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臧艺兵与其研究生张雪程合著的《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由崇文书局出版(2015-12)。臧艺兵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曾执教于武汉音乐学院、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现任集美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研究。首次读到这本著作时,我产生了一个困惑:作为民族音乐学家的臧艺兵,为什么要研究文化创意产业?
[关键词]《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农村音乐经济;创意思考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12-0151-03
本人出于对音乐人类学的兴趣而广泛阅读,并集中阅读了作者近十余年学术成果,发现作者早在2003年就呼吁通过民间传统音乐实现对农村音乐话语的关注,并且提出如何发展“农村音乐经济”这一新课题,《音乐与八亿农民》一文发表在人民音乐上。[1]作者在民间音乐的语境下讨论文化创意产业,描述农村音乐经济现象,这正是《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之亮点所在。
作者在2005年作为核心成员主持“科技部‘十一五’规划”文化产业发展部分写作,此后,多次深入农村进行田野调查,十分了解民间歌师生存状况,作者经过长期调查研究与学术积累,终于在十年后出版《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专著。分析评价这本著作的内容与价值,归纳作者创作这本著作的思想根源与学术历程,对我们该如何从事音乐研究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一、《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内容:第一,揭示民间音乐文化的非官方性、创造性等特征。第二,阐述中国民间音乐的活态特性,包括婚礼、葬礼、祭祀等仪式中的民间音乐,民间传统节庆、民间庙宇中的音乐活动,以及都市茶楼、夜市中的民间音乐活动。第三,分析民间音乐的社会调节价值、道德引领价值、社会传播价值,以及民间音乐的生活需求与消费价值,讨论民间音乐的社会供求关系。第四,分析民间音乐与文化产业的六种运营模式,作者认为马街书会等是民间音乐产业原生模式的代表,此外,还讨论了现代旅游经济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职业商演活动中等其他民间音乐产业模式。
《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并非企图告诉人们如何具体有效地把民间音乐转化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产品,而是倡导文化创意产业适度地建设我们的艺术化生活。其价值取向在于:1.揭示民间音乐的文化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2.通过列举案例,展示民间音乐活态特性,以及民间音乐如何镶嵌渗透在社会生活中并呈现其价值。3.通过对民间音乐价值的具体分析,讨论民间音乐的社会供求关系。4.通过分析民间音乐的经济基础,以及城乡新的产业业态,将当前已经存在的民间音乐产业的情况进行描述,围绕民间、音乐、经济、创意等概念展开思考。
《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种:第一,田野调查法。例如对湖北吕家河民歌村、山东胡集书会进行调查分析,对民间音乐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对民间音乐与文化产业运营模式进行调查。第二,人类学方法。对相关经济现象进行描述,描述了民间音乐的经济价值与市场需求,民间音乐与文化产业的运营模式。第三,质性研究法。对文化进行质性分析,通过图表分析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三位一体概念;对民间音乐文化采用大量表格进行质性分析,按照人口数量列表中国传统说唱形式,民间歌师姚启华近三年参加民间仪式列表等。第四,文化生态学的方法。讨论民间歌师与民间音乐文化的互动关系,对民间音乐文化与其所依赖的乡土经济基础进行理性分析。
二、《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与现实意义
《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农村音乐经济”的学术著作,首次将农村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联系在一起,从民间音乐、农村视角,提供了新的学术案例。《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民族音乐学应用研究,其现实意义是:随着城镇化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减少至六亿左右(中国人口普查(2010),农村人口占50.32%),“三农”难题依然存在,如何充分利用民间音乐优势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是一个良好开端,作者紧紧围绕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大方向,为农村民间音乐产业化提供新的思路。
《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价值在于民族音乐学与文化产业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对民间音乐相关经济现象进行描述,首次归纳民间音乐的市场需求与产业模式。作者关注的重点不是大都市里的西方音乐,而是我国城乡民间音乐,使用音乐人类学的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解释民间音乐→文化创意→文化产业,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在学理上阐明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
《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强调文化生态平衡观,以及对诗意生活的追求。作者认为,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尊重民间音乐文化所维护的自然和社会平衡状态。民众、民间、大众生活,集体记忆,共同愿景,既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起点,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终点。离开了环境,尤其是生存环境,就没有了文化的土壤,民间歌手乡土生态将被破坏。政府部门如果想推动民间音乐产业化,可以适度帮助,但一定不能主导,对民间文化的自然生态要充分尊重,因为行政力量摧毁它很容易,但要重建它几乎是不可能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民间文化与创意产业,警醒人类要尊重“詩意化生活”的自然状态,民间音乐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为中国城乡文明建设提供有创意的诗意生活。人需要过有创意的生活,人必须是自由自在的,尊重每个生命的天性。我们需要对农村现有“诗意生活”改革持谨慎态度,反对破坏性发展。
三、《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是作者学术积累的结果
欧文·斯通说:“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的成就与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2]《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是学术积累的结果,我们追溯作者的相关学术研究,能够发现其创作的思想根源,同时,也一定会被作者执着的信念所感动。 臧艺兵在2003年提出“农村音乐经济”课题后,又继续深入研究,论文《关注原生态民歌对当今中国的意义》(2004),提出原生态民歌是文化经济崛起的一个重要信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也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商业品牌。此后作者学术取向转为“把音乐作为文化研究”,开始关注民间歌手与本土环境、与社会经济等的关系。发表相关论文有《民间歌手研究的口述史模式——理论视角与方法》(2005)、《口述史与音乐史——中国音乐史写作的一个新视角》《吕家河民歌与地域文化建构——一种音乐民族志的考察和分析》(2005)。同时,作者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一五’规划”文化产业相关课题(2005),财政部“全国农民文化生活调查项目”,国家社科“湖北长阳土家族民间文化保护实施研究”(2006)。
在论文《社会变迁中的汉族民间歌手案例》(2006)一文中;作者深入研究现代经济活动中吕家河民间歌手姚启华的现实生活,指出只有深入研究民间音乐文化及其所建立的生活方式,才能使经济学家产生灵感,经济学才能看到它真正的前景[3]。论文《乡土文明建设与民间歌手》(2006),指出支撑乡村人生活方式的文化基础存在坍塌危险,乡村在失去经济基础的优势的同时,也可能失去了文化的话语权[4]。发表论文有:《透视真实民间生活仪式——汉族婚礼中的活态音乐、口头文学与民俗考察》(2007)、《《民歌与安魂:武当山民间歌师与社会、历史的互动》(2009)。另外,臧艺兵在华中师范大学指导硕士论文《音乐与养家糊口——山东胡集书会研究》(2009),对鲁北胡集书会从曲艺文化产品的生产、消费、产业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
以上论文成果与科研项目奠定了《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写作基础。作者创作《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作者接受国家文化产业中心的项目,引起了强烈的研究兴趣。第二,学习国内外文化产业理论和收集相关资料的研读时期,对民间音乐文化产业有了深层次的反思。第三,通过理性分析,描述已经存在的民间音乐产业,并表达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四、《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引发的思考
创意产业提法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不是产业的产物。[5]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是创意,内涵丰富的创造性和独特的价值体验是文化创意产业是否成功的关键,更为重要的是要保证对创意的认可和接受,并大规模实现创意对文化产品价值的增值功能。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前景广阔,英国音乐产业平均每年为英国创造产值50亿英镑,仅音乐旅游一项,每年能够带来22亿英镑的收入,创造24000个就业岗位。[6]我国音乐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已有少量成果:《音乐商务项目策划教程》(张蓓荔)、《社会符号学视域下音乐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刘小波),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以城市为重点,忽视农村文化产业研究。《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对“农村音乐经济”的研究成果,将积极带动研究者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在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战略做了明确部署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通过理论研究促进民间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实践?民间音乐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何种方法实现大众消费?民间音乐创意文化产业资金运作的逻辑进程是什么?民间音乐文化产业作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途径是什么?民间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在法制背景下进行产品开发与体系化管理?文化是黏性知识,它无法在不同国家之间有效转移,文化创意的黏性特征使得各个地区或国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7]能否把文化创意的一次性转换成为产业的可复制性?标准化与模式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财新周刊》报道:2017年的马街书会,会场周围锣鼓喧天,现场环境嘈杂,少量观众与众多民俗摄影师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根植于农耕文明的娱乐方式或许已经走到末路。[8]马街书会真的走向没落了吗?《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强调,民间音乐通常被看作一种“落后”的农耕文明的产物,尽管农耕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但农耕文明可能是生活、生存与艺术融合程度较高的一种人类生活方式,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作者曾大声疾呼(2004):[9]“到回报中国农民的时候了,当我们把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中国农村的时候,也是把中国城市建设中得到的教训引介给农村的时候,我们要把农村建设得比城市更好,必须高度警醒,那里不仅残存着我们祖辈的老屋,更模糊地保留着我们珍贵的传统文化——神圣的精神家园。”然而,针对作者的呼吁,十余年来并没有根本改观,发展现状依然令人担忧。
当前,西方音乐在我国快速扩张,钢琴等西洋乐器在城市广泛普及,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西方歌剧等作品演出受到知识产权保护。而我国广阔农村,民间音乐与文化产业则明显呈现出不自信,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的方针需要落实,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小 结
《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是作者十余年来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结晶,该著作以民间音乐为主线,阐述农村音乐经济,分析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以及主要运营模式。该书也有不足之处,存在两位作者不同写作风格痕迹,在讨论民间音乐产业音像出版时,把崔健摇滚音乐唱片归属于民间音乐案例可能会引起争议。尽管如此,作为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著作,对于推动民间音乐文化创意产业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
《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充分体现作者的人文关怀,臧艺兵对民间歌师富有同情心,不仅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善念,而且在物质上直接资助歌师姚启华,还企望在文化创意产业方向,从根本上改变民间歌师、民间音乐家的生存状况。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提出在不破坏民间音乐文化生态的前提下,即保持“诗意生活”的前提下,去谨慎改革与完善。
[参 考 文 献]
[1]臧艺兵.音乐与八亿农民——从武当山吕家河民歌村说起[J].人民音乐,2003(10).
[2]欧文·斯通.渴望生活:梵高传[M].常 涛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1—10.
[3]臧艺兵.社会变迁中的汉族民间歌手案例[J].中国音乐学,2006(02).
[4]臧艺兵.乡土文明建设与民间歌手[C].年度学术2006——農村与城市[A].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约翰·哈特利.创意产业读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李 炎,陈 曦.世界文化产业发展概况[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46—47.
[7]胡晓鹏.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的思考[J].科学学研究,2006(01).
[8]郭现中,陈 亮.马街书会——民间曲艺艺人最后的秀场[J].财新周刊,2017(07).
[9]臧艺兵.关注原生态民歌对当今中国的意义[J].艺术评论,2004(10).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关键词]《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农村音乐经济;创意思考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12-0151-03
本人出于对音乐人类学的兴趣而广泛阅读,并集中阅读了作者近十余年学术成果,发现作者早在2003年就呼吁通过民间传统音乐实现对农村音乐话语的关注,并且提出如何发展“农村音乐经济”这一新课题,《音乐与八亿农民》一文发表在人民音乐上。[1]作者在民间音乐的语境下讨论文化创意产业,描述农村音乐经济现象,这正是《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之亮点所在。
作者在2005年作为核心成员主持“科技部‘十一五’规划”文化产业发展部分写作,此后,多次深入农村进行田野调查,十分了解民间歌师生存状况,作者经过长期调查研究与学术积累,终于在十年后出版《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专著。分析评价这本著作的内容与价值,归纳作者创作这本著作的思想根源与学术历程,对我们该如何从事音乐研究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一、《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内容:第一,揭示民间音乐文化的非官方性、创造性等特征。第二,阐述中国民间音乐的活态特性,包括婚礼、葬礼、祭祀等仪式中的民间音乐,民间传统节庆、民间庙宇中的音乐活动,以及都市茶楼、夜市中的民间音乐活动。第三,分析民间音乐的社会调节价值、道德引领价值、社会传播价值,以及民间音乐的生活需求与消费价值,讨论民间音乐的社会供求关系。第四,分析民间音乐与文化产业的六种运营模式,作者认为马街书会等是民间音乐产业原生模式的代表,此外,还讨论了现代旅游经济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职业商演活动中等其他民间音乐产业模式。
《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并非企图告诉人们如何具体有效地把民间音乐转化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产品,而是倡导文化创意产业适度地建设我们的艺术化生活。其价值取向在于:1.揭示民间音乐的文化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2.通过列举案例,展示民间音乐活态特性,以及民间音乐如何镶嵌渗透在社会生活中并呈现其价值。3.通过对民间音乐价值的具体分析,讨论民间音乐的社会供求关系。4.通过分析民间音乐的经济基础,以及城乡新的产业业态,将当前已经存在的民间音乐产业的情况进行描述,围绕民间、音乐、经济、创意等概念展开思考。
《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种:第一,田野调查法。例如对湖北吕家河民歌村、山东胡集书会进行调查分析,对民间音乐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对民间音乐与文化产业运营模式进行调查。第二,人类学方法。对相关经济现象进行描述,描述了民间音乐的经济价值与市场需求,民间音乐与文化产业的运营模式。第三,质性研究法。对文化进行质性分析,通过图表分析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三位一体概念;对民间音乐文化采用大量表格进行质性分析,按照人口数量列表中国传统说唱形式,民间歌师姚启华近三年参加民间仪式列表等。第四,文化生态学的方法。讨论民间歌师与民间音乐文化的互动关系,对民间音乐文化与其所依赖的乡土经济基础进行理性分析。
二、《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与现实意义
《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农村音乐经济”的学术著作,首次将农村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联系在一起,从民间音乐、农村视角,提供了新的学术案例。《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民族音乐学应用研究,其现实意义是:随着城镇化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减少至六亿左右(中国人口普查(2010),农村人口占50.32%),“三农”难题依然存在,如何充分利用民间音乐优势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是一个良好开端,作者紧紧围绕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大方向,为农村民间音乐产业化提供新的思路。
《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价值在于民族音乐学与文化产业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对民间音乐相关经济现象进行描述,首次归纳民间音乐的市场需求与产业模式。作者关注的重点不是大都市里的西方音乐,而是我国城乡民间音乐,使用音乐人类学的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解释民间音乐→文化创意→文化产业,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在学理上阐明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
《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强调文化生态平衡观,以及对诗意生活的追求。作者认为,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尊重民间音乐文化所维护的自然和社会平衡状态。民众、民间、大众生活,集体记忆,共同愿景,既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起点,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终点。离开了环境,尤其是生存环境,就没有了文化的土壤,民间歌手乡土生态将被破坏。政府部门如果想推动民间音乐产业化,可以适度帮助,但一定不能主导,对民间文化的自然生态要充分尊重,因为行政力量摧毁它很容易,但要重建它几乎是不可能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民间文化与创意产业,警醒人类要尊重“詩意化生活”的自然状态,民间音乐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为中国城乡文明建设提供有创意的诗意生活。人需要过有创意的生活,人必须是自由自在的,尊重每个生命的天性。我们需要对农村现有“诗意生活”改革持谨慎态度,反对破坏性发展。
三、《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是作者学术积累的结果
欧文·斯通说:“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的成就与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2]《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是学术积累的结果,我们追溯作者的相关学术研究,能够发现其创作的思想根源,同时,也一定会被作者执着的信念所感动。 臧艺兵在2003年提出“农村音乐经济”课题后,又继续深入研究,论文《关注原生态民歌对当今中国的意义》(2004),提出原生态民歌是文化经济崛起的一个重要信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也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商业品牌。此后作者学术取向转为“把音乐作为文化研究”,开始关注民间歌手与本土环境、与社会经济等的关系。发表相关论文有《民间歌手研究的口述史模式——理论视角与方法》(2005)、《口述史与音乐史——中国音乐史写作的一个新视角》《吕家河民歌与地域文化建构——一种音乐民族志的考察和分析》(2005)。同时,作者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一五’规划”文化产业相关课题(2005),财政部“全国农民文化生活调查项目”,国家社科“湖北长阳土家族民间文化保护实施研究”(2006)。
在论文《社会变迁中的汉族民间歌手案例》(2006)一文中;作者深入研究现代经济活动中吕家河民间歌手姚启华的现实生活,指出只有深入研究民间音乐文化及其所建立的生活方式,才能使经济学家产生灵感,经济学才能看到它真正的前景[3]。论文《乡土文明建设与民间歌手》(2006),指出支撑乡村人生活方式的文化基础存在坍塌危险,乡村在失去经济基础的优势的同时,也可能失去了文化的话语权[4]。发表论文有:《透视真实民间生活仪式——汉族婚礼中的活态音乐、口头文学与民俗考察》(2007)、《《民歌与安魂:武当山民间歌师与社会、历史的互动》(2009)。另外,臧艺兵在华中师范大学指导硕士论文《音乐与养家糊口——山东胡集书会研究》(2009),对鲁北胡集书会从曲艺文化产品的生产、消费、产业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
以上论文成果与科研项目奠定了《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写作基础。作者创作《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作者接受国家文化产业中心的项目,引起了强烈的研究兴趣。第二,学习国内外文化产业理论和收集相关资料的研读时期,对民间音乐文化产业有了深层次的反思。第三,通过理性分析,描述已经存在的民间音乐产业,并表达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四、《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引发的思考
创意产业提法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不是产业的产物。[5]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是创意,内涵丰富的创造性和独特的价值体验是文化创意产业是否成功的关键,更为重要的是要保证对创意的认可和接受,并大规模实现创意对文化产品价值的增值功能。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前景广阔,英国音乐产业平均每年为英国创造产值50亿英镑,仅音乐旅游一项,每年能够带来22亿英镑的收入,创造24000个就业岗位。[6]我国音乐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已有少量成果:《音乐商务项目策划教程》(张蓓荔)、《社会符号学视域下音乐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刘小波),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以城市为重点,忽视农村文化产业研究。《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对“农村音乐经济”的研究成果,将积极带动研究者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在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战略做了明确部署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通过理论研究促进民间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实践?民间音乐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何种方法实现大众消费?民间音乐创意文化产业资金运作的逻辑进程是什么?民间音乐文化产业作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途径是什么?民间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在法制背景下进行产品开发与体系化管理?文化是黏性知识,它无法在不同国家之间有效转移,文化创意的黏性特征使得各个地区或国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7]能否把文化创意的一次性转换成为产业的可复制性?标准化与模式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财新周刊》报道:2017年的马街书会,会场周围锣鼓喧天,现场环境嘈杂,少量观众与众多民俗摄影师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根植于农耕文明的娱乐方式或许已经走到末路。[8]马街书会真的走向没落了吗?《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强调,民间音乐通常被看作一种“落后”的农耕文明的产物,尽管农耕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但农耕文明可能是生活、生存与艺术融合程度较高的一种人类生活方式,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作者曾大声疾呼(2004):[9]“到回报中国农民的时候了,当我们把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中国农村的时候,也是把中国城市建设中得到的教训引介给农村的时候,我们要把农村建设得比城市更好,必须高度警醒,那里不仅残存着我们祖辈的老屋,更模糊地保留着我们珍贵的传统文化——神圣的精神家园。”然而,针对作者的呼吁,十余年来并没有根本改观,发展现状依然令人担忧。
当前,西方音乐在我国快速扩张,钢琴等西洋乐器在城市广泛普及,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西方歌剧等作品演出受到知识产权保护。而我国广阔农村,民间音乐与文化产业则明显呈现出不自信,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的方针需要落实,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小 结
《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是作者十余年来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结晶,该著作以民间音乐为主线,阐述农村音乐经济,分析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以及主要运营模式。该书也有不足之处,存在两位作者不同写作风格痕迹,在讨论民间音乐产业音像出版时,把崔健摇滚音乐唱片归属于民间音乐案例可能会引起争议。尽管如此,作为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著作,对于推动民间音乐文化创意产业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
《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充分体现作者的人文关怀,臧艺兵对民间歌师富有同情心,不仅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善念,而且在物质上直接资助歌师姚启华,还企望在文化创意产业方向,从根本上改变民间歌师、民间音乐家的生存状况。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提出在不破坏民间音乐文化生态的前提下,即保持“诗意生活”的前提下,去谨慎改革与完善。
[参 考 文 献]
[1]臧艺兵.音乐与八亿农民——从武当山吕家河民歌村说起[J].人民音乐,2003(10).
[2]欧文·斯通.渴望生活:梵高传[M].常 涛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1—10.
[3]臧艺兵.社会变迁中的汉族民间歌手案例[J].中国音乐学,2006(02).
[4]臧艺兵.乡土文明建设与民间歌手[C].年度学术2006——農村与城市[A].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约翰·哈特利.创意产业读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李 炎,陈 曦.世界文化产业发展概况[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46—47.
[7]胡晓鹏.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的思考[J].科学学研究,2006(01).
[8]郭现中,陈 亮.马街书会——民间曲艺艺人最后的秀场[J].财新周刊,2017(07).
[9]臧艺兵.关注原生态民歌对当今中国的意义[J].艺术评论,2004(10).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