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玉米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作物,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玉米的生长发育一定要使其符合玉米的自然生长规律,并按照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进行合适的种植,使其能够更好地提高产量。基于此,本文分析研究了玉米在生长期内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方法,主要包括:采用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和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选择合适品种预防玉米倒伏,及时进行化学调控;注意玉米苗期合理施肥;同时还对玉米增产的其他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便于促进玉米的增产和增收。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玉米高产栽培;玉米栽培技术;宽窄行种植技术;玉米栽培;大垄双行;隔行去雄;人工授粉;站秆晾晒;种衣剂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17-1
玉米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东北地区尤其是通榆县玉米的种植是十分普遍存在的。因此,如何使玉米增产a增收就成为摆在各级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结合我在农村工作的多年实际,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以下几点参考。
1 采用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和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
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是利用地膜覆盖技术进行耕作制度的改革,使农作物能够充分发挥玉米的边际效应、显著地提高光能和土壤水肥利用率的一种比较先进的玉米栽培技术。实践经验表明他具有培肥地力、保墒、保肥和保温等诸多功效,在我县,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栽培能够明显增加玉米的产量和收入的特点。具体地说有两种耕作方法:一是方法是在玉米种植的打垄前打成垄底宽120~130厘米,垄顶部90厘米宽的大垄,从而将过去的两垄合并成一大垄,但在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小行间距40厘米,大行间距80厘米或者90厘米;另外一种方法是打成垄宽90~100厘米,垄顶部宽60~70厘米的宽垄,即将原60~65厘米的3条小垄合并成2条大宽垄,并且每个大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即由过去的三行变成四行,小行间距30厘米,大行间距60厘米或者67.5厘米,起垄后及时进行镇压保墒处理,在我县一般选用第一种方法的居多数。而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是指与传统的耕作方式不同,玉米宽窄行改垄作为平作、改均匀垄为宽窄行,改浅耕为深松,改低留茬为高留茬,隔年轮换休耕。具体方法一是改垄作为平作;二是改均匀种植为宽窄行种植。在我县一般采用宽行为80厘米,窄行为40厘米,并且宽窄行交替进行种植;三是改三铲三趟为一次深松种植,要求是在6月份的中旬进行宽行上松土进行种植,深度宜在30厘米以上;四是改半精量播种为精量播种进行种植;五是改化肥浅施为化肥深施;六是改根留茬粉碎还田为玉米秆自然腐烂还田的方法;七是改低留茬为高留茬,留茬高度为30~40厘米;八是改全面作业变为间隔作业,作业面积是耕作面积的50%左右。
2 选择合适品种预防玉米倒伏,及时进行化学调控
对于玉米来说,选择合适品种预防倒伏主要有:一是选用矮秆抗倒伏品种,如郑单958,农大108等品种;二是适当地进行移加深耕层的做法,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增加玉米根系和入土的深度;三是进行适当的育苗移栽培发,经过玉米的缓苗期,茎秆就更加敦实粗壮;四是肥地蹲苗。一般而言在水肥较高的地块选择玉米拔节前进行控制水分和肥料进行蹲苗,促进根下扎和茎秆健壮;五是合理进行密植。一般而论通常情况下采用紧凑型品种进行亩留苗4500株,平展型品种3500株左右;六是实施氮肥、钾肥和磷肥的合理配方施肥;七是进行化学调控。按用药的说明情况喷洒金得乐或康丰利等抗倒伏调节剂;八是进行玉米螟虫和防止茎叶腐病等。除此之外,玉米种植还要及时进行化学调控。一般地说玉米品种密度超过4500株/亩的时候容易发生倒伏现象,应用化学调控技术,在玉米拔节时期进行叶面喷施300微升/亩金得乐或壮丰灵等玉米调节剂,可以达到缩小玉米营养体、秆细秆坚、抗倒伏的品种,这样可以达到不改变玉米穗部性状,从而建构高产群体的目的。
3 注意玉米苗期合理施肥
玉米是喜肥作物,同时也是需肥比较多的农作物之一,因此施肥决定玉米的高产和增产增收。因此一定要充分注意在玉米苗期进行合理施肥。
3.1 控制玉米施肥量
在一定范围内,玉米的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肥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继续增加施肥量不僅不能再增产,而且还容易造成产量的下降。因此说不是施肥越多越好,玉米的产量就越高。在玉米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伴有过量施肥、特别是过量施用氮肥的现象,这样做的结果是容易带来以下问题:一是玉米的抗性下降,容易发生病虫害和倒伏;二是产量不增加反而下降,施肥的经济效益下降;三是养分大量损失,造成大气和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保护问题。
3.2 做到科学合理施肥,增产增收
主要是要做到:一是根据玉米的产量和水平,充分考虑到玉米种植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合理的施肥总量;二是要在玉米不同的生育期根据需肥量的不同进行施肥,苗期是养分的临界期,因此尽管需肥量不高,但是非常敏感,一旦缺肥以后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难以弥补。在玉米的拔节期至开花期内是玉米需肥最大的时期,此时玉米的生长迅速,需肥量大;三是选择合适的单质肥料或者比例合理的复合肥料,注意补充锌等微量的肥元素;四是做到施肥技术与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灌溉技术充分相结合。
3.3 注意多次施肥并且要深施
为了减少玉米的损失,肥料应当深入施。对于磷肥来说由于其移动性能差,因此为了提高其利用率,必须进行集中深施磷肥。对于氮肥而言更是如此,目前在我县,氮肥最常用的是碳酸氢铵和尿素。这两种肥料施入土壤以后,产生的铵离子容易以氨气的形式进行挥发出去。这样一方面会造成氮肥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氨气浓度过高,玉米会出现叶肉组织坏死,叶脉间出现红褐色斑点的氨气中毒现象发生,从而严重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降低玉米的品质。所以氮肥应当尽量进行深施,一般地说在我县,深度宜在接近10厘米为宜。
作者简介:李占东(1972-),男,汉族,吉林通榆人,就职于吉林省通榆县新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方向: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作物栽培技术。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玉米高产栽培;玉米栽培技术;宽窄行种植技术;玉米栽培;大垄双行;隔行去雄;人工授粉;站秆晾晒;种衣剂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17-1
玉米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东北地区尤其是通榆县玉米的种植是十分普遍存在的。因此,如何使玉米增产a增收就成为摆在各级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结合我在农村工作的多年实际,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以下几点参考。
1 采用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和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
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是利用地膜覆盖技术进行耕作制度的改革,使农作物能够充分发挥玉米的边际效应、显著地提高光能和土壤水肥利用率的一种比较先进的玉米栽培技术。实践经验表明他具有培肥地力、保墒、保肥和保温等诸多功效,在我县,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栽培能够明显增加玉米的产量和收入的特点。具体地说有两种耕作方法:一是方法是在玉米种植的打垄前打成垄底宽120~130厘米,垄顶部90厘米宽的大垄,从而将过去的两垄合并成一大垄,但在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小行间距40厘米,大行间距80厘米或者90厘米;另外一种方法是打成垄宽90~100厘米,垄顶部宽60~70厘米的宽垄,即将原60~65厘米的3条小垄合并成2条大宽垄,并且每个大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即由过去的三行变成四行,小行间距30厘米,大行间距60厘米或者67.5厘米,起垄后及时进行镇压保墒处理,在我县一般选用第一种方法的居多数。而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是指与传统的耕作方式不同,玉米宽窄行改垄作为平作、改均匀垄为宽窄行,改浅耕为深松,改低留茬为高留茬,隔年轮换休耕。具体方法一是改垄作为平作;二是改均匀种植为宽窄行种植。在我县一般采用宽行为80厘米,窄行为40厘米,并且宽窄行交替进行种植;三是改三铲三趟为一次深松种植,要求是在6月份的中旬进行宽行上松土进行种植,深度宜在30厘米以上;四是改半精量播种为精量播种进行种植;五是改化肥浅施为化肥深施;六是改根留茬粉碎还田为玉米秆自然腐烂还田的方法;七是改低留茬为高留茬,留茬高度为30~40厘米;八是改全面作业变为间隔作业,作业面积是耕作面积的50%左右。
2 选择合适品种预防玉米倒伏,及时进行化学调控
对于玉米来说,选择合适品种预防倒伏主要有:一是选用矮秆抗倒伏品种,如郑单958,农大108等品种;二是适当地进行移加深耕层的做法,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增加玉米根系和入土的深度;三是进行适当的育苗移栽培发,经过玉米的缓苗期,茎秆就更加敦实粗壮;四是肥地蹲苗。一般而言在水肥较高的地块选择玉米拔节前进行控制水分和肥料进行蹲苗,促进根下扎和茎秆健壮;五是合理进行密植。一般而论通常情况下采用紧凑型品种进行亩留苗4500株,平展型品种3500株左右;六是实施氮肥、钾肥和磷肥的合理配方施肥;七是进行化学调控。按用药的说明情况喷洒金得乐或康丰利等抗倒伏调节剂;八是进行玉米螟虫和防止茎叶腐病等。除此之外,玉米种植还要及时进行化学调控。一般地说玉米品种密度超过4500株/亩的时候容易发生倒伏现象,应用化学调控技术,在玉米拔节时期进行叶面喷施300微升/亩金得乐或壮丰灵等玉米调节剂,可以达到缩小玉米营养体、秆细秆坚、抗倒伏的品种,这样可以达到不改变玉米穗部性状,从而建构高产群体的目的。
3 注意玉米苗期合理施肥
玉米是喜肥作物,同时也是需肥比较多的农作物之一,因此施肥决定玉米的高产和增产增收。因此一定要充分注意在玉米苗期进行合理施肥。
3.1 控制玉米施肥量
在一定范围内,玉米的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肥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继续增加施肥量不僅不能再增产,而且还容易造成产量的下降。因此说不是施肥越多越好,玉米的产量就越高。在玉米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伴有过量施肥、特别是过量施用氮肥的现象,这样做的结果是容易带来以下问题:一是玉米的抗性下降,容易发生病虫害和倒伏;二是产量不增加反而下降,施肥的经济效益下降;三是养分大量损失,造成大气和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保护问题。
3.2 做到科学合理施肥,增产增收
主要是要做到:一是根据玉米的产量和水平,充分考虑到玉米种植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合理的施肥总量;二是要在玉米不同的生育期根据需肥量的不同进行施肥,苗期是养分的临界期,因此尽管需肥量不高,但是非常敏感,一旦缺肥以后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难以弥补。在玉米的拔节期至开花期内是玉米需肥最大的时期,此时玉米的生长迅速,需肥量大;三是选择合适的单质肥料或者比例合理的复合肥料,注意补充锌等微量的肥元素;四是做到施肥技术与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灌溉技术充分相结合。
3.3 注意多次施肥并且要深施
为了减少玉米的损失,肥料应当深入施。对于磷肥来说由于其移动性能差,因此为了提高其利用率,必须进行集中深施磷肥。对于氮肥而言更是如此,目前在我县,氮肥最常用的是碳酸氢铵和尿素。这两种肥料施入土壤以后,产生的铵离子容易以氨气的形式进行挥发出去。这样一方面会造成氮肥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氨气浓度过高,玉米会出现叶肉组织坏死,叶脉间出现红褐色斑点的氨气中毒现象发生,从而严重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降低玉米的品质。所以氮肥应当尽量进行深施,一般地说在我县,深度宜在接近10厘米为宜。
作者简介:李占东(1972-),男,汉族,吉林通榆人,就职于吉林省通榆县新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方向: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作物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