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对躁狂症患者疗效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躁狂症患者,将其按照数字分组发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GAS、BRMS、CG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0%高于对照组76.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躁狂症患者在给予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狂躁症状,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优质护理 躁狂症 疗效 满意度z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以及言语动作增多为典型症状,整个病情会反复发作。依据临床医学数据显示这种病患往往极具攻击性,容易对他人造成伤害[1]。因此医院在对躁狂症病患的护理上应该是全面的、优质的、有效的护理。笔者为进一步研究躁狂症的临床护理效果,选取了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50例躁狂症患者,其中25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对不同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躁狂症患者,将其按照数字分组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5.4±5.8)岁。
观察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5.6±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躁狂症患者心理极不容易控制,经常会出现暴躁、易动怒、情感高涨等不良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在日常接触中,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与病患建立好良好的、融洽的医患关系,获得病患的基本信任,以便在日后能够更好的对病患进行护理。针对不同的病患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工作,从态度上、语气上以及行为上,尽可能的安抚躁狂症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病患对治疗的信心,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整个治疗过程。在长期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也要观察和培养病患的习惯,同时叮嘱探病的家属提高警惕,指导家属如何与病患更好的相处,减少对病患在精神上的刺激。
1.2.2 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石,护理人员要时刻做好基础护理,这也是做好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基础,也将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康复以及医院服务质量的好坏。由于躁狂症患者的情绪极易受到刺激,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言行来减少对其的刺激,而周边环境则需要保持安静和简洁,同时一定要做好检查工作,防止躁狂症患者私自藏有危险物品,在他人不注意时,威胁到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在躁狂症患者治疗期间,医护人员也要冷静处理躁狂症患者的情况,采用人性化的手段,对其加强管控。
1.2.3 做好药物护理工作
无论何时对病患的药物护理工作都非常重要,根据临床医疗的数据显示躁狂症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其的医疗与护理工作的强度[2]。在病患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规范和医嘱,亲自将药物送到病患手上,并监督其服用,同时还要时常检查病患是否藏匿药物或其他物品防止危害他人以及伤及病患自身的生命。
1.2.4 做好病症知识教育工作
医护人员通过沟通等形式,耐心向病患及其家属讲述躁狂症的病症特点以及注意点等,通过各种教育形式,让病患逐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不良习惯。
1.2.5 提供人性化的护理工作
通过在病区设立例如读书角、活动区等的方式,丰富躁狂症患者的生活,提高其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密切的注意和了解病患的变化,防止意外发生。
1.2.6 做好出院指导工作
当躁狂症患者出院时,要对其以及家属进行出院指导,通过沟通,让病患及时按医嘱吃药,让家属能够及时带病患来院复查。
1.3 评价标准
采用大体评定量表[3](GAS)和躁狂量表[4](BRMS)对躁狂状况进行评分,临床效果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5](CGI)进行评价,该表包括病情严重程度(SI)、疗效总评分(CI)、疗效指数(EI),满意度根据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x±s)记录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以%记录计数资料并用X2检验,P<0.05表示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GAS、BRM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者GAS、BRM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但护理后两组患者GAS、BRMS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护理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GAS、BRM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GAS、BRMS评分对比(x±s)
2.2 两组患者CGI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0%(24/25)高于对照组76.0%(19/25),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观察组的SI、CI、 E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CGI评分对比(x±s)
3 讨论
躁狂症患者人群多以青中年人为主,由于发病原因较为繁杂,病情容易反复,而病患在发病时又非常容易情绪激动、呈现兴奋状态,整个人的判断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同时由于病发时控制能力弱,非常容易被激怒,因此很容易发生袭击他人的现象[6]。同时整个病症具有长期易反复的特点,因此在对于这类的病患的护理上一定要全面,同时还要配合积极的治疗的方式,较少病患在治疗期间病情反复的可能性。本次研究数据表明,护理后观察组的GAS、BRMS、CG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0%高于对照组76.0%,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躁狂症患者在给予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狂躁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戎爱娜.浅谈优质护理对躁狂症患者疗效及满意度的影响[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0):51-51.
[2]王琳洁.整体护理对躁狂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6):376-376.
【关键词】 优质护理 躁狂症 疗效 满意度z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以及言语动作增多为典型症状,整个病情会反复发作。依据临床医学数据显示这种病患往往极具攻击性,容易对他人造成伤害[1]。因此医院在对躁狂症病患的护理上应该是全面的、优质的、有效的护理。笔者为进一步研究躁狂症的临床护理效果,选取了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50例躁狂症患者,其中25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对不同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躁狂症患者,将其按照数字分组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5.4±5.8)岁。
观察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5.6±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躁狂症患者心理极不容易控制,经常会出现暴躁、易动怒、情感高涨等不良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在日常接触中,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与病患建立好良好的、融洽的医患关系,获得病患的基本信任,以便在日后能够更好的对病患进行护理。针对不同的病患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工作,从态度上、语气上以及行为上,尽可能的安抚躁狂症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病患对治疗的信心,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整个治疗过程。在长期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也要观察和培养病患的习惯,同时叮嘱探病的家属提高警惕,指导家属如何与病患更好的相处,减少对病患在精神上的刺激。
1.2.2 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石,护理人员要时刻做好基础护理,这也是做好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基础,也将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康复以及医院服务质量的好坏。由于躁狂症患者的情绪极易受到刺激,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言行来减少对其的刺激,而周边环境则需要保持安静和简洁,同时一定要做好检查工作,防止躁狂症患者私自藏有危险物品,在他人不注意时,威胁到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在躁狂症患者治疗期间,医护人员也要冷静处理躁狂症患者的情况,采用人性化的手段,对其加强管控。
1.2.3 做好药物护理工作
无论何时对病患的药物护理工作都非常重要,根据临床医疗的数据显示躁狂症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其的医疗与护理工作的强度[2]。在病患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规范和医嘱,亲自将药物送到病患手上,并监督其服用,同时还要时常检查病患是否藏匿药物或其他物品防止危害他人以及伤及病患自身的生命。
1.2.4 做好病症知识教育工作
医护人员通过沟通等形式,耐心向病患及其家属讲述躁狂症的病症特点以及注意点等,通过各种教育形式,让病患逐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不良习惯。
1.2.5 提供人性化的护理工作
通过在病区设立例如读书角、活动区等的方式,丰富躁狂症患者的生活,提高其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密切的注意和了解病患的变化,防止意外发生。
1.2.6 做好出院指导工作
当躁狂症患者出院时,要对其以及家属进行出院指导,通过沟通,让病患及时按医嘱吃药,让家属能够及时带病患来院复查。
1.3 评价标准
采用大体评定量表[3](GAS)和躁狂量表[4](BRMS)对躁狂状况进行评分,临床效果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5](CGI)进行评价,该表包括病情严重程度(SI)、疗效总评分(CI)、疗效指数(EI),满意度根据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x±s)记录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以%记录计数资料并用X2检验,P<0.05表示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GAS、BRM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者GAS、BRM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但护理后两组患者GAS、BRMS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护理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GAS、BRM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GAS、BRMS评分对比(x±s)
2.2 两组患者CGI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0%(24/25)高于对照组76.0%(19/25),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观察组的SI、CI、 E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CGI评分对比(x±s)
3 讨论
躁狂症患者人群多以青中年人为主,由于发病原因较为繁杂,病情容易反复,而病患在发病时又非常容易情绪激动、呈现兴奋状态,整个人的判断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同时由于病发时控制能力弱,非常容易被激怒,因此很容易发生袭击他人的现象[6]。同时整个病症具有长期易反复的特点,因此在对于这类的病患的护理上一定要全面,同时还要配合积极的治疗的方式,较少病患在治疗期间病情反复的可能性。本次研究数据表明,护理后观察组的GAS、BRMS、CG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0%高于对照组76.0%,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躁狂症患者在给予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狂躁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戎爱娜.浅谈优质护理对躁狂症患者疗效及满意度的影响[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0):51-51.
[2]王琳洁.整体护理对躁狂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6):37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