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新能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对人一生的成就有决定性作用。人类社会正在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在未来的社会里创造性劳动将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这给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未来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能力;实验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而创新能力靠培养,创新人才靠教育。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浅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 更新教学观念
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等基本要求,具有层次性和多元化特征。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凝聚了人类文明和文化知识的精华,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这种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过程。我国传统教育存在多方面的局限,如重知识,轻方法;重应试,轻能力;重占有,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而新教材的功能观认为,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因此要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按着教育的新定义、新内涵来深化教育改革,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特别是改革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惟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探究活动,而不是仅仅被动地学习知识,彻底摆脱“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新的教育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期望每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职业的选择和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诸方面都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此,生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以全新的思维理念参与教学活动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和教改实践,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
二、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作为理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学生独立活动能力的增强,他们的创造性能力也就越来越变得活跃并更具有自发性。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向经典实验挑战,不拘一格,勇于创新,变换条件,大胆设计。如在“观察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情况”实验,按教材的方法操作,常遇到小鱼跳动的现象,令学生不知所措,怎么办呢?书中又没有秘诀。此时,我鼓励学生,只要能获得好的观察效果,你们想什么办法都行。一鼓动,学生的胆子就大多了,有的学生干脆将鱼的尾鳍用解剖刀割下,有的将小鱼折腾得快死了再观察,有的学生很聪明,先将尾鳍沾上少许水分,然后用手按着直接放在通光孔上观察,由于鳍上有水,因此伸展度很好,血流明显,观察效果颇佳。通过实验,显示们从思想上摆脱了一切依赖书本的想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解决现实困难中得到了培养和强化。
三、加强科学探究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在新课标背景下,许多理念非常好,但生物教学一直还没有受到高度重视,很多理念实际很难执行下去。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化生物科学素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来帮助学生提升创新能力,比如在平时授课中适当使用一些可以培养学生生物素养的素材,尽量创造条件,为学生创造探究性的教学环境。如在研究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时,可以通过以下教学形式来进行:让学生模仿多利羊的克隆过程,设计克隆大熊猫的方案。分析:(1)从A大熊猫的主要性器官———卵巢中取出一个卵细胞,去除细胞核;(2)从B大熊猫的体细胞中取出一个细胞,取出细胞中的细胞核,将分离出的核注入无核卵细胞内,融合成一个新的细胞;(4)用细胞培养技术,使融合的新细胞发育成胚胎;(5)将胚胎植入C大熊猫的子宫里,几个月后,该大熊猫可能分娩产下克隆大熊猫;(6)克隆大熊猫过程中,采用了核移植、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可以考查学生克隆的过程,还可以从模仿多利羊的克隆过程中寻找科学家取得成功的“秘诀”,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创新能力。
四、鼓励质疑问难和求新求异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质疑是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知识的开始,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问的天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勇于提出问题;其次,教育学生不要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要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积极探索,勇于从多个角度、多种方式思考问题,从而独辟蹊径,提出自己标新立異的见解,做到敢言前人所未言、敢发前人所未发;最后,每节课都要精心設计一些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课程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素质的引导,持之以恒,协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参考文献:
赵克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能力;实验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而创新能力靠培养,创新人才靠教育。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浅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 更新教学观念
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等基本要求,具有层次性和多元化特征。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凝聚了人类文明和文化知识的精华,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这种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过程。我国传统教育存在多方面的局限,如重知识,轻方法;重应试,轻能力;重占有,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而新教材的功能观认为,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因此要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按着教育的新定义、新内涵来深化教育改革,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特别是改革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惟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探究活动,而不是仅仅被动地学习知识,彻底摆脱“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新的教育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期望每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职业的选择和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诸方面都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此,生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以全新的思维理念参与教学活动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和教改实践,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
二、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作为理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学生独立活动能力的增强,他们的创造性能力也就越来越变得活跃并更具有自发性。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向经典实验挑战,不拘一格,勇于创新,变换条件,大胆设计。如在“观察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情况”实验,按教材的方法操作,常遇到小鱼跳动的现象,令学生不知所措,怎么办呢?书中又没有秘诀。此时,我鼓励学生,只要能获得好的观察效果,你们想什么办法都行。一鼓动,学生的胆子就大多了,有的学生干脆将鱼的尾鳍用解剖刀割下,有的将小鱼折腾得快死了再观察,有的学生很聪明,先将尾鳍沾上少许水分,然后用手按着直接放在通光孔上观察,由于鳍上有水,因此伸展度很好,血流明显,观察效果颇佳。通过实验,显示们从思想上摆脱了一切依赖书本的想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解决现实困难中得到了培养和强化。
三、加强科学探究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在新课标背景下,许多理念非常好,但生物教学一直还没有受到高度重视,很多理念实际很难执行下去。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化生物科学素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来帮助学生提升创新能力,比如在平时授课中适当使用一些可以培养学生生物素养的素材,尽量创造条件,为学生创造探究性的教学环境。如在研究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时,可以通过以下教学形式来进行:让学生模仿多利羊的克隆过程,设计克隆大熊猫的方案。分析:(1)从A大熊猫的主要性器官———卵巢中取出一个卵细胞,去除细胞核;(2)从B大熊猫的体细胞中取出一个细胞,取出细胞中的细胞核,将分离出的核注入无核卵细胞内,融合成一个新的细胞;(4)用细胞培养技术,使融合的新细胞发育成胚胎;(5)将胚胎植入C大熊猫的子宫里,几个月后,该大熊猫可能分娩产下克隆大熊猫;(6)克隆大熊猫过程中,采用了核移植、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可以考查学生克隆的过程,还可以从模仿多利羊的克隆过程中寻找科学家取得成功的“秘诀”,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创新能力。
四、鼓励质疑问难和求新求异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质疑是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知识的开始,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问的天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勇于提出问题;其次,教育学生不要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要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积极探索,勇于从多个角度、多种方式思考问题,从而独辟蹊径,提出自己标新立異的见解,做到敢言前人所未言、敢发前人所未发;最后,每节课都要精心設计一些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课程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素质的引导,持之以恒,协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参考文献:
赵克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