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聚集.透视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周年,算不上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数字,既非成年又不到而立,但在当下这个以逐利为荣的时代,在充满了八卦与花边新闻的喧嚣中,这本围绕着出版产业老老实实做文章的文化月刊能孜孜不倦地坚守15年则着实不易,不仅守住了阵脚,还办得风生水起,更值得为她祝福。
  广角是一种视野、一种胸襟:开阔、宽广。《出版广角》的“特稿”、“专题”与“新观察”等栏目就是这样一种胸襟与视野的集中展现。作为出版从业者,我们不时可以从这些栏目中获取业界发展变化的大趋势或正在萌动中的新动态。这些“宏大叙事”不空泛、不教条,实实在在,从事实出发,广角所至,将业界正在发生或萌动中的现象忠实地记录下来,好!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出版从业者必须是一个眼观六路、信息通达的知情人,那种封闭自恋、墨守成规者在今天注定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出版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出版广角》让我们这些从业者耳聪目明,功不可没。
  广角又不仅仅只有“宏大叙事”般的视野与胸襟,她时时又定格聚集于某一点,如“专栏”、“俱乐部”和“阅读”等栏目。这一个个点或集中于某一现象、或投影于某一本书、或专注于某一观点,比之于“宏大叙事”,她们更是一次次的“微观探测”,对出版业而言,这样的“微观探测”同样重要。在我看来,出版这个产业从来就是由一本本图书搭建而成,书是出版业最基本的细胞,它的所谓话题、现象和观点等无不是从图书中产生。离开图书谈出版,无论如何宏大与雄辩,终究只能归结于两个字:扯谈!
  15年来的《出版广角》无论在“宏大叙事”还是“微观探测”上都程度不同地给我以教益、以收获,所以我喜欢阅读她。在她迈向成年的未来日子里,作为读者、作为出版人或是作为一个爱书者,如果说对她还有什么期待?那么我希望她在坚守开阔的视野与胸襟,坚持扎实的个案探测的同时,能否增加或曰加强透视的功能?这对当下的出版业而言实在是一种重要的稀缺。
  这里所说的透视未必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都十分清晰准确的概念或专业术语,但我的期待则是清晰而明确的:那就是就其一点进行深入的解剖与分析,透过现象拎出实质。再说白点:我希望未来的《出版广角》能就出版界的种种现象或典型个案多些追问与思考,无论是“宏大叙事”还是“微观探测”,我们都太需要更多进一步的追问与思考:
  比如:年出版图书品种逐年增加,今年突破30万种绝非神话。但谁能告诉我:这30万个品种的具体结构——新书多少重版书又是多少?教材教辅品种多少?真正原创的多少?……没有这样细分的结构,大而化之地说发展、夸繁荣,立得住吗?
  比如:说数字出版年产值已达790亿,首次超过传统出版。但谁能告诉我:这790亿又是如何构成?是在线阅读是手机阅读还是手持阅读器阅读?是手机报是彩铃是短信还是网游?到底是哪些?各自又占多少份额?要知道,仅仅790亿这个冷冰冰的数字根本无从说明数字出版的任何问题!
  比如:许多媒体都定期发布各种畅销书榜单,但谁又能就此作些进一步的解读,进而道破榜单背后的种种种种。
  比如:时有报道称某出版企业改制后资产实现跨越式发展,增长了多少多少,但谁能告诉我到底是什么在增长?是书业还是房地产还是别的什么业?如果书业未长反降或是基本停滞不前,那这样的业绩还值得推广吗?
  ……
  如此追问,在当下书业还可以继续罗列下去。谁能告诉我真相?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
  这些个答案不清晰,书业又何去何从?这些个答案的探寻,对书业的健康发展而言功德无量!
  这就是我对《出版广角》创刊15周年的祝福及对未来发展的一点期待!
其他文献
一家出版社的出版资源或日版权资源是否雄厚、是否专业、是否与众不同是版权输出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目前“走出去”战略实施中,更为突出。  作为党和国家政治性公益性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一向以出版高端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己任,将我国的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化的精品输到国外作为其“走出去”的定位目标。近几年来,人民社的“走出去”工作成效显著,已成功输出海外的500多种版权图书。这些图书在某种程度上均
期刊
对于英国市场而言,中英语言的沟通固然有极大的关系,但熟知英人阅读口味甚至激发阅读兴趣,恐怕更是关键。  2009年9月的第一周,当英国著名的文化类报纸《卫报》点名丹·布朗的《The LostSymbol》时,新闻可以链接到4月的“书市一周”,当时,《卫报》把丹·布朗的这本新书和于丹《Confucius from theHeart:Ancient Wisdom for Today’s World》(
期刊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外研社将以“出版为中心,以教育培训和信息服务为两翼,数字化出版,产学研结合”,建设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外语教育服务平台,做一个国际化的中国出版社和中国化的国际出版社。  建社30年来,外研社创造了中国出版史上的“外研社奇迹”,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近,本刊记者对外研社社长于春迟进行了专访。于社长表示,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外研社将以“出版为中心,以教育培训和信
期刊
《中国印刷史》的英译称得上是以译事为桥梁的国学、译学及中外印刷史研究专家的一次规模性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中华历史典籍和学术专著的翻译出版的一次有益尝试。  2008年5月,浙江古籍出版社委托我们承担一项艰巨任务——英译张秀民先生撰写、韩琦博士增订的专著《中国印刷史》。  这部书英译的难度非常高,因为它不仅是一部印刷史、一部书史,更是贯穿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专业性极强,包含了数以千计的专业术语和各类专
期刊
“中国图书走出去有很多新的模式。重要的是‘走出去’首先是积极开展交流,建立一个友好的交流平台,在双向、双方的项目合作中争取双赢。让外国人在合作中了解你,信任你,接受你,这样就有了合作基础。宣传了别人,也就宣传了自己。”  组建于2000年的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以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印制、发行为主业,同时经营物资贸易等业务,下属有109家企业法人单位。在图书“走出去”战略实施中,浙江出
期刊
近几年来人民卫生出版社探索性地实践了“走出去”工作,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也越来越清晰,逐步实现了由国内医药出版大社强社快速跻身世界医药出版大社强社之林的目标。  人民卫生出版社不仅仅是把“走出去”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来做,而是立足行业特点,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抓好出版工程,把“走出去”作为走向国际市场、走向世界的重要战略措施。近几年来人民卫生出版社探索性地实践了“走出去”工作,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也越来越清晰
期刊
《出版广角》15岁了。  在浩荡的历史面前,15年,微茫如沧海一粟,岁月总是疾驰向前,不可抗拒。  庆幸的是,在一本杂志的私人成长志里,15岁,我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小历史。感谢15年的时光赋予我们的光荣与梦想,感谢路上不离不弃的同行者,不管你们为《出版广角》给出溢美的赞词或者善意的批评,我们都将怀着一颗谦恭的心,记住每一个关注和支持广角的名字,是你们让我们敬畏,让我们有更多的勇气笃定着我们对出版的
期刊
过去图书出版在传播领域中被讨论的范围太少,近年提出的文化产业,使图书出版业的地位提升,大家对于语文的发言语权与文化推动的特殊性更为重视。  华文出版有两个指称范围,第一种是华文语文的出版,平行输出:第二则是华文作品外译后的出版,华文外译本这也意味着我们所讨论的华文媒体市场有两个定义,一种是文化相近似、或者使用同样语言的区域消费,而另一种则是指文化相异对于引进的文化有认同的消费市场。  对华文出版生
期刊
柳斌杰,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    光阴荏苒,纪念过十周年的《出版广角》又迎来了十五周年庆典。五年前,我曾撰文评价《出版广角》:“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争鸣与批评”,今天看来,这句评语仍不过时,一本杂志应当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出版广角》创办于中国西南一隅的南宁,却并不拘泥于广西一地,而是把“广角镜”对准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这是他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举措。经过十五
期刊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树立良好国家形象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出版总署于2006年正式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并成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是我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文化工程。  截至目前,“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共资助出版中国图书翻译项目990种,1381部,涉及36个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