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苏联一共进行了三次独具特色的学前教育改革。这三次改革中所体现的部分学前教育知识体系理论对现代幼儿园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将结合当前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的背景,谈谈其对幼儿园幼儿小衔接方面的启示,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及组织形式、各领域活动的指导、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这几个方面。
【关键词】苏联 知识体系理论 幼小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26-02
一、苏联学前教育知识体系理论的简介
(一)苏联学前教育学对知识体系问题的认知发展史
早在上世纪20年代,苏联学者H.K.克鲁普斯卡娅就已经强调了知识和建立知识体系在学前期的重要性,但是在20-30年代其思想并没有被人们关注和认同。
此后对这一问题进行较深入研究的是乌索娃,她在相关著作中对此问题进行了较多的阐述。此后,又有相关学者沿着乌索娃的方向做了不少工作,这些成果都体现在了1962年和1969年的大纲之中。
(二)幼儿知识理论体系和知识系统化的概念
关于系统化这一概念,在1966年版的苏联教育百科全书第三卷里是这样解释的:系统化,这是一种思维活动,在此过程中,被研究的客体根据所选择的原则组织成为一定的体系。知识体系可以有不同的深度和概括程度:它可以是在一种经验水平上的概括;它也可以是一种理论水平上的概括。
(三)幼儿知识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969年苏联的小学学制由四年缩短为三年,这就对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情况,苏联学前教育教育研究所从儿童对入学的一般准备和专门准备两个大方面,开展了综合性的教育心理研究。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苏联在大量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在简单的分类和序列基础上的幼儿园感觉教育体系。但是,仅仅建立感知觉教育体系,还不能成为儿童智力教育的唯一内容。苏联学者们研究发现:在儿童的认识过程中已出现一种由知觉向思维过渡,用词来概括借助感知觉所获得信息的倾向,这一过程中就包含了复杂的思维活动。
(四)幼儿知识理论体系建立的措施
1.内容选择
为了满足苏联科技迅猛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需求,学校不仅应该给予学生牢固的科学知识,而且还应当培养他们在周围世界中迅速定向的能力和独立去获取知识的能力。
2.手段及方式
这里的手段主要是指幼儿的认知手段,幼儿通过最初的感知认知途径在教师的辅助下逐渐形成稳定的认知手段。教师的辅助及帮助幼儿建立知识理论体系的方式:直观——语言和言语——逻辑图式。
(五)苏联幼儿知识体系理论的优劣势分析
1.该知识体系理论的价值所在
注重幼小衔接;注重基础学科的研究;注重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注重各领域(学科)教学法;重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
2.该知识体系理论的不足所在
训导型教学模式;忽视个体差异性。
二、该知识理论体系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启示
(一)幼小衔接教育目的的确定
幼小衔接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基于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不能违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精神。幼小衔接主要针对的是学前晚期的儿童,教育目的可以概括为:自然地丰富儿童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他们进入普通学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选择
结合该知识体系理论的合理之处以及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精神,教育者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幼小衔接的教育內容应该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苏联教育心理学者们认为,要提高学前教育的效果,就应该严格的根据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在各个年龄阶段可能和必须形成的心理特点实施教育。
其次,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均衡且全面。1976年苏联《幼儿园教育大纲》指出:“幼儿园大纲包括学前儿童的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大纲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进一步强调学前儿童体育的重要性并且特别强调感知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选择的生活化。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的六支架之一就是从关注文本转向关注幼儿。幼小衔接的教育内容也应该生活化,从幼儿的视角去采取大自然和大社会中幼儿感兴趣的经验。
(三)教育内容实施
1.以感知教育为基础
1976年苏联新修订的《幼儿园教育大纲》中对智育部分进行了很大的修改,其中就特别强调感知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苏联学者认为在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中,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知具有特殊意义。儿童的感知觉越丰富,他对周围世界的知识也就愈广泛,这是顺利进行认知活动的重要前提。此外,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对儿童的创造性活动也具有重要意义。
2.重视游戏的作用
苏联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十分重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他们认为:游戏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手段,它与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相联系,受社会条件所制约,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结合当前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背景,游戏应该成为幼儿一日生活动的基本活动。
因此,教师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安排游戏活动时预设肯定是必要的,教师要先厘清幼小衔接阶段幼儿逻辑思维的特点,注重各种游戏内容之间的联系,注重材料在引发深入学习和二次学习方便的价值。
3.重视各领域的游戏指导
前文在介绍苏联学前教育学知识体系理论时已经介绍过苏联在“德智体美劳”等各科的教学法,本小节将主要介绍教育者对幼小衔接中游戏所涉及各领域内容的指导要点。从语言领域看,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中幼儿无意中流露出的教学内容及时抓住并对幼儿进行教育;从艺术领域看,教育者主要通过材料和材料操作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从社会领域看,在幼小衔接中,教育者主要侧重点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从科学领域看,教师要着重在数学和科学素养等方面进行培养;从健康领域看,苏联1976年新制定的《幼儿园教育大纲》就特别强调幼儿的健康教育,认为其是幼儿其他能力发展的必备条件。
4.家庭社会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统一
苏联学前教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家庭社会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统一,家庭社会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为互补关系。全面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需要多方力量的支持,同样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也需要家庭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好家庭和社区方面的宣传和建议工作,鼓励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美]德布·柯蒂斯,玛吉·卡特著.周欣,张亚杰,高黎亚译.和儿童一起学习:促进反思性教学的课程框架[M].2017
[2]曹筱宁.苏联《幼儿园教育大纲》的特点[J].外国教育动态,1981
[3]邓鲁萍.简述苏联学前教育的知识体系理论[J].外国教育资料,1987
[4]邓鲁萍.苏联学前教育研究进展[J].全球教育展望,1981
[5][苏]T.C.科马罗娃著.杨建峰译.苏联的学前教育[J].山西教育科研通讯,1984
[6]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99.07
[7]李敏谊,刘颖,崔淑婧.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10,5
[8]申恒苗.从教育政策看英国幼小衔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3
【关键词】苏联 知识体系理论 幼小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26-02
一、苏联学前教育知识体系理论的简介
(一)苏联学前教育学对知识体系问题的认知发展史
早在上世纪20年代,苏联学者H.K.克鲁普斯卡娅就已经强调了知识和建立知识体系在学前期的重要性,但是在20-30年代其思想并没有被人们关注和认同。
此后对这一问题进行较深入研究的是乌索娃,她在相关著作中对此问题进行了较多的阐述。此后,又有相关学者沿着乌索娃的方向做了不少工作,这些成果都体现在了1962年和1969年的大纲之中。
(二)幼儿知识理论体系和知识系统化的概念
关于系统化这一概念,在1966年版的苏联教育百科全书第三卷里是这样解释的:系统化,这是一种思维活动,在此过程中,被研究的客体根据所选择的原则组织成为一定的体系。知识体系可以有不同的深度和概括程度:它可以是在一种经验水平上的概括;它也可以是一种理论水平上的概括。
(三)幼儿知识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969年苏联的小学学制由四年缩短为三年,这就对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情况,苏联学前教育教育研究所从儿童对入学的一般准备和专门准备两个大方面,开展了综合性的教育心理研究。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苏联在大量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在简单的分类和序列基础上的幼儿园感觉教育体系。但是,仅仅建立感知觉教育体系,还不能成为儿童智力教育的唯一内容。苏联学者们研究发现:在儿童的认识过程中已出现一种由知觉向思维过渡,用词来概括借助感知觉所获得信息的倾向,这一过程中就包含了复杂的思维活动。
(四)幼儿知识理论体系建立的措施
1.内容选择
为了满足苏联科技迅猛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需求,学校不仅应该给予学生牢固的科学知识,而且还应当培养他们在周围世界中迅速定向的能力和独立去获取知识的能力。
2.手段及方式
这里的手段主要是指幼儿的认知手段,幼儿通过最初的感知认知途径在教师的辅助下逐渐形成稳定的认知手段。教师的辅助及帮助幼儿建立知识理论体系的方式:直观——语言和言语——逻辑图式。
(五)苏联幼儿知识体系理论的优劣势分析
1.该知识体系理论的价值所在
注重幼小衔接;注重基础学科的研究;注重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注重各领域(学科)教学法;重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
2.该知识体系理论的不足所在
训导型教学模式;忽视个体差异性。
二、该知识理论体系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启示
(一)幼小衔接教育目的的确定
幼小衔接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基于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不能违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精神。幼小衔接主要针对的是学前晚期的儿童,教育目的可以概括为:自然地丰富儿童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他们进入普通学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选择
结合该知识体系理论的合理之处以及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精神,教育者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幼小衔接的教育內容应该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苏联教育心理学者们认为,要提高学前教育的效果,就应该严格的根据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在各个年龄阶段可能和必须形成的心理特点实施教育。
其次,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均衡且全面。1976年苏联《幼儿园教育大纲》指出:“幼儿园大纲包括学前儿童的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大纲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进一步强调学前儿童体育的重要性并且特别强调感知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选择的生活化。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的六支架之一就是从关注文本转向关注幼儿。幼小衔接的教育内容也应该生活化,从幼儿的视角去采取大自然和大社会中幼儿感兴趣的经验。
(三)教育内容实施
1.以感知教育为基础
1976年苏联新修订的《幼儿园教育大纲》中对智育部分进行了很大的修改,其中就特别强调感知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苏联学者认为在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中,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知具有特殊意义。儿童的感知觉越丰富,他对周围世界的知识也就愈广泛,这是顺利进行认知活动的重要前提。此外,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对儿童的创造性活动也具有重要意义。
2.重视游戏的作用
苏联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十分重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他们认为:游戏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手段,它与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相联系,受社会条件所制约,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结合当前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背景,游戏应该成为幼儿一日生活动的基本活动。
因此,教师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安排游戏活动时预设肯定是必要的,教师要先厘清幼小衔接阶段幼儿逻辑思维的特点,注重各种游戏内容之间的联系,注重材料在引发深入学习和二次学习方便的价值。
3.重视各领域的游戏指导
前文在介绍苏联学前教育学知识体系理论时已经介绍过苏联在“德智体美劳”等各科的教学法,本小节将主要介绍教育者对幼小衔接中游戏所涉及各领域内容的指导要点。从语言领域看,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中幼儿无意中流露出的教学内容及时抓住并对幼儿进行教育;从艺术领域看,教育者主要通过材料和材料操作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从社会领域看,在幼小衔接中,教育者主要侧重点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从科学领域看,教师要着重在数学和科学素养等方面进行培养;从健康领域看,苏联1976年新制定的《幼儿园教育大纲》就特别强调幼儿的健康教育,认为其是幼儿其他能力发展的必备条件。
4.家庭社会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统一
苏联学前教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家庭社会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统一,家庭社会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为互补关系。全面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需要多方力量的支持,同样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也需要家庭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好家庭和社区方面的宣传和建议工作,鼓励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美]德布·柯蒂斯,玛吉·卡特著.周欣,张亚杰,高黎亚译.和儿童一起学习:促进反思性教学的课程框架[M].2017
[2]曹筱宁.苏联《幼儿园教育大纲》的特点[J].外国教育动态,1981
[3]邓鲁萍.简述苏联学前教育的知识体系理论[J].外国教育资料,1987
[4]邓鲁萍.苏联学前教育研究进展[J].全球教育展望,1981
[5][苏]T.C.科马罗娃著.杨建峰译.苏联的学前教育[J].山西教育科研通讯,1984
[6]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99.07
[7]李敏谊,刘颖,崔淑婧.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10,5
[8]申恒苗.从教育政策看英国幼小衔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