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具有抽象性、理论性的知识特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物理课堂既枯燥,又单调。很多学生都没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之中,尤其是教育体系中。而物理学科是初中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因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和初中物理相结合不仅能够改变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新颖、灵活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提高物理知识的空间、立体感,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物理学科中充斥着很多的理论概念和抽象原理。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感觉到物理知识很难学。很多学生都慢慢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由此可见,初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生动化、具体化,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分子的世界时,由于分子本身体积很小,通过肉眼观察不到。所以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放大下的分子,如0.1微米的染色体直径,10-9米的有机分子直径,这样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分子是存在的。然后在讲授分子运动的时候,学生是无法看到物质内部分子运动的情况,因而很难理解知识点。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分子运动和撞击的过程,或者是气体扩散的过程,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增加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物理学科本身就是实验学科,有很多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实验展现出来。而且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知识,会使记忆更加牢固。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融入实验教学中,增加物理学科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应注意无论是教材自带的实验内容,还是教师添加的实验内容,都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在宇宙探秘一节中。学生很难理解“人造卫星从地球的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其动能和势能的变化现象?”因为在生活中并没有类似的生活场景,而且很多学生也没有天体运动的概念。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动画将人造卫星围绕地球运动的现象展示出现。这样学生就能够直观的看到人造卫星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这种方式是通过提高模式实验的趣味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
此外,教师在实验课上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加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如在滑轮组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滑轮组的实验视频,让学生体会到每个实验步骤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实验中的要点和难点讲解给学生听,这样能有效加深学生的记忆。之后,教师再通过展示实验课件,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这样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还能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顾虑到学生是否有学习的兴趣。因而在新课改深入推行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教学情境,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压强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并不理解压强是什么。但压强又是该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所以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就可以通过展示在雪中艰难行走的步行者陷进雪中和愉快的滑雪者轻松前进的动画,让学生对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直观的感受。并且通过多媒体展示,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在讲授电流的磁场时。因为学生本身就不容易理解电流和磁场这两个抽象,所以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就可以通过展示有关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视频,来让学生感受到磁场的运动规律。这样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激活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而在素质教育推行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创建出一套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并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这不仅是我国新课改深入推行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李国辉.解析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世界,2013.12:78
[2]周利平.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4.04:29
[3]胡鹰.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数理化学习,2014.07:64-65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之中,尤其是教育体系中。而物理学科是初中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因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和初中物理相结合不仅能够改变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新颖、灵活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提高物理知识的空间、立体感,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物理学科中充斥着很多的理论概念和抽象原理。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感觉到物理知识很难学。很多学生都慢慢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由此可见,初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生动化、具体化,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分子的世界时,由于分子本身体积很小,通过肉眼观察不到。所以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放大下的分子,如0.1微米的染色体直径,10-9米的有机分子直径,这样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分子是存在的。然后在讲授分子运动的时候,学生是无法看到物质内部分子运动的情况,因而很难理解知识点。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分子运动和撞击的过程,或者是气体扩散的过程,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增加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物理学科本身就是实验学科,有很多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实验展现出来。而且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知识,会使记忆更加牢固。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融入实验教学中,增加物理学科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应注意无论是教材自带的实验内容,还是教师添加的实验内容,都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在宇宙探秘一节中。学生很难理解“人造卫星从地球的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其动能和势能的变化现象?”因为在生活中并没有类似的生活场景,而且很多学生也没有天体运动的概念。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动画将人造卫星围绕地球运动的现象展示出现。这样学生就能够直观的看到人造卫星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这种方式是通过提高模式实验的趣味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
此外,教师在实验课上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加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如在滑轮组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滑轮组的实验视频,让学生体会到每个实验步骤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实验中的要点和难点讲解给学生听,这样能有效加深学生的记忆。之后,教师再通过展示实验课件,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这样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还能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顾虑到学生是否有学习的兴趣。因而在新课改深入推行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教学情境,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压强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并不理解压强是什么。但压强又是该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所以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就可以通过展示在雪中艰难行走的步行者陷进雪中和愉快的滑雪者轻松前进的动画,让学生对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直观的感受。并且通过多媒体展示,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在讲授电流的磁场时。因为学生本身就不容易理解电流和磁场这两个抽象,所以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就可以通过展示有关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视频,来让学生感受到磁场的运动规律。这样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激活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而在素质教育推行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创建出一套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并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这不仅是我国新课改深入推行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李国辉.解析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世界,2013.12:78
[2]周利平.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4.04:29
[3]胡鹰.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数理化学习,2014.0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