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新的改革重点,教师的教学理念、角色定位、教学方式也要有相应的改变。建立有效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把课堂的主动权交予学生,大胆实践、创新,对于课堂要做到敢于“放得开”,适时“点得准”,善于“收得住”。在有效课堂教学中,推动新课改顺利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师 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 作业设计 作业评价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始终把反复训练解数学习题作为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熟能生巧”的理念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创新的能力,这种教育方式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进而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应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结论,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是学习的核心,是开发悟性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特征。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把课堂教学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尝试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规划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生成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展示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交流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优质,让学生在相互碰撞、激荡回应中理解、感悟;在质疑、争辩中明真、优化;在反思、凝练中提升、睿智。一花引来百花开,用学生的“亮点”,点亮学生的智慧。“教无定法,学无定式”,但有效、优质的课堂教学都是吸取、融汇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和精华,都是把学习主体的学生放在核心位置。
(二)注重引导的启发性与指向性。
教学中,教师的魅力在于引导,而非整节课“滔滔不绝”地讲授,使学生依赖于教师的固定思维模式,不动脑使得课堂气氛压抑,学习兴趣急剧降低,结果学生“唯师是从”,一旦离开课本,离开教师,就不知如何解题。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由问题的提出启发学生自主开展思维的探索,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堂所要学习知识,让学生的思维更有目的性。因此,教师在准备教案的同时,要注重引导,撇弃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师每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解决课间学生的疑问,再加上班主任及学校布置的其他工作,可谓是辛劳的“老黄牛”,如此教学方式,换来的收获却甚微。痛则思变,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需要进行创新,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重视课内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新课程要求让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构建和谐有发展性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创造能够展现自我,创造启迪思维的氛围和环境,并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的评价。在“放手”的过程中又要做到适当地“收手”,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教师要尊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对于解答不十分准确的同学,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可以赞扬他的探究精神、肯定他思维中的可取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使学生不再害怕提问,甚至期待数学课的到来。
(二)重视数学阅读,提高解题质量。
以往教师在讲评练习时,往往重答案、轻阅读,一味地分析题目的各种解法,对于错误的原因不加以分析,这是一种以牺牲学生数学阅读理解为代价的教学。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因此,数学教学必须重视阅读。部分学生的数学语言转换能力很差,面对计算题,如鱼得水;但是面对文字叙述题,却一头雾水。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授学生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摒弃语文的阅读方式,在练习中,放慢读题语速,注意细节,在适当的地方停顿、加重语气,做出提醒,渐渐使学生养成正确有效的数学阅读习惯。
(三)清除数学情境创设中的“泡沫”。
教学问题起于数学情境,情境是产生问题的沃土,情境创设成为课改后数学课堂的“序幕”,是整节课的关键,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本堂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桥梁,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步入新知的探究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引出数学概念。但是有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挖空心思”,却没有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把所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所要学的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是贴近生活、为我们生活所服务的,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最有效的情境创设不仅应作为一堂课的序幕,还应贯穿整节课的各个环节,甚至延伸到课外,使数学学习更富有情趣,有利于师生的感情互动,提高学习效率。并非每一堂数学课都必须设置情境,对于一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或不容易创设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讲授的方式。
(四)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巡视。
课堂巡视是教师获取消息、及时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既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又是课堂高效顺畅的有力保证。低头聆听学生的发言,让他们感受到你微笑中包含的赞赏;弯腰拾起落在地上的学具,在细节中传递着爱的信息;对于正交头接耳的学生,轻轻叩响桌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在巡视中注视着正在思考的学生,这样近的距离也使得师生在共同的频率上和谐呼吸……充分利用课堂巡视,营造师生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关注行为细节,收获良好习惯;有效调控教学,掌握主动。 三、作业设计及批改方式的转变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作业设计,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质量、效果及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所以,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教学工作。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精心设计出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题目,一般可分为必做题(A类学生完成)、选做题(B类学生完成)、挑战题(C类学生完成),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让学生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令学生享受到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乐趣。要让学生理解分层作业的目的,让他们明白只有最有效地完成作业才能夯实基础、使自己取得最快的进步。让学生自觉、积极配合地完成分层次作业,且作业布置宜少不宜多,既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人的心灵深处。”作为教师,我们在批改作业时必须用心,这不仅是对工作的负责,更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但在实际教学中,当打开学生的作业本时,会发现有部分学生的本子上除了生硬的对错号和日期外,别的什么都没有,试问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对教师批改作业的期望值还会很高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时刻在关注着他。为此,我们在批改作业时一定要倾注热情,把我们对他们的鼓励、信任、理解传递给他们,用我们的爱滋润他们的心田。为了更好地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我们在批改作业时千万不能忽视一种力量——作业评语。
作业评语是师生感情交流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它有其独特的魅力,实际上学生十分在意教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价,他们希望与老师进行这种纸上的交流,渴望从老师那里得到鼓励,因此,我们应关爱学生,挖掘其闪光点,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与课改同行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我们要在学生的“疑”处“启”、“惑”处“导”,当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课改同行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责任;时刻铭记以学生为本的信条,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入兴.用学生的“亮点”,点亮学生的智慧[J].中学数学(高中版),2010(6):10-13.
[2]马进.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巡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数学(高中版),2011(1):9-11.
[3]邵光华.关于重视数学阅读的再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10):7-9.
关键词: 数学教师 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 作业设计 作业评价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始终把反复训练解数学习题作为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熟能生巧”的理念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创新的能力,这种教育方式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进而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应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结论,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是学习的核心,是开发悟性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特征。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把课堂教学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尝试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规划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生成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展示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交流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优质,让学生在相互碰撞、激荡回应中理解、感悟;在质疑、争辩中明真、优化;在反思、凝练中提升、睿智。一花引来百花开,用学生的“亮点”,点亮学生的智慧。“教无定法,学无定式”,但有效、优质的课堂教学都是吸取、融汇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和精华,都是把学习主体的学生放在核心位置。
(二)注重引导的启发性与指向性。
教学中,教师的魅力在于引导,而非整节课“滔滔不绝”地讲授,使学生依赖于教师的固定思维模式,不动脑使得课堂气氛压抑,学习兴趣急剧降低,结果学生“唯师是从”,一旦离开课本,离开教师,就不知如何解题。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由问题的提出启发学生自主开展思维的探索,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堂所要学习知识,让学生的思维更有目的性。因此,教师在准备教案的同时,要注重引导,撇弃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师每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解决课间学生的疑问,再加上班主任及学校布置的其他工作,可谓是辛劳的“老黄牛”,如此教学方式,换来的收获却甚微。痛则思变,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需要进行创新,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重视课内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新课程要求让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构建和谐有发展性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创造能够展现自我,创造启迪思维的氛围和环境,并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的评价。在“放手”的过程中又要做到适当地“收手”,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教师要尊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对于解答不十分准确的同学,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可以赞扬他的探究精神、肯定他思维中的可取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使学生不再害怕提问,甚至期待数学课的到来。
(二)重视数学阅读,提高解题质量。
以往教师在讲评练习时,往往重答案、轻阅读,一味地分析题目的各种解法,对于错误的原因不加以分析,这是一种以牺牲学生数学阅读理解为代价的教学。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因此,数学教学必须重视阅读。部分学生的数学语言转换能力很差,面对计算题,如鱼得水;但是面对文字叙述题,却一头雾水。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授学生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摒弃语文的阅读方式,在练习中,放慢读题语速,注意细节,在适当的地方停顿、加重语气,做出提醒,渐渐使学生养成正确有效的数学阅读习惯。
(三)清除数学情境创设中的“泡沫”。
教学问题起于数学情境,情境是产生问题的沃土,情境创设成为课改后数学课堂的“序幕”,是整节课的关键,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本堂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桥梁,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步入新知的探究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引出数学概念。但是有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挖空心思”,却没有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把所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所要学的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是贴近生活、为我们生活所服务的,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最有效的情境创设不仅应作为一堂课的序幕,还应贯穿整节课的各个环节,甚至延伸到课外,使数学学习更富有情趣,有利于师生的感情互动,提高学习效率。并非每一堂数学课都必须设置情境,对于一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或不容易创设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讲授的方式。
(四)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巡视。
课堂巡视是教师获取消息、及时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既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又是课堂高效顺畅的有力保证。低头聆听学生的发言,让他们感受到你微笑中包含的赞赏;弯腰拾起落在地上的学具,在细节中传递着爱的信息;对于正交头接耳的学生,轻轻叩响桌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在巡视中注视着正在思考的学生,这样近的距离也使得师生在共同的频率上和谐呼吸……充分利用课堂巡视,营造师生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关注行为细节,收获良好习惯;有效调控教学,掌握主动。 三、作业设计及批改方式的转变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作业设计,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质量、效果及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所以,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教学工作。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精心设计出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题目,一般可分为必做题(A类学生完成)、选做题(B类学生完成)、挑战题(C类学生完成),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让学生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令学生享受到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乐趣。要让学生理解分层作业的目的,让他们明白只有最有效地完成作业才能夯实基础、使自己取得最快的进步。让学生自觉、积极配合地完成分层次作业,且作业布置宜少不宜多,既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人的心灵深处。”作为教师,我们在批改作业时必须用心,这不仅是对工作的负责,更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但在实际教学中,当打开学生的作业本时,会发现有部分学生的本子上除了生硬的对错号和日期外,别的什么都没有,试问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对教师批改作业的期望值还会很高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时刻在关注着他。为此,我们在批改作业时一定要倾注热情,把我们对他们的鼓励、信任、理解传递给他们,用我们的爱滋润他们的心田。为了更好地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我们在批改作业时千万不能忽视一种力量——作业评语。
作业评语是师生感情交流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它有其独特的魅力,实际上学生十分在意教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价,他们希望与老师进行这种纸上的交流,渴望从老师那里得到鼓励,因此,我们应关爱学生,挖掘其闪光点,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与课改同行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我们要在学生的“疑”处“启”、“惑”处“导”,当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课改同行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责任;时刻铭记以学生为本的信条,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入兴.用学生的“亮点”,点亮学生的智慧[J].中学数学(高中版),2010(6):10-13.
[2]马进.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巡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数学(高中版),2011(1):9-11.
[3]邵光华.关于重视数学阅读的再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