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态度对教学和学习及效果有重要影响,情感因素对写作的影响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作文教学实际,从学习者、教师和课堂交流三个维度,探讨如何构建作文的积极情感教学策略。
关键词:作文教学;情感策略;导师
众所周知,作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人的各种复杂心理活动,情感态度和信念对教学和学习及效果均有重要影响。其中,情感因素对写作的影响尤为重要。但目前的作文教学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普遍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的现象,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考虑。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显然,解决写作者的情感问题,构建积极的作文情感教学策略,以促进写作效果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结合作文教学实际,从学习者、教师和课堂交流三个维度,探讨如何构建作文的积极情感教学策略。
如果广义的认知指人们认识事物的整个心理历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共体过程,那么,与之相对的学习中的情感即指学习者的情绪、态度和人格品质等诸多因素。情感态度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对语言习得造成影响,若处理得好能推动学习,但若忽视,可能严重影响语言学习的成效。
作文教学中,情感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态度、抑制、性格的内外向、动机、个性、自尊等;二是关系因素,即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课堂交流和写作意识培养等。
一、影响作文学习的情感因素及其表现
教学实践证明,不良心理素质是作文学习的一大障碍。在教学中,笔者通过观察、调查、测试及课内外接触、访谈等方式,发现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妨碍写作学习的情感因素或情感障碍的问题。这些因素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动机不明确。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总处于被动地位,缺乏积极主动的热情和探究心理,满足于低水平地维持现状。过分依赖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写作只是迫于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压力或是为了应付考试。
2,焦虑。多数情况下,学生的焦虑与过去的经历,特别是个人受到的挫折、伤害以及周围人的态度有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受到过挫折和伤害,并且感受到来自于家长、老师等周围人的压力。焦虑给写作学习造成恶性循环。表现在学生面对写作学习感到害怕紧张,从而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注意力,导致用于构思能量相对减少,语言存储和输出效果降低,结果又进一步增加导致焦虑的可能性。过高或过低的焦虑都会妨碍学习,而教师应当注意到学生适度的焦虑才对促进学习有益。
3.信心不足。表现为在写作过程中缺乏胜任感和认同感,可归结为一个“怕”字。他们怕写错话,怕丢面子,怕老师批评。有着这种心理的学生往往前思后想而迟迟不敢动笔,不敢提出有创意的观点或写出有新意的语言,缺乏自信,常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在课堂和写作活动中不活跃、不自然,甚至拒绝参加活动。
4.习得性失助感。是指作文学习中形成的无能为力的状态.表现为学习中的神经性抑制。由于前一次学习中的某个失败导致消极、悲观、无助、沮丧、无能感,因而对写作学习感到悲观,降低了自己对成功的期望,甚至自暴自弃。很多学生都是由于这种习得性失助感没有得到重视,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控制,从而导致作文水平一步步下滑。
5.缺乏合作意识。表现为孤僻、不合群,不愿与同学进行积极的有关作文方面的交流,甚至不愿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人,自我封闭,不能理解和描述他人情绪,不乐于向同学提供帮助,也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等。
二、应用情感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认知、感情、愿望、欲求、习惯甚至性格都是可变因素。语文教师不仅要善解写作之谜,更要善解人心之链。作文教学过程不单是知识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教师要着力构建积极的情感策略,可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这是构建积极的情感学习策略的基本前提。自我概念即个人的自我心理形象。健康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对未来的成功充满期望。事实上,自我概念的建立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促进语言习得,可以在作文学习中表现积极并取得较好成绩,从而赢得老师的赞扬和鼓励,而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又有助于自我概念的提升,促进将来的学习。健康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建立在与他人交往的体验和他人的评价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并鼓励学生将自己作文中的闪光点与他人分享。此外,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培养坚忍不拔、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和儒雅气质。作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順。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意志水平,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让“绊脚石”变为帮助自己更上一层楼的“垫脚石”。要多创设条件让学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积极地去面对今后的作文学习。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积极友好的课堂气氛。这是为积极情感策略的构建创造基本环境。这种氛围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认同感,教师对学生内在情绪的敏感度、倾听并接受学生的意见、非评判性的师生交流,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以及权力的合理分配等。教师要善于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由衷地爱学生,换取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学生情感这个内因在教师这个外因的作用下,产生师生情感的“双向反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处于青年阶段的学生,更加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师生关系好了.距离拉近了,学生上作文课自然也会尊重老师的传授。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双方都能以最佳精神状态投入教与学的过程中。
3.做一个拥有积极情感的导师。做一个拥有积极情感的导师,而不是简单的教师或讲师,是作文教学中帮助学习者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导师”除了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外,还要积极钻研并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内在的学习心理,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情感问题加以积极引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ane Amold把教师分为三个不同类型,即“导师”、“教师”、“讲师”,区别如下表 导师类型的教师除了具备讲师和教师的素质外,最关键的是他们善于营造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的心理氛围。至于教师如何才能起到“导师”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1)注意教师自身内在情感,以情唤情。教师的内心情感态度决定了教学热情和对待学生的行为方式,对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感状态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以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人作文教学,避免个人在授课时焦虑易怒,缺乏耐心,缺乏激情和亲和力。教师内在积极情感一经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作文课堂就会进入一个情感交融的世界。
(2)注意自己在课堂上言语输出方式、方法和态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和情感态度的媒体。因而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输出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状态。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从而“助之以成”。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多种言语输出策略,如包含策略,即将自己看作学生中的一员,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实施控制性语言行为,常用“我们”等而非命令等强制性语气。如“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作文题目”,而非“你们考虑一下这个作文题目”。看似无意,却拉近了师生距离,营造了融洽与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多用幽默性语言而非冷嘲热讽。研究证明,幽默性语言可使学生松弛紧张感,消除厌倦,大量释放内啡呔,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作文学习。
(3)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好的导师总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态度,并给予相应的辅导和帮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完善健康的学习策略。情感也是点金石,如果教师能充分考虑每个学习者不同的情感因素,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再枯燥的作文教学也会焕发出生机。
(4)注意教学评价,以评激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老师的评价非常敏感。教师要善用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加以起调控。消极或不恰当的评价会给学习者情感带来伤害,加重焦慮,降低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而积极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犹如快马加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并决定何时、以何种方式进行正确评价。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加以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作文学习中的模糊容忍度,使学生明白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从而树立坚定的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5)积极反思,以达到情感共鸣。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提出了反思的重要性。反思,不仅有利于作文教学,也有利于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作文教学活动外,还应多找学生沟通,与学生交谈,坐下来静心回忆、分析作文成败的原因,从不同角度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情感和学习中出现的障碍,并决定下一步的措施和解决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关注和体谅学生的情感,同时,也要主动接受学生的评价,勇于承认并改正完善。
“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在作文教学中构建积极情感策略,增强情感体验,展现作文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吸引力,优化师生关系,通过情感教育来实现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作文教学;情感策略;导师
众所周知,作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人的各种复杂心理活动,情感态度和信念对教学和学习及效果均有重要影响。其中,情感因素对写作的影响尤为重要。但目前的作文教学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普遍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的现象,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考虑。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显然,解决写作者的情感问题,构建积极的作文情感教学策略,以促进写作效果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结合作文教学实际,从学习者、教师和课堂交流三个维度,探讨如何构建作文的积极情感教学策略。
如果广义的认知指人们认识事物的整个心理历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共体过程,那么,与之相对的学习中的情感即指学习者的情绪、态度和人格品质等诸多因素。情感态度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对语言习得造成影响,若处理得好能推动学习,但若忽视,可能严重影响语言学习的成效。
作文教学中,情感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态度、抑制、性格的内外向、动机、个性、自尊等;二是关系因素,即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课堂交流和写作意识培养等。
一、影响作文学习的情感因素及其表现
教学实践证明,不良心理素质是作文学习的一大障碍。在教学中,笔者通过观察、调查、测试及课内外接触、访谈等方式,发现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妨碍写作学习的情感因素或情感障碍的问题。这些因素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动机不明确。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总处于被动地位,缺乏积极主动的热情和探究心理,满足于低水平地维持现状。过分依赖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写作只是迫于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压力或是为了应付考试。
2,焦虑。多数情况下,学生的焦虑与过去的经历,特别是个人受到的挫折、伤害以及周围人的态度有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受到过挫折和伤害,并且感受到来自于家长、老师等周围人的压力。焦虑给写作学习造成恶性循环。表现在学生面对写作学习感到害怕紧张,从而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注意力,导致用于构思能量相对减少,语言存储和输出效果降低,结果又进一步增加导致焦虑的可能性。过高或过低的焦虑都会妨碍学习,而教师应当注意到学生适度的焦虑才对促进学习有益。
3.信心不足。表现为在写作过程中缺乏胜任感和认同感,可归结为一个“怕”字。他们怕写错话,怕丢面子,怕老师批评。有着这种心理的学生往往前思后想而迟迟不敢动笔,不敢提出有创意的观点或写出有新意的语言,缺乏自信,常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在课堂和写作活动中不活跃、不自然,甚至拒绝参加活动。
4.习得性失助感。是指作文学习中形成的无能为力的状态.表现为学习中的神经性抑制。由于前一次学习中的某个失败导致消极、悲观、无助、沮丧、无能感,因而对写作学习感到悲观,降低了自己对成功的期望,甚至自暴自弃。很多学生都是由于这种习得性失助感没有得到重视,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控制,从而导致作文水平一步步下滑。
5.缺乏合作意识。表现为孤僻、不合群,不愿与同学进行积极的有关作文方面的交流,甚至不愿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人,自我封闭,不能理解和描述他人情绪,不乐于向同学提供帮助,也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等。
二、应用情感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认知、感情、愿望、欲求、习惯甚至性格都是可变因素。语文教师不仅要善解写作之谜,更要善解人心之链。作文教学过程不单是知识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教师要着力构建积极的情感策略,可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这是构建积极的情感学习策略的基本前提。自我概念即个人的自我心理形象。健康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对未来的成功充满期望。事实上,自我概念的建立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促进语言习得,可以在作文学习中表现积极并取得较好成绩,从而赢得老师的赞扬和鼓励,而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又有助于自我概念的提升,促进将来的学习。健康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建立在与他人交往的体验和他人的评价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并鼓励学生将自己作文中的闪光点与他人分享。此外,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培养坚忍不拔、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和儒雅气质。作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順。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意志水平,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让“绊脚石”变为帮助自己更上一层楼的“垫脚石”。要多创设条件让学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积极地去面对今后的作文学习。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积极友好的课堂气氛。这是为积极情感策略的构建创造基本环境。这种氛围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认同感,教师对学生内在情绪的敏感度、倾听并接受学生的意见、非评判性的师生交流,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以及权力的合理分配等。教师要善于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由衷地爱学生,换取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学生情感这个内因在教师这个外因的作用下,产生师生情感的“双向反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处于青年阶段的学生,更加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师生关系好了.距离拉近了,学生上作文课自然也会尊重老师的传授。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双方都能以最佳精神状态投入教与学的过程中。
3.做一个拥有积极情感的导师。做一个拥有积极情感的导师,而不是简单的教师或讲师,是作文教学中帮助学习者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导师”除了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外,还要积极钻研并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内在的学习心理,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情感问题加以积极引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ane Amold把教师分为三个不同类型,即“导师”、“教师”、“讲师”,区别如下表 导师类型的教师除了具备讲师和教师的素质外,最关键的是他们善于营造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的心理氛围。至于教师如何才能起到“导师”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1)注意教师自身内在情感,以情唤情。教师的内心情感态度决定了教学热情和对待学生的行为方式,对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感状态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以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人作文教学,避免个人在授课时焦虑易怒,缺乏耐心,缺乏激情和亲和力。教师内在积极情感一经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作文课堂就会进入一个情感交融的世界。
(2)注意自己在课堂上言语输出方式、方法和态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和情感态度的媒体。因而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输出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状态。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从而“助之以成”。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多种言语输出策略,如包含策略,即将自己看作学生中的一员,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实施控制性语言行为,常用“我们”等而非命令等强制性语气。如“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作文题目”,而非“你们考虑一下这个作文题目”。看似无意,却拉近了师生距离,营造了融洽与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多用幽默性语言而非冷嘲热讽。研究证明,幽默性语言可使学生松弛紧张感,消除厌倦,大量释放内啡呔,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作文学习。
(3)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好的导师总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态度,并给予相应的辅导和帮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完善健康的学习策略。情感也是点金石,如果教师能充分考虑每个学习者不同的情感因素,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再枯燥的作文教学也会焕发出生机。
(4)注意教学评价,以评激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老师的评价非常敏感。教师要善用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加以起调控。消极或不恰当的评价会给学习者情感带来伤害,加重焦慮,降低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而积极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犹如快马加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并决定何时、以何种方式进行正确评价。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加以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作文学习中的模糊容忍度,使学生明白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从而树立坚定的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5)积极反思,以达到情感共鸣。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提出了反思的重要性。反思,不仅有利于作文教学,也有利于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作文教学活动外,还应多找学生沟通,与学生交谈,坐下来静心回忆、分析作文成败的原因,从不同角度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情感和学习中出现的障碍,并决定下一步的措施和解决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关注和体谅学生的情感,同时,也要主动接受学生的评价,勇于承认并改正完善。
“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在作文教学中构建积极情感策略,增强情感体验,展现作文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吸引力,优化师生关系,通过情感教育来实现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