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视域下阅读对写作的影响研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元人程端礼说:“读书如销铜……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古人常用“吐纳”一词形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吐”为输出,“纳”为吸收,“吐纳”即为输出和吸收之意,如放在阅读与写作关系中理解,即为写作和阅读.程端礼说的是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大意是说写作和铸器差不多,写作文就像是把已经熔化的铜放入模子里,使之成形一样简单.不费力气?而阅读却犹如熔铜,要用鼓风工具一直扇风,铜不熔化不停止,是极其费力的.这就是阅读辛苦,写作容易的道理.程端礼用极其生动简单的事例诠释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读书读多了,阅读经历丰富了,在阅读过程中,有意无意之间见识了多种写作方法,领略了他人的写作特点和技巧,积累了各种写作素材,丰富了思想见识,那么,当自己要写作时,以自己的思想为核心,就能将他人的或是在阅读中积累的各种方法、经验、技巧等等加以“借鉴”,如同随模铸器,轻松之至.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一直以来都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一种教学形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初中阶段,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确乎在运用着朗读的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上朗读的形式越发丰富,男女生对读、表演读、伴奏读等等.虽然形式在创新,但朗读的实际意义却令人深思.老师或者是请班级里朗诵出色的同学,进行一番演绎,结束后大家齐声鼓掌.或者是全班齐声朗读,作为教学的过渡环节或是常规操作.亦或者老师刚开始就
期刊
中国古典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典型的意象和高格的意境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孙绍振曾经评价袁行霈的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理论体系概括地来说就是“言、意、象、境”. [1]意境的生成需要一个过程,语言的构建、意象的组合成为这一过程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最终落脚到意境美的生成上.《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作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体现了汉语以少胜多、含蓄凝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文中不着一字“羁旅悲苦”,却尽得“断肠人”的苦辣酸辛.
期刊
《烛之武退秦师》作为《左传》中经典的记叙性散文,其语言简练精到,叙事技巧上悬念迭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一场迫在眉睫的军事加外交事件,在不足四百字的空间里腾挪跌宕,简约之中精彩不断.孙绍振老师评点此文:“超越《春秋》的简单叙述,几乎全用对话,但是构成情节,就超越了《论语》中对话的片段性,在当时可是一大创造.整篇不但以情节贯通,而且以关键词语前后呼应,强化了结构的严密性.”[1]“严密性”深得笔者认同.尽管故事是以叙述的方式展开,人物形象以对话的方式凸显,但是叙述中详略分明,侧重人物以说成“退”的表现;人物对
期刊
统编教材的“名著导读”,相较于一纲多本时期人教版(以下简称人教版)的“名著导读”呈现出三点显著变化:一注重“阅读方法”,二强调“专题探究”,三重视“自主阅读推荐”.其核心意图是让学生在海量的阅读实践中习得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这一编写理念,重点关照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专家与一线教师的广泛好评.然而,“名著导读”的编写存在明显瑕疵:阅读方法缺乏精心锤炼,名著荐推缺位科学考量,内容表述缺乏反复推敲.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也对思维品质进行了相关研究,他将思维训练放在中小学生能力培养的首要位置,他认为,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智能发展的前提.[1]可见,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提升学生思维的创造力非常重要.
期刊
中学语文深度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与深度教学理念的有机结合,是教师基于对知识本质的把握,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挖掘知识背后所蕴藏的方法、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价值意涵,发挥中学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规定性,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在当下中学语文教学中,其“深度性”仍有所欠缺,主要表现为忽略知识的全局式讲解、忽略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忽略学科背后的思维方式三方面.据此,中学语文教学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优化:构建结构化知识,实现全局理解;寻求第三类接触,增进生活价值;培养专家式思维,促进学科对话.
期刊
文本主体性阅读是根植于文本的封闭式的细读.《西方文论关键词》指出,“\'细读\' (Close reading)指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本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从而挖掘文本内部所产生的的意义.”[1] 英文Close reading,“Close”是封闭、关闭的意思,即阅读时不借助作者的背景、知识、经历等文本以外的信息,而是专门对文本本身进行“封闭式”解读,探寻其内在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分析文本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超越直观经验的理性认识.该阅读法充分体现了文本主体性,充分让文本
期刊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而就语文而言,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天然具有工具性,作为思维的显性外化所具有的思考性,文学承载着先贤名家对审美的体验欣赏所具有的审美性,以及浸润着中华文化表现出来的文化性,可谓是实践落实核心素养的万里长风、无声细雨.笔者也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从最基础的教学资源开发、尤其是作文教学的资源开发做起,致力于在语文这一方天地里面,积极落实核心素养.
期刊
统编版教材编者在《烛之武退秦师》的“学习提示”中说道:“烛之武以一己之力,成功说服秦国撤军,瓦解了秦、晋对郑国的围困.”[1]这句话揭秘了本文备受教材编者青睐的两层原因:一是烛之武的说辞是语言艺术的典范;二是烛之武于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有极强的人格魅力.在教材编者看来,本文可以训练学生言语智能,又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培育的名篇.
期刊
马伯庸说自己当了父亲才理解袁绍为什么因为小儿子生病而放弃了攻打曹操最佳的时机,千百年来被后人诟病懦弱无能;毕淑敏48岁时再读《海的女儿》,终于体会到安徒生想要表达的是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只能自己独自完成,谁也依傍不了.最近还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打开一本书的钥匙》,作者和菜头(网名)成年之后读《老人与海》,才知道这个故事是有隐喻的,只有找到了隐喻与本体之间的关联才拿到了打开这本书的钥匙……这些读者兼作者的表达,无一不在揭示一个道理:阅历的不同,心境的改变,会对同一部作品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