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词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所以历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在词语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挫伤了学生的词语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教学策略
当前,在词语教学中,一些教师主要采用“就词解词”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词语学习非常的枯燥无趣,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事实上,如果教师能够采取语境化、体验化的教学方式,来拨动词语的“琴弦”,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词语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围绕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词语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师存在着“就词解词”的现象
在词语教学中,一些教师存在着“就词解词”的现象,也即是当学生遇到一个未见过的词语,教师就根据这个词句来进行解释。例如,当学生遇见“准备”一词时,学生对该词汇不了解,那么教师就会直接对该词汇进行解释,使学生了解该词汇的意思[1]。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且较为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有许多的学生之所以对词语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他们觉得词语学习太过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乐趣。这种现象的存在与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联系,由于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未能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打击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词语的学习本身是有著较大乐趣的,关键靠教师如何去挖掘。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再现词语的情境,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对词语的记忆更加的深刻。
2 词语教学的优化策略
2.1利用动画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动画有着极大的热情。那么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动画情境,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波纹”这一词语时,如果教师直接为学生描绘波纹的意思时,那么学生就不容易理解。但是,如果教师为学生播放一则动画,动画内容是某个小动物扔了一颗小石子在平静的水面上的情景。
学生:老师,我做过这种事情,曾经也在石塘里扔石子,也有这种的波纹出现[2]!
学生:对对对,我也做过,这种波纹看起来很美!
教师:是啊。这种波纹你们都见到过,那么生活中还有一些“纹”你们有没有见到过呢?
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幅斑马的图片。
学生:那这个既然出现在斑马的身上,那应该是斑纹吧。
教师:是的,然后用多媒体呈现一位老奶奶的脸的图片。
学生:这个应该是皱纹。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就能够对“波纹”一词有着更深的了解,而且还对生活中其他的“纹”有所掌握,从而让学生对词语的本质内涵有所了解。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相比,这种教学方法旨在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较大的作用,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借助上下文来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词语的学习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的,因为他们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基础地段,所以对于一些没有接触过的词语,他们很难理解。只能够靠教师去引导。而在汉语言中,词语的理解并不完全是独立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也就是说必须要借助上下文,才能够让学生理解某个词语的意思。例如,在“灰雀”的一个学习中,对于“果然”这个词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教师直接解释“果然”这词的意思,那么所学到的东西只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不是靠自己感悟而来的。对于这个词的意思,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引导[3]。
教师:列宁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了,请同学们说说这个“果然”是什么意思?直接说列宁又看到了那只灰雀了不是更加的简单吗?用上“果然”这个词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因为小男孩曾经说过,灰雀没有死,它还活着,所以它还是会飞回来的。
学生:因为小男孩推测灰雀并没有死。
教师:你们能否把这层意思说的更明白些呢?
学生:一开始小男孩说灰雀还活着,这个时候列宁并不是特别的相信,但是现在灰雀果然飞回来了。
教师:所以这个“果然”该作何解释呢?
学生:就是预想之中会发生某件事情,然后后面这件事真的发生了。
学生:就是指人们意料之中的事情发生了。
通过联系上下文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比教师单独对词汇进行解释要更有效果,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上下文,来揣测词语的意思,就能够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2.3借助对比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词语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通过“就词解词”的这一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会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面上。为此,教师需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去理解词语的内涵。如,教师可以借助对比来帮助学生品悟词语的意思。在学习“飘”和“漂”这两个字时,学生很容易混淆这两个词的意思,所以教师可以将两个字放在一起,让学生来对比这两个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师:请问同学们“漂”和“飘”这两字有什么相同点以及不同点。
学生:读音是一样的。
学生:偏旁不同,一个是三点水旁,而另一个则是风字旁。
学生:意思不一样,一个与水有关,而另一个则与风有关。
教师:那么你们能够用它们写一个句子吗?
学生:纸船在河面上漂呀漂,气球在空中飘啊飘。
通过这一对比,学生就对“漂”和“飘”有着更深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词语学习效率。
结语
综上,在词语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学生词语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词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要用动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上下文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内在含义,利用对比法让学生了解相似字词的意思。如此,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词语学习热情,使他们的词语学习变得更加的高效。
参考文献
[1]郑海娟.借助有效语境,优化词语教学——小学语文“语境式”词语教学例谈[J].内蒙古教育,2015,36:66-67.
[2]吴娜.小学高年级语文课词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3]陈波.引领学生走进词语教学的新天地——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例谈[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4:205-206.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望仙乡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教学策略
当前,在词语教学中,一些教师主要采用“就词解词”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词语学习非常的枯燥无趣,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事实上,如果教师能够采取语境化、体验化的教学方式,来拨动词语的“琴弦”,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词语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围绕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词语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师存在着“就词解词”的现象
在词语教学中,一些教师存在着“就词解词”的现象,也即是当学生遇到一个未见过的词语,教师就根据这个词句来进行解释。例如,当学生遇见“准备”一词时,学生对该词汇不了解,那么教师就会直接对该词汇进行解释,使学生了解该词汇的意思[1]。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且较为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有许多的学生之所以对词语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他们觉得词语学习太过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乐趣。这种现象的存在与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联系,由于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未能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打击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词语的学习本身是有著较大乐趣的,关键靠教师如何去挖掘。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再现词语的情境,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对词语的记忆更加的深刻。
2 词语教学的优化策略
2.1利用动画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动画有着极大的热情。那么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动画情境,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波纹”这一词语时,如果教师直接为学生描绘波纹的意思时,那么学生就不容易理解。但是,如果教师为学生播放一则动画,动画内容是某个小动物扔了一颗小石子在平静的水面上的情景。
学生:老师,我做过这种事情,曾经也在石塘里扔石子,也有这种的波纹出现[2]!
学生:对对对,我也做过,这种波纹看起来很美!
教师:是啊。这种波纹你们都见到过,那么生活中还有一些“纹”你们有没有见到过呢?
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幅斑马的图片。
学生:那这个既然出现在斑马的身上,那应该是斑纹吧。
教师:是的,然后用多媒体呈现一位老奶奶的脸的图片。
学生:这个应该是皱纹。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就能够对“波纹”一词有着更深的了解,而且还对生活中其他的“纹”有所掌握,从而让学生对词语的本质内涵有所了解。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相比,这种教学方法旨在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较大的作用,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借助上下文来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词语的学习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的,因为他们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基础地段,所以对于一些没有接触过的词语,他们很难理解。只能够靠教师去引导。而在汉语言中,词语的理解并不完全是独立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也就是说必须要借助上下文,才能够让学生理解某个词语的意思。例如,在“灰雀”的一个学习中,对于“果然”这个词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教师直接解释“果然”这词的意思,那么所学到的东西只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不是靠自己感悟而来的。对于这个词的意思,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引导[3]。
教师:列宁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了,请同学们说说这个“果然”是什么意思?直接说列宁又看到了那只灰雀了不是更加的简单吗?用上“果然”这个词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因为小男孩曾经说过,灰雀没有死,它还活着,所以它还是会飞回来的。
学生:因为小男孩推测灰雀并没有死。
教师:你们能否把这层意思说的更明白些呢?
学生:一开始小男孩说灰雀还活着,这个时候列宁并不是特别的相信,但是现在灰雀果然飞回来了。
教师:所以这个“果然”该作何解释呢?
学生:就是预想之中会发生某件事情,然后后面这件事真的发生了。
学生:就是指人们意料之中的事情发生了。
通过联系上下文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比教师单独对词汇进行解释要更有效果,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上下文,来揣测词语的意思,就能够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2.3借助对比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词语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通过“就词解词”的这一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会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面上。为此,教师需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去理解词语的内涵。如,教师可以借助对比来帮助学生品悟词语的意思。在学习“飘”和“漂”这两个字时,学生很容易混淆这两个词的意思,所以教师可以将两个字放在一起,让学生来对比这两个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师:请问同学们“漂”和“飘”这两字有什么相同点以及不同点。
学生:读音是一样的。
学生:偏旁不同,一个是三点水旁,而另一个则是风字旁。
学生:意思不一样,一个与水有关,而另一个则与风有关。
教师:那么你们能够用它们写一个句子吗?
学生:纸船在河面上漂呀漂,气球在空中飘啊飘。
通过这一对比,学生就对“漂”和“飘”有着更深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词语学习效率。
结语
综上,在词语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学生词语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词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要用动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上下文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内在含义,利用对比法让学生了解相似字词的意思。如此,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词语学习热情,使他们的词语学习变得更加的高效。
参考文献
[1]郑海娟.借助有效语境,优化词语教学——小学语文“语境式”词语教学例谈[J].内蒙古教育,2015,36:66-67.
[2]吴娜.小学高年级语文课词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3]陈波.引领学生走进词语教学的新天地——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例谈[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4:205-206.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望仙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