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课铃响后,我在黑板上写上《再见了,亲人》,提问道:“同学们,看了这个课题,你最想探究什么问题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我感到很满意,正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学时,突然小峰把手举得高高的,我示意他发言。他不紧不慢地说:“老师,课题中‘再见了’后面为什么要加逗号呢?”面对这出乎意料的发问,我心头一震,愣了一下,执教这篇课文已好多次了,但从来没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于是,我马上改变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共同来探究这个问题。
师:小峰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提出了一个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下面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细细品读,看看课题有逗号和没逗号究竟给人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学生兴致勃勃,各自品读。)
生1:没有逗号,读起来稍快,突不出依依惜别之情。
生2:没有逗号,读起来平平淡淡,觉得离别之情大大减弱了。
生3:去掉逗号,显得比较仓促,感觉好像想快点走,没有恋恋不舍的情味。
生4:加上了逗号,读起来缓缓地,有点沉重,饱含依依不舍的情意。
生5:加上了逗号,突出了分别对象是“亲人”,跟“不是亲人,胜于亲人”的朝鲜人们告别,真是万分不舍啊!
生6:加上了逗号,我读起来仿佛看见志愿军叔叔和朝鲜人民难分难舍的惜别情景。
生7:加上逗号,我读起来仿佛听见志愿军叔叔在深情地呼唤:“再见了,亲人”!
生8:加上了逗号,读起来感情更激动了,更能突出难分难舍的离别之情。
……
师:你们的感受真深刻,人世间最令人黯然神伤者,莫过于“离别”二字了,请大家带着曾经感受过的离愁别绪,一起深情地读课题。
生:(全体):带着各自的感受深情地读——再见了,亲人。
在这里,我巧抓课题一个小小的“,”引发学生多元的品读感悟。
师:小峰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提出了一个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下面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细细品读,看看课题有逗号和没逗号究竟给人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学生兴致勃勃,各自品读。)
生1:没有逗号,读起来稍快,突不出依依惜别之情。
生2:没有逗号,读起来平平淡淡,觉得离别之情大大减弱了。
生3:去掉逗号,显得比较仓促,感觉好像想快点走,没有恋恋不舍的情味。
生4:加上了逗号,读起来缓缓地,有点沉重,饱含依依不舍的情意。
生5:加上了逗号,突出了分别对象是“亲人”,跟“不是亲人,胜于亲人”的朝鲜人们告别,真是万分不舍啊!
生6:加上了逗号,我读起来仿佛看见志愿军叔叔和朝鲜人民难分难舍的惜别情景。
生7:加上逗号,我读起来仿佛听见志愿军叔叔在深情地呼唤:“再见了,亲人”!
生8:加上了逗号,读起来感情更激动了,更能突出难分难舍的离别之情。
……
师:你们的感受真深刻,人世间最令人黯然神伤者,莫过于“离别”二字了,请大家带着曾经感受过的离愁别绪,一起深情地读课题。
生:(全体):带着各自的感受深情地读——再见了,亲人。
在这里,我巧抓课题一个小小的“,”引发学生多元的品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