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为思想政治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使用新教材中呈现出许多可喜的变化,主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和人才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地处理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加强行动研究,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观察一线的思想政治课堂,访谈一线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并结合自身的高中教学实践,看到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使用新教材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轻教材“二次开发”,教条化地使用教材
“教材‘二次开发’,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增添、删减、加工和调整,合理开发和选用其它教学资源,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由于教材自身的局限性、学情差异等原因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然而,当下的思想政治课堂,一些教师将教材视为“圣经”,视为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对教材不能也不敢做任何删减和增设。具体表现为:教师充当“搬运工”的角色,固守着“教教材”。至于学生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忽视,学生学习缺少体验和探究,课堂低效或者无效。
对于有些机械照搬教材内容、教条化使用教材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他们缺乏对于教材使用的主动性,缺乏对于学生成长需求的真正关注。教学就是讲授教材,是完成固定的任务和程序。课程改革对于他们来说,不是真正的震撼和触动,而只是学科知识内容的增减抑或前后顺序的调整,教材在变,教学方式却始终如旧,“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正是对他们最好的形容,尤为让笔者惊讶的是,部分老教师仍把这些错误的意识当成最有价值的经验,津津乐道,传唱不已。
2.轻学生情感体验,知识化地使用教材
长期以来我国以升学为导向,唯分数是论的应试教育现状,使得很多老师一味强调落实教材的知识。所以,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学科为本位,以灌输知识为目的,教学偏向书本,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把生动的、教学活动囿于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得不到关注。这样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只有知识的传递和接受,没有情感的沟通和表达,思想的启发和生成。
不可否认,思想政治课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而且有些知识理论性非常强,既抽象又晦涩,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灌输和讲授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思想政治课有其自身的学科特殊性,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程,注重的是使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感知和深化对德育知识的认识,最终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材是道德知识载体,通过“知、情、意、行”的过程来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德育处于一個极为尴尬的位置。“‘有知识、缺文明’‘有学问,缺教养’‘有理论,缺实践’的偏颇依然存在”。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偏重书本知识,偏重知识的传授,偏重教学知识目标的完成。长期以往,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3.轻教学实际效果,形式化地使用教材
在对教师访谈和观察中发现,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教材的使用得到了老师们的普遍欢迎。尤其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厌倦的年轻老师,他们期待改变,期待全新的思想政治课。这些老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改造,他们尽可能地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开展各种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然而,过犹不及,一些教师为了单纯追求课堂热烈气氛,很多教学方式方法往往流于形式,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这种看似热闹的教学过程,通常只是简单地在表面的形式上做文章,比如增添一些生活情境、添加一些视频图片、增加一些学生活动、加入一些问题设置等,而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生命激情仍然被忽视。仿佛一夜之间,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变成了一幕活生生的话剧,在这上面,老师和学生都在尽情狂欢。
在这样的课堂上,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失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功能,失却教学真正的价值,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却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的职责,从而导致思想政治课堂低效或无效。
4.轻《课程标准》要求,复杂化地使用教材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简单化形式化使用新教材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复杂化地使用新教材。这些教师生怕学生在高考等各种考试测试中“吃亏”,为了让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知识,教师尽其最大努力对教材内容进行“深挖洞”,无限地拓展延伸。然而,这种人为复杂化地使用教材方式,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反映出,在一部分教师的心目中,缺乏《课程标准》意识,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与把握,这才导致他们在处理教学内容过分求精求深。
在教学中,有些思想政治教师会觉得教材所讲述的内容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增加考试分数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之下使用教材,会使教学的内容无限度地复杂下去。从表面上看,教师这样做似乎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是在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在超越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情况下,只是强调知识的难度学生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从长期看,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无疑是一种破坏。同时,它偏离教学的本质,增加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使用教材中的问题客观存在,正视这些问题,并探索解决之道,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1.轻教材“二次开发”,教条化地使用教材
“教材‘二次开发’,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增添、删减、加工和调整,合理开发和选用其它教学资源,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由于教材自身的局限性、学情差异等原因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然而,当下的思想政治课堂,一些教师将教材视为“圣经”,视为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对教材不能也不敢做任何删减和增设。具体表现为:教师充当“搬运工”的角色,固守着“教教材”。至于学生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忽视,学生学习缺少体验和探究,课堂低效或者无效。
对于有些机械照搬教材内容、教条化使用教材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他们缺乏对于教材使用的主动性,缺乏对于学生成长需求的真正关注。教学就是讲授教材,是完成固定的任务和程序。课程改革对于他们来说,不是真正的震撼和触动,而只是学科知识内容的增减抑或前后顺序的调整,教材在变,教学方式却始终如旧,“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正是对他们最好的形容,尤为让笔者惊讶的是,部分老教师仍把这些错误的意识当成最有价值的经验,津津乐道,传唱不已。
2.轻学生情感体验,知识化地使用教材
长期以来我国以升学为导向,唯分数是论的应试教育现状,使得很多老师一味强调落实教材的知识。所以,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学科为本位,以灌输知识为目的,教学偏向书本,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把生动的、教学活动囿于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得不到关注。这样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只有知识的传递和接受,没有情感的沟通和表达,思想的启发和生成。
不可否认,思想政治课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而且有些知识理论性非常强,既抽象又晦涩,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灌输和讲授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思想政治课有其自身的学科特殊性,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程,注重的是使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感知和深化对德育知识的认识,最终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材是道德知识载体,通过“知、情、意、行”的过程来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德育处于一個极为尴尬的位置。“‘有知识、缺文明’‘有学问,缺教养’‘有理论,缺实践’的偏颇依然存在”。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偏重书本知识,偏重知识的传授,偏重教学知识目标的完成。长期以往,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3.轻教学实际效果,形式化地使用教材
在对教师访谈和观察中发现,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教材的使用得到了老师们的普遍欢迎。尤其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厌倦的年轻老师,他们期待改变,期待全新的思想政治课。这些老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改造,他们尽可能地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开展各种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然而,过犹不及,一些教师为了单纯追求课堂热烈气氛,很多教学方式方法往往流于形式,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这种看似热闹的教学过程,通常只是简单地在表面的形式上做文章,比如增添一些生活情境、添加一些视频图片、增加一些学生活动、加入一些问题设置等,而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生命激情仍然被忽视。仿佛一夜之间,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变成了一幕活生生的话剧,在这上面,老师和学生都在尽情狂欢。
在这样的课堂上,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失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功能,失却教学真正的价值,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却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的职责,从而导致思想政治课堂低效或无效。
4.轻《课程标准》要求,复杂化地使用教材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简单化形式化使用新教材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复杂化地使用新教材。这些教师生怕学生在高考等各种考试测试中“吃亏”,为了让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知识,教师尽其最大努力对教材内容进行“深挖洞”,无限地拓展延伸。然而,这种人为复杂化地使用教材方式,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反映出,在一部分教师的心目中,缺乏《课程标准》意识,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与把握,这才导致他们在处理教学内容过分求精求深。
在教学中,有些思想政治教师会觉得教材所讲述的内容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增加考试分数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之下使用教材,会使教学的内容无限度地复杂下去。从表面上看,教师这样做似乎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是在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在超越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情况下,只是强调知识的难度学生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从长期看,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无疑是一种破坏。同时,它偏离教学的本质,增加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使用教材中的问题客观存在,正视这些问题,并探索解决之道,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