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手术中采取动脉灌注化疗和术后采取腹腔灌注化疗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2~2014年收治的16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根治手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1例患者采取术中动脉灌注化疗结合术后腹腔灌注化疗的治疗方式,对照组81例患者采取常规的切除手术后采用静脉化疗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癌细胞组织的病理变化,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81例中有75例发生了组织学变化,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达到93%,且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生存率(8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58%),而病情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动脉灌注化疗与术后腹腔灌注化疗的结合有助于提高胃癌术中术后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生存率,减少不良情况的出现,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胃癌;局部化疗;动脉灌注;腹腔灌注;静脉化疗
胃癌是医学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是行切除手术,但是仅采取外科切除手术并不能改变术后癌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癌细胞的残留、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等都会对患者术后的回复造成不利影响,降低手术的治疗效率。近年来,随着医学化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局部化疗对癌细胞及患者预后的价值日益凸显,以区域性灌注化疗来治疗胃癌恶性肿瘤的方法逐渐受到医学领域的重视,并逐渐成为胃癌术中术后化疗的重要措施[1]。现以我院2012~2014年收治的行根治手术后的16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术中动脉灌注化疗结合术后腹腔灌注化疗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静脉化疗的措施,結果显示观察组81例患者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术后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死亡率均明显较低,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2014年收治的162例胃癌患者,男性患者88例,男性患者76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6岁。所有患者行切除手术前均经过X线胃肠钡餐或纤维胃镜检查并确诊,同时经过了相应的病理检查,并经CT扫描和B超检查均没有发现癌细胞向肝脏等其他器官转移,术后病理特征检查已排除胃癌早期。将这1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癌灶类型、生长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方面均没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经手术探察确定肿瘤的具体位置后,找到为癌灶区域供应血液的主要动脉血管,将近端动脉血管结扎后切开相应部位的血管壁,然后将导管置于肿瘤的供血动脉,通过导管向肿瘤部位灌注1%的亚甲蓝,肿瘤的侵染区会被染色。去确定好患者肿瘤的侵染区域后,再通过灌注器灌注入经400 mL生理盐水稀释的5-Fu 750 mg、阿霉素30mg以及亚叶酸钙200 mg,持续灌注30min。最后再对患者实施胃常规切除与整块淋巴结清扫术。切除手术完毕,准备关腹前要将皮下植入式化疗所用给药装置埋置入腹腔中正确的位置。手术完成一星期后给予患者经1000ml生理盐水溶解的5-Fu 750 mg、MMC 10mg/m2、亚叶酸钙200 mg,通过化疗药泵将其以较快的速度滴入到腹腔中,并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使药物均匀的分布于腹腔中。术后化疗持续四周,每周一次,到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进行一次巩固化疗。
对照组首先对患者实施胃常规切除与整块淋巴结清扫术,在手术完成后的四周内采取静脉化疗的治疗方式,静脉化疗主要采取FAM方案计划,即术后第一天静脉注射MMC 10 mg/m2,并滴注ADM 20 mg/m2,第2~6天,静脉滴注5-Fu 500 mg/m2,第7天,静脉滴注ADM 20 mg/m2,化疗一个疗程为9~12周。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运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81例中有75例发生了组织学变化,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达到93%。对两组患者进行化疗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通过B超和CT等检查患者病情是否复发或转移,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生存率(8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58%),而病情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并未出现肠粘连、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化疗全身反应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较轻,出现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患者数量相对于对照组较低。
3讨论
胃癌是医学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是行外科手术切除,但是由于手术中会残留一些微小的癌组织会出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等生物学变化而导致术后病情复发率和死亡率较高。研究表明,术中术后局部灌注化疗能够有效的增加局部化疗药物的浓度,从而增加化疗中抗癌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术中通过动脉灌注将化疗药物直接送入肿瘤局部,以延缓肿瘤的侵染,从而使机体肿瘤负荷得以降低,也尽可能的减少了术中医源性扩散,防止了肝转移,为今后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术后由于手术造成的创面会使腹膜缺损而导致免疫能力降低,使得腹腔内少数游离的癌细胞获得了增值的条件,腹腔灌注化疗通过局部灌注大剂量化疗药物而大大增加了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
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采取术中动脉灌注化疗结合术后腹腔灌注化疗的治疗方式,结果表明81例中有75例发生了组织学变化,治疗有效率达到93%,术后的生存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病情复发率和死亡率均较低。所以说,术中动脉灌注化疗与术后腹腔灌注化疗的结合有助于提高胃癌术中术后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生存率,减少传统静脉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青峰.30例进展期胃癌术中缓释5-氟尿嘧啶腹腔化疗的近期临床观察.临床医学工程[J].2009(10)
[2]陈彩连.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J].2012(24)
【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手术中采取动脉灌注化疗和术后采取腹腔灌注化疗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2~2014年收治的16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根治手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1例患者采取术中动脉灌注化疗结合术后腹腔灌注化疗的治疗方式,对照组81例患者采取常规的切除手术后采用静脉化疗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癌细胞组织的病理变化,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81例中有75例发生了组织学变化,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达到93%,且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生存率(8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58%),而病情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动脉灌注化疗与术后腹腔灌注化疗的结合有助于提高胃癌术中术后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生存率,减少不良情况的出现,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胃癌;局部化疗;动脉灌注;腹腔灌注;静脉化疗
胃癌是医学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是行切除手术,但是仅采取外科切除手术并不能改变术后癌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癌细胞的残留、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等都会对患者术后的回复造成不利影响,降低手术的治疗效率。近年来,随着医学化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局部化疗对癌细胞及患者预后的价值日益凸显,以区域性灌注化疗来治疗胃癌恶性肿瘤的方法逐渐受到医学领域的重视,并逐渐成为胃癌术中术后化疗的重要措施[1]。现以我院2012~2014年收治的行根治手术后的16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术中动脉灌注化疗结合术后腹腔灌注化疗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静脉化疗的措施,結果显示观察组81例患者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术后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死亡率均明显较低,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2014年收治的162例胃癌患者,男性患者88例,男性患者76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6岁。所有患者行切除手术前均经过X线胃肠钡餐或纤维胃镜检查并确诊,同时经过了相应的病理检查,并经CT扫描和B超检查均没有发现癌细胞向肝脏等其他器官转移,术后病理特征检查已排除胃癌早期。将这1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癌灶类型、生长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方面均没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经手术探察确定肿瘤的具体位置后,找到为癌灶区域供应血液的主要动脉血管,将近端动脉血管结扎后切开相应部位的血管壁,然后将导管置于肿瘤的供血动脉,通过导管向肿瘤部位灌注1%的亚甲蓝,肿瘤的侵染区会被染色。去确定好患者肿瘤的侵染区域后,再通过灌注器灌注入经400 mL生理盐水稀释的5-Fu 750 mg、阿霉素30mg以及亚叶酸钙200 mg,持续灌注30min。最后再对患者实施胃常规切除与整块淋巴结清扫术。切除手术完毕,准备关腹前要将皮下植入式化疗所用给药装置埋置入腹腔中正确的位置。手术完成一星期后给予患者经1000ml生理盐水溶解的5-Fu 750 mg、MMC 10mg/m2、亚叶酸钙200 mg,通过化疗药泵将其以较快的速度滴入到腹腔中,并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使药物均匀的分布于腹腔中。术后化疗持续四周,每周一次,到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进行一次巩固化疗。
对照组首先对患者实施胃常规切除与整块淋巴结清扫术,在手术完成后的四周内采取静脉化疗的治疗方式,静脉化疗主要采取FAM方案计划,即术后第一天静脉注射MMC 10 mg/m2,并滴注ADM 20 mg/m2,第2~6天,静脉滴注5-Fu 500 mg/m2,第7天,静脉滴注ADM 20 mg/m2,化疗一个疗程为9~12周。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运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81例中有75例发生了组织学变化,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达到93%。对两组患者进行化疗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通过B超和CT等检查患者病情是否复发或转移,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生存率(8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58%),而病情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并未出现肠粘连、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化疗全身反应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较轻,出现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患者数量相对于对照组较低。
3讨论
胃癌是医学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是行外科手术切除,但是由于手术中会残留一些微小的癌组织会出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等生物学变化而导致术后病情复发率和死亡率较高。研究表明,术中术后局部灌注化疗能够有效的增加局部化疗药物的浓度,从而增加化疗中抗癌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术中通过动脉灌注将化疗药物直接送入肿瘤局部,以延缓肿瘤的侵染,从而使机体肿瘤负荷得以降低,也尽可能的减少了术中医源性扩散,防止了肝转移,为今后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术后由于手术造成的创面会使腹膜缺损而导致免疫能力降低,使得腹腔内少数游离的癌细胞获得了增值的条件,腹腔灌注化疗通过局部灌注大剂量化疗药物而大大增加了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
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采取术中动脉灌注化疗结合术后腹腔灌注化疗的治疗方式,结果表明81例中有75例发生了组织学变化,治疗有效率达到93%,术后的生存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病情复发率和死亡率均较低。所以说,术中动脉灌注化疗与术后腹腔灌注化疗的结合有助于提高胃癌术中术后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生存率,减少传统静脉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青峰.30例进展期胃癌术中缓释5-氟尿嘧啶腹腔化疗的近期临床观察.临床医学工程[J].2009(10)
[2]陈彩连.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J].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