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量检定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使检定工作更加高效,检定结果更加精确,使计量检定机构内各个部门的联系更加顺畅,与检定用户的沟通更加融洽。基于此,重点分析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路径,以期进一步提升计量检定机构的信息化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计量检定服务。
关键词: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建設路径
前言
按照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要求,从2017年4月1日起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检定业务停征收费。由此,全国各地出现了计量技术机构互相推诿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标准器送检或标准器故障为由拒绝接收强检器具,或者以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需要到行政部门备案为由,增加送检环节的繁琐与难度。导致大量的器具使用单位奔波于行政部门、计量技术机构之间,消耗了大量的社会成本。而计量行政部门,由于缺少对相关数据的掌握,对于该类问题的监管缺少有效的手段。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计量技术机构推诿问题,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为计量行政部门监管提供数据支撑,显得尤为迫切。
1 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计量检定结果的可靠性关系到科研、生产、国防、航天等事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量化保证。而传统计量检定的主观性强,检定水平相对较低,很难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提供更可靠的服务。而计量检定应用信息化后,既提高了检定效率和检定质量,也使检定结果客观性更强,检定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为管理和检定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方便之门。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后,检测结果更真实可靠。同时,检定成功率大大提高,使检定机构的检测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对检定机构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 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功能
计量检定信息化平台由外网和内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外网处于与内网之间有安全通道和安全屏障。通过外网实现业务的拓展和业务宣传,并完成业务的订制与服务,使用户和检定机构随时沟通成为可能。用户可以在外网对检定进程进行相关查询,了解检定状态,反馈意见和查阅资质等。内网与外网分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根据行业需要、监督需要和发展需要,在内网完成业务分配、动态监督、证书规范化管理等事项,使计量检定全程符合相关要求,符合工作标准,并对检定全程起到风险防范、结果预警、统计分析、自动控制等作用,从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实现计量检定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 计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措施
基于全国各地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业务数据标准不统一,业务数据存储分散等现状,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一组织建设中国电子质量监督(以下简称“e-CQS”)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业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计量强检系统”)。以深化计量“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政务目标,以“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和“底数清、情况明”为业务目标,运用“互联网+”思维,秉承开放、兼容的“扁平化”设计理念,运用敏捷开发方法,打造全国计量强检业务能够统一指派,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和证书能够统一编码,为全国各级计量行政部门、计量技术机构、器具使用单位服务的信息系统。
3.1 构建全国计量业务网
根据全国计量强检信息化现状,采用了开放、兼容的“扁平”化设计,构建全国计量业务网,连接全国各级计量行政部门、计量技术机构,以及计量器具使用单位,为全国计量强检工作计量器具检定业务的一网通办奠定基础。
3.2 建设全国计量业务数据库
建设全国计量业务数据库,汇集全国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数据、检定证书数据、检定结果数据,以及相关的计量行政部门数据、计量技术机构数据、器具使用单位数据,解决全国计量强检数据存储分散,难于有效利用等问题。依托于全国统一的数据库,为各类用户提供多维度的查询统计分析,支撑计量行政部门的精准监管。
3.3 制定一套数据标准
制定并发布4项标准规范。其中,《计量强检数据规范》《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管理系统接口规范》,保障计量强检业务数据的一致性,解决各地自建业务系统与e-CQS计量强检系统的数据交互,为建立全国计量业务数据库奠定基础。《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检定证书编码规范》《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统一编码规范》,提出计量检定证书和计量器具的统一编码规则,确保编码的唯一性和全国统一。
3.4 开发两个引擎
一是检定任务调度引擎,按照器具的使用地和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能力,将任务自动指派至计量技术机构,实现检定任务的全国统一指派。二是自动编码引擎,对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及其检定证书进行全国唯一性编码,实现全国统一管理,进一步推进精准监管。两个引擎有效解决了信息系统统一建设与整合,逐步融合各方信息化成果,解决管理差异性等问题。
3.5 采用两种应用模式
一是直接应用模式,即全国各级计量行政部门、计量技术机构,以及器具使用单位用户直接使用e-CQS进行计量强检业务办理。
二是接口对接模式,针对已有自建业务系统的单位,开放“任务下达”和“数据上报”等接口,允许全国各地各相关部门进行系统对接。
两种应用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全国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4 结束语
我们将以计量强检信息化为切入点,逐步推进计量全业务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一体化计量平台,提供一网通办的计量全业务服务,建设全国统一的数据库,汇集全国计量全业务数据,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从业务层面支撑精准监管和量值溯源,从政务层面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创新“互联网+监管”新方法,践行“互联网+计量”新举措,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参考文献
[1]阮杰.信息化管理在计量检测机构实验室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8).
[2]吉怡.浅谈计量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工作[J].中国计量,2014(04).
[3]陈星.基于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3):138.
[4]王孝帅,赵晓雪.试析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3(13):93+99.
关键词: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建設路径
前言
按照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要求,从2017年4月1日起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检定业务停征收费。由此,全国各地出现了计量技术机构互相推诿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标准器送检或标准器故障为由拒绝接收强检器具,或者以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需要到行政部门备案为由,增加送检环节的繁琐与难度。导致大量的器具使用单位奔波于行政部门、计量技术机构之间,消耗了大量的社会成本。而计量行政部门,由于缺少对相关数据的掌握,对于该类问题的监管缺少有效的手段。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计量技术机构推诿问题,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为计量行政部门监管提供数据支撑,显得尤为迫切。
1 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计量检定结果的可靠性关系到科研、生产、国防、航天等事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量化保证。而传统计量检定的主观性强,检定水平相对较低,很难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提供更可靠的服务。而计量检定应用信息化后,既提高了检定效率和检定质量,也使检定结果客观性更强,检定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为管理和检定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方便之门。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后,检测结果更真实可靠。同时,检定成功率大大提高,使检定机构的检测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对检定机构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 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功能
计量检定信息化平台由外网和内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外网处于与内网之间有安全通道和安全屏障。通过外网实现业务的拓展和业务宣传,并完成业务的订制与服务,使用户和检定机构随时沟通成为可能。用户可以在外网对检定进程进行相关查询,了解检定状态,反馈意见和查阅资质等。内网与外网分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根据行业需要、监督需要和发展需要,在内网完成业务分配、动态监督、证书规范化管理等事项,使计量检定全程符合相关要求,符合工作标准,并对检定全程起到风险防范、结果预警、统计分析、自动控制等作用,从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实现计量检定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 计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措施
基于全国各地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业务数据标准不统一,业务数据存储分散等现状,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一组织建设中国电子质量监督(以下简称“e-CQS”)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业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计量强检系统”)。以深化计量“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政务目标,以“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和“底数清、情况明”为业务目标,运用“互联网+”思维,秉承开放、兼容的“扁平化”设计理念,运用敏捷开发方法,打造全国计量强检业务能够统一指派,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和证书能够统一编码,为全国各级计量行政部门、计量技术机构、器具使用单位服务的信息系统。
3.1 构建全国计量业务网
根据全国计量强检信息化现状,采用了开放、兼容的“扁平”化设计,构建全国计量业务网,连接全国各级计量行政部门、计量技术机构,以及计量器具使用单位,为全国计量强检工作计量器具检定业务的一网通办奠定基础。
3.2 建设全国计量业务数据库
建设全国计量业务数据库,汇集全国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数据、检定证书数据、检定结果数据,以及相关的计量行政部门数据、计量技术机构数据、器具使用单位数据,解决全国计量强检数据存储分散,难于有效利用等问题。依托于全国统一的数据库,为各类用户提供多维度的查询统计分析,支撑计量行政部门的精准监管。
3.3 制定一套数据标准
制定并发布4项标准规范。其中,《计量强检数据规范》《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管理系统接口规范》,保障计量强检业务数据的一致性,解决各地自建业务系统与e-CQS计量强检系统的数据交互,为建立全国计量业务数据库奠定基础。《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检定证书编码规范》《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统一编码规范》,提出计量检定证书和计量器具的统一编码规则,确保编码的唯一性和全国统一。
3.4 开发两个引擎
一是检定任务调度引擎,按照器具的使用地和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能力,将任务自动指派至计量技术机构,实现检定任务的全国统一指派。二是自动编码引擎,对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及其检定证书进行全国唯一性编码,实现全国统一管理,进一步推进精准监管。两个引擎有效解决了信息系统统一建设与整合,逐步融合各方信息化成果,解决管理差异性等问题。
3.5 采用两种应用模式
一是直接应用模式,即全国各级计量行政部门、计量技术机构,以及器具使用单位用户直接使用e-CQS进行计量强检业务办理。
二是接口对接模式,针对已有自建业务系统的单位,开放“任务下达”和“数据上报”等接口,允许全国各地各相关部门进行系统对接。
两种应用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全国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4 结束语
我们将以计量强检信息化为切入点,逐步推进计量全业务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一体化计量平台,提供一网通办的计量全业务服务,建设全国统一的数据库,汇集全国计量全业务数据,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从业务层面支撑精准监管和量值溯源,从政务层面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创新“互联网+监管”新方法,践行“互联网+计量”新举措,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参考文献
[1]阮杰.信息化管理在计量检测机构实验室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8).
[2]吉怡.浅谈计量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工作[J].中国计量,2014(04).
[3]陈星.基于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3):138.
[4]王孝帅,赵晓雪.试析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3(13):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