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施工队伍管理 提高钻井工程质量

来源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kn_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钻井是石油工业的龙头,钻井工程是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手段,钻井工程投资占整个勘探开发投资的50%以上,钻井工程的质量对于油气勘探开发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勘探开发的效果和效益。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远景目标,钻井公司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施工队伍管理,实现工程质量的全面提高,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 钻井公司 施工队伍管理 工程质量 市场竞争能力
  为了整合陕北民营钻井队伍,规范钻井作业市场。2009年3月,延长油田出资5100万元,联合29家民营钻井队伍组建成立了陕西延长石油钻井工程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钻井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钻井公司)作为一个石油钻井生产企业,始终把加强作业队伍管理、提高钻井工程质量作为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通过开展严把准入关、加强现场管理、强化施工队伍技术培训、队伍等级评定、先进工艺的引进与推广等一系列工作,逐步规范了延长油田钻井作业市场,做到生产组织程序化、钻井管理专业化、工程质量提高持续化、服务作业队伍规范化,从而提升了公司在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的竞能力。
  1. 加强施工队伍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企业对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入,粗放管理形成的诸多弊端和对企业的不良后果,日显突出,使得企业纷纷向更为科学、有效的精细管理方式转变。
  钻井公司目前管理固井队伍74家,录井队伍104家,管理钻机多达1194部。民营队伍多、来源广、工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和施工质量,为求油田可持续发展大计,加强队伍管理势在必行。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则是确保钻井工程质量的第一要素。
  2. 全面加强钻井工程质量的必要性
  2.1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加强质量管理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质量管理的思想由强调对物的管理、对结果的控制,转变为重视人的因素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管理思想。因此,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大力开展质量改进活动,以过硬的实物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2.2提高钻井工程质量是由钻井企业的生产特点决定的
  钻井生产过程均在野外进行,影响生产的因素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多元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除地质条件、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外,还受地表状况、气候条件等自然环境、工农关系等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钻井生产投资高,风险大,单位质量事故造成的损失也很大,因而必须强调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钻探一次成功。同时,钻井生产是野外作业,点多面广,流动性强,加上影响钻井过程质量因素的特殊性,增大了监督管理的难度,客观上要求对影响质量的各环节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系统化管理。
  2.3是油田可持续发展与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
  钻井工程质量是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发现油气田、提高产量、提高采收率,推动并实现油气田勘探开发经济目标的重要保证。如果井的质量不合格(钻井液性能、井身质量、固井质量和取心收获率),一方面直接给后续作业、采油施工带来困难,并不同程度地影响采油产量,另一方面对油田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延长油田历经百年,资源面积紧缺,从可持续发展来说,必须改变增长方式,由多打井变少打井,少打井要打好井,走质量效益发展的路子。
  3. 加强队伍管理、提高钻井工程的途径与方法
  3.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加强队伍管理、全面提高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
  从分析当前的国内外钻井市场形势入手,认清公司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质量求生存”的思想,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的同时,结合公司工作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3.2抓队伍,严准入,把好作业质量第一道关口
  3.2.1把好施工队伍准入关。对钻井、固井、录井队伍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从源头为提高工程质量奠定基础。把油田公司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作为准入底线,对企业资质、人员条件、设备配置等做了补充限制,提高准入门槛。
  同时,对准入程序也进行了明确规范。对准入的设备进行了现场检查核实,预审合格后再由采油厂审核、报油田公司油田工程施工作业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
  3.2.2加强施工队伍管理
  (1)开展钻井设备等级评定。按照设备情况、人员情况、业绩情况等将施工队伍划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分级管理,区别定价,实行晋升和降级的动态管理办法,并修订了《钻井队伍考核打分标准及办法》,形成施工队伍设备更新及人员培训的竞争机制。
  (2)实行全年施工作业量合同制管理。根据油田公司全年产能建设钻井计划,结合各采油厂实际钻井数量,实行“等级差别、计划分配、单井合同”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对准入的钻井施工队伍工作量分别以发包合同、单井合同的形式签定,确定施工井位和结算价格。
  (3)实行队伍与作业量对等制度。根据油田公司年度钻井计划和各采油厂钻井工作量,与采油厂协商确定钻井施工队伍数量与钻机型号,实现工作量与队伍数量相匹配。水平井钻井任务时,派遣设备人员素质过硬的施工队伍,确保高质量完成施工作业;在面对资源争议区时,做到特殊安排,并积极配合采油厂的钻井工作。
  3.2.3强化施工队伍技术培训。与长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和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培训机构合作,搭建业务培训平台,提升队伍业务技能。仅2011年,举办井控、HSE、硫化氢、定向技术培训班共16期,累计培训6223人次,井控证书、HSE培训证书、硫化氢证书取证率达100%,力争实现全员持证上岗。同时,还采取现场教学的形式,提升施工队伍素质。
  3.3抓生产,重组织,强化生产现场管理
  3.3.1完善生产组织机构建设。先后成立了生产运行部和生产指挥调度中心,分区域成立了4个项目部,从而将管理职能延伸到施工现场,确保生产指挥到钻井作业现场,监督管理到每个作业队伍。   3.3.2建立生产指挥系统。利用信息软件的便捷性,快速采集生产报表,建立钻井数据库,及时掌握钻井动态、逐步实现对钻井现场的实时监控,切实保障施工质量。
  3.3.3理顺生产关系。根据目前钻井作业市场实际,制定全面提高钻井工程质量实施办法,对施工队伍的准入、等级评定、管理合同签订、生产组织管理、财务结算再次进行梳理,理顺采油厂、钻井公司和施工队伍各自职能,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确保生产计划顺利进行。
  3.3.4加大施工现场的检查力度。制定了《钻井队伍施工过程管理细则》,强化了过程管理和程序化管理。完善现场监督管理机制,对各施工队伍的设备配置、人员证件、安全防护、钻井入井材料、泥浆性能、现场管理、井身质量等进行每月不少于1至2次的检查,并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3.4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油田开发制度汇编》和《勘探工作手册》等技术规范和标准。先后制定《钻井工程质量管理办法》、《钻井现场管理规定》、《钻井工程扣款实施细则》等一系列适合延长油田钻井技术规范的文件、制度及技术标准。
  3.5引进与推广国内外先进钻井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井钻井技术,2011年完成水平井15口,瓦窑堡采油厂科技项目水平井1口,提升了适应承接水平井钻井任务的能力。同时,积极引进天然气发动机、四合一复合钻井技术、煤层气绳索取芯技术等科技项目的现场试验及推广,下一步将进行新型高分子表层套管的研究与应用和电子多点数据监控系统等项目的引进。
  3.6加强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应用。开展陀螺仪测井项目研究,制定适合延长油田测井规范,并在安塞、定边、靖边等采油厂实施了试测;完成了《固废物(钻井岩屑)综合处理技术》项目,将产生的废弃岩屑进行无害化治理,并以废弃岩屑为主要原材料,添加各种不同比例的复合材料,将其制作成为各种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开展了《保护油气层钻井液体系研究》项目,经过现场试验,建立了适应延长油田不同储层特性的保护油气层钻井液体系。
  3.7发挥技术咨询平台的作用。先后聘请专家8名,对施工队伍生产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突发事件进行现场技术服务。仅2011年处理现场事故20多起,特别是组织处理了黄陵探区油井井喷事故、瓦窑堡采油厂井涌事故,为井队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4. 取得的效果及认识
  经过三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初步实现了对施工队伍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形成了一套具有延长钻井特色的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提高了施工队伍的作业效率,提升了施工队伍的技术装备水平。 2011年,在延长油田区域完钻8434口,井身质量合格率和固井质量合格率分别达到99.2%和99.43%,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0.3%和0.03%,圆满完成了公司的下达的钻井任务。
  对于做好钻井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4.1作业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决定钻井工程质量的关键。近几年的钻井队伍管理实践证明,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才能完成高质量的钻井任务。
  4.2标准的技术规范是提高钻井工程质量的基础。只有按照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只有遵照标准规范作业,才能提高钻井工程作业质量。
  4.3加强现场监督是提高钻井工程质量的必要之举。监督是提高钻井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钻井公司把项目部设在采油厂,延伸至钻井现场,客观上为加强现场监督提供了可能,实践上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钻井合格率的显著提高就充分证明了现场监督的重要性。
  4.4重视技术是提高钻井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高钻井工程质量,重视新科技,引进新技术是必由之路,也是钻井公司走出延长、走向国外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钻井工程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对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一些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同时作者试图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期望能够引起业界广泛的关注,并探讨这些问题,得出更加优秀的方法,以便给有关部门去完善国内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定法规政策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建设工程 造价管理 问题 思考  1. 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现状  要谈工程造价管
期刊
【摘 要】 针对目前各大电子商务企业进军物流领域的现象,文章基于其动因和影响以及我国电商物流发展的特点提出“合作共赢”的电商物流发展之路,并提出三种合作模式旨在促进电商物流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自建物流 合作共赢  近年来,“自建物流”成为电商企业的热门话题。纵观2011年,亚马逊启动了其在中国的最大营运中心——昆山运营中心,使其在中国的物流面积达40万平方米;京东商城完成C轮
期刊
【摘 要】 在当今社会中,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经济资源以及社会资源也开始逐渐的走向全球化跟区域化。虽然在企业市场营销和区域市场营销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是这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将顾客作为中心,将吸引顾客来消费作为主体的营销活动。本文就是从这两者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存在的联系和两者的区别。  【关键词】 企业市场营销 区域市场营销 区别 联系  “获得最大的
期刊
【摘 要】 应收账款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实质就是被拖欠工程款。此现象不仅严重困扰建筑施工企业不能正常运行,恶化企业之间交易的信用环境,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同时还给社会带来了极其不稳定的因素。长期以来,各家施工企业在清欠过程中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但是拖欠工程款的现象依然严重,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本文首先对应收账款的概念和形成原因进行了介绍,并对施工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其次,对施
期刊
【摘 要】 经济型酒店作为一个发展中的酒店产品概念和运作成功的商业服务发展模式,它在中国的市场开发过程中,特别是哈尔滨市正在经营经济型酒店的管理、定位和品牌建设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问题。本文力求找到问题的症结,以便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本地区经济型酒店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 管理体制 服务水平 市场定位 品牌建设  1. 管理体制的混乱与缺失  哈尔滨市酒店业到目前为止,在宏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零售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零售企业大量涌入,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如何面对现状,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呢?本文通过分析大型超市的消费者行为特征,针对大型连锁超市新时期应采取的营销策略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促进我国本土大型连锁超市发展,有效提升市场占有率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大型连锁超市 消费者 营销策略  1. 大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迈进,这给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带来一种新的管理挑战,那就是如何加强成本控制,实现利益最大化。因为成本管理是整个建设工程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不仅关系到施工质量,而且也关系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能否实现。基于此,本文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各重要因素以及环节这两个方面出发,结合实践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提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水平进行了阐述。  【关键
期刊
【摘 要】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对食品安全消费环境的监管迫在眉睫。  【关键词】 消费环境 食品安全 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近年来,全国各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确保食品安全的专项执法活动,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的势头有所遏制,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监管领域
期刊
【摘 要】 怎么做才能在众多大小不一的电力二次设备供应商中脱颖而出,打开电力系统的市场,保持良好地客户关系,并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得到长久持续的发展,是如今各级别电力设备供应商倾力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内容从市场细分、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服务策略以及组织营销和关系营销策略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适合电力二次设备供应商的科学的、系统的、操作性强的市场营销策略。  【关键词】 电力设备 市场细分
期刊
【摘 要】 如今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逐渐枯竭,产业优化升级的现实问题。而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形成人员、技术、信息和产业集聚等优势。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服务外包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枯竭对经济发展的限制,还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本文综合分析了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承接服务外包的现实条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资源型城市 服务外包  引言  东北地区是我国资源型城市最为集中的地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