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种养殖行业前几年炒种风气盛行,到去年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目前,相对来说,特养行业比较低迷。
对特种养殖行业来说,评价一个特养品种是否有潜力,或者是说避免成为恶性炒种的受害者,至少需要考察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市场。
任何品种或者产品,饲养出来之后,都是需要市场来接受这个产品,说白了,就是有掏钱来购买的客户。这样,饲养这个品种,才能有实际的收入,也就是说能够将产品转化成货币,挣到钱。市场的形成与否,又分成几种情况:
1、已经形成的大规模的市场消费习惯,例如:鹿(高端市场,投入巨大)、驴、兔肉、鸽子、鹌鹑、黄鳝、泥鳅、牛蛙等;或者是成熟的产业链条,比如:毛皮制品(高端市场)。当然,相对来说,养殖竞争就更加激烈。
2、某些小区域的一些特有的风俗习惯,例如:某些地方爱吃一些特定的昆虫或者兽类,但是那都是很小的区域范围,很多情况下,可能都是捕捉野生的,如果要驯化养殖,投入与产出能挣到利润吗?这个需要很好的考量与计算。一般这种小区域的风俗,不适合推而广之,因为一旦养殖过剩,没有这么大市场,那亏损,甚至是血本无归就成为必然。所以,市场上盛行的一些炒种公司,就是利用区域一些市场,扩大宣传,误导养殖者高价投入养殖,给个虚幻的市场与效益,养殖者一旦市场考察不清,率性投入,亏损就成了必然。
3、潜在市场的寻找。一般这个市场是需要前期很大投入的挖掘和成规模的市场供应。而且抓住的一般都是群众的一种猎奇、尝新的一种心态。例如:最近比较热门的特种野猪养殖。很多炒种公司宣称的,本产品目前热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其实,在大城市的超市中难得见特种野猪的相关产品的出售。如果是宣称能够回收的公司,那就更加需要探探这个品种的真实市场销售情况。如果养殖者打算养殖某种较为不常见的品种时,建议可以自己跑跑相关市场和超市,自己去找找,是否真的有这些产品出售。
4、针对特种野生动物养殖。吃野味儿是从古自今就有的一种饮食习惯,但是现在为了加强自然界的环保,保护野生动物,捕猎野生动物是不法行为,所以目前还是比较鼓励人工饲养一些这些野味儿,既能满足大家的口福,也能很好的保护野生动物。但是,养殖野味儿就更加需要把握好市场的接受度。首先是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销售的市场大小、和驯化养殖的成本。从市场接受程度来说,比较看好的是放养的野鸡等,这个比一些稀奇古怪的产品要好很多。要搞养殖,首先就要考虑,这个东西养出来谁来买?比如:兔子,我能卖肉、卖皮,而且市场也较成熟;反之,养只孔雀,卖什么?肉?羽毛?标本?那买的会是什么样的客户呢?这些都需要好好考量!
5、特定的特种养殖。这个就特指药物类昆虫等的养殖,这个市场风险也是比较大的,比如:毒蛇、蝎子、土元、蜈蚣等。
6、作为蛋白饲料类的特种养殖。比如蝇蛆,蝇蛆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但是养殖经验不成熟,化羽(就是变成苍蝇后)容易逃走,加大了饲养难度!如果要添加虫类蛋白质来源,为何不养殖蚯蚓呢?蚯蚓以腐殖质为主食,不但蚯蚓营养丰富,不需要引种、驯化的资金投入,而且还能改善土质。
其次是驯化。
驯化是一个很费事费神费钱的事情。驯化,简而言之就是将一个野生的品种不但让它能家养,还能不断的繁殖成长然后再繁殖的过程,如果做不到循环繁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驯化,所以,想驯化一个品种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驯化一个野生物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目前的情况就是一些炒种公司,捕捉野生的种,然后繁衍一代,甚至是直接就是买野生品种给养殖者,养殖者弄回家养殖,品种属性很快退化,甚至出现无法繁育后代的情况,那损失的,就不仅仅是一个高价的引种费用了。
第三是养殖成本与销售价格。
野生的动物进入人工环境,如果不能驯化它适应人工养殖的环境,需要投入多大的资金来营造它的野生环境?前段时间看CCTV-10讲到养殖萤火虫的事情,单就看报道,养殖在野外,成本低廉,市场巨大,效益丰厚,看着特别诱人。但是当我们深入调查,找到专门的研究专家后,才发现养殖成本如此巨大。成活率低、驯化不完全,真正要养殖,几乎是不可行的。
第四是养殖。
养殖一个东西,不是简简单单的给点吃的就行。要有利润,就需要成批量的养殖。其中就涉及到:饲料的来源、配比问题?规模化养殖后,最容易出现爆发性传染病的问题?繁殖育种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考察清楚,深入探索清楚,那养殖就是一个不挣钱的无底洞。
总之,特种养殖风险巨大,一定谨慎!养殖虽能赚钱,但也绝非暴利行业,不能抱着一夜致富的思想。
对特种养殖行业来说,评价一个特养品种是否有潜力,或者是说避免成为恶性炒种的受害者,至少需要考察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市场。
任何品种或者产品,饲养出来之后,都是需要市场来接受这个产品,说白了,就是有掏钱来购买的客户。这样,饲养这个品种,才能有实际的收入,也就是说能够将产品转化成货币,挣到钱。市场的形成与否,又分成几种情况:
1、已经形成的大规模的市场消费习惯,例如:鹿(高端市场,投入巨大)、驴、兔肉、鸽子、鹌鹑、黄鳝、泥鳅、牛蛙等;或者是成熟的产业链条,比如:毛皮制品(高端市场)。当然,相对来说,养殖竞争就更加激烈。
2、某些小区域的一些特有的风俗习惯,例如:某些地方爱吃一些特定的昆虫或者兽类,但是那都是很小的区域范围,很多情况下,可能都是捕捉野生的,如果要驯化养殖,投入与产出能挣到利润吗?这个需要很好的考量与计算。一般这种小区域的风俗,不适合推而广之,因为一旦养殖过剩,没有这么大市场,那亏损,甚至是血本无归就成为必然。所以,市场上盛行的一些炒种公司,就是利用区域一些市场,扩大宣传,误导养殖者高价投入养殖,给个虚幻的市场与效益,养殖者一旦市场考察不清,率性投入,亏损就成了必然。
3、潜在市场的寻找。一般这个市场是需要前期很大投入的挖掘和成规模的市场供应。而且抓住的一般都是群众的一种猎奇、尝新的一种心态。例如:最近比较热门的特种野猪养殖。很多炒种公司宣称的,本产品目前热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其实,在大城市的超市中难得见特种野猪的相关产品的出售。如果是宣称能够回收的公司,那就更加需要探探这个品种的真实市场销售情况。如果养殖者打算养殖某种较为不常见的品种时,建议可以自己跑跑相关市场和超市,自己去找找,是否真的有这些产品出售。
4、针对特种野生动物养殖。吃野味儿是从古自今就有的一种饮食习惯,但是现在为了加强自然界的环保,保护野生动物,捕猎野生动物是不法行为,所以目前还是比较鼓励人工饲养一些这些野味儿,既能满足大家的口福,也能很好的保护野生动物。但是,养殖野味儿就更加需要把握好市场的接受度。首先是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销售的市场大小、和驯化养殖的成本。从市场接受程度来说,比较看好的是放养的野鸡等,这个比一些稀奇古怪的产品要好很多。要搞养殖,首先就要考虑,这个东西养出来谁来买?比如:兔子,我能卖肉、卖皮,而且市场也较成熟;反之,养只孔雀,卖什么?肉?羽毛?标本?那买的会是什么样的客户呢?这些都需要好好考量!
5、特定的特种养殖。这个就特指药物类昆虫等的养殖,这个市场风险也是比较大的,比如:毒蛇、蝎子、土元、蜈蚣等。
6、作为蛋白饲料类的特种养殖。比如蝇蛆,蝇蛆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但是养殖经验不成熟,化羽(就是变成苍蝇后)容易逃走,加大了饲养难度!如果要添加虫类蛋白质来源,为何不养殖蚯蚓呢?蚯蚓以腐殖质为主食,不但蚯蚓营养丰富,不需要引种、驯化的资金投入,而且还能改善土质。
其次是驯化。
驯化是一个很费事费神费钱的事情。驯化,简而言之就是将一个野生的品种不但让它能家养,还能不断的繁殖成长然后再繁殖的过程,如果做不到循环繁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驯化,所以,想驯化一个品种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驯化一个野生物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目前的情况就是一些炒种公司,捕捉野生的种,然后繁衍一代,甚至是直接就是买野生品种给养殖者,养殖者弄回家养殖,品种属性很快退化,甚至出现无法繁育后代的情况,那损失的,就不仅仅是一个高价的引种费用了。
第三是养殖成本与销售价格。
野生的动物进入人工环境,如果不能驯化它适应人工养殖的环境,需要投入多大的资金来营造它的野生环境?前段时间看CCTV-10讲到养殖萤火虫的事情,单就看报道,养殖在野外,成本低廉,市场巨大,效益丰厚,看着特别诱人。但是当我们深入调查,找到专门的研究专家后,才发现养殖成本如此巨大。成活率低、驯化不完全,真正要养殖,几乎是不可行的。
第四是养殖。
养殖一个东西,不是简简单单的给点吃的就行。要有利润,就需要成批量的养殖。其中就涉及到:饲料的来源、配比问题?规模化养殖后,最容易出现爆发性传染病的问题?繁殖育种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考察清楚,深入探索清楚,那养殖就是一个不挣钱的无底洞。
总之,特种养殖风险巨大,一定谨慎!养殖虽能赚钱,但也绝非暴利行业,不能抱着一夜致富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