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记叙文写作“四字诀”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persk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尤其强调文体意识,切忌“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写到哪”。一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情景理交融的记叙文很容易打动阅卷教师的心。那么,如何在考场作文中写出一篇规范、有文采、能够获得高分的记叙文呢?笔者以为,紧扣“人、事、情、理”四个层面,就能紧紧握住记叙文写作的“缰绳”,就可以走出记叙文写作“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从而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天地。
  一、写“人”:写出独特的“这一个”
  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叙事,在写作时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人物有血有肉、光彩照人、栩栩如生地站在阅卷者的面前。一是要抓住人物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同时,一个人的特点又是多方面的,作文时,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二是要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既摹其“形”又状其“神”,使读者如观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1.肖像描写绘形传神
  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是透视人物内心世界的一扇窗户。阿Q头上的旧毡帽、孔乙己身上的破长衫、祥林嫂间或一轮的眼睛,无不表现了他们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这些文学画廊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教材中的成功范例。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这样的肖像描写既能“绘其形”,更能“传其神”,真正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界。
  2.动作描写凸显个性
  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说过:“描写人物时,您千方百计去发现能代表他的内心状态的动作。” “有时,只要一个这样的动作,就足以描绘出那人物的特点了。”例如,孙犁的《荷花淀》中:“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震动”是听到丈夫要参军,表现了她对丈夫的依恋和关心。手指的“震动”是心灵震动的反射。“吮”这一动作是平衡、掩饰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受到的震动,那是软弱的表现;她不能“拖尾巴”,她必须坚强。再如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中:“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此时的葛朗台已是76岁了,76岁的老人如老虎一般一纵一扑,令人惊愕。动词“纵”、“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钱占有欲支配一切,失去理智的葛朗台极度贪婪的本性。
  二、叙“事”:文似看山不喜平
  1.选用典型事例,一波三折叙事
  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事因人生,人因事显。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其思想、性格和文章主题的典型事件,并一波三折地叙写出来。
  文章《简单的爱》大致情节是深冬的一天,一位头发花白、拎着一只蛇皮袋的老太太在公交车上给一位腿脚不便的小伙子让座,但怕小伙子不好意思坐自己让的座位,便谎称自己已经到站,提前下车,而文章最后又道出她也是一个残疾人。
  看了这则材料之后,笔者感动之余,写了一段评论:公交车上让座,本是极平常之事。但是,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给小伙子让座,有些悖乎常理。老太太给腿脚不便的小伙子让座,也在情理之中,但让座后充分考虑受座者的心理,居然提前下车,又出乎意料之外。“俺这么一大把年纪给他让座,他坐在旁边心里肯定不舒服,所以俺就说到站了,就下了车。”简单的理由,质朴的语言,闪耀着淳朴的人性光芒。文中的“我”肃然起敬之情溢于言表,但“就在扶她上车的刹那,我突然感觉到,她的一只袖管竟然是空的”。至此,叙述达到了高潮。作者在一唱三叹、一波三折中将人性的美好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恒久的思考。
  2.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古语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正是对化虚为实手法的形象说明。这种表现手法在古典诗词中运用较多。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是什么?是一种心理感受,无形无影,抽象虚幻。愁有多大多厚多长?就象那一江绵绵不断,滚滚东流的春水。一江春水,可摸可触,形象具体,化虚为实,手段特别,千百年来,一直都能抓住读者的心。又如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柳,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用带有夸张色彩的比喻,变无形为有形,写出了自己心中无限的感伤和愁苦。“一川烟柳”、“满城风絮”和“梅子黄时雨”极言闲愁之多,无法排遣。这种用比喻来抒情的写法,以实写虚,化无形为有形,比直抒胸臆更形象,所以更富感染力。
  三、融“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有真实情感的好文章,读来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缺乏真实情感的文章,读来则味同嚼蜡。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曾说过:“如果说文章中有‘血液’流动的话,那么,这种‘血液’就是情感——作者的情感或人物的情感。”因此,记叙文的写作,一定要用心写“情”,写出真情,写出深情,写出实情,将情感注入文中,融入文中。
  韩雪屏在《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一文中这样评价朱自清《背影》中父爱之情的三个特点:首先,执着到了迂阔的地步。父亲到南京后,是谋事还是送子,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因此,浦口送别时,文中言辞就有了许多重复、反复的地方。正是这些唠唠叨叨的言语,特别能表现爱子之情。其次,勉力到了为难的程度。为儿子买橘的背影是这篇短文的聚光点。其中“蹒跚”、“探”、“攀”、“缩”等动词表现的力度和幅度,凸现出父亲为儿子做事是多么困难。唯其艰难,才更能表现爱子之深。再次,情深到了无言少语的境界。从课文语境看,父亲的“背影”,是出现在奔丧、葬母、变卖典质、赋闲谋事、老境惨淡和病痛交加等一系列灾难的境遇下的,体现的父爱就弥足珍贵了。由此,不难想见《背影》一文为何能长久地留在读者的记忆深处。
  四、现“理”:卒章显志,情理并生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的文体,但有时在关键处、结尾处发几句议论,用以点明观点,可起到以理动人的作用。因此,基于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增强文章的理性感染力。但是,记叙文中的“理”与议论文中所要论证的理有所不同。记叙文中的“理”要求形象、深刻,富有哲理性,并与读者产生共鸣,对读者有深刻的启发和教育意义。它指的是从一件事、一段人生经历中明白生活的哲理,获得生活的启迪。
  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文章最后写道:“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文章抒发的不是单纯的母子之情,更把自己对母亲的感情融化在对革命、人民的深情中。当然,文章之“理”也随之而深化为“作者对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了。
  当然,一篇好的记叙文,需要注意的还有很多。比如写好过渡句段,行文做到起承转合、浑然天成;语言表达要有张力,要力透纸背、夺人眼球;谋篇布局要层次分明、清晰明朗、条分缕析,使阅卷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总之,紧扣“四字诀”,写“人”,叙“事”,融“情”,现“理”。相信,一定可以迎来记叙文写作轻舞飞扬、春风拂面的美妙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中等专业学校(215131)
其他文献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增强高中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语文的感悟力,还能够提升高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在讲授文言文时,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掌握丰富的教学策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断拓宽教学内容,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语
课前演讲是语文课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前演讲的形式内容多样,其中时事评论(简称时评)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就近年高考新材料作文的趋势看,时评作为一种培养学生
阅读能力是体现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在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的今天,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的能力,仍然是当前语文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的目标出发,研究和探索阅读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构建阅读教学的有效模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将发挥积极作用。  一、导读到位,典型示范,教给阅读方法  学生无阅读自觉,甚至“厌读”,这当然与教材本身不无关系,但是为什么同一篇课文,有
摘要:文章论述了洞室施工的难点在于洞口的成洞与进洞,以及洞身岔洞部位围岩的稳定,采用超前小导管的施工工艺,为松散结构体中进行洞室的安全施工摸索出宝贵的经验。通过拱顶的拱圈结构受力,为后续的支护施工提供了安全保证,确保了在围岩应力释放过程中,挂网喷混凝土及钢支撑支护均能够及时跟进,保证了围岩的整体稳定。  关键词:洞室施工;洞口;岔洞;管棚 ;压浆;拱圈  中图分类号:TV542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