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消费类投资当成经济新增长点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992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刺不刺激不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减速还是加速也不是核心问题,如何改革并通过改革引出新增长点才是关键。而改革的核心就是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公共消费类投资领域,为此,要进行一系列的公共财政以及金融体系改革。
  讨论刺不刺激,
  无助于寻找经济增长新思路
  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增长速度的下滑,这一点没有任何的争议。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官方的统计数字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完全反映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基本态势。
  官方统计数据中,影响GDP增长最大的因素是固定资产投资,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这一数据具有“经济稳定器”作用,那就是:当经济增长放缓的时候,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虚报的,因为地方政府有动力缓解甚至于掩盖经济下滑的现实;相反,当经济增长过热的时候,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这一数据是低报的,因为我们知道,统计局使用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这一数据,是根据工程项目完成额的目测法来进行的,这种目测法极其不精确,统计上更加严谨的办法是实际的财政账目工程款支出法。
  与此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这一增长速度实际上是从工业产值以及各个企业的销售额中反推出来的,但问题在于,各个企业的销售额与附加值之间,并没有完全固定、一成不变的比例关系。因此,在整体经济放缓的时候,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往往是高报的。这又是因为地方政府的主观因素所致。
  中国经济当前的种种数据—从出口到发电量到货运量到大宗产品的价格,都反映了一个基本的情况,那就是中国经济当前放缓的态势十分明显。这一大背景下,该不该刺激中国经济的增长,自然成了当前社会各界所议论的重要话题。
  中国经济该不该刺激?这不是问题。因为中国经济当前问题的实质是还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而这个新的增长点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措施释放出来。
  传统的财政以及信贷刺激政策只能对传统的、老的增长点发力,而这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增长并没有好处。而不刺激又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在刺激与不刺激之间讨论话题,永远找不到新的思路。
  境外机构编造“李克强经济学”,
  大有游说不刺激政策之嫌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境外投资机构编造出“李克强经济学”来总结他们所理解的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政策,其核心的一点就是不刺激。在我看来,这种以领导人冠名的经济学,在国外一般是根据领导人自己具体的施政理念来命名的,比如安倍经济学,明确提出他有“三枝箭”。而在中国,由境外机构给中国领导人命名经济学,信誓旦旦地将经济学的内容逐条描述出来,这种经济学大有政策游说的嫌疑,本质上是把自己所理解的中国经济的政策取向强加在领导人的身上。
  境外投资机构的研究者比较关心的是自己是否预测得准确,自己的故事是否前后一致,而把自己对政策的理解、预测转变为由自己命名的领导人经济学,这恰恰是他们实现自己预测正确性的捷径。因此,这种领导人经济学的游戏,恐怕不应该过分地关注。
  当前讨论应聚焦于
  如何通过改革保增长
  中国社会当前的最主要问题是缓解社会矛盾。种种的社会事件,从首都机场的爆炸案到城管暴力,都反映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社会矛盾正在不断激化,而缓解这些矛盾的基本措施,就是要保持经济适当的稳定。这好比穿越泥泞道路的自行车,必须要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既不可盲目地加速,也不可过分地减速,加速固然有风险,减速也会使得自行车失去稳定性。因此,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实现稳定增长,这才是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
  但是,怎么样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当前的中国经济并不像1998、1999年的样子,那时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如国有企业严重亏损、国企职工大批下岗、国有商业银行技术上破产、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今天的情况类似于1992年的中国经济,实体经济的增长点依然存在,但是缺乏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新的增长点在旧的体制下不能发挥,因此经济进入低迷状态。
  根据这种形势,中国经济当前要问的问题并不是要不要刺激,而是要不要改革,怎么改革;如何通过改革来找到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改革缓解经济下滑的颓势。
  公共消费类投资堪成新增长点
  那么,中国经济的增长点在什么地方呢?
  我自己在不同的场合也都坚持论述一个观点:中国经济在当前阶段最重要的增长点是一大批消费性的公共投资,其中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抗灾能力、城市内部的地下管网建设、水和空气质量的治理。这一系列领域都是直接与百姓的生活质量、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关的,这一大批投资项目也是初步进入小康阶段的今天,中国社会和百姓最需要的。
  这些投资项目与传统的产能扩张、工业化不同,这是一种消费性投资。问题的关键是目前为止,我们尚未找到一种机制,可以让投资者从这些公共投资中获得收益。换句话说,当前经济改革的一大挑战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把民间资金引到这些公共消费类投资中去,从而找到新的增长动力。为此,国家必须放手允许地方政府试点,把一些准公共性投资转变为公司合伙的投资方式。比如说污水处理,可以通过地方政府逐步收费,把这些收入转让给投资者,而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从中获得回报,最终通过BOT的方式转给地方政府。再比如说,道路建设可以通过地方政府承包给企业,由民间投资者经营道路或道路周边的广告权、土地经营权来实现。
  中国不缺资金,尤其是不缺民间资金。在过去几年,民营经济投资量占到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70%左右。今天的问题是民间资金看不到方向,一旦我们能够通过创新把民间资金引入到公共消费性投资中,那么不仅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能维持,中国经济的面貌也会得到改善,百姓的生活质量同样会得到提高。
  配套进行公共财政及金融改革
  与以上引导新增长点密切相关的是地方财政整顿。当前,不少地方政府欠下了巨额的银行贷款,这些地方政府贷款将严重阻碍地方政府的持续发展。为此,中央政府必须找出办法,发行一定的国债,将地方债务清理干净。不仅要清理,而且要出台相关改革措施,比如说允许地方政府征收一些资源类的税收,如污染费;也允许地方政府逐步地推出房产税,获得土地出让之外的稳定财源。符合条件的、地方财政做得比较好的、比较透明的地区,可以发行地方债和市政债,这事实上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举措,让地方政府得到资本市场的监督。
  为了顺利引出新增长点,还需要在金融上进行整顿。当前金融体系中隐藏着一些呆账坏账,这些呆账坏账必须被清理,从而化解金融体系的风险。因此,笔者认为,金融改革刻不容缓。
  总结说来,刺不刺激不是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如何改革并通过改革引出新的增长点,这才是关键。而引导改革的核心就是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到一大批公共消费类投资中去,为此,要进行一系列的公共财政改革以及金融体系改革。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
  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恒安国际的施文博、许连捷,富力地产的李思廉、张力,他们分别作为共同创业的大股东,股权相当,分工明确,成就了中国商界不可多见的双核领导模式。但上一辈的亲密合作能否顺利传承至下一代?如若不慎,企业控制权、人事权将面临震荡。或为避免未来企业价值在双方争拗中毁损,一些富人已开始另起炉灶,建设家族独立控制的资产平台。  草根富人创业时,通常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或者是家族齐上阵,或者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出资
期刊
中国公司正把目光从自然资源转向科技、食品、房地产和品牌。在这些并购标的所在的美国和欧洲地区,民意对商业交易的成功与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公司声誉有利于提高公众的接受度,让监管部门对企业的资质更加信服,从而有利于批准企业的审批请求。  美国在近日发表了两份关于中国企业投资海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研究报告。7月18日,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全球态度调查(Globa
期刊
“三星共和国”  总部位于首尔的三星集团,是韩国最重要的财阀,除了超越苹果成为手机产业霸主之外,其在众多商业领域也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例如,承建世界最高的建筑物哈利法塔(迪拜塔)。  2012年,三星集团员工超过42万名,销售额2686亿美元,占同年韩国GDP的24%;《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显示,其2012年出口额1567亿美元,占韩国总出口量的28.2%。Bloomberg的数据则显示,2012年末
期刊
进入7月,市场一改颓势,截至7月18日,上证综指较6月25日创造的4年来新低1849.65点上涨9.4%。同期,创业板指数表现尤为抢眼,涨幅达14.5%。回顾7月信心指数,维持上升趋势达75的偏乐观值,领先作用明显。8月新财富信心指数为58,较上月下跌23%。  其中,机构投资者信心指数为65,较上月下降12%;券商分析师信心指数为62,较上月下降7%;个人投资者信心指数为53,较上月下降34%。
期刊
假如我们把对内服务视为券商研究1.0时代的主要特征,把卖方研究模式的开启视作券商研究步入2.0时代的起点,那么今天,中国证券研究业又走到了向3.0时代转型的分水岭。  从转型动力看,伴随中国经济启动新一轮增长、金融改革为证券业带来机遇与阵痛,各家券商的内部结构调整、业务布局和人才储备已然展开,身处其中的证券研究业务也面临重新定位的挑战。加之以研究换佣金的卖方研究模式陷入困境,金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
期刊
对中国人来说,未来几年最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守住风险门户。如果在中国有一套以上的房子,笔者会出手套现。如果是成功人士,笔者会选择资金出海。估计几年后可以在中国买到便宜得多的资产。  这两年作公开演讲时,笔者被问最多的问题是,“我们手头那点钱,该怎么办才好”。  房价还在升,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对房地产泡沫抱有戒心。股价不停地跌,不过抄底的人不断被进一步下跌所“斩首”。钱放在银行里则利率太低,百姓感受到
期刊
富二代与父辈之间的摩擦首先是不愿接班,即使接班,很多人在企业发展思路上也与长辈有所分歧。如何弥合代际差异,是一大难题。为给交班作铺垫,创始人常选择一部分子女有兴趣的业务作为“试验田”,鼓励他们尝试,同时积攒业绩人望,赢得老臣支持。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打拼出来的富一代,通常有着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他们善于挖掘商机,凭借才智、经验以及对市场的深刻了解开疆拓土,成功创富。富二代则与父辈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代
期刊
炫富,骄纵,能代表富二代群体的主流吗?这一群体若都是声色犬马之徒,何以许多人能混到海外名校的文凭?他们可能有自己的喜乐兴趣,但最终或只能归顺宿命,接管家业。各种社交圈、联合会,是他们增厚资本的名利场,还是抱团做事的大平台?  第二代起步要拼爹,第一代传承则要拼孩子。对于富人,并非有了孩子就可继承大统,只有一个孩子担心不成器,子女多了担心争权夺利,那么,富二代有没有这么让长辈们不省心?从超跑俱乐部到
期刊
2009年,国金证券成功逆袭,证券研究新兴势力开始崛起。2013年,这些新势力以不容置疑的姿态完成了颠覆。继2012年回归“本土最佳研究团队”前十名之后,海通证券今年更以破竹之势一举站上本土研究之巅,取代了七冠王中信证券。将本届23家机构上榜分析师的成绩加总并排序,总成绩并列的情况高达11次。已无任何一家券商敢轻言忽视来自对手的挑战。  就像那些曾经的“本土最佳研究团队”常客已退出前十名的竞争,研
期刊
生男生女都一样?传承之时,儿子还是占据了有利地位。长子更是继位的不二人选。不过在中国,传承人选的多样性已经显现——女儿也可接班,贤者也可逆袭。而培养儿女作为整体协作接班,同时从区域或是资产上进行分割,是多子女家庭在实践中形成的智慧。  不单是中国人,从阿拉伯人到印度人,多子多福是亚洲人共有的传统观念。中国字里,有儿有女,凑成一个“好”字,也是大多数人的通俗理解。尽管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但不少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