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并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学习的潜力,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和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的理念上的。这种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创设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美术教育;自主学习;创设情境
新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并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学习的潜力,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和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的理念上的。这种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它摒弃了以往“被动学习”和“他主学习”的弊端,以学生中心,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的一种指导性的教育理论。在现在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1 创设互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乃是激起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面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
1.1故事启迪,在情境中充分想象。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老师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学生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充分展开想象,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如:在画《手指手印变变变》活动中,老师运用这个故事:“一天,有个小姑娘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手忽然变成了许多小动物,你猜猜,会有哪些动物呢?”孩子们个个都显得很兴奋,说道:“孔雀、蝴蝶、小鸟、兔子……”老师继续讲故事:“好多好多的动物,他们的手变成一座小山,还有森林……”。通过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及时地、进一步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学生表现的欲望非常强。小朋友们个个画出了他们心中的美好世界,有的学生画出一座“手”房子,有的学生画出了“手”汽球,有的画出“手”花瓶。
1.2设疑启智,让现实与梦想融为一体。“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思维的启动,无不被问题所诱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学生有了疑问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这样可激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状态,促使学生不断去思索,不断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使学生正真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如绘画《我的地图》活动中,老师提出了“你家在哪里”,“学校在什么地方”,“到学校怎么走?”“你家附近有什么标志性建筑”,“学校周围有什么”,“到学校你要经过哪里”等问题。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就进入了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的空间,有漂亮的房子,美丽的校园,宽阔的马路或羊肠小道,路边的公园、一路的花草树木也都自然而然地来到了孩子的画笔下。
2 适时启发点拨,激发学生深入学习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是一个个体,个性不一,能力有别,知识经验缺乏或认知策略不当,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無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起辅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2.1当学习活动出现困惑时,教师提出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困惑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及时给予点拨,能为学生扫清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以将鼓励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学习。“点拨”不是传统的讲授法而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启发式,在学生踮着脚且够不着的情况下,教师给予点拨。如:有个小朋友平时画画很快,但每次构图画线稿时都画的很好,但上完色后基本就不成一幅画,每次都有同学笑她,渐渐的画画的兴趣也不高了开始马虎起来,在上《春天的色彩》一课时,老师俯身看着她的话,说道:“你瞧,你的线稿画的真漂亮,如果你用彩色的笔,画在彩色的纸卡上,我相信会更漂亮”。经老师一启发,她找来彩色卡纸,用油画棒画画,在“大家评画”活动中被小朋友们评为班级最有创意,最漂亮的画。由于教师的适时介入,给予点拨,再一次点燃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2.2拓展升华,激活学生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可运用语言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与创造,使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推向新的高潮。如绘画《孔雀翩翩》活动中,当学生绘画了一只孔雀的主体后,老师就提出有趣的启发性的语言:“这只孔雀真漂亮,是要去参加化装舞会吗?”“如果你是孔雀的妈妈,你会为她什么建议呢?”“它能成为晚会的焦点吗?”“你有什么办法让她的羽毛显得更漂亮呢”……学生在边说边做的过程中非常快乐。
3 大胆放手留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方创造条件,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与机会,让学生与环境、与同伴、与老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努力去发现,探索新知,学习新知,同时也学会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1亲临,给予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如:在上《叶子上的小“血管”》一课时,老师组织学生到学校花园观察,让学生收集一些花园中不同植物的叶子,用手去触摸,用眼睛去观察,引导他们互相比较叶子的形状和叶脉有什么不同,他们像什么。学生说,有的像眼睛,有的像鸡心,有的像手掌……这是多么生动,真实的体验啊!学生通过自身的积极探索,获得了有关叶子的外形特征以及内部构造等知识,为学生的美术创作积累了经验。
3.2留白,给予学生自由创作的机会。美术是学生最重要的自我表达的方式,通过美术活动学生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并且每个学生的美术表现方式、水平不同。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美术创作提供多种展示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水平来表现、交流、分享。(1)给学生自由选择表现形式的机会。如:在《小鸟的家》美术活动中,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表现形式。如:绘画可选择写生蔬菜或蔬菜想象画或蔬菜印画;手工可选择泥工蔬菜或剪贴蔬菜。(2)给学生自由选择美术材料的机会。如:为学生提供了彩色水笔、毛笔、棉签、广告颜料、橡皮泥、各种色纸、卡纸等各种材料,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3)给学生自由结伴的机会。在活动中,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同伴进行合作,允许学生个人创作。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度大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4 真心赏识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人的自信一半来自自己,一半来自别人。一个人如果从来就不欣赏自己,他不会拥有自信:一个人如果从来就不被欣赏,他也不会获得自信。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绘画中表现出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建立我能行的自我评价。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基础上,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上。对学生活动中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表扬、赞赏的评价语言对学生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投入学习,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给予夸奖。
如:在《秋天来了》的绘画过程中,老师发现一个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在一张红色的卡纸上用了黄色,橙色,和土黄色等画秋天,我接过画看了看,对他说:“你今天有进步了,好棒哟!”并俯下身,握着他的手,帮他修改一处。经鼓励、表扬、赞赏,他更有信心了,他主动提出要再画一张。此时,老师又及时奖励了一个小图标给他,并启发他:“你能把叶子再画漂亮一些吗,就像《太阳月亮》那课的树一样”?他看上去很为难。于是,老师又引导他观察那棵树的形状,以及树的装饰画法和外形。在老师不断的鼓励下,他的信心增强了,绘画进步多了,参与活动的兴趣更高了。
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与材料;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个人意义。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始终居于主体地位,他们在教师的辅导与引导下,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选择内容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想象、去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在自由的课堂里“自由飞翔”。
关键词 美术教育;自主学习;创设情境
新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并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学习的潜力,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和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的理念上的。这种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它摒弃了以往“被动学习”和“他主学习”的弊端,以学生中心,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的一种指导性的教育理论。在现在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1 创设互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乃是激起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面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
1.1故事启迪,在情境中充分想象。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老师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学生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充分展开想象,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如:在画《手指手印变变变》活动中,老师运用这个故事:“一天,有个小姑娘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手忽然变成了许多小动物,你猜猜,会有哪些动物呢?”孩子们个个都显得很兴奋,说道:“孔雀、蝴蝶、小鸟、兔子……”老师继续讲故事:“好多好多的动物,他们的手变成一座小山,还有森林……”。通过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及时地、进一步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学生表现的欲望非常强。小朋友们个个画出了他们心中的美好世界,有的学生画出一座“手”房子,有的学生画出了“手”汽球,有的画出“手”花瓶。
1.2设疑启智,让现实与梦想融为一体。“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思维的启动,无不被问题所诱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学生有了疑问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这样可激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状态,促使学生不断去思索,不断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使学生正真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如绘画《我的地图》活动中,老师提出了“你家在哪里”,“学校在什么地方”,“到学校怎么走?”“你家附近有什么标志性建筑”,“学校周围有什么”,“到学校你要经过哪里”等问题。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就进入了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的空间,有漂亮的房子,美丽的校园,宽阔的马路或羊肠小道,路边的公园、一路的花草树木也都自然而然地来到了孩子的画笔下。
2 适时启发点拨,激发学生深入学习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是一个个体,个性不一,能力有别,知识经验缺乏或认知策略不当,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無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起辅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2.1当学习活动出现困惑时,教师提出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困惑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及时给予点拨,能为学生扫清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以将鼓励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学习。“点拨”不是传统的讲授法而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启发式,在学生踮着脚且够不着的情况下,教师给予点拨。如:有个小朋友平时画画很快,但每次构图画线稿时都画的很好,但上完色后基本就不成一幅画,每次都有同学笑她,渐渐的画画的兴趣也不高了开始马虎起来,在上《春天的色彩》一课时,老师俯身看着她的话,说道:“你瞧,你的线稿画的真漂亮,如果你用彩色的笔,画在彩色的纸卡上,我相信会更漂亮”。经老师一启发,她找来彩色卡纸,用油画棒画画,在“大家评画”活动中被小朋友们评为班级最有创意,最漂亮的画。由于教师的适时介入,给予点拨,再一次点燃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2.2拓展升华,激活学生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可运用语言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与创造,使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推向新的高潮。如绘画《孔雀翩翩》活动中,当学生绘画了一只孔雀的主体后,老师就提出有趣的启发性的语言:“这只孔雀真漂亮,是要去参加化装舞会吗?”“如果你是孔雀的妈妈,你会为她什么建议呢?”“它能成为晚会的焦点吗?”“你有什么办法让她的羽毛显得更漂亮呢”……学生在边说边做的过程中非常快乐。
3 大胆放手留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方创造条件,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与机会,让学生与环境、与同伴、与老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努力去发现,探索新知,学习新知,同时也学会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1亲临,给予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如:在上《叶子上的小“血管”》一课时,老师组织学生到学校花园观察,让学生收集一些花园中不同植物的叶子,用手去触摸,用眼睛去观察,引导他们互相比较叶子的形状和叶脉有什么不同,他们像什么。学生说,有的像眼睛,有的像鸡心,有的像手掌……这是多么生动,真实的体验啊!学生通过自身的积极探索,获得了有关叶子的外形特征以及内部构造等知识,为学生的美术创作积累了经验。
3.2留白,给予学生自由创作的机会。美术是学生最重要的自我表达的方式,通过美术活动学生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并且每个学生的美术表现方式、水平不同。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美术创作提供多种展示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水平来表现、交流、分享。(1)给学生自由选择表现形式的机会。如:在《小鸟的家》美术活动中,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表现形式。如:绘画可选择写生蔬菜或蔬菜想象画或蔬菜印画;手工可选择泥工蔬菜或剪贴蔬菜。(2)给学生自由选择美术材料的机会。如:为学生提供了彩色水笔、毛笔、棉签、广告颜料、橡皮泥、各种色纸、卡纸等各种材料,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3)给学生自由结伴的机会。在活动中,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同伴进行合作,允许学生个人创作。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度大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4 真心赏识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人的自信一半来自自己,一半来自别人。一个人如果从来就不欣赏自己,他不会拥有自信:一个人如果从来就不被欣赏,他也不会获得自信。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绘画中表现出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建立我能行的自我评价。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基础上,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上。对学生活动中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表扬、赞赏的评价语言对学生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投入学习,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给予夸奖。
如:在《秋天来了》的绘画过程中,老师发现一个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在一张红色的卡纸上用了黄色,橙色,和土黄色等画秋天,我接过画看了看,对他说:“你今天有进步了,好棒哟!”并俯下身,握着他的手,帮他修改一处。经鼓励、表扬、赞赏,他更有信心了,他主动提出要再画一张。此时,老师又及时奖励了一个小图标给他,并启发他:“你能把叶子再画漂亮一些吗,就像《太阳月亮》那课的树一样”?他看上去很为难。于是,老师又引导他观察那棵树的形状,以及树的装饰画法和外形。在老师不断的鼓励下,他的信心增强了,绘画进步多了,参与活动的兴趣更高了。
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与材料;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个人意义。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始终居于主体地位,他们在教师的辅导与引导下,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选择内容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想象、去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在自由的课堂里“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