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高强度间歇训练过程中,摔跤运动员的最大无氧功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摔跤运动员的专项耐力也能都得到有效提升。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摔跤运动员的专项耐力,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就可以通过专项动作模式,对运动员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这样运动员耐乳酸能力就会得到显著提升,且运动员在训练结束后的身体各项综合能力均得到增强。所以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就要对不同动作模式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影响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自由式摔跤;HIIT;无氧能力;专项动作模式;功率衰减
在对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进行训练时,经常会重点关注运动员抓、推、拧、摔等手段的运用方式,但是这样的训练就会导致运动员发力模式与力学特征出现问题。并且在西方研究过程中还可以了解到,摔跤运动属于高强度对抗性项目,所以在比赛过程中就需要运动员具备极强的身体素质,同时其瞬间输出功率也要得到有效提升,那么这就需要在训练过程中不断优化训练方法。所以在训练过程中高强度间歇训练就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持续输出与瞬间输出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运动员无氧能力。
一、自由式摔跤的供能特点
其实在多年经验总结中可以了解到,自由式摔跤运动具备极强的生理特点。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以下三种能量进行供应,这三种供应能量分别为ATP-CP、糖酵解、有氧供能系统。ATP-CP供能就是磷酸原能系统,其主要应用方式就是在运动员比赛过程中能够帮助其有效进行突然启动抱腿、防抱腿、转移等动作。而在比赛过程中无氧糖酵解供能也十分重要,这一供能的提升可以有效增加运动员耐乳酸能力,这就意味着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能够更好更快地进行高频率输出,只要运动员抗乳酸分泌增加,那么就不会在比赛中出现体能急速下降的问题[1]。不仅如此,在自由式摔跤比赛中运动员的技术也需要得到重点关注,因为专业技术也需要供能的支撑,若要有效提高运动员专业技术,就需要实际训练过程中加强相关专项动作的应用效率,例如在训练过程中提高运动员站立技术与跪撑技术应用效率。在实际比赛过程中应用站立技术的目的就是通过摔跤准备姿势与对手进行对抗,在比赛中需要利用手去控制对方头、躯、腰部、下肢等,当通过站立技术将对手摔倒后,就可以通过跪撑来持续控制对手。若要保证站立技术与跪撑技术能够有效应用,就需要保证运动员ATP供能量增加。与此同时,在比赛中不仅需要瞬间供能将对手放倒,还需要利用长时间的相持状态来控制节奏,那么这就更需要大量的糖酵解提供能量,这种提供能量的增加与减少有时会直接影响到比赛胜负走向。
二、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无氧能力的影响
其实若要对高强度间歇训练进行总结分析,这一训练方式最先应用的是田径运动员,在这一训练方式应用后,运动员自身专业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自这一训练模式的优点被发现后,才广泛应用到不同的运动项目训练中。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为了有效将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无氧能力的影响展现出来,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就可以将运动员分成两个不同的训练组,分别为训练组与耐力组[2]。训练组利用30秒高强度间歇运动进行训练,每次休息一分钟一次做十二组,而耐力组则利用每天连续跑动四十五分钟的方式进行训练,以八周为一训练周期,当一周期结束后对运动员综合能力进行比对。那么通过实际训练就可以了解到,运动员最终身体素质的对比,训练组运动员综合能力明显高于耐力组。其实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无氧能力的影响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举一个例子,在训练过程中对十六到十六岁的运动员进行上下肢无氧运动能力高强度间歇训练,最后发现其实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其上下肢无氧能力存在差异。
三、专项动作模式下高强度间歇训练相关研究
虽然说高强度间歇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但是这一训练方式由于相对传统,所以在当前这一自由式摔跤技术不断提升背景下,就开始出现了一些滞后问题[3]。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就需要利用更加现代化的训练方式来弥补高强度间歇训练的不足,因此专项动作模式就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应用到自由式摔跤日常训练中,虽然专项动作模式正在广泛应用到自由式摔跤训练中,但是对其的研究还是很少,所以为了保证训练质量与效率,在应用过程中就需要将各种组合动作进行拆分,并在训练前让运动员将每个动作重复两遍,在运动员重复动作过程中对其能量代谢特征进行测试,因为在动作重复出现时其代谢数据才能更加接近真实比赛数值。在测试过程中就可以了解到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出现的无氧耐力过差、缺乏问题的源头,其主要原因就是传统高强度训练的比例存在失衡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实战与半实战比例问题[4]。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经常会出现忽视实战与半实战训练重要的问题,但是自由式摔跤又需要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来提高运动员自身综合能力,因此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去安排相应的训练方式与内容。
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还对专项动作模式与高强度间歇训练进行了对比,最终发现了以下几点区别,首先就是在进行半对抗训练过程中,其对抗时会出现较高的区间强度,但是对于间歇时间的把控还是存在一定缺陷,即在训练过程中会出现把控时间过长、较短的问题。其次就是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发现,若是将这一训练方式与高强度间歇进行对比,还是存在一定的相通性,但是又不完全属于同一种训练类[5]。还有就是在训练时能够直观的发现,若是将这一训练方式与摔跤动作进行融合,其训练思路基本与传统方式没有差异,在训练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利用攀爬机进行无氧能力训练,以保证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其四肢全部参与到活动中。还有就是在训练中出现摔布人、拉皮带等动作,这些训练方式全部属于类似动作,只是在强度的控制与时间的把控方面存在明显差距,所以通过相关研究与实践总结可以了解到,进行专项动作训练时存在的问题,那么就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如训练强度与时间控制,训练动作与传统方式相同等[6],制定出优化策略,并将专项工作训练方式与高强度间歇训练有效融合起来,以保证在训练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运动员无氧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了解到,不同动作模式下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无氧能力带来的影响,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专项动作模式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关联。那么在实际训练中,教练员就需要更加系统地对训练方式进行优化,以保证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質与耐受能力,进而有效提高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东风.我国优秀青少年男子自由式摔跤力量训练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9,38(06):37-39.
[2]郭成根,周爱国,谢永民,陈奥娜.我国高水平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无氧功率分段衰减特征研究——基于“30秒”Wingate测试[J].四川体育科学,2019,38(06):34-38.
[3]郭成根. 不同动作模式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9.
[4]刘殿武.简析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的优化[J].运动,2018(11):28-29.
[5]林毛.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突破方法研究[J].科技视界,2017(14):179.
[6]祝超.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现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2):57-58.
(山东省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 山东 济南 250102)
关键词:自由式摔跤;HIIT;无氧能力;专项动作模式;功率衰减
在对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进行训练时,经常会重点关注运动员抓、推、拧、摔等手段的运用方式,但是这样的训练就会导致运动员发力模式与力学特征出现问题。并且在西方研究过程中还可以了解到,摔跤运动属于高强度对抗性项目,所以在比赛过程中就需要运动员具备极强的身体素质,同时其瞬间输出功率也要得到有效提升,那么这就需要在训练过程中不断优化训练方法。所以在训练过程中高强度间歇训练就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持续输出与瞬间输出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运动员无氧能力。
一、自由式摔跤的供能特点
其实在多年经验总结中可以了解到,自由式摔跤运动具备极强的生理特点。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以下三种能量进行供应,这三种供应能量分别为ATP-CP、糖酵解、有氧供能系统。ATP-CP供能就是磷酸原能系统,其主要应用方式就是在运动员比赛过程中能够帮助其有效进行突然启动抱腿、防抱腿、转移等动作。而在比赛过程中无氧糖酵解供能也十分重要,这一供能的提升可以有效增加运动员耐乳酸能力,这就意味着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能够更好更快地进行高频率输出,只要运动员抗乳酸分泌增加,那么就不会在比赛中出现体能急速下降的问题[1]。不仅如此,在自由式摔跤比赛中运动员的技术也需要得到重点关注,因为专业技术也需要供能的支撑,若要有效提高运动员专业技术,就需要实际训练过程中加强相关专项动作的应用效率,例如在训练过程中提高运动员站立技术与跪撑技术应用效率。在实际比赛过程中应用站立技术的目的就是通过摔跤准备姿势与对手进行对抗,在比赛中需要利用手去控制对方头、躯、腰部、下肢等,当通过站立技术将对手摔倒后,就可以通过跪撑来持续控制对手。若要保证站立技术与跪撑技术能够有效应用,就需要保证运动员ATP供能量增加。与此同时,在比赛中不仅需要瞬间供能将对手放倒,还需要利用长时间的相持状态来控制节奏,那么这就更需要大量的糖酵解提供能量,这种提供能量的增加与减少有时会直接影响到比赛胜负走向。
二、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无氧能力的影响
其实若要对高强度间歇训练进行总结分析,这一训练方式最先应用的是田径运动员,在这一训练方式应用后,运动员自身专业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自这一训练模式的优点被发现后,才广泛应用到不同的运动项目训练中。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为了有效将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无氧能力的影响展现出来,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就可以将运动员分成两个不同的训练组,分别为训练组与耐力组[2]。训练组利用30秒高强度间歇运动进行训练,每次休息一分钟一次做十二组,而耐力组则利用每天连续跑动四十五分钟的方式进行训练,以八周为一训练周期,当一周期结束后对运动员综合能力进行比对。那么通过实际训练就可以了解到,运动员最终身体素质的对比,训练组运动员综合能力明显高于耐力组。其实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无氧能力的影响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举一个例子,在训练过程中对十六到十六岁的运动员进行上下肢无氧运动能力高强度间歇训练,最后发现其实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其上下肢无氧能力存在差异。
三、专项动作模式下高强度间歇训练相关研究
虽然说高强度间歇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但是这一训练方式由于相对传统,所以在当前这一自由式摔跤技术不断提升背景下,就开始出现了一些滞后问题[3]。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就需要利用更加现代化的训练方式来弥补高强度间歇训练的不足,因此专项动作模式就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应用到自由式摔跤日常训练中,虽然专项动作模式正在广泛应用到自由式摔跤训练中,但是对其的研究还是很少,所以为了保证训练质量与效率,在应用过程中就需要将各种组合动作进行拆分,并在训练前让运动员将每个动作重复两遍,在运动员重复动作过程中对其能量代谢特征进行测试,因为在动作重复出现时其代谢数据才能更加接近真实比赛数值。在测试过程中就可以了解到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出现的无氧耐力过差、缺乏问题的源头,其主要原因就是传统高强度训练的比例存在失衡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实战与半实战比例问题[4]。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经常会出现忽视实战与半实战训练重要的问题,但是自由式摔跤又需要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来提高运动员自身综合能力,因此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去安排相应的训练方式与内容。
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还对专项动作模式与高强度间歇训练进行了对比,最终发现了以下几点区别,首先就是在进行半对抗训练过程中,其对抗时会出现较高的区间强度,但是对于间歇时间的把控还是存在一定缺陷,即在训练过程中会出现把控时间过长、较短的问题。其次就是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发现,若是将这一训练方式与高强度间歇进行对比,还是存在一定的相通性,但是又不完全属于同一种训练类[5]。还有就是在训练时能够直观的发现,若是将这一训练方式与摔跤动作进行融合,其训练思路基本与传统方式没有差异,在训练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利用攀爬机进行无氧能力训练,以保证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其四肢全部参与到活动中。还有就是在训练中出现摔布人、拉皮带等动作,这些训练方式全部属于类似动作,只是在强度的控制与时间的把控方面存在明显差距,所以通过相关研究与实践总结可以了解到,进行专项动作训练时存在的问题,那么就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如训练强度与时间控制,训练动作与传统方式相同等[6],制定出优化策略,并将专项工作训练方式与高强度间歇训练有效融合起来,以保证在训练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运动员无氧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了解到,不同动作模式下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无氧能力带来的影响,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专项动作模式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关联。那么在实际训练中,教练员就需要更加系统地对训练方式进行优化,以保证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質与耐受能力,进而有效提高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东风.我国优秀青少年男子自由式摔跤力量训练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9,38(06):37-39.
[2]郭成根,周爱国,谢永民,陈奥娜.我国高水平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无氧功率分段衰减特征研究——基于“30秒”Wingate测试[J].四川体育科学,2019,38(06):34-38.
[3]郭成根. 不同动作模式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9.
[4]刘殿武.简析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的优化[J].运动,2018(11):28-29.
[5]林毛.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突破方法研究[J].科技视界,2017(14):179.
[6]祝超.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现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2):57-58.
(山东省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 山东 济南 2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