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简单的模仿训练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操作技能的学习,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建构,才能促进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操作技能。在数学操作技能教学中,教师应将操作技能培养视为概念理解的深化过程,促进学生由简单的模仿训练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自我建构,进而让学生牢固掌握操作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关键词]操作技能;自我建构;简单模仿;画平行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27-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但对度量、作图等操作技能的训练往往不够重视,部分教师甚至认为这些“手工活”,只要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就能模仿操作。笔者认为,简单的模仿训练并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操作技能的学习,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建构,才能促进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操作技能。下面笔者以“画平行线”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开展数学操作技能教学。
一、案例呈现
教学“画平行线”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学习教材上画平行线的方法;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画平行线的“六字诀”:“一贴”(用①号三角尺的一边贴靠已知直线);“二抵”(用②号三角尺抵住①号三角尺);“三移”(固定②号三角尺,平移①号三角尺到某一位置,画直线);最后让学生反复练习。
[点评]在这样的教学程序下,学生只是“照葫芦画瓢”,并不能分辨两块三角尺的不同用途。学习过程就如同上形体动作课,学生头脑中只留有动作程序,并没有真正掌握操作原理和要领。
三、教学改进
基于以上反思,笔者对“画平行线”一课的教学进行了改进。
师(引导学生复习平移性质):通过复习,我们知道了平移前后对应的线段平行且相等,那么根据这个原理,你能尝试画出平行于直线l的一条直线吗?
生1:用三角尺的一条边贴住直线l后再慢慢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描出三角尺的這条边就得到直线。
(少数学生反对)
师:你们为什么反对?
生2:因为移动三角尺的过程中手腕会抖动,容易使直线发生偏移。
师:画出的直线与直线l的平行关系不可靠,是这个意思吗?
生3:是的。我们可通过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来验证。
(通过验证,学生发现两直线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处处相等。)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4:三角尺没有发生真正的平移。
师:怎样才能让它真正发生平移呢?
生5:老师,我来试试。(生5拿着三角尺沿着黑板边沿平移)
师:这回真正平移了吗?
生6:真正平移了。
师:这回为什么就算真正平移了呢?
生6:因为三角尺刚好进入黑板卡槽,就像火车“擒住”铁轨,所以它必定会沿着卡槽平移。
师:给三角尺一个“轨道”,它就能真正平移,那么在作业本上该如何给三角尺铺设“轨道”呢?
生7:用另一块三角尺抵住这块三角尺,就能保证这块三角尺真正平移。
生8:做“轨道”用的三角尺也可以用量角器或直尺来代替。
……
三、教学反思
改进教学后,学生自己摸索出了画平行线的规范方法。学生由模仿转变为建构与创造,学习效果很好。上述磨课使笔者对数学操作技能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1.要注重知识迁移与自我建构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与自我建构,从而促进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再次执教时,笔者把平行线的画图技能教学转换成研究“如何让三角尺真正平移”,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操作技能被充分调动。最后,学生发现可把黑板的卡槽当作轨道从而实现真正平移,进一步迁移出三角尺、直尺、量角器等均可作为轨道,助力第一块三角尺真正平移。
2.注重课堂反馈,促学生牢固掌握操作技能
学生即便对画平行线的原理烂熟于心,但还是会出现“失手”的情况,再加上肢体动作的准确度和协调性较差,更会暴露不少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堂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和解决问题,以使学生牢固掌握画平行线的原理与操作要领。
综上可知,数学操作技能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由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自我建构,只有让学生真正学会自我建构,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操作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责编 黄春香)
[关键词]操作技能;自我建构;简单模仿;画平行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27-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但对度量、作图等操作技能的训练往往不够重视,部分教师甚至认为这些“手工活”,只要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就能模仿操作。笔者认为,简单的模仿训练并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操作技能的学习,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建构,才能促进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操作技能。下面笔者以“画平行线”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开展数学操作技能教学。
一、案例呈现
教学“画平行线”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学习教材上画平行线的方法;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画平行线的“六字诀”:“一贴”(用①号三角尺的一边贴靠已知直线);“二抵”(用②号三角尺抵住①号三角尺);“三移”(固定②号三角尺,平移①号三角尺到某一位置,画直线);最后让学生反复练习。
[点评]在这样的教学程序下,学生只是“照葫芦画瓢”,并不能分辨两块三角尺的不同用途。学习过程就如同上形体动作课,学生头脑中只留有动作程序,并没有真正掌握操作原理和要领。
三、教学改进
基于以上反思,笔者对“画平行线”一课的教学进行了改进。
师(引导学生复习平移性质):通过复习,我们知道了平移前后对应的线段平行且相等,那么根据这个原理,你能尝试画出平行于直线l的一条直线吗?
生1:用三角尺的一条边贴住直线l后再慢慢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描出三角尺的這条边就得到直线。
(少数学生反对)
师:你们为什么反对?
生2:因为移动三角尺的过程中手腕会抖动,容易使直线发生偏移。
师:画出的直线与直线l的平行关系不可靠,是这个意思吗?
生3:是的。我们可通过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来验证。
(通过验证,学生发现两直线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处处相等。)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4:三角尺没有发生真正的平移。
师:怎样才能让它真正发生平移呢?
生5:老师,我来试试。(生5拿着三角尺沿着黑板边沿平移)
师:这回真正平移了吗?
生6:真正平移了。
师:这回为什么就算真正平移了呢?
生6:因为三角尺刚好进入黑板卡槽,就像火车“擒住”铁轨,所以它必定会沿着卡槽平移。
师:给三角尺一个“轨道”,它就能真正平移,那么在作业本上该如何给三角尺铺设“轨道”呢?
生7:用另一块三角尺抵住这块三角尺,就能保证这块三角尺真正平移。
生8:做“轨道”用的三角尺也可以用量角器或直尺来代替。
……
三、教学反思
改进教学后,学生自己摸索出了画平行线的规范方法。学生由模仿转变为建构与创造,学习效果很好。上述磨课使笔者对数学操作技能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1.要注重知识迁移与自我建构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与自我建构,从而促进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再次执教时,笔者把平行线的画图技能教学转换成研究“如何让三角尺真正平移”,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操作技能被充分调动。最后,学生发现可把黑板的卡槽当作轨道从而实现真正平移,进一步迁移出三角尺、直尺、量角器等均可作为轨道,助力第一块三角尺真正平移。
2.注重课堂反馈,促学生牢固掌握操作技能
学生即便对画平行线的原理烂熟于心,但还是会出现“失手”的情况,再加上肢体动作的准确度和协调性较差,更会暴露不少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堂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和解决问题,以使学生牢固掌握画平行线的原理与操作要领。
综上可知,数学操作技能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由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自我建构,只有让学生真正学会自我建构,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操作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