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mony & Voice Leading(第四版)》半音化声部连接技术初探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s8013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线性化和声具有着独特的音乐魅力,高度半音化的声部进行是线性化和声具象化的表现。西方音乐理论中对半音化声部连接的理论研究已呈现出系统的理论成果,但目前国内尚无系统的理论体系,亦无译著。本文基于《Harmony & Voice Leading(第四版)》中Part VI.Dissonance and chromaticism II,对半音化声部连接技术理论中的平行、反行模式进行初步的阐述与诠释,为线性化和声的作曲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线性化和声;半音化;声部连接技术
  线性化和声是笔者硕士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在研究的过程中接触了《Harmony & Voice Leading(第四版)》[1]一书,但目前在国内尚无中译版。该专著由柯蒂斯音乐学院的Edward Aldwell、茱莉亚音乐学院的Carl Schachter及欧柏林音乐学院的Allen Cadwallader三人合著,在美国多所音乐学院与大学中被作为和声学课程教材使用[2]。总体来说,这是一本以和谐的和声理论体系为基本概念,逐步进入高级不和谐和半音阶领域的作曲技术理论专著。笔者在参读学习的过程中受益良多,尤其是书中第六部分,不协和和半音化(Dissonance and chromaticism II)中的半音化(Chromatic Voice-Leading Techniques)章节,下文就书中这一章节进行阐述与诠释。
  一、半音化声部连接技术
  何谓半音化的声部连接?通过下例,可直观地感受到高度半音化声部进行的特征。
  上例出自于肖邦即兴曲Op.29,下为去除织体后内在的和弦进行:
  通过观察与弹奏上述谱例,毋需多言,相信读者已对半音化的声部连接有了初步且直观的认识。各声部均有着其呈线性状的行进轨迹,以小二度的半音进行作为基本步伐,各声部间呈现出平行进行之态。
  在半音化声部连接技术中,将多种技術归结为三大类:其一,平行模式(Parallel Motion);其二,反行模式(Contrary Motion);其三,八度等分(Equal Divisions of the Octave)。
  在三大类技术中,又包含着众多不同的、具体的声部连接技术,在专著中使用了大量的分析谱例辅助读者进行理解,在此,笔者将从中选取较为典型的示例进行阐述。
  二、基于平行模式的半音化声部连接
  平行、反行模式的划分是以多个声部的运动方向为依据,从实际的听觉感受出发,将之总结成具体的连接技术理论。
  (一)半音化的平行六和弦进行(Chromatic Parallel63 Chords)
  平行六和弦的进行是平行模式中极具典型性的连接技术,笔者以前文所述的肖邦即兴曲Op.29选段为例,其潜在的音级进行为I-II6-V7,而谱面所呈示出来的和弦进行却并非仅有这三个音级。在I-II6的进行过程中,使用了连续平行三六度下行的线性化进行作为内部填充,使原本I-II6的连接变为了高度半音化的“过渡性”连接。将织体去除,观察和弦运动轨迹,呈现出的是极具精巧性的半音化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在和弦序进中由横向的半音化声部进行所构建出的纵向和弦地位均是相同的,不具备通常情况下的和弦意义,以合理的声部连接作为写作的主要原则。姚恒璐先生在其文中这样说:“在一连串的和声进行当中,我们只是在首尾标明了和声的功能级别,而在其进行的中间只是以和声连接的合理、顺畅性为原则,声部连接成为重要的构成原则。”[3]将这些“行进途中”的和弦看作经过性、填充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关注和弦的性质,肖邦在此处的布局,将连续的平行六和弦均设置为大三和弦,其流向的目标和弦为小三和弦,这是肖邦对于大三和弦响度优先这一原则的体现,在肖邦其余的作品中均有类似情况出现。
  (二)五度至六度的半音化上行(Chromatic Ascending 5-6 Series)
  众多的上行半音化声部连接的例子中,有大量的五度至六度进行的情况存在,其进行具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有着上行级进的低音线条:其二是53与63和弦交替出现。这一声部连接技术的核心是在连续上行的和弦序进中,在各个声部中添加经过音。
  现笔者以三个小节的上行和弦为例:
  例中的连续上行步进的和弦由于存在5-6度的进行,避免了四部同向这一不良听感情况的出现,现以此为出发点,向其中各个声部添加经过音。首先添加的是低音线条中的半音经过音,见下例:
  对照原先部分,可见低音声部添加了半音化上行的经过音,使和弦的性质变为了与起始和弦相同的大三和弦性质,同时也使低音线条呈现连续半音上行之态。紧接着,在高音声部与中音声部中交替加入经过音,见下例:
  例中前半部分为在高音声部与中音声部交替加入半音经过音,在原始结构和弦之后的弱拍上创建增三和弦,使半音化的听感进一步增强。例中后半部分是一种等音记法的尝试,但不论音符记法的如何,在经过音添加之后,相信读者均能直观感受到半音化声部进行的魅力所在。
  书中对平行模式技法的总结细分了九类具体技法,下表为笔者翻译的的中英文对照:
  中
  英
  1.半音化的平行63和弦
  Chromatic Parallel63 Chords
  2.半音化七度至六度的延留
  Chromaticized 7-6 Suspension Series
  3.五度至六度的半音化上行
  Chromaticized Ascending 5-6 Series
  4.五度至六度的半音化下行
  Chromaticized Descending 5-6 Series   5.增六度下行序列
  Descending Sequences with Augmented 6ths
  6.连续减七度下行
  Consecutive Diminished Sevenths-Descending
  7.连续减七度上行
  Consecutive Diminished Sevenths-Ascending
  8.七度音的变化
  _瘙_摌_4-#4 Supporting 。7’s
  9.连续增三和弦进行
  Consecutive Augmented Triads
  三、基于反行模式的半音化声部连接
  反行模式的声部连接技术其核心在于声部交换(Voice Exchange),即是某个声部或多个声部之间呈反向交换之态,并在交换过程的起始音与目标音之间用半音化线条进行填充。
  (一)基础的声部交换模式(Motion within a Single Voice Exchange)
  在反行模式中,六度与十度(或十度与六度)的声部交换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交换模式。下例出自于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主题:
  将织体去除,其和弦进行如下:
  上例声部交换存在于两个声部之间,在观察这种技法时,最重要的就是要越过临近和弦,从更大规模的和声运动中寻找其内在的联系。从某种方面而言,声部交换的内部填充使得外声部行进线条呈现半音化特点,观察原谱中第4、5小节的外声部运动,高音声部为F-#F-G-bA,低音声部为_瘙_摌_A-bA-G-F,从音级角度而言,均是建立在IV之上,是對于音级延伸的过程。这种半音化的进行呈现出了两个声部反向交换的特点,六度交换至十度或是相反。
  (二)小七度与大十度的声部交换(The m7-M10 Voice Exchange)
  小七度与大十度的声部交换往往发生于bVIIb7与V7之间,如下例所示:
  例中的bVIIb7是建立在降低的七级上的大小七和弦,在随后连接五级七和弦(转位)的过程中,可在各声部中添加半音经过音,在大调中为bVIIb7- V7,在小调中为_瘙_摌_VII7-V7。与之前相同的是,由添加的经过音而形成的纵向和弦叠置形态是不具备和弦意义的,所关注的只有其和弦的性质。
  反行模式的连接技法共有四种,下表为笔者翻译的中英文对照:
  中
  英
  1.基础的声部交换模式
  Motion within a single Voice Exchange
  2.六度与十度声部交换及写作技术
  The 6-10Voice Exchange and Writing Techniques
  3.七度与十度的声部交换
  The m7-M10 Voice Exchange
  4.由声部交换形成的扩充段落
  Extended Passages with Voice Exchanges
  结 语
  半音化的声部连接极大地丰富了和弦序进的色彩性与流动性,其具体的声部连接技术种类多样,笔者就三大类声部连接技术中的平行、反行模式中具有典型性的连接技术进行了简要阐述,《Harmony & Voice Leading(第四版)》一书中系统的半音化声部连接理论,可补白国内主流和声教材对于线性化和声理论这部分中某些方面的缺失[4]。实践创作与理论研究相辅相成,线性化和声在目前作曲家的创作中已被广泛地应用,可与之相匹的理论却显得稍有落后。笔者望以本文使读者对于线性化和声与半音化声部连接技术有初步的认知与理解,也望能为国内线性化和声研究做出一份微薄的贡献,论述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注释:
  [1]Edward Aldwell,Carl Schachter and Allen Cadwallader. HARMONY& VOICE LEADING(4TH EDITION)[M].SCHIRMER CENGAGE LEARNING,2011.
  [2]陈 治.融合申克理论的和声教材——Harmony & Voice Leading(第四版)评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03):148—162.
  [3]姚恒璐.和声半音化写作中的若干原则[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03):3—11.
  [4]黄 琼,桑 桐.六本和声学教程的比较[J].音乐艺术,1985(03):26—33.
  [收稿日期]2019-10-08
  [作者简介]吴 昊(1995— ),男,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日照 276800)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其他文献
[摘 要]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变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初中音乐教学标准逐渐提升,美育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形式。本文先从美育概念出发,阐述美育素养的必要性和初中音乐美育教学的重要性,对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进行探讨,并重点阐述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教育策略,旨加强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审美能力全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教育;融合  审美教育是音乐课堂的主要特性
期刊
[摘要]寺各庄竹马会是天津市武清区大孟庄镇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表演,2009年10月被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因表演者的主要道具是将竹片做成坯子、外面包上绸布制成的马,故而得名“竹马会”。天津静海区、津南区等地均有“竹马”,但寺各庄竹马的表演内容和形式别具特色,在天津竹马艺术中独树一帜。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下,已传承200余年的寺各庄竹马会现况如何?笔者赴寺各庄对这一民间艺术的地理历史背景、表
期刊
[摘 要]根据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在声乐技能上的体现以及高职学前声乐教学现状,培养学生的声乐技巧和儿歌演唱能力应是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高职学前声乐课程内容应当设立声乐基础模块(科学的歌唱发声技巧与成人艺术歌曲演唱)和儿歌演唱模块(声乐技巧在儿歌演唱中的运用)两大内容。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科學运用。  [关键词]声乐技巧;儿歌演唱;高职学前教育  高职学前教育培养的是具备幼
期刊
[摘 要]非遗文化生态保护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将非遗项目纳为所在地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实现遗产地的本土性可持续发展。文化是生命衍生的具有人文意味的现象,具有独立于其环境交流感应体系,是一个民族得以保存独立性的基础。文化与其生态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文化是有生命的,是“生态”地存在的。构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生存环境尤为重要。用生态学去研究文化问题,自然成为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领
期刊
[摘 要]作曲家罗伯特·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之一,他所开创的标题性钢琴小品套曲体裁,既丰富了同一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同时亦成为其个人的经典标志之一。本文则从舒曼与其夫人克拉拉的爱情出发,从创作背景到创作技术,全方位地剖析其钢琴套曲《童年情景》当中的经典曲目——《梦幻曲》。  [关键词]舒曼;克拉拉;《童年情景》;《梦幻曲》;钢琴小品;作曲;音乐创作  罗伯特·舒曼,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是浪
期刊
[摘 要]20世纪是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一个世纪,20世纪的音乐创作经历了“推陈出新”——将前两个世纪以大小调体系为中心的共性写作为蓝本,在调性上进行“创新”,从而出现了一些新的流派,开始了个性突出、流派纷呈的多元化“新音乐”时代。  [关键词]西方钢琴音乐;音乐流派;创新  钢琴作为当之无愧的乐器之王,以其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力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回顾钢琴音乐发展的历程,几个世纪以来经过了无数作曲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对莫奈笔下《加登维格》的分析阐述,进一步探究作为姊妹学科的音乐艺术中,印象主义音乐在和声设计的“着色”作用,力求通过对油画作品和音乐作品的暗含特征的解释,探究其在技术技法上的共通。  [关键词]莫奈花园;印象主义音乐;和声层面;色彩层次;着色  作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西方美术史与西方音乐史不约而同地在即将进入20世纪时,“印象主义”思潮应运而生;20世纪是个对于世界艺术发展而言
期刊
[摘 要]莫扎特作为欧洲古典音乐奠基人之一,留给世人的作品多达600多首,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包括协奏曲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6987/6771494.htm"t"http://baike.baidu.com/_blank"、交响曲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1346/1354
期刊
[摘 要]在跨文化的音乐创作趋势下,旅美作曲家梁雷通过哲学的、 “文学观念”式的,以及美学的方法,将文人传统在音乐中呈现出来。他在创作中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抽象元素,将中国书法、绘画、文学、哲学、古琴艺术植入到音乐中。这些元素经过西方现代作曲方法的过滤,他在现代的语境下尝试重新组合和定义中国的音乐遗产,并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感悟置入音乐,成功地完成了对传统的当代转化。  [关键词]梁雷;跨文化
期刊
[摘 要]音乐剧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校园音乐剧源于音乐剧,虽然还处于发展伊始阶段,但它已经得到了中小学生们的普遍喜爱。本文结合校园音乐剧实践,从音乐剧校本课程的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和策略等方面,对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校园音乐剧;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校园音乐剧源于音乐剧,主要指学生以歌、舞、演等综合形式去表现的音乐小品。虽然还处于发展伊始阶段,但它已经得到了中小学生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