关文化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教学中注意音乐与相关文化综合起来,扩大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并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及艺术审美能力。例如著名经典作品《黄河大合唱》,乐曲以以黄河为背景,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在欣赏的时候,让学生同时去了解作者痛感民族危亡和国家弱小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作者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其目的是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在通过欣赏和视频让学生会更好地感受到歌曲所表现的情绪,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因此音乐欣赏应将与多元文化的整合教学将会散出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