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c1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今中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审视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便让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课程 阅读教学 实用性
  一、提升中小学语文阅读水平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可以丰富中小学生的语文知识
  中小学生主要通过学校和家庭两个途径来获得知识。因此,教师仅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家也要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并要求家长能够积极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可以刺激中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阅读可以使人聪明,中小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知识储备的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可以提升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四)可以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增加中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阅读,让他们吸收更多课外文化,有利于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学生阅读能力要素分析
  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在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构成了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 。
  (一)认读能力
  认读能力是指学生对文字符号作出迅速辨识并基本理解其表面意义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处于最低层次的因素。认读能力的基础是掌握一定数量的文字和词汇。
  (二)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指学生在认读文字符号的基础上凭借原有的知识经验,经过比较、联想、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领会词句含义,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是阅读的核心,理解能力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基本的标准。
  (三)吸收能力
  吸收能力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阅读材料中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比如好的词句、新颖的观点、艺术表现手法等贮存在大脑里。这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阅读经验,有利于形成阅读迁移能力,使阅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奠定借鉴的基础。
  (四)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是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理性的评价。鉴赏能力必须以理解能力为基础,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最高标准。鉴赏能力对中小学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培养中小学生学会阅读的关键因素是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目前中小学课堂上的语文阅读材料,大多以教科书中的课文和练习册与试卷中的阅读篇目为主,在此基础上补充一些课外读物和语音影像资料等。教师应从学生家长的实际延伸阅读情况出发,结合课程标准中的相关理论标准规定,合理升华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在阅读课堂上,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课堂学习这个行为本身,让学生学会站在教师教学的角度上以平等的心态看待课堂学习;其次应通过学生个人表述来实时了解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真实想法;再次应帮助学生了解、总结自己的个性特长和阅读喜好,有针对性地推荐延伸阅读材料。
  (二)培养学生的关联阅读意识
  学生基于课本内容自主选择相关延伸阅读材料,在延伸阅读中不应强求不同的学生选择相同的阅读语料或对相同的语料产生雷同的“标准”答案。教师不应盲目追求学生阅读的准确率,而应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基于个性主题词的内在联系性,让学生的身心情感与思想变化都能紧密地立足于他们所喜爱和认同的价值观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延展阅读材料与学生个体价值观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阅读意识
  当学生能够以一种自主的心态去阅读与他们的个体价值观具有密切关联的语段材料时,学生的心态更加自信开放,更容易产生审美立场和审美情绪,真正从语料中吸取精神养分,提升学生的个性品味,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阅读意识
  除了审美意识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批判阅读意识,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延伸阅读语料中的话语场合去体验各个文学形象的基本立场和艺术特征,并结合学生的个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对各个文学形象进行评价,一方面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延伸阅读课堂上正确地设计评价标准,合理地运用评价语言,降低教师评价的权威性和终结性,强化教师评价的参照性和延展性,将更多的批判话语权交还给学生本身。
  四、结论
  总而言之,中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对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生也会因此终身受益。积极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他们对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闫祯.试谈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J]. 语文教学研究,2009(2):43.
  [2]施书霞.浅析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 ,2013,17:153.
  [3]林崇德.教育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 M].开明出版社, 2000.
其他文献
【摘要】体育课堂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组织学生学练,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是一线体育教师在不断探究的课题。本文就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层面,从如何合理选用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教学目标达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体育 目标 实效         【正文】  一、围绕教学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之一,蕴含着多方面的美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塑造的基本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美感,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以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形成,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育不仅要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字词,还要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审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了解本班的学情,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普遍更新了一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语文课堂教学仍然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寻找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的今天,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出来,幼儿在这个阶段创造力极为丰富,思维活跃,其中幼儿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 现状 开发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教育能促进知识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人的培养是教育的中心,任何教育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进行的。美术教
阐述英语写作实践的重要性;认为英语写作不仅是一种能力,在整个英语学习中能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写作训练在目前教学环境下可行、有效.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随访系统对肾结石术后患者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6例肾结石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
【摘要】兴趣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拥有兴趣就会使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当愉快的去学习时就会大大的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兴趣也会成为小学生学习的动力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只有充分了解数学的重要性,才能使小学生在数学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引导 活动 鼓励支持 思考问题  前言:为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展他们的视野。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