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希望对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美术课堂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各种能力与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那么,我们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心理准备:培养兴趣
1.激发兴趣
学生的兴趣有三个来源,一个是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一个是对有思想感情的事物感兴趣,另一个是对美的事物感兴趣。所以,依照学生这三个兴趣点,我们运用三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新激趣:新鲜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就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新鲜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会变的颜色》时,把两种原色调和起来就会出现另外一种颜色,这一变化很少有学生知道,也没有见过,学生在练习时就会感觉很新奇又好玩,兴趣一下子就产生了,大家都想自己亲手试一试,老师让学生试着自己用任意两种颜色试一试,看不同的原色能出现什么样的颜色,大家在不断的尝试中会发现一些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黄加蓝变为绿等等,而且加不同比例的颜色也会产生不同结果。
(2)以情激趣:在绘画教学中,教材中的内容都会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小学生到了中高段时其情感发展很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动之以情,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情,就有兴趣去与学习拉近距离,从而与老师也有了感情,教育效果非常高。
(3)以美激趣:“美”的教育是美术学科的优势,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每个人对美的认識又不相同。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与学生的审美需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的审美潜能,制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感受无处不在的美。
2.情感沟通
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在教学中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敢于动手参与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1)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老师与学生拉近距离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在教室里多走动,察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多给予指导,多与其进行交流。
(2)给学生自信。小学生希望自己的表现被其他人认可,老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多给他们一些表扬,看到优点要及时告诉他们,让他们从内心产生一种成就感,时间久了,自信感便产生了。在教学时要确定适合于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难度适中,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所学的知识。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并帮助其渡过难关。表扬与帮助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行为导向:形成学法
1.形成技法
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主要是技法,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技法学习的指导,美术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学生并不是随便画画就能学好美术的。技法训练的方法很多,因为技法很多,比如:蜡笔水彩的造型、勾线、上色;手工课的折纸、裁剪、粘贴等等。技法训练要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内容教会学生不同的技法,既有重点,又有全局意识,点面结合;要照顾全体同学,对能力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形成不同的技法;做到表扬鼓励与批评纠正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技法。
2.拓展想象空间
美术创作就是一种想象的创作,把自己想的画出来,呈现在人们面前,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达到学生心理与学习内容的协调一致,在探索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达到手脑统一的效果。
三、环境创设:形成学习条件
1.展示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参与学习
老师要给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绘画和手工本身是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通过欣赏与观察就能直接感受到,特别是同一水平或者年龄的人的作品更能引起学生的注重与喜爱,看过之后通过比较,不但看到了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优点,找出优点与不足,从而使自己有努力的方向。学生的看是一方面,老师的指导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可以是在学生欣赏的同时,老师对作品进行一一点评,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作品。
2.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引导他们教中参与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上学生也可以当小老师,给课堂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小老师说出自己的体会,这些体会是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更接近于其他同学,有了同层次的交流就有了共同进步的机会。
3.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引导他们在说中参与
老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非常重要,但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并不是唯一的,因为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做到一一评价并不现实,老师要善于发动学生进行评价,可以进行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运用互评的方式效果非常好。所以,我在四年级下半学期开始就运用了互评的方法。互评的方式也有很多,可以同桌的互评,也可以把一个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由全班同学评价,学生在发言的时候,其他同学包括作者也在听,从听中悟出自己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这个时候再加上老师的点评,学生会收获更多。到了高年级,我主要运用学生自评的方法,强化优点,如果在自评中发现不足,或者发现更好的创意,可以把作品取回重新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通过这几种课堂习作展评,让学生真正学会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表现美。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加强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技能,美化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运用手脑并用,激发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的兴趣,找到美术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管争艳.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30):58.
南宁市沛鸿小学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美术课堂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各种能力与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那么,我们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心理准备:培养兴趣
1.激发兴趣
学生的兴趣有三个来源,一个是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一个是对有思想感情的事物感兴趣,另一个是对美的事物感兴趣。所以,依照学生这三个兴趣点,我们运用三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新激趣:新鲜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就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新鲜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会变的颜色》时,把两种原色调和起来就会出现另外一种颜色,这一变化很少有学生知道,也没有见过,学生在练习时就会感觉很新奇又好玩,兴趣一下子就产生了,大家都想自己亲手试一试,老师让学生试着自己用任意两种颜色试一试,看不同的原色能出现什么样的颜色,大家在不断的尝试中会发现一些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黄加蓝变为绿等等,而且加不同比例的颜色也会产生不同结果。
(2)以情激趣:在绘画教学中,教材中的内容都会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小学生到了中高段时其情感发展很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动之以情,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情,就有兴趣去与学习拉近距离,从而与老师也有了感情,教育效果非常高。
(3)以美激趣:“美”的教育是美术学科的优势,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每个人对美的认識又不相同。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与学生的审美需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的审美潜能,制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感受无处不在的美。
2.情感沟通
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在教学中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敢于动手参与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1)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老师与学生拉近距离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在教室里多走动,察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多给予指导,多与其进行交流。
(2)给学生自信。小学生希望自己的表现被其他人认可,老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多给他们一些表扬,看到优点要及时告诉他们,让他们从内心产生一种成就感,时间久了,自信感便产生了。在教学时要确定适合于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难度适中,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所学的知识。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并帮助其渡过难关。表扬与帮助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行为导向:形成学法
1.形成技法
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主要是技法,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技法学习的指导,美术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学生并不是随便画画就能学好美术的。技法训练的方法很多,因为技法很多,比如:蜡笔水彩的造型、勾线、上色;手工课的折纸、裁剪、粘贴等等。技法训练要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内容教会学生不同的技法,既有重点,又有全局意识,点面结合;要照顾全体同学,对能力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形成不同的技法;做到表扬鼓励与批评纠正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技法。
2.拓展想象空间
美术创作就是一种想象的创作,把自己想的画出来,呈现在人们面前,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达到学生心理与学习内容的协调一致,在探索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达到手脑统一的效果。
三、环境创设:形成学习条件
1.展示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参与学习
老师要给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绘画和手工本身是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通过欣赏与观察就能直接感受到,特别是同一水平或者年龄的人的作品更能引起学生的注重与喜爱,看过之后通过比较,不但看到了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优点,找出优点与不足,从而使自己有努力的方向。学生的看是一方面,老师的指导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可以是在学生欣赏的同时,老师对作品进行一一点评,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作品。
2.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引导他们教中参与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上学生也可以当小老师,给课堂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小老师说出自己的体会,这些体会是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更接近于其他同学,有了同层次的交流就有了共同进步的机会。
3.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引导他们在说中参与
老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非常重要,但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并不是唯一的,因为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做到一一评价并不现实,老师要善于发动学生进行评价,可以进行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运用互评的方式效果非常好。所以,我在四年级下半学期开始就运用了互评的方法。互评的方式也有很多,可以同桌的互评,也可以把一个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由全班同学评价,学生在发言的时候,其他同学包括作者也在听,从听中悟出自己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这个时候再加上老师的点评,学生会收获更多。到了高年级,我主要运用学生自评的方法,强化优点,如果在自评中发现不足,或者发现更好的创意,可以把作品取回重新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通过这几种课堂习作展评,让学生真正学会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表现美。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加强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技能,美化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运用手脑并用,激发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的兴趣,找到美术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管争艳.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30):58.
南宁市沛鸿小学