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九1976年6月下井当矿工,后来又去矿洗煤厂看运煤皮带,和煤炭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老九写的故事离不开矿上的事、矿上的人、矿上的景。”在他的小说集《连环劫》里,“复兴煤矿”是创作的原点,那里也是他生活工作了40多年的地方,作品中的老九,有他自己的影子。能写出这些东西,是因为他有矿工的底子;能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也是因为他写的东西真实、接地气、表现工人群体及社会生活。
工业题材创作需要作家“走进来”
老九列出了这样一组数字:全国产业工人有2亿多,煤炭工人550万左右,而在百度上搜索工业题材创作,有2700多万个词条,但真正谈工业题材文学创作,而真正有价值的只有150多篇……“作品不多,好作品少,评论更少。”老九坦言。“产业工人这么大的一个群体,工业这么快的发展形势,支撑国民经济发展,这里面可写的东西太多,怎么就少有作家挖这个富矿呢?”
从《连环劫》到《对象》再到《永远的迷宫》等,老九盯准了“复兴煤矿。地域对作家的影响是很大的,这里有地理层面的,但更多是精神层面的,一但把根扎在一个地方深了,就会不断挖出有价值的东西。
为什么近年来企业作家、作者也在工业题材创作中罕有建树呢?老九的解释是,企业有基础、有功力、发过文学作品的作者大多在40岁以上,工作可能多在党群口。这个年龄段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上也是正忙的时候,挑担子的时候,用来搞创作的时间捉襟见肘。而基层工人呢,文学的基础、功底、水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身在企业一线,活儿挺累,还在为生计忙碌,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很难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再加上社会大形势的影响,文学创作艰苦费力于过好日子还远,所以现在后继乏人……
怎样触摸工业题材创作的脉络?
老九认为,中国的工业文明,从产业工人大规模的出现算起,只有150多年的历史,而农业文明有几千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只有十几年时间,工业文明与城镇文明是相互依存的。从近几年开始产业转型升级,身在企业尚且不太能摸准准确脉络,企业外面的作家难度更大……这些客观因素也导致了当前工业题材文学作品创作的乏力。“所以农村题材、广义城市题材的作品多,而工业题材的作品少。
老九认为,毋容置疑当下我国的工业已开始步入后工业时代,以传统产业划分的说法亟待商榷。比如: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传统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那么新能源产业、文化产业、甚至网络产业怎么界定归类呢?产业之间的边界已经突破、交融、泛化,特别是九十年代后,传统产业开始更新换代、淘汰落后,再加上近几年,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已整体推进,工业题材文学创作从外延到内涵到审美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再沿袭过去的路子,肯定走不顺走不通了,需要作出大面积的有力度有深度有理性的整合,但新路在哪里?还需要各界共同探索、参与、甚至支持。再比如:工业题材创作,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前也不少,但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真正成功的作品并不多。八十、九十年代出现了一些影响很大的作品,像《乔厂长上任记》等,可与大家现在讨论的工业题材的内在全面要求还有区别。九十年代中后期,又产生了一批工业题材有影响的作家,像肖克凡、刘庆邦等。到了近些年,人们对工业题材创作的认识改变了,谁能离开工业产品呢?工业题材已成为广义的概念,与城市题材、农村题材、打工题材绝对有交叉、有包孕、有共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应该重新考量和界定。第三如:宁肯的长篇小说《三个三重奏》是不是也属于工业题材呢?他的小说三条主线,而杜远方这个酒业集团的董事长贯穿了这三条主线……刘庆邦写农村题材的某些小说,也有矿工重戏,又怎么归类呢?谈不透这个话题,说些真心话而已。
工业题材不是写机器是写人
老九不赞同这种说法:“面对机器没什么好写的”。“在林立的厂房、流水线和机器设备中,个体生命显得非常渺小,所以有些人认为整个工业的东西都是机械的、冷酷的、无情的。”这是个误区。小说是写人的生命、人的心灵、人的情感、人的活动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工厂、公司、集团只是背景。写机器也是为写人服务的。”老九的幾部工业题材小说,人物、语言、场景、细节都是鲜活的、新颖的、生动的,还记得他小说中一个关于井下减速机的片段:减速机运行的时候,要不断加机油,不然就会烧轴承,可偏偏油壶找不到了。于是,矿工脱下胶鞋,光着脚用高腰胶靴盛机油,一路上脚扎得出血了都不知道。“小说表现的重心在哪?在人的思想、心灵、情感,不能为了证明是工业题材而去写环境、写场景、写机器,为写而写。写矿灯交叉的光线,写的是面对矿灯交叉光线的感觉、想象、思绪,就像伍尔夫写《墙上的斑点》,就像毕加索的油画。在真实的劳动中,感受到不一样的美:力量的美、技艺的美、场景的美,等等。”
与很多作家、评论家、研究者一样,老九也认为当前对工业题材的界定太狭窄了。“工业题材应该是个宽泛的概念。当年蒋子龙的作品《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程树榛的某些小说,最近几年李铁的小说等是纯粹的工业题材作品,但梁晓声、周梅森、阿城的某些小说算不算?比如:王安忆、方方、金宇澄的有些小说算不算?这些作品都涉及到工业,也都写到工人,难道就不算是工业题材?“社会本身就是交融的。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谁都离不开工业品。另一方面,无论展现什么样的生活场景,都是很难离开工业、很难离开工人群体的。”
老九称“现实生活比小说更多彩、更离奇、更诡变……”
工业题材创作需要作家“走进来”
老九列出了这样一组数字:全国产业工人有2亿多,煤炭工人550万左右,而在百度上搜索工业题材创作,有2700多万个词条,但真正谈工业题材文学创作,而真正有价值的只有150多篇……“作品不多,好作品少,评论更少。”老九坦言。“产业工人这么大的一个群体,工业这么快的发展形势,支撑国民经济发展,这里面可写的东西太多,怎么就少有作家挖这个富矿呢?”
从《连环劫》到《对象》再到《永远的迷宫》等,老九盯准了“复兴煤矿。地域对作家的影响是很大的,这里有地理层面的,但更多是精神层面的,一但把根扎在一个地方深了,就会不断挖出有价值的东西。
为什么近年来企业作家、作者也在工业题材创作中罕有建树呢?老九的解释是,企业有基础、有功力、发过文学作品的作者大多在40岁以上,工作可能多在党群口。这个年龄段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上也是正忙的时候,挑担子的时候,用来搞创作的时间捉襟见肘。而基层工人呢,文学的基础、功底、水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身在企业一线,活儿挺累,还在为生计忙碌,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很难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再加上社会大形势的影响,文学创作艰苦费力于过好日子还远,所以现在后继乏人……
怎样触摸工业题材创作的脉络?
老九认为,中国的工业文明,从产业工人大规模的出现算起,只有150多年的历史,而农业文明有几千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只有十几年时间,工业文明与城镇文明是相互依存的。从近几年开始产业转型升级,身在企业尚且不太能摸准准确脉络,企业外面的作家难度更大……这些客观因素也导致了当前工业题材文学作品创作的乏力。“所以农村题材、广义城市题材的作品多,而工业题材的作品少。
老九认为,毋容置疑当下我国的工业已开始步入后工业时代,以传统产业划分的说法亟待商榷。比如: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传统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那么新能源产业、文化产业、甚至网络产业怎么界定归类呢?产业之间的边界已经突破、交融、泛化,特别是九十年代后,传统产业开始更新换代、淘汰落后,再加上近几年,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已整体推进,工业题材文学创作从外延到内涵到审美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再沿袭过去的路子,肯定走不顺走不通了,需要作出大面积的有力度有深度有理性的整合,但新路在哪里?还需要各界共同探索、参与、甚至支持。再比如:工业题材创作,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前也不少,但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真正成功的作品并不多。八十、九十年代出现了一些影响很大的作品,像《乔厂长上任记》等,可与大家现在讨论的工业题材的内在全面要求还有区别。九十年代中后期,又产生了一批工业题材有影响的作家,像肖克凡、刘庆邦等。到了近些年,人们对工业题材创作的认识改变了,谁能离开工业产品呢?工业题材已成为广义的概念,与城市题材、农村题材、打工题材绝对有交叉、有包孕、有共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应该重新考量和界定。第三如:宁肯的长篇小说《三个三重奏》是不是也属于工业题材呢?他的小说三条主线,而杜远方这个酒业集团的董事长贯穿了这三条主线……刘庆邦写农村题材的某些小说,也有矿工重戏,又怎么归类呢?谈不透这个话题,说些真心话而已。
工业题材不是写机器是写人
老九不赞同这种说法:“面对机器没什么好写的”。“在林立的厂房、流水线和机器设备中,个体生命显得非常渺小,所以有些人认为整个工业的东西都是机械的、冷酷的、无情的。”这是个误区。小说是写人的生命、人的心灵、人的情感、人的活动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工厂、公司、集团只是背景。写机器也是为写人服务的。”老九的幾部工业题材小说,人物、语言、场景、细节都是鲜活的、新颖的、生动的,还记得他小说中一个关于井下减速机的片段:减速机运行的时候,要不断加机油,不然就会烧轴承,可偏偏油壶找不到了。于是,矿工脱下胶鞋,光着脚用高腰胶靴盛机油,一路上脚扎得出血了都不知道。“小说表现的重心在哪?在人的思想、心灵、情感,不能为了证明是工业题材而去写环境、写场景、写机器,为写而写。写矿灯交叉的光线,写的是面对矿灯交叉光线的感觉、想象、思绪,就像伍尔夫写《墙上的斑点》,就像毕加索的油画。在真实的劳动中,感受到不一样的美:力量的美、技艺的美、场景的美,等等。”
与很多作家、评论家、研究者一样,老九也认为当前对工业题材的界定太狭窄了。“工业题材应该是个宽泛的概念。当年蒋子龙的作品《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程树榛的某些小说,最近几年李铁的小说等是纯粹的工业题材作品,但梁晓声、周梅森、阿城的某些小说算不算?比如:王安忆、方方、金宇澄的有些小说算不算?这些作品都涉及到工业,也都写到工人,难道就不算是工业题材?“社会本身就是交融的。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谁都离不开工业品。另一方面,无论展现什么样的生活场景,都是很难离开工业、很难离开工人群体的。”
老九称“现实生活比小说更多彩、更离奇、更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