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有效利用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数形结合思维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学生更形象化地理解许多抽象的数学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数形结合可以将学习数学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具象思维,这样的转变对于学生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可以让学生从根本问题出发,抓住问题的本质及问题的关键内容。因此,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得到有效的重视。通过有效地将数形结合方式滲透到学生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技巧。
  关键词: 数形结合 高中数学 应用方式
  “数形结合”就是以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据,在分析其代数意义的同时,揭示其几何直观意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因此,“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非常奇妙的巨大作用。数形结合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通过对图形的认识、数形结合的转化,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形象性,使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数学思想方法很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数形结合思想为例,谈谈在教学中是如何使用教材使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的。
  一、直观理解抽象概念
  在教学高中数学的集合运算这一节的内容时,学生刚接触比较难以完整的理解集合的概念,这时就应该有效利用数形结合思维,加深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第一节内容的理解。首先是集合之间的关系,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集合运算的意思,然后利用维恩图像感受集合运算的真正概念,这样的数形结合利用就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高中数学知识。再通过其他的角度理解集合,从根本上渗透数形结○ 数学教学与研○ 数学教学与研究合的思维模式,更有助于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例如: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②函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③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④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⑤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二、函数解析式的代数分析形成的数形结合思想
  函数图像的几何特征与函数性质的数量特征紧密结合,有效揭示了各类函数和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基本属性,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特征与方法。因此,既要从定形、定性、定理、定位各方面精确地观察图形和绘制图形,又要熟练地掌握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对称变换。在解题中,我们应根据数的结构特征,构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几何图形,并利用图形的特性和规律,解决数的问题;或将形的信息全部转化成代数信息,削弱或消除形的推理部分,使要解决的形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讨论。
  三、数形结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应用
  高中数学经过新课程教学改革后,让学生懂得利用学习技巧,正确地掌握学习方法,有完整的学习思维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所以数形结合的思维是要为学生所利用,而不是努力学习数形结合思维完成考试答卷。让学生理解正确的数学概念,体会数学结论的本质,再通过验证和分析,对概念中所拥有的数学技巧进行讲解,就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根本价值。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和数学教学的不断改革,高中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原有的基础知识也应该做出进一步调整。新课程把数形结合思想作为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思想,要求教师能充分挖掘它的教学功能和解题功能。新课标强调将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如函数、空间观念、运算、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随机观念、算法等)都要贯穿于高中教学的始终。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要注重体现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
  四、数形结合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解析几何数学题通常所要涉及的知识点众多,所要求的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套用,还要将知识点有效地进行搭配利用。数形结合的思维在解析几何中就得到了完整的体现,通过数形结合的思维,可以将动态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几何图形进行结合,从而有效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也就是数形结合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有效应用。有效的“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往往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从而达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方法,其本质是“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数形结合”就是以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据,在分析其代数意义的同时,揭示其几何的直观意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直是热门的技巧及教学方向,通过有效的数形结合思维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扎实的基础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本文就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有效利用做了研究,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黎兴平.高中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徐文龙.“数形结合”的认知心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3]李巧文.数形结合的心理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学改革已推进多年,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桎梏,教师应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落实好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变‘独奏曲’为‘交响乐’;变‘曲高和寡’为‘曲高和众’;变‘呆板式’说教为‘多样性’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让教学内容深入进去,让教学形式活起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课堂标准
生字教学,本不是六年级的主要教学任务,但是对易错、易混淆的字作一番趣味教学,既可以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又可以增添学生学习汉字的乐趣。我在教学“裕”字时,作了这样一番富有情趣的互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字形上看出字的意思,是我们祖先的一种造字方法。古人造字时,为什么將‘裕’字造成这样?请同学们说出你们的理由。”  学生思考了一会,徐佳仪说:“‘裕’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一个‘
摘 要: 作文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区,这既有意识、策略上的原因,又有教学环节设计的问题。提高作文课堂互动的实效性,虽方法众多,但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动”要落在实处,教师的“动”要有启发性、要少而精。  关键词: 作文课堂 课堂互动 实效  近日读了一篇有关“实效教学理论”的文章,感触极深。所谓“实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某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
摘 要: 作文教学似乎是语文教学的一块壁垒,让语文教师甚为头疼。作者在几年作文教学中发现初中生写不好作文与情感匮乏有很大关系。作文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优秀的作文应该是有个性的,有独特的自我感受,自由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并且文质兼美。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他人、关注自身的意识。一个在生活中情感缺乏、麻木迟钝的人,他的作文自然是干巴巴、
摘 要: 多元智能理论研究人类智能结构。该理论指引教师发掘学生的优势智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多元的教法与多元的评价方法,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文章具体阐述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  关键词: 多元智能 高中数学教学 培养方法  1983年《智能的结构》一书出版,该书的作者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他在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参数广泛地存在于中学数学的各类问题中,含参问题是近年来高考重点考查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在2014年福建省各地市的质检中属于高频考点,也是学生的一大难点.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结构为标准,含参数的问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的问题是已知参数范围,探索命题结论;另一种类型的问题是已知命题结论,探索参数范围.本文结合2014年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就分类讨论问题类型一的解题思想方法作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摘 要: 实践证明,兴趣和积累是写作成功的钥匙,教师平时只有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紧紧围绕教材加强训练,学生才有可能爱上写作,迈开写作的步伐,写出优秀的习作。  关键词: 写作“起步” 指导 做法 体会  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不少学生都有畏难情绪,总认为写作是件很困难也很神秘的事情,有时提笔不知从何处落手,有时虽然写了,也只是三言两语,不能达到规定的要求。这些正是教师需
摘 要: 问题情境创设是高中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教学中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注重问题情境的探究性,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以致用,体现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创设对策  1.引言  数学是高中学习不可忽视的内容,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摘 要: 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时模拟一些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便利,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 生活情境 数学课堂 理论联系实际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的教育制度日益完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