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从正确看待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创设有效学习历史的条件、适当运用多媒体以拓展教学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注重学法,培养兴趣五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学会到会学;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我认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创设有效学习历史的条件
所谓有效学习是学会学习,发现学习,是知识的构建。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自身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离开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就不可能发生,新知识便是孤立的,无法被理解了,并迅速被遗忘。
一堂历史课要重视师生互动,在教学中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达到“学会历史”。历史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要有新颖益智的导入,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教学过程中要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和启迪思维的问题设计,创新性的练习题设计,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有精彩的课堂小结。这些都是一堂好课所具备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历史教师在学法指导上,应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如预习、听讲、复习、作业等方面的习惯;二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切实帮助学生高效率地学好历史。
二、开放与传统结合,适当运用多媒体以拓展教学空间
多媒体可以展示大量的声电光影信息,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觉,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进一步了解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从而大大加强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当用则用,不能每节课都用,切不可将多媒体教学弄成“花拳绣腿”,而应该是“锦上添花”,一切要围绕是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标准。比如在复习八年级历史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这一单元时,我把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等有关图片音像资料制成了课件,其中包括毛泽东的讲话录音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等,学生们听后看后立刻兴致勃勃,整堂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我们应将开放与传统结合,适当运用多媒体以拓展教学空间,从而切实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服务。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而不是某种形式。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作教师的就一定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不能包办学生的一切。如在《“大危机”和“新政”》一课内容中,我就把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和评价”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去处理。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从不同的角度对罗斯福新政进行了评价,既有利于认识的升华,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敢于向既定规律挑战,向权威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正是初中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初中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本质的体现。
四、注重学法,培养兴趣
历史学科是学生上了初中后新增的科目,历史除了具有生动、趣味的特点外,还具有容量大、难以记忆的特点。如果不知道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不能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科学方法,是很难学好、学透历史的。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历史知识点都是以记忆为主,就得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比如说联想记忆,我们可以对发生在同一地点的历史事件产生联想。例如,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由南京这座城市我们可以联想到八年级历史上册学过的有关的知识点:①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②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天京。③1937年,南京大屠杀。④1940年,汪精卫成立了南京伪国民政府。⑤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还有趣味记忆法,《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可以谐音记忆为“光(广州)下(厦门)不(福州)能(宁波)上(上海)”。归纳和比较是学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运用。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着力点。就初中历史而言,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比如多媒体音视频的呈现,学生表演等,笔者认为,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中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应该主要靠教师的讲授,只要老师会讲历史,学生自然会喜欢。关键是老师要讲出历史情景、讲出历史味道、讲出历史问题。当然要把历史“讲”到让学生喜欢,绝不是想做到就做到的。比如,毛泽东与28,是公认的历史巧合,把它用到课堂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有关新民主主义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到起来了。
诚然,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是当前众多历史教学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今后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真实的才是有效的,有效的也才会是真实的。
参考文献:
[1]张一平.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雒启坤.中学历史创新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刘海荣.初中历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1(62)
[4]徐国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初中版),2011(09)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学会到会学;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我认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创设有效学习历史的条件
所谓有效学习是学会学习,发现学习,是知识的构建。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自身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离开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就不可能发生,新知识便是孤立的,无法被理解了,并迅速被遗忘。
一堂历史课要重视师生互动,在教学中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达到“学会历史”。历史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要有新颖益智的导入,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教学过程中要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和启迪思维的问题设计,创新性的练习题设计,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有精彩的课堂小结。这些都是一堂好课所具备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历史教师在学法指导上,应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如预习、听讲、复习、作业等方面的习惯;二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切实帮助学生高效率地学好历史。
二、开放与传统结合,适当运用多媒体以拓展教学空间
多媒体可以展示大量的声电光影信息,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觉,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进一步了解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从而大大加强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当用则用,不能每节课都用,切不可将多媒体教学弄成“花拳绣腿”,而应该是“锦上添花”,一切要围绕是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标准。比如在复习八年级历史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这一单元时,我把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等有关图片音像资料制成了课件,其中包括毛泽东的讲话录音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等,学生们听后看后立刻兴致勃勃,整堂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我们应将开放与传统结合,适当运用多媒体以拓展教学空间,从而切实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服务。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而不是某种形式。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作教师的就一定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不能包办学生的一切。如在《“大危机”和“新政”》一课内容中,我就把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和评价”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去处理。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从不同的角度对罗斯福新政进行了评价,既有利于认识的升华,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敢于向既定规律挑战,向权威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正是初中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初中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本质的体现。
四、注重学法,培养兴趣
历史学科是学生上了初中后新增的科目,历史除了具有生动、趣味的特点外,还具有容量大、难以记忆的特点。如果不知道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不能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科学方法,是很难学好、学透历史的。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历史知识点都是以记忆为主,就得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比如说联想记忆,我们可以对发生在同一地点的历史事件产生联想。例如,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由南京这座城市我们可以联想到八年级历史上册学过的有关的知识点:①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②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天京。③1937年,南京大屠杀。④1940年,汪精卫成立了南京伪国民政府。⑤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还有趣味记忆法,《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可以谐音记忆为“光(广州)下(厦门)不(福州)能(宁波)上(上海)”。归纳和比较是学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运用。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着力点。就初中历史而言,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比如多媒体音视频的呈现,学生表演等,笔者认为,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中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应该主要靠教师的讲授,只要老师会讲历史,学生自然会喜欢。关键是老师要讲出历史情景、讲出历史味道、讲出历史问题。当然要把历史“讲”到让学生喜欢,绝不是想做到就做到的。比如,毛泽东与28,是公认的历史巧合,把它用到课堂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有关新民主主义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到起来了。
诚然,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是当前众多历史教学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今后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真实的才是有效的,有效的也才会是真实的。
参考文献:
[1]张一平.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雒启坤.中学历史创新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刘海荣.初中历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1(62)
[4]徐国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初中版),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