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先进性与执政长期性关系思考

来源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t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是党的建设永恒的主题,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关系。考量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长期性问题,必须与政党生命力相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党中央领导人,反复提出周期律和“进京赶考”的历史故事,意境高,涵义深,显露的是对确保共产党执政长治久安的战略关怀。将生命科学的研究视角引入执政党建设的思考,有助于深刻认识党的先进性与执政长期性之间的统一关系:永葆先进性是长期执政的根本保证,执政的长期性只有在党的先进性的动态发展中才能实现。
  关键词:先进性与长期性;党的生命与执政周期;统一关系
  中图分类号:D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3)11—0014—05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远大理想目标,长期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使命的必然要求。然而,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党的执政地位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怎样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地位?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并作出科学的回答。本文拟从政党生命的视角,就党的先进性与执政长期性的关系问题发表一些看法,期待学界同仁不吝赐教。
  一、“不是一劳永逸”的警语
  执政轮替是现代世界政党政治的一种常态。竞争型政党制度,理论上并不存在某一政党长期执政的问题。无论是多党制还是两党制,执政党的任期都受法律的规定和限制,任期一到就要进行新一轮竞选,现任的执政党可能再次连续执政,也可能因竞选失败而下台。有的政党连续执政几十年不倒,而有的政党上台执政没多久就在任期内倒台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二是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我国不实行多党制或两党制。我国实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合理性。首先,它是历史形成的,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民主建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表现出对国内各种进步政治力量的领导作用,其正确路线显示的先进性得到广泛认同。其次,它建立在广泛的民心基础之上,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大事,圆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百年夙愿,人民认同其执政的地位。再者,它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打造了民主协商的和谐政党关系,在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历史和现实的国情说明,以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是正确的选择。
  世界历史上,共产党掌握政权始于1917年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此后东欧许多国家、朝
  鲜以及中国先后实现了共产党执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虽然也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在传统认知和既定思维中没有共产党执政会不会垮台这样的问题,不仅理论上没有认真思考过,而且实践上也没有碰到过。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共产党执政也会失败才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迫使我们不得不去应对。国际上共产党执政垮台的事件接连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的发展轨迹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在坚持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传统路径同时,开始聚焦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到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和筹划,通过了专门的文件,并作出一系列的部署。党的十七和十八大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正是对克服共产党执政危机的时代回应。
  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命题被鲜明地提出来。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这一部署,从2005年至2006年6月的一年半时间里,全党先后分三批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这场教育活动,党中央形成了一系列深刻的认识,其中之一就是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观点。胡锦涛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马克思主义政党赢得先进性固然不容易,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和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更不容易。”①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党的执政地位也就同样不是一劳永逸的,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②这就以历史的眼光、动态的视域、发展的思维,认识和把握共产党建设的规律,将永葆党的先进性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系列新结论和新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先进性命题以及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观点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不同于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执政,长期执政的法律地位以及制度安排,决定了共产党的价值诉求和目标定位不在于掌握执政的权力上,非竞争型的政党制度使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会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因其他政党竞争性的挑战而丧失。然而,如果由此而认定共产党长期执政就永远不会垮台,则是认识上的思想误区。从理论上说,不管什么样的政党都没有根据担保和宣称自己永远不会垮台;从事实上说,很多共产党丧失了执政地位。因此,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并不意味着排除了失败垮台的危险性。“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能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迟早都要垮台。”③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反复告诫全党要保持忧患意识,要求全党必须“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体现了对执政危机的清醒认识。
  党的先进性与执政长期性是连在一起的,这是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要求。中国共产党绝不是为执政而执政,为人民谋利益既是党执政的价值诉求,也是党掌握权力的目标定位。先进是执政的依据,执政是先进的体现,执政的长期性依赖先进的永恒性,失去了党的先进性,就撼动了执政的长期性。“离开了这种先进性,我们党不可能在旧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长期斗争和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不可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可能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长期拥护和支持,也不可能成为革命、建设、改革的坚强领导核心。”④由此可见,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靠它的先进性赢得的,也必须靠先进性来维系下去;党长期执政的地位是在人民群众对其先进性的认同基础上树立起来的,人民群众对党先进性认同的减弱代表着执政长期性的地位动摇。这里推导出的党建逻辑是: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会一劳永逸,任何思想麻痹和精神懈怠,都将导致失败的结果。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永恒的主题,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党的建设永恒的课题。   二、政党的生命力与执政的“周期律”
  从词义上理解,“长期”相对于“短期”而言,是一个含有时间意义的历史概念。“长期”有别于“永恒”,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是从一开始就有政党,政党也不会永远存在,它最终有消亡的一天。由此而言,政党也是有历史生命的。考量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长期性问题,必须与政党生命力相联系。
  如果说社会是个有机体的话,那么,政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也具有生命的特征。1939年10月,毛泽东为延安出版的《共产党人》杂志撰写发刊词,他总结党的发展历史,将土地革命时期前党的状况称之为“幼年时期”。⑤按照毛泽东的这个说法以及他阐述党发展历史过程的思维方法,我们可以把政党也看作一个生命体,它也有幼年、中年以及老年的生命过程,也会有诞生、成长、消亡的历史旅程。作为有机体的生命,受限于生存期限是必然规律。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或长或短构成一定的期限,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这个规律。然而,自然有机体的生命与社会有机体的生命并不相同。比如,人作为生命有机体,从出生到死亡有固定的期限,活得再长也有结束生命的极限,企图“长生不老”,只是幻想。但是,政党作为社会有机体,其生存的期限是不确定的,因为政党组织可以通过成员代际的更换来不断延续它的生命存在。政党组织的发展中,老党员的逝去可以通过新党员的加入而不断延续甚至壮大。这就是说,自然人生命期限的规律与政党生命期限的规律不一样,政党组织可以通过输入补充党员的新鲜血液而长期存在下去。尽管政党最终也有走到尽头的时候,但这个期限不是固定的,也不是可以预料的。从这样的视角思考党执政的长期性,引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不断增强党的生命力。
  要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使政党组织强身壮体,具备充满活力的生命肌体。在长期执政这个论域下,执政党的生命强弱与执政的地位兴衰呈正比关系,党的生命力越强盛,执政地位就越巩固。说到执政地位的问题,不能不重提20世纪40年代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与毛泽东讨论“周期律”的话题。这个话题学术界已经有很多的研究,这里不复赘述。“周期律”涉及的本质问题就是执政地位兴衰存亡的更替规律,黄炎培循着历史惯例的线性思维,拷问中国共产党对此的态度,毛泽东充满自信地回答黄炎培,共产党执政能够跳出这样的“周期律”,他依据的理由是找到了民主这个好办法。这是从共产党执政后治国理政的层面上形成的思考,具有总结历史经验和执政规律的深刻性。但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对于执政后党自身究竟如何建设,尚未进入“周期律”问题的思考之中。诚然,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显示出这样的考虑,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蕴含着执政的共产党如何延续生命的命题,后来的实践中也坚持“吐故纳新”的指导思想。但就党的生命力与执政地位的关系而言,思考还不深入,更没有从共产党执政规律上将两者紧密相联系。党的建设实践中发生的失误更是证明,在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上很长时间里还处于“必然王国”的阶段,进入“自由王国”的认识阶段有待历史的深入。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领导人从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出发,反复提出保持党的生命活力的问题。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思想。第一,强调必须“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三种力就是党的生命活力的具体展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要靠党的理论、制度、体制创新,要靠民心、民智、民力的凝聚。第二,将党的建设一些内容提到生命意义上加以突出强调,如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以及“反腐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等等。这些与生命相关的提法当然对党的整个历史都具有普遍意义,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凸现出更为显著的深刻性。第三,立足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新情况,要求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作为社会有机体的生命组织,政党存在的社会生态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视角,它既包括社会环境,也包括政党构造。当代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外部环境,博客、微信、网站等新媒体的信息革命,社会转型、体制改革、群体多样和利益多元的国内形势,干部、党员新陈代谢和构成结构变化的党内情况,完全改变了党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执政的实践条件。因此,思考执政党建设,必须将党的生命活力放置到当今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中去加以审视。党中央以上这些重要思想,热切关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生命问题,值得深思。
  按照中国传统纪年的算法,一个甲子为60年,自然人进入老年,传统称“花甲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已90多年,时间上早超过自然人60花甲的生命期,依旧保持着不断发展的旺盛生命力,是因为它总是在生命的历史旅程中不断获得新生。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意味着新的开始,每一次生命挑战都构成新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执政已60多年,时间上正好进入自然人的“花甲之年”。世界上频繁发生大党、老党丧失执政地位的事例,经常被作为训诫反复提起。延安时期黄炎培与毛泽东关于周期律讨论的历史故事,重新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领导人的话题。据笔者查阅的文献资料,江泽民在1993年8月12日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⑥和8月21日召开的十四届中纪委二次会议上,都谈到了“周期律”问题。⑦胡锦涛也两次论及“周期律”问题,一次是在2003年2月26日十六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⑧另一次是2004年9月15日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他指出:“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党总结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明确把人民民主作为跳出历史兴亡周期律的根本途径。”⑨2013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新任党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走访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在与民建中央领导人交谈时说,当年延安窑洞关于“周期律”的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⑩
  与“周期律”问题相关,毛泽东在党执政前夕关于“进京赶考”的西柏坡叮嘱,经历多年后也一次次重温。2000年12月,江泽民指出:“毛泽东同志曾经把掌握全国政权比作进京‘赶考’,并且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我们决不当李自成,不能从北京退回去,退回去就失败了。”2002年12月,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成员去西柏坡考察,回顾历史谈起毛泽东“进京赶考”的话,他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党带领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这场考试的继续”,要求全党“在这场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2013年7月,习近平参观西柏坡革命旧址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新时期历届党中央领导人一而再地拿“周期律”和“进京赶考”说事,意境高,涵义深,显露的都是对确保共产党执政长治久安的战略关怀。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事物的规律是在实践的深入中不断被发现的,共产党执政规律我们党已经把握了不少,但有待发现的还很多。对规律认识深化的历史过程决定了党的先进性和执政长期性的延续过程。认识和把握党的先进性与执政长期性的内在关系,需要在党的建设不断深入的实践中继续深化下去。党的生命延续与党的执政长期维系紧密相联系,只有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旺盛党的生命力,才能为党长期执政奠定扎实可靠的基础。
  三、永葆先进性才能长期执政
  基于政党生命与自然人生命周期规律不同的立论,研究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问题,就必须着眼党的先进性建设。永葆先进性是长期执政的根本保证,执政的长期性只有在党的先进性的动态发展中才能实现。
  中国共产党现在已经拥有8500多万党员,体态大,而且经历近100年的发展,历史老,算得上是一个大党、老党了。生命科学意义上的“防衰老”对于党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自然人防衰老的愿望是想延迟生命终结的时间,政党防衰老的目的是要实现组织生命的焕发,两者在生命科学意义上又不一样。自然人无法抵抗死亡期限的到来,政党则可以通过生命要素的再激活保持组织长期发展下去。政党组织不存在一百年还是几百年的周期极限,政党的“老”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生命要素的不断激活可以使老党重新焕发青春,诗人境界里的“老当益壮”,是历史悠久的政党致力追求的状态。
  自然人的生命周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寿终正寝的属正常死亡,患病或因事故夭折的属非正常死亡。政党的生命按照马克思主义“最终也会消亡”的论断,也会寿终正寝,需要避免的是非正常死亡。近代以来,无论是外国还是中国,政党销声匿迹的现象不少见,导致政党非正常死亡的原因多而复杂,“政党患病”是其中之一。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出了问题,就像自然人感染病毒一样,重症得不到有效医治,就会丧失生命。江泽民在论述党的建设时曾使用了“细胞”、“肌体”、“病毒”、“病变”、“毒瘤”以及“不治之症”等词语,这都是生命科学领域里的医学概念,它对于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思考党的先进性与执政长期性的关系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生命学中,“基因”的概念很重要。人类医学知识证明,自然人的基因构成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基因对于生命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其二,通过变异某些因子改变自身的综合特性,储存生命孕育、生长、衰亡过程的全部信息。其三,通过复制、表达、修复、突变,完成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将生命科学意义上基因的这些表现用于党的建设研究,有助于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第一,中国共产党具有良好的基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思想武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工作出发点和归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吸收先进分子的组织路线,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政治路线,等等,都是党的基因构成。这些基因决定了党的先进性,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这个本质属性是确定不移的,改变先进性的结果只出现在一种情况下,那就是这些良好的基因完全彻底地被破坏掉。
  第二,党肌体里良好的基因遗传,是党组织保持先进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党的生命通过这些良好基因的复制、表达、修复得到延续。在政党组织的基因遗传中,复制意味着继承,表达意味着发扬,修复意味着创新。与自然生命的基因遗传不同,政党组织坚持的理念、秉承的宗旨、实践的取向、发展的路轨,既有历史接续,又需要变化更新,遗传的基因必须在与时俱进中存活。思想创新发展、成员代际更替、组织扩大增强、作风承先启后,保持党的先进性离不开基因遗传,也离不开基因再造。将自然生命基因遗传的复制、表达、修复,转换为政党组织基因遗传的继承、发扬、创新,对于永葆党的先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党组织的纯洁性是良好基因遗传的状态表现,要使基因不发生异变,必须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如果说先进性是党的本质属性的话,纯洁性就是党的外在状态。先进性必然要求纯洁性,但本质先进不等于状态纯洁,就如健康的人也会生病一样,先进的政党也难免存在不纯洁的情况,不纯洁就是生病。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是基于其先进的本质。这个结论不仅有理论的依据,而且有实践的验证,毋庸置疑。但是,本质属性与外在状态出现不一致是常有的事情,从党的建设来说,本质变化是一种质变,状态变化是一种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就导致质变。党的先进性表现充分不充分,取决于纯洁性程度高不高,纯洁性程度降低就会增添党的良好基因发生异变的危险。
  以上生命基因的视角研究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具有历史的基因遗传,这些良好基因在复制过程中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使薪火相传和接续奋斗中党的先进性本质始终不发生改变。当代中国成就巨大、进步显著、发展快速的事实,证明了党的先进性本质。然而,现实面临一系列艰难棘手的问题对党的执政构成严峻的挑战。腐败现象屡治不减,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公正公平实现不够,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资源瓶颈制约加重,等等,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风险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解决所有这些问题,当然要靠发展,但治国理政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有效地将执政党建设好。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一个患病的党难以担当治国理政的重任,治国理政的党难以靠感染病毒的肌体来支撑。从严治党首先要治病。党的十八大决定并部署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对党建实践一次诊脉问药的治病。党中央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及“出出汗”、“排排毒”的指示,表明对党目前染上的疾病已经到了必须加以认真诊治的时候了。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不实、不正和不廉问题不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重症不祛除,就将破坏党良好的生命基因,就将销蚀党的先进性本质。紧密联系群众是疗治党的病症之良药,认真和切实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现实要求。
  注释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526页。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12页。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01页。④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615、230页。⑤《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19页。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435页。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06页。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44、86页。⑩李斌、霍小光、赵超:《毛主席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话,至今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新闻晚报》2012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544页。李斌:《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人民日报》2013年7月14日。
  责任编辑:浩淼
其他文献
2013年12月7日,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七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生产力专家、学者,经济界、新闻界、企业界等各界人士共200余人莅临大会。大会由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事会翟立功主持。十届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生产力学会名誉会长蒋正华致开幕词。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胜昌做了关于学会十六届理事会工作总结和未来两年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农业在中国都是作为基础产业而受到重视的,但即使进入21世纪,中国农业依然面临战略重视与客观投入不足的矛盾。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却依然面临基础薄弱、农民就业压力大、农业环境污染、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变得日益稀缺等新的问题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我国农业知识创新和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在这个方面,我们将目光投向
期刊
2013年12月7日至8日,由郑州大学近现代河南与中国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第二届近现代河南与中国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人民出版社、中共河南党史研究室、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人民出版社、郑州二七纪念馆以及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中医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南阳师范
期刊
摘要:元代戏曲家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从初入欧洲被节译、被改写到被全文翻译,可以说《赵》剧代表中国文学由东向西做了一次完整而成功的文化旅行。马若瑟、伏尔泰、儒莲的三个不同时期的译本在这段旅行中具有标志性意义。三个译本在文化语境、译本特点及译本接受等方面存在相互关联,译者恰当把握各种因素,促成该剧在不同时期均为目标语受众广泛接受。探讨《赵》剧的译介历程,对我们今天中国文学“走出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
期刊
摘要:自我国政府第一次全面提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以来,政府职能日渐规范明确。但是,现有政府经济目标也存在着经济目标透明性较差,一些核心经济指标长期采取定量表述,经济增长目标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不合拍,过分注重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且追求高出目标较大幅度的年增长率,政府应对年度人大、政协大考的倾向明显,等等矛盾和问题。政府需把抓住我国城镇化尚未完成的战略机遇期,深化对五年经济规划的理解,
期刊
摘要:不同村庄有不同的权力结构,如强村弱民、强村强民、弱村弱民或者弱村强民。发现这些村庄权力结构的决定因素尤其重要。研究发展,村庄的权力结构是由产权的集中性、稳定性决定的。产权集中性、稳定性或两者的组合与村庄权力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产权的集中性决定权力,产权的稳定性决定权利。产权集中性和稳定性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村庄权力结构和治理模式。  关键词:产权发展;产权转移;产权集中性;产权稳定性;买断式
期刊
摘要:考析《天问》中屈原所问之本意,或当指楚文王时之事。盖“大鸟”之谓,当是指文中所言“此大鹏鶵也”,大鹏“羽堕如雪,血洒如雨”,因是而鸣,而又疑“丧”乃“葬”之讹(丧、葬同属阳部,或因音近而讹)。盖大鹏广数十里,其体硕大,不知何处可葬。王子乔仙化之事,在先秦典籍中鲜见,至汉代以后,则流俗怪说,陡然兴起。溯其上源,盖在秦汉方士盛行之际,至蔡邕之时,备受推崇,而后遂窜入道家神仙的体系。而从王子乔迁变
期刊
摘要:近十年,中国电影界出现商业电影题材类型单一、技术上缺乏创新、创作上漏洞百出和艺术电影票房欠佳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反映出中国电影界缺乏电影整体产品观念,没有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电影进步。电影整体产品观认为:电影产品是包括核心层、形式层、概念层、延伸层四个层次相统合的整体,任何一个层次的欠缺都会影响电影整体产品价值的实现。无论是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都应该树立电影整体产品观,从四个层面发力,取
期刊
摘 要: 农户差别化生产的行为动机分析是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通过六省区农户调查的案例分析,发现单一的理性经济人假定很难解释农户以“一家两制”为特征的差别化生产行为。实际上,中国农户的生产动机至少包括了生存理性、社会理性和经济理性。在6省区134份案例中,96.3%的农户表现出两种生产动机,64.2%的农户表现出三种生产动机,体现出了多元理性。而对其中6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及3种生产动机的逐项复制研究说
期刊
摘要:分配正义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方面,分配正义的实现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收入不平衡、分配差距扩大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社会矛盾相当严峻,特别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和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已经越来越接近民众心理承受的最大限度和社会稳定的最低临界点。如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分配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