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1
摘 要 随着我国排球事业的发展,排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早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查阅1994—2013年的文献资料,发现当前各种教学法研究的侧重点多是排球课基本技术教学的方法,对排球隐性知识的研究很少。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排球教学中的隐性知识进行研究。以其为高校排球全方位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排球教学 隐性知识 显性化
一、隐性知识理论
(一)隐性知识概念的界定
1958年,英国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波兰尼在其代表作《个体知识》中首先提出了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又译为默会认识或默会知识)的术语。波兰尼认为:“人有两种类型的知识。通常被称作知识的是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达的知识,这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没有被表达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比如我们在做某件事情的行动中所掌握的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Explicit),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Tacit)。“记住一个我们并不信服的数学证明不能给我们的数学知识增加任何东西,只有理解进而信服了数学证明,才能说掌握了数学知识,这种理解就是一种隐性知识[1]。”
(二)排球隐性知识的分类及内容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可以得出[2],排球隐性知识可以从技能和认识角度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技能方面的隐性知识,包括那些非正式的、语言难以表达的技术的目的性、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进攻的主动性、防守的积极性、战术的灵活性、动作的隐蔽性、配合的集体性、比赛的经验、动作节奏的控制等方面;另一类是认知方面的隐性知识,包括对排球的感性认识、对排球美的欣赏、对排球的情感体验、在排球运动中的个性品质等等。排球隐性知识作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在整个排球活动中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
二、高校排球教学中隐性知识的教学现状
(一)高校排球教学内容偏多,隐性知识的涉及却相对较少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高校排球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基本涵盖了排球的基本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练习等各个方面,在有限的课时中,排球技、战术练习占用了大部分学时。显性知识内容的相对偏多,使学生对排球技战术的理解和领会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不能很好的转换,导致教师“教”和学生“学”脱节。
(二)考试内容、目的单一,隐性知识不被考察
高校排球考试内容基本是以个人技术为主,如垫球、传球、发球等,缺乏两人、多人配合的项目,几乎没有隐性知识方面的考察。这种考试形式只能反映学生对所学动作的掌握程度,不能考察学生对所学技、战术的全面掌握,更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也就导致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将注意力放在了个人技术的学习上,隐性知识的学习往往被忽视。
三、阻碍高校学生掌握隐性知识的因素
(一)隐性知识本身具有难以共享的特性
隐性知识不同于其他资产,它是无形的,难以用语言、图表或数据明确表达,其传递主要依靠老师的演示、讲解、培养和学生自己的揣摩,这就决定其不易大规模被积累、储藏、传播与学习[3]。
(二)教师及学生个人能力的影响
高校排球教学中对隐性知识掌握的障碍因素通常来自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排球教学过程中,隐性知识的转移主要是教师转移至学生,即教师的“教”和隐性知识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转移,即学生的“学”。一般说来,排球老师经过自己对排球的学习和教学,会积累很多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对排球教学的观点和态度等。而他们这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不同反应及认识,又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师所具备的排球隐性知识的双面性。
(三)缺乏对隐性知识教学的激励措施,显、隐性知识教学脱节
高校排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排球基本技术,最终也只是对排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和基本排球理论知识进行考核。隐性知识的掌握,在高校现行的考试模式中很难体现出来,而且在排球的知识体系中,多数技术的掌握靠的是学生自己多练习,而那些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知识内容,只有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在练习当中自觉的展示出来[4]。所以多数人就会认为隐性知识的学习结果不重要,不会带来显而易见的成果,所以也就导致了高校排球隐性知识得不到充分的转移和共享。因此对掌握隐性知识的激励措施也就少之又少,也形成了学生难以掌握排球隐性知识的障碍之一。
四、建议
(一)教师作为高校中最重要的知识载体,其所具有的隐性知识若能充分共享将对知识的传播和创新发挥巨大作用。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高校排球的隐性知识因教师及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高度个性化,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应多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来进行转移和获取隐性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对排球隐性知识的掌握。为终身体育打下牢牢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瑜桥,和金生,王咏源.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界定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7(03).
[2] 邵长生,孟庆炜.隐性知识理论对学校体育教学的作用与启示[J].吉林体育学院报.2004(第20卷第4期).
[3] 黄荣怀,郑兰琴.隐性知识及其相关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06).
[4] 李福华.学校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和途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06).
摘 要 随着我国排球事业的发展,排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早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查阅1994—2013年的文献资料,发现当前各种教学法研究的侧重点多是排球课基本技术教学的方法,对排球隐性知识的研究很少。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排球教学中的隐性知识进行研究。以其为高校排球全方位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排球教学 隐性知识 显性化
一、隐性知识理论
(一)隐性知识概念的界定
1958年,英国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波兰尼在其代表作《个体知识》中首先提出了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又译为默会认识或默会知识)的术语。波兰尼认为:“人有两种类型的知识。通常被称作知识的是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达的知识,这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没有被表达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比如我们在做某件事情的行动中所掌握的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Explicit),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Tacit)。“记住一个我们并不信服的数学证明不能给我们的数学知识增加任何东西,只有理解进而信服了数学证明,才能说掌握了数学知识,这种理解就是一种隐性知识[1]。”
(二)排球隐性知识的分类及内容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可以得出[2],排球隐性知识可以从技能和认识角度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技能方面的隐性知识,包括那些非正式的、语言难以表达的技术的目的性、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进攻的主动性、防守的积极性、战术的灵活性、动作的隐蔽性、配合的集体性、比赛的经验、动作节奏的控制等方面;另一类是认知方面的隐性知识,包括对排球的感性认识、对排球美的欣赏、对排球的情感体验、在排球运动中的个性品质等等。排球隐性知识作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在整个排球活动中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
二、高校排球教学中隐性知识的教学现状
(一)高校排球教学内容偏多,隐性知识的涉及却相对较少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高校排球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基本涵盖了排球的基本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练习等各个方面,在有限的课时中,排球技、战术练习占用了大部分学时。显性知识内容的相对偏多,使学生对排球技战术的理解和领会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不能很好的转换,导致教师“教”和学生“学”脱节。
(二)考试内容、目的单一,隐性知识不被考察
高校排球考试内容基本是以个人技术为主,如垫球、传球、发球等,缺乏两人、多人配合的项目,几乎没有隐性知识方面的考察。这种考试形式只能反映学生对所学动作的掌握程度,不能考察学生对所学技、战术的全面掌握,更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也就导致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将注意力放在了个人技术的学习上,隐性知识的学习往往被忽视。
三、阻碍高校学生掌握隐性知识的因素
(一)隐性知识本身具有难以共享的特性
隐性知识不同于其他资产,它是无形的,难以用语言、图表或数据明确表达,其传递主要依靠老师的演示、讲解、培养和学生自己的揣摩,这就决定其不易大规模被积累、储藏、传播与学习[3]。
(二)教师及学生个人能力的影响
高校排球教学中对隐性知识掌握的障碍因素通常来自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排球教学过程中,隐性知识的转移主要是教师转移至学生,即教师的“教”和隐性知识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转移,即学生的“学”。一般说来,排球老师经过自己对排球的学习和教学,会积累很多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对排球教学的观点和态度等。而他们这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不同反应及认识,又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师所具备的排球隐性知识的双面性。
(三)缺乏对隐性知识教学的激励措施,显、隐性知识教学脱节
高校排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排球基本技术,最终也只是对排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和基本排球理论知识进行考核。隐性知识的掌握,在高校现行的考试模式中很难体现出来,而且在排球的知识体系中,多数技术的掌握靠的是学生自己多练习,而那些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知识内容,只有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在练习当中自觉的展示出来[4]。所以多数人就会认为隐性知识的学习结果不重要,不会带来显而易见的成果,所以也就导致了高校排球隐性知识得不到充分的转移和共享。因此对掌握隐性知识的激励措施也就少之又少,也形成了学生难以掌握排球隐性知识的障碍之一。
四、建议
(一)教师作为高校中最重要的知识载体,其所具有的隐性知识若能充分共享将对知识的传播和创新发挥巨大作用。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高校排球的隐性知识因教师及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高度个性化,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应多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来进行转移和获取隐性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对排球隐性知识的掌握。为终身体育打下牢牢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瑜桥,和金生,王咏源.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界定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7(03).
[2] 邵长生,孟庆炜.隐性知识理论对学校体育教学的作用与启示[J].吉林体育学院报.2004(第20卷第4期).
[3] 黄荣怀,郑兰琴.隐性知识及其相关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06).
[4] 李福华.学校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和途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